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明

第39章 1、分兵取梁王,撫平雲南

謀說天下·謀明 朱云霞 3466 2018-03-16
至吳元年(1367年)的十二月,朱元璋的北伐軍已平定山東,南征軍降方國珍後直取福建。朱元璋和眾文武結合敵我力量的對比,一致認為統一全國已指日可待。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眾官員的擁戴下即皇帝位,國號大明,建元洪武,以應天為京師。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達、常遇春北伐大軍攻入大都,元朝滅亡。 元朝滅亡後,邊疆地區和西南、東北都還有部分勢力存在,對朱元璋來說,最迫切的任務就是休養生息,統一南北,建立統一的大明王朝。他知道,若這些殘存勢力不消滅,大明王朝就不安寧。 一日早朝後,左丞相李善長覲見皇帝朱元璋。禮畢,李善長問道:“皇上這幾日為何顯得心事重重呢?” 朱元璋從龍椅中起身,來到李善長的跟前道:“自從咱坐上這龍椅之日起,南北戰事還算順利,統一大業已然在望。可有兩件事始終壓在咱的心頭,令咱難以釋懷。”

李善長道:“皇上是指雲南的梁王和東北的納哈出嗎?” 朱元璋點頭道:“正是,自前朝順帝北走之後,內地還有云南梁王和東北納哈出兩股勢力雄踞一方。他們繼續用著前朝年號,聽命前朝皇帝。自古以來,西南和北方都是難以征服之地。西南交通不便,更有天塹之險,易守難取;北方各部流動性大,禍害也最大。想那宋朝北方未定,更是沒過上一天好日子。咱這心裡哪能放得下呢!” 李善長聞聽此言心中暗喜,正色道:“陛下,臣今天來正為此事。多年的征戰百姓深受其苦,臣以為開國之初應注重休養生息。對於梁王和納哈出,當從長計議。” 朱元璋想了想說道:“嗯,有道理。對此事善長有何見解?” 李善長道:“臣以為梁王和納哈出二者,應先取梁王。”

其實朱元璋心中早有打算,如今百廢待興,征戰還是需要,但已不是亂世中的打法,他認為從長遠來看,當先取梁王。其一梁王處於雲南,雲南和蒙古本部地處遙遠,容易孤立。其二取下云南,後方安定,更有利於對納哈出及北方蒙古殘部進行徹底打擊。 李善長接著說:“北伐成功後,再謀雲南。可先取夏,孤立雲南,由四川入雲南。” 朱元璋點頭稱許,眼下的情形,這是最好的途徑了,雖然時間會拖得久些,但對於剛剛建立起的王朝來說,戰爭只能是局部性的。雖然他比任何人都更迫切地想看到一個統一安定的大明王朝。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命湯和、傅友德由水陸分兵兩路攻夏,十月夏破。貴州各部聞風而降,雲南東、北兩面屏障盡失,雲南梁王如預測中的那樣成為孤立之王。

此時朱元璋認為攻打梁王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招來文武大臣討論出兵之事。 朱元璋道:“自開國以來,北方基本平定,南方大部掃平。咱準備即日起兵發雲南,一舉攻下云南,去心頭之患,你們以為如何啊?” 此言一出,武將們個個叫好,躍躍欲試。對他們來說,打仗雖然充滿了危險,但打仗更能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且誰都知道此時梁王已經成了甕中之鱉。然而,文官則大多低頭不語。 見文武官員的反應如此不一,朱元璋道:“善長,對此你有何看法?” 李善長稍頓了一下,想想說:“皇上,臣以為此事有點操之過急。雖然梁王已被孤立,但西南諸部關係複雜,且憑天險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取西南者多恩威並施使其各部臣服,臣以為可以先嘗試招降梁王。”

朱元璋想,梁王恐怕沒那麼容易招降,但人心難測,在此種境遇下也難免會服輸,即問道:“劉伯溫,你說說看。” 劉伯溫道:“皇上,微臣以為李相國言之有理。臣以為取雲南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即招降,因滅夏后,貴州的勢力都已投降,招降無論成否,都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式;中策是先招降,然後出兵取之,一方面我們招降之舉會瓦解雲南各部,造成其內部分裂,另一方面,雲南業已成為孤懸之地,隨著時間推移,其實力會逐步削弱。”劉伯溫說完,看了看朱元璋以及文武官員,稍作停頓。 朱元璋已經明白劉伯溫的意思,稍有不滿,還是問道:“那下策就是立即出兵了?” 劉伯溫道:“正是,臣以為此策最不可取。一則剛剛滅夏,貴州各部即降,而云南各部卻沒有絲毫動靜,臣以為梁王是準備負隅頑抗。想必梁王已防禦佈置妥當,且處於臨戰狀態,戰鬥力強,一旦開戰雙方都會損失慘重。二來即使勉強滅了梁王,又該如何安置各部?恐人心不服,有必要先來個招降,給他們一點心理準備。所以臣以為正如李相國所言,應先對其進行招降。”

朱元璋聽後,已經明白其實先招降是最有道理的途徑,但心中稍有不快。戰爭年代他需要李善長、劉伯溫這樣的文才做參謀,但現在是鞏固勢力的時候,他們兩人的話雖有道理,其實話中都藏著爭鬥,且朱元璋並不是不擔心他們兩人的勢力過於強大。此時擔心這些為時尚早,眼下對外作戰還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朱元璋對這兩人的建議並未做回复,而是不了了之。其實,他的心裡已經有了策劃。 此後的事實正如劉伯溫所分析的,朱元璋先後多次派遣使者前去招降梁王,但使臣皆被梁王所殺。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決定採用武力。派傅友德、沐英、藍玉三將兵分兩路直取雲南。誓師大會後,朱元璋召來三位將領,對他們說道:“此次出征不同以往,如今梁王實力大不如前,你們此次面對的不僅是戰爭,更重要的是雲南各族的民心哪。咱希望你們不僅能把仗打好,還能妥善處理好這些事情,以利於後方的長期安定。”

三將齊聲道:“請皇上放心,臣等明白。” 朱元璋說道:“明白就好,明白就好啊。你們都是跟隨咱多年的老將了,咱放心,去吧。” 其實,朱元璋真的不確定他們到底明白多少。這些武將不比那些文官考慮事情細緻,多年來的戰爭使他們長於破壞而短於建設。雲南一戰關係著西南的長治久安,如果殺罰太重或處理問題不當只怕會引起各部矛盾,以致留下後患。所以此次出兵雲南,朱元璋選將也特別小心。與梁王一戰不僅要勝,而且要大勝、速勝,得充分體現出新王朝的實力,使那些猶豫不決的部落感受到天威,使他們心甘情願老老實實俯首稱臣。這就要有沙場驍將,藍玉是上佳人選;西南山多路險、地形複雜,得選一位用兵老成、處亂不驚之人,傅友德最為合適;雲南一戰,最重要的是戰後諸部安撫工作,沐英在這方面更有經驗,也更為可靠。此三人兵分兩路,相信不出半年,雲南定能拿下。做皇帝的也就放下了這一在背之芒啊。

朱元璋即派兵從東、北兩面分兵入滇。一路由湖廣西取普定(今貴州安順),直指昆明;一路由四川南下進攻烏撒(今雲南鎮雄、貴州威寧一帶)。不過三個多月,東路軍一路高奏凱歌打到昆明,梁王平章達里麻兵敗自殺。東路軍再北上與北路軍會合攻下烏撒,把當地元軍主力徹底消滅。正如預想的一樣,這是一場大勝、速勝之戰,原本舉棋不定左右觀望的西南各部紛紛歸順降附。 朱元璋聽此消息甚是欣慰。從謀劃攻滇到如今初步拿下,經歷了太多波折,也耗費了他太多精力。現在總算有了初步成果,但這才是剛剛開始。要走的路還很長,下一步該怎麼辦呢?夜已很深了,房內的馬皇后早已入夢,朱元璋還是踱來踱去竟無絲毫睡意。忽然皇上一聲嘆息,驚醒了皇后。人人都羨慕皇上,可又有幾人知道皇上之苦呢?權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自從登基以來,皇上明顯蒼老了許多。

皇后看在眼裡疼在心頭:“重八,又有什麼心事,說來聽聽。”雖然朱元璋早就改名,但馬秀英還是習慣喊他重八,他也樂意藉此心存往昔。 “關於雲南咱有一個初步想法,想先說給你聽聽。雲南地處邊陲,容易生亂。我決定把此次出征的三十萬大軍全部留在雲南,這三十萬軍兵可在雲南娶妻生子、開荒生產,這一定有助於雲南的穩定與邊疆的開發。”朱元璋似乎對自己的這個想法有些興奮,說得笑容滿面,胸有成竹。 “好想法,但你得注意兩點。一是不能勉強這些軍兵,二是得有合適的人選來駕馭他們才成,免得他們生出禍端啊。”皇后明白,三十萬軍兵不是小數目,一旦出亂,禍及的可都是平民百姓。 “這你放心,咱已決定好了人選,就是咱的干兒子沐英。這次取雲南,數他功勞最大,而且他對各部族的安撫又有經驗。咱覺得他最合適。”朱元璋想到這位乾兒子,心中頗有些得意。

皇后聽完此話立刻說道:“皇上,這樣恐怕對沐英不太公道吧?他立了大功,理應回朝受封。你怎麼能把他留在那兒呢?” “呵呵呵,咱就知道你會為他說話。這是為他好啊。沐英的性格不適合在朝為官。他功勞越大,回朝後危險就越大,這是保護他。此外,他確實是留守雲南的最佳人選,至少他的忠誠多於別人,不然在那偏遠地區再培養出一個梁王,不是功力全廢?這事就先這麼定了。”朱元璋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他為自己這個想法感到開心。他也決定,很多事情不能老是諮詢李善長、劉伯溫。 隨後朱元璋下了聖旨,命沐英平定各部,與軍兵同守雲南。沐英也果然不辱使命,分兵平定各部,並教會他們各種農業知識,開墾田地,發展貿易,把雲南治理得井井有條。西南邊陲從此得以長期安定。西南邊陲的安定,解除了朱元璋心頭一患,使他有精力集中對待北方的問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