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第27章 石頭里冒出來的德性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马伯庸 1887 2018-03-16
後周是五代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王朝,北邊兒就此告一段落,咱們再來說說南邊兒。 前面說過了,五代十國,十國里除了一個北漢外,其餘九國都在南邊兒。這九國其實不夠有意思,那班傢伙對五德學說並不怎麼上心,所以稱帝的多,推演五德的少。何況他們中很多人本身也有自卑心理,認為正統都在北方五代那兒,自己其實就一地方政權——比如南唐雖然稱帝,但一向奉北方王朝為宗主,而錢鏐的吳越、馬殷的楚則連皇帝都不敢稱,只是國王級別。不是正統,就沒有論德性的資格,所以他們主動縮了頭。 有個國家一定要提上一提,那就是前蜀。這個前蜀是王建創建的,雖然沒有什麼“德性”的記錄,可是論起祥瑞來,卻是十國中最多的。 《新五代史》裡一篇《前蜀世家》,幾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記述哪年哪月什麼地方碰到了什麼祥瑞。

比方說,就在唐朝滅亡的那一年(公元907年)正月,據說青城山上出現了巨人,然後到了六月間,萬歲縣又出現了鳳凰,嘉陽江里出現了黃龍。更可怕的是,“諸州皆言甘露、白鹿、白雀、龜、龍之瑞”,這一個“皆”字,不禁讓人滿身起雞皮疙瘩…… 祥瑞太多了,這裡不可能一一枚舉,我就舉一個例子,便可見前蜀君臣的想像力奔放到了什麼程度。前蜀武成三年(公元910年)八月,有人號稱在洵陽看到了龍,而且不是一條,而是整整五十條!連修史的歐陽修本人寫到這裡,都忍不住說了一句:幫主,這也太離譜了吧! 歐陽修為此大發議論,說他讀這篇《蜀書》,發現各種包括龜、龍、麒麟、鳳凰、騶虞之類,歷代都說代表帝王興起的祥瑞,全都聚集去了該國,這可真是太奇哉怪也了。尤其是龍,龍這種東西不被人見到才顯得神奇,在天上飛行著排雲布雨才是它的本職工作,如今突然暴露形象,就是不神,不在天上卻在水里,就是失職,至於一下子出五十條,那簡直就是妖孽了。

五代十國的終點是宋朝。不過在說宋朝之前,還有一個大國得先介紹一下,那就是遼。 遼的正經國號,其實應該以族為名,叫作“契丹”。契丹的開國君主是耶律阿保機,和後唐太祖李克用、後梁太祖朱晃是同一時期的人物。雖然是契丹人,但他一直熱衷於漢學,手底下重用的都是韓延徽、韓知古、康默記等一大票漢人謀士。耶律阿保機死後,他第二個兒子耶律德光繼位,石敬瑭恬不知恥地來請救兵,主動獻上燕雲十六州,也就是今天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山西北部這些傳統上的漢人居住區。契丹人佔了這些地方,不大會管理,但是耶律德光思路發散,乾脆搞了個全新的政權模式,把官員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管契丹、奚、蒙古、女真等游牧漁獵民族,一部分管漢地、漢人。

這種兩部製,表明契丹國是蕃人和漢人的共同國家,最顯著的標誌是什麼呢?那就是上朝的時候,皇帝、皇后同時臨朝,皇帝穿漢服,皇后穿蕃服。所以很多片子裡拍契丹國主在朝堂上還是皮袍、氈帽,那是錯誤的,他正經的打扮應該是直角襆頭配圓領大衫。 再後來,石敬瑭掛了,他兒子石重貴突然奓毛不打算稱臣,耶律德光就老實不客氣地領兵南下,滅了後晉。本來耶律德光這回出馬是不打算再回北邊去的,他要在洛陽建都,在中原稱尊,當真真正正的中國皇帝,然而天不從人願,耶律德光一腳踩進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被迫狼狽逃回。從這事兒也可以看出,契丹人是把自己當中國人的,是把自己的國家當中國王朝的。所以他們對內的國號是“契丹”,但在和中原王朝,尤其是後來的宋朝搞外交的時候,為了證明自己才是中國正統,就定了個“遼”的漢式國號——不能還叫契丹,瞧著就蠻夷,不是中國范兒。

順道一提,因為契丹遼兵鋒所指,直接西域,而無論五代還是後來興起的宋朝,都沒能對西域施加哪怕一丁點兒影響,所以當時中亞細亞一代的各國各民族,都普遍把契丹遼當成中國,從他們那兒再往西傳,一直到歐洲,也都是把契丹當成中國的別名兒。 拉回來說,既然連中國式的國號都敲定了,那麼中國王朝名義上傳承了好幾千年(實際就一千來年)的五德學說,他們當然不敢不理。可最大的問題是,契丹遼和中原王朝向來沒太大瓜葛,這個“德”不好聯繫啊。 契丹第二任國主,後來被稱為遼太宗的耶律德光,只好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老祖宗。他倒是夠明智,沒去認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中原王朝當祖宗,而是老老實實地在祖先的神話傳說裡找因由。根據契丹族起源神話,最初有一個男子騎著白馬,在遼水邊碰到一位駕著青牛車而來的女子,二人結為夫婦,生下了八個男孩,也就是契丹八部的始祖。契丹族在遼水邊誕生,所以這個德性嘛,當然就該是水德啦。

於是經過這麼一個推導過程,總算是找到了契丹應水德的理由,並且因此定下了中國式的國號——“遼”,用以紀念本族的母親河。所以說契丹遼的水德跟北魏的土德很類似,不是五德循環,相生或相剋而出的,而是橫空出世,石頭里冒出來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