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宋

第41章 1、金匱之盟:兄終弟及

謀說天下·謀宋 甘谷 3233 2018-03-16
在中國古代的皇帝傳位次序中,父子相傳是第一規則,所有的皇帝都希望自己的血脈可以繼續擁有自己建立的功業,享受萬民的歡呼,也算是延續家族的榮耀。在嫡出長子因各種原因而不能繼位之後,才會考慮順位的其他兒子。但也有特殊的情況,皇帝雖然有三宮六院,卻沒有繼承人,因此只能選擇和自己血緣關係最近的人來繼位,此時弟弟便成為第一順位的繼承人。雖然是特殊情況的特殊處理方式,但這種現像在中國古代非常常見,在不同的朝代都有多位皇帝是兄終弟及。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趙匡胤和趙匡義這一對兄弟了。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有五個兒子,長子匡贊和最小的兒子匡濟都不幸夭亡,所剩只有匡胤、匡義、匡美三子,年紀稍長的匡胤年少離家,投身軍伍,而年紀較小的匡義和匡美則留在母親杜氏身邊,侍奉老娘。趙匡胤憑藉出眾的才略獲得柴榮賞識後,他的父親也作為軍中大將受到提拔。但在圍剿滁州時,趙匡胤作為統帥為了避免引起君主猜忌,秉公執法,對於半夜來援的父親拒絕開城,導致本就染病在身的趙弘殷病情加重,入城不久便一命嗚呼了。

喪父後的趙匡胤悲痛欲絕,跪在父親的靈前久久不肯起來。母親杜氏眼含熱淚對他說:“你的父親一向認為你才華卓越,是人中之龍,日後定不在人下。現在他雖然早去了,但希望你不要辜負他,我想他也會瞑目的!” 趙匡胤含淚道:“我閉城不開,是為忠君,誰知道讓染病的父親因此喪命?作為臣子,我雖然盡到了自己的本分,但作為兒子,我確實罪惡滔天!請母親責罰我吧!” 杜氏說:“忠孝難兩全,你父親也是朝廷命官,他明白這個道理,你也不要過於自責了!只是他現在一去,你便是家中長子,要靠你來支撐起這個家!匡義雖然成年了,但沒有經過什麼歷練;匡美還小,什麼都不懂。他們都需要你這個做哥哥的樹立榜樣啊!” 趙匡胤說:“請母親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地對待兩個弟弟,光耀趙家門楣,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杜氏拉起趙匡胤,嘆了一口氣,將匡義和匡美都叫了過來,對他們說:“你們的父親現在不在了,家里以後便是由你的大哥做主。俗話說:長兄如父,雖然他隻大你們十幾歲,但你們以後要像尊敬父親一樣敬重他!” 匡義此時已經二十,而匡美不過十二三歲,趙匡胤離開家的時候他們都還小,十多年來都是匆匆見上幾面。他們對這個哥哥其實並不是很了解,但佩服他能在萬軍當中建立功勳,受到皇帝的賞識,成為一員驍將。現在父親去世了,母親又如此吩咐,兩個人立刻拜倒在地。 趙匡胤看著兩個還顯得稚嫩的弟弟,又想起父親的離世,以後這個家就由他來做頂樑柱了,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暗自發誓一定要扶持兩個弟弟建立功業。 意氣風發的趙匡胤輔佐柴榮南征北伐,無奈天不佑人,柴榮居然英年早逝。動蕩的局勢以及主幼國疑的情況讓趙匡胤開始籌劃更長遠的打算,終於發動了陳橋驛之變,取代後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母親杜氏也被敕封為皇太后,兩個弟弟,匡義已經二十多歲,便讓他跟隨在自己身邊,一邊教導他學習如何處理政務,一邊培養他成為自己的助手;小弟弟匡美因為年幼,一直都跟隨在母親的身邊。為了避諱,匡義更名為光義,匡美則更名為光美。

趙光義是一個聰明人,雖然他沒有經歷戰火的歷練,在軍事才幹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但他觸類旁通、一點就透,對於趙匡胤所教導的總是能熟記於胸,表現出超人的聰慧。而他因自幼跟隨在杜太后的身邊,對母親的感情非常深,因此也獲得了太后的寵愛,太后不時在趙匡胤面前為他爭取賞賜。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緊張期,宋的根基逐漸穩固下來,四方的征戰逐漸結束了,版圖擴大的同時,國力財富也在不斷增加。總是對眾臣提高警惕的趙匡胤對於自家的兄弟自然最信任,對趙光義更加信任,加封他為晉王,讓他參與到一切政事中,尤其負責統領京都開封的禁軍,以保護京城的安危。宰相趙普作為一直跟隨在趙匡胤身邊的股肱之臣,也只能和年輕的趙光義平起平坐。

建隆三年,即公元962年,杜太后忽然病重,孝順的趙匡胤隨侍在身邊,不敢離左右。杜太后對於自己的兒子能做皇帝,一向都非常感謝趙普等人的輔佐,時常對趙匡胤說:“趙普做事盡心,所以讓你省了不少事,你應該好好善待他。”她總是教導自己比較偏愛的趙光義要多和趙普交往,希望他可以學得一些趙普的智慧。 現在病重,杜太后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便讓趙匡胤將趙普和趙光義等人都叫到床邊,對他們說:“你們能夠有今天,都是因為祖上的福澤,但也是因為人事的周全,以後要想繼續擁有天下,君臣就不能離心,只有同心協力,才能讓大宋的江山穩固啊!” 眾人看杜太后臨終時還惦念著國家,都潸然淚下,急忙答應著她說的每一句話。 杜太后對跪在床前的趙匡胤說:“你知道,你為什麼能夠獲得天下做了皇帝嗎?”

趙匡胤哽咽得無以答話,杜太后深深喘了口氣說:“我現在是要和你說大事,你怎麼只知道哭呢?你要知道,你能得天下,全是因為周朝以幼子做了皇帝。把這麼大的國家交給一個少不更事的孩子,這就是將國家置於飄搖風雨之中,讓別人開始有了不臣的野心,埋下了禍根,也給了你以可乘之機。如果柴榮有一個年長的兒子可以掌權,週天子已經長大成人,天下又怎麼會歸到宋的手中呢?” 趙匡胤一邊哭,一邊點頭說:“母親智慧,所言甚是。” 杜太后說:“現在你做了皇帝,就應該想著怎樣避免讓這種事情再發生,讓大宋的江山不會因為這些原因而動盪。你和光義都是我所生的,現在他已經長大成人,又學習了不少治國之術。如果你不能做皇帝了,就應該把皇位傳給他,要知道國有長君是萬民的福氣啊!”

此時的趙光義雖然已經二十多歲,但趙匡胤自己的兒子趙德昭也已經十多歲了,以趙匡胤三十六歲的年紀像柴榮一樣突然辭世的可能性也很小,絕對有時間等到自己的兒子長大成人。但至孝的趙匡胤因父親的辭世而一直內心不安,對於母親杜氏更是言聽計從,他深知母親偏愛趙光義,因此希望趙光義可以接任自己的帝位,雖然說國君年長有利於保持穩定,但也有一定的私心在其中。面對臨終前的母親,趙匡胤無法拒絕,他抬頭看一眼趙普,趙普也是無奈地看著他,只能對杜氏說:“孩兒謹遵母親的囑託。” 杜太后看他答應了,灰暗的眼睛裡也發出光彩來,對趙普說:“你將這件事記錄下來,就當做皇帝的承諾,讓光義繼承匡胤的帝位,成為大宋的國君,保我大宋平安。”

趙光義一邊哭一邊頓首說:“孩兒一定不會辜負母親和大哥的期望,今後要勵志精進,誓不負大宋子民。” 趙普見趙匡胤話一出口,知道金口玉言的皇帝所言很難更改,心裡已經有一些擔憂。現在杜太后讓他將所言記錄下來,以後更是不可更改了。他看了趙匡胤一眼,見趙匡胤沖他點點頭,便忙站起來取了筆墨,將皇帝和太后所言記錄下來,拿給太后過目之後,又命人裝進一個鑲金嵌玉的木盒中。 杜太后將那個木盒放到趙匡胤的手中,對他說:“你要記得你的承諾,並不是為了讓光義可以做皇帝,而是為了讓大宋不再遭遇周朝的不測,讓趙家江山可以永遠傳遞下去。”說完便溘然而逝。 趙匡胤與趙光義、趙光美等人哭得死去活來,而還不懂事的趙德昭、趙德芳等人也不知道自己原本應該擁有的東西已經被奪去,也在一旁哭泣不止。滋德殿里頓時變成了悲泣和眼淚的世界,而那個金匱卻靜靜地放在桌子上,似乎在冷眼看著這一切,等待著由它所醞釀改變的未來。

作為擁有健康子嗣的皇帝,趙匡胤傳位給弟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雖然年輕的時候不斷提拔弟弟,但他晚年並不是十分賞識趙光義。趙匡胤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趙德昭已經二十六歲,足以承擔起一個國家的重任,因此趙光義的繼位似乎更透著一絲詭異。金匱之盟的出現為這個轉折提供了依據,此一事件在《宋史·杜太后傳》以及司馬光《涑水紀聞》中均有記述,而後世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記載。但後人對此依然持懷疑態度,認為此事真假難辨,金匱之盟是趙光義為自己繼位而捏造的。 從現存的史料來看,晚年的趙匡胤似乎並無意傳位給自己的弟弟,但杜太后逝世時兄弟二人還很和睦也是事實。因此,金匱之盟的真假至此已經無可分辨。若是真,兄弟情深兼至孝親情之下答應母親的遺願,可以成立;若是假,權力爭奪之中翻臉無情也有可能。而作為讀史後人,也只能在其中尋求可以說服自己的答案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