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笑看春秋三百年

第32章 第三十一章召陵之盟以德服人

笑看春秋三百年 广目天王 5481 2018-03-16
雖說齊楚兩國已經劍拔弩張,不過真正讓兩國兵戎相見的,卻是一起不怎麼起眼的突發性事件。 齊桓公具有古今帝王都有的一個缺點:好色。好色也算是男人本性,只要不耽誤正事,那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毛病。齊桓公的好色並沒有影響到他當霸主。 齊桓公好色,所以老婆娶得也多。齊桓公一會喜歡這個,一會喜歡那個,也沒個準主意。最近這些年,他最喜歡的小老婆是蔡國國君的妹妹,我們叫她蔡姬。 蔡姬年齡不大,平時仗著齊桓公寵她,就經常撒個嬌、耍點小孩脾氣什麼的。齊桓公就當成是小丫頭胡鬧,所以也沒有怎麼管教蔡姬。某一天,齊桓公帶著蔡姬到花園划船。蔡姬和齊桓公上了一條小船,蔡姬很興奮,估計是很久沒有劃過船了,就在船上又蹦又跳,把小船弄得左搖右晃。

齊桓公年紀不小了,惜命,另外也許他的游泳本領本來也不好,所以小船盪來蕩去的,著實把他嚇得不輕。在那一瞬間,齊桓公甚至想到了那位“南征不返”、被淹死在漢水里的周昭王。 齊桓公大聲呵斥:“別晃了!” 蔡姬可能是平時撒嬌撒慣了,沒注意到齊桓公的驚恐表情,還以為這又是自己耍小孩脾氣的機會呢,所以反而蹦得更厲害了,一邊蹦躂,一邊還消遣齊桓公:“國君你怎麼膽子這麼小啊,你看我,我還敢跳舞呢。”小船被她折騰得,簡直成遊樂園的海盜船了。 齊桓公臉都綠了,好不容易等到蔡姬瘋夠了,上了岸,心裡還是一個勁地後怕。而蔡姬呢,根本沒意識到齊桓公被自己嚇了個半死,還在那裡談論國君的醜態呢。 齊桓公氣壞了,當即下令,讓蔡姬回娘家蔡國反省。

蔡姬想不到自己居然闖下這麼大禍,哭哭啼啼地回蔡國去了。 齊桓公那個意思,是讓蔡姬回家反省兩天,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再把她接回來。可是蔡姬也有骨氣,你不要我,我還不願意嫁給你呢。回國之後,蔡姬就要求改嫁。 那個時代,雖然已經進入了夫權社會,但是女子,尤其是貴族女子,還不像後世那樣完全淪為丈夫的附屬品。蔡姬想改嫁,蔡國國君就答應了,於是在沒有辦理和齊桓公的正式離婚手續的情況下,就把蔡姬轉嫁給楚成王了。 蔡國本來是最早擁立齊桓公為霸主的諸侯之一,現在這麼一折騰,倒站到齊桓公的對立面了。 當然,我們琢磨一下,把蔡姬轉嫁給楚國也在理。蔡國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南省上蔡縣,本來就離楚國很近。而且齊桓公是中原霸主,他的女人要改嫁,中原諸侯誰敢要?也只能嫁給楚國了。反正蔡國已經得罪齊桓公了,那就乾脆得罪到底,直接討好楚國吧。

這一下可把齊桓公惹火了:我把蔡姬退回去,是要返修,又不是退貨,你們怎麼能隨便把她又嫁給別人呢?而且居然又嫁給了中原諸侯的大敵楚國,我這霸主的面子往哪擺?這我要收拾不了你,威信何在! 齊桓公正愁沒有討伐楚國的理由呢,既然蔡國背齊投楚,那此時不出兵更待何時? 公元前656年春,齊桓公召集宋、魯、陳、衛、鄭、許、曹七國的國君,組織起一支八國聯軍,討伐蔡國。當然,伐蔡不是主要目的,齊桓公真正的目標,是站在蔡國背後撐腰的楚國。 蔡國這樣的小國,還別說八國聯軍,就是這八國中的任何一國,它都不一定惹得起。蔡侯也想得開,反正自從得罪齊侯那天起,它就打定主意抱楚國的粗腿了。現在八國聯軍來打我,楚國肯定會來救援的。

可惜,蔡侯根本沒等到楚國援軍到來,自己就被齊桓公俘虜了。齊桓公擊潰蔡國之後,就向蔡國背後的楚國發起進攻。 這下,楚成王坐不住了。八個國家的軍隊一塊過來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楚成王一方面命令全國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做好戰爭的準備;另一方面,則派遣使者,到齊桓公的軍營去談判。 這裡面有一個小問題,就是這個使者到底是何許人也。比較負責任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這位使者叫什麼名字。而有些資料上,則認為這個使者就是接下來很快就要出場的楚國大夫屈完。當然無論是誰,對我們的故事進程,影響也不大。 使者到了齊桓公的軍營,轉達楚王的問候,並質問齊侯,為什麼要來楚國打仗。齊國這邊,是管仲負責回答。這一問一答,造就了中國歷史上一段著名的政治對話。

楚國方面問(此為原文):“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這裡要詳細解釋一下,這段話中的“北海”、“南海”,指的是北方和南方,而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海。至於“風馬牛不相及”這句成語,那就更是盡人皆知了。此句中的“風”,指的是牛馬到了發情期,互相追逐嬉戲。那麼“風馬牛不相及”的意思就是,即使是發情期的牛馬互相追逐瘋跑,也跑不到那麼遠。你看,短短的一句話裡面,有多少學問! 這是楚國使者以楚王的口氣在向齊侯質問:“你管你的北方,我管我的南方,就算是你們的牛馬發情跑丟了,也到不了我們國境。你幹嗎來打我呢?” 管仲代替齊桓公回答:“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汝實徵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你不是說你離我遠,我管不著你嗎?當年召康公(就是召公奭)已經代表王室,把征討天下不聽話諸侯的任務交給我們的先君太公(姜太公)了,還給了我們一雙草鞋作為紀念呢,誰說我管不了你?天底下的諸侯都歸我管! 至於我們為什麼興師動眾,是有兩件事要問問你們:你們楚國的任務是向王室進貢苞茅(茅是產於南方的一種草,把這種草紮成一捆,叫做苞茅,可以用來過濾酒裡面的渣滓。後來發明了蒸餾法,就不再用這麼原始的辦法了),可是你們老是不來朝貢,弄得王室祭祀祖先,都沒有乾淨的酒啦,所以我奉了天子之命,來打你們。另一件事,當年我們的周昭王,南征你們楚國,怎麼就沒有回去呢?你得給我個解釋。 管仲的這幾句話說得大義凜然,弄得楚國使者都沒法反駁了,只有認錯:“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那意思是說,沒有向天子進貢,是我們的不對,我們認錯了,馬上裝幾大車苞茅讓您拉走。至於周昭王淹死這件事,您還是到漢水邊打聽打聽吧,這跟我們楚國沒關係。 你看,楚國使者的回答也很藝術。不進貢是小錯,承認就是了,大不了我每年都給你弄幾車草送過去。可是周昭王淹死這可是大錯,這要是承認了就麻煩了。其實,本書第十七章已經分析過了,周昭王淹死這事,跟楚國還真是關係不大。 齊桓公一看,楚國這還是沒有完全服軟啊,就命令八國聯軍加大對楚國的壓力,進軍到陘,楚國地盤,一般認為在今天河南省郾城縣南。但是如果我們看地圖,就會發現,郾城縣實際是在上蔡縣,也就是蔡國所在地的北邊。這就與齊桓公向南進軍的路線不符了。所以陘地到底在什麼地方,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擺出繼續南進的架勢。

楚成王針鋒相對,派出大夫屈完,帶兵前去會會中原霸主。 楚國和齊國,都是當時一等一的大國,這一次,是這兩個大國第一次和同等重量級的對手博弈,所以誰都不敢大意。 屈完雖然是帶著兵來的,但不是打仗來的。他來到齊桓公軍營,向齊桓公提出,諸侯聯軍必須暫時後退,空出一個緩沖地帶之後,楚國才可以和齊國進行和平談判。 管仲知道,對於楚國這樣的大國,不能苦苦相逼,撕破臉皮對誰都不是好事。於是就命令軍隊暫時後退到召陵(召陵據說在河南郾城縣東,不過這和前面的陘地一樣,也存在著不合理的地方。召陵的真正位置,也需要進一步考證),準備和楚國談判。 屈完得到了楚王的授權,來到召陵和齊桓公談判。齊桓公命令八國軍隊列開陣勢,和屈完一起檢閱部隊。

閱兵式上,齊桓公對屈完說:“我這次起兵,不是為了我們齊國能得到什麼利益,而是為了楚國。你們楚國不能總是游離於中原諸侯之外呀。我想,從此之後,咱們就結為友好盟國,就和咱們的老祖宗一樣,共同擁戴王室,你看如何?” 屈完畢恭畢敬地說:“您要是不嫌棄敝國,那結盟正是敝國國君的願望啊。”齊桓公大喜,楚國同意結盟,那就意味著承認齊桓公為霸主了。這個騷擾中原數十年的蠻夷大國、齊桓公稱霸路上的最大障礙被制伏了。 齊桓公一高興,就想在屈完面前再賣弄賣弄。他指著八國的軍隊,趾高氣揚地和屈完說:“你看我們的威武之師,用這樣的軍隊打仗,誰敢抵擋?用他們攻城,什麼城攻不破?” 屈完看看諸侯的軍隊,也確實是武器精良、陣容齊整,士兵們一個個精神抖擻,鬥志昂揚,場面夠壯闊了。可是屈完是代表楚國來的,哪能跌了面子呢?於是他不卑不亢地說:“要是霸主您用德行來安撫諸侯,天下誰敢不服?可如果您想使用武力,那麼楚國以方城(山名,在楚國境內)作為城牆,以漢水作為護城河,就算您的軍隊再多,恐怕也沒有用武之地。”

齊桓公心想,這個楚國大夫還真是嘴尖舌利,一點虧都不吃啊。也罷,咱們也別廢話了,訂立盟約吧。 於是,公元前656年夏天,楚國和八國諸侯在召陵簽訂盟約。這個事件,標誌著楚國正式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簽訂盟約之後,八國聯軍就離開楚國,各自班師回國了。 仗沒打起來,有些人覺得不怎麼過癮。費了那麼大勁來打楚國,難道這樣不疼不癢的就算完了?鮑叔牙就有些想不通。鮑叔牙問管仲:“咱們就這麼回去了?楚國僭號稱王這麼大的罪過,難道不該管管,怎麼說也得讓他們把王號去掉,這可是原則問題。” 管仲說:“我也知道這是原則問題,越是原則問題,就越沒有轉圜的餘地。楚國稱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硬要逼著它去掉王號,它肯定不服。而我們又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敷衍了事,必須要討個說法才行。這樣,雙方的矛盾就激化了。如果戰端一開,生靈塗炭不說,咱們的國力肯定也要耗在這上面,這對齊楚兩國都沒有好處。現在既然楚國已經服軟了,所以稱王這件事,咱們就權當沒看見吧。”鮑叔牙聞聽此言,感慨不已。難怪自己當不了宰相,這差距就在這呢!伐楚之戰,齊桓公固然是勝利者,但是楚國也不算失敗。齊桓公組織的八國聯軍,在楚國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而且,由於雙方沒有真正兵戎相見,所以楚國的國力也沒有遭受什麼損失,只是暫時服軟罷了。 但是,我們要看到,齊桓公用軍事威懾手段,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成功。在齊桓公之後,再也沒有一個中原諸侯,能夠用這種手段壓服楚國了。而且,一些原本是楚國勢力範圍的,如江、黃等漢水流域小國,也在這個時候脫離了楚國控制,投向了齊國的懷抱。這也是楚國從來沒有遭受過的挫折。 在齊桓公死後,春秋的歷史進入了晉楚爭霸的時代。楚國雖然數次敗給晉國,但是對晉國從來也沒有服軟過。遍觀春秋歷史,齊桓公還確實是被楚國承認的唯一一個霸主。所以我們說,春秋五霸之中,以齊桓公最為強盛。 召陵之盟的影響力,甚至波及100多年之後。楚國在楚靈王(公元前540年~公元前529年在位)時,還總是回想起召陵之盟帶給楚國的震撼,要向齊桓公學習呢。 從此之後,一直到齊桓公去世,楚國咄咄逼人的北上勢頭,就被暫時遏制住了。齊桓公的攘夷大業,又一次取得了重大勝利。 楚國的威脅一解除,聯軍內部不和諧的聲音就出現了。齊桓公出兵伐楚,那糧食物資的供給就依賴於陳、鄭等國。就好像現在美國打伊拉克、打阿富汗,軍費都由日本和歐盟來埋單一樣。 當楚國對這些國家威脅很大的時候,他們當然願意讓齊國來幫他們打仗,無論出錢出力都沒有二話。可是楚國一旦被制伏了,他們就覺得自己劃不來了。這種想法,以陳國大夫轅濤塗為代表。這個轅濤塗就去找鄭國大夫申侯(“申”代表他出身於申國,“侯”是他的名字,這與我們前面介紹過的作為諸侯的申侯,不是同一回事)商量:“諸侯聯軍的回軍路線,如果從我們陳、鄭兩國經過,那還要我們支應糧草,咱們這樣的小國怎麼能承擔得起?不如咱們勸說霸主,讓他帶著軍隊從東邊回國,一路上還可以向東夷各國炫耀武力,您看怎麼樣?” 申侯說:“這辦法好啊,你去和霸主說吧。” 於是轅濤塗就去向齊桓公建議:“霸主您帶著得勝之師回國,不如從東邊走,這樣還能向東夷小國宣揚您的霸業。”齊桓公聽了很開心。 轉過天來,申侯來拜見齊桓公。齊桓公對他說:“陳國大夫轅濤塗建議寡人從東邊的路線回師,大夫您看如何?” 申侯說:“霸主啊,您被轅濤塗那小子騙了。他是怕大軍經過陳國的時候,他們國家需要支應糧草。他這是不想擔責任哪。我看霸主您還是從原定路線返回。還能在陳國和鄭國休整軍隊、補充給養。” 齊桓公這才恍然大悟:“好你個轅濤塗,一個陳國的大夫,居然敢耍本霸主,看我不收拾你。申大夫,您才是老實人啊,我這就讓鄭伯把虎牢關封給您。” 申侯靠告密得了好處,可是轅濤塗就倒霉了。齊桓公馬上就把轅濤塗抓了起來,還把軍隊帶到陳國,向陳國國君要個說法。陳宣公哪敢跟霸主對抗啊,趕緊派人解釋:壞主意都是轅濤塗這小子出的,與我們沒關係,您看著處理吧。 轅濤塗這個氣啊,心想申侯你這傢伙也太不地道了,我信得過你才和你商量,你怎麼轉過臉就把我給出賣了?不過還好,齊桓公還算寬宏大量,也沒有為難轅濤塗,讓他寫份檢查就把他放了。 這雖然是一件不怎麼起眼的小事,但是卻表明,在共同的威脅已經消除之後,諸侯們的心思也就活絡起來了。以後我們會看到,這對齊桓公的霸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既然楚國已經被制伏,按照慣例,齊桓公要向周天子去報捷。楚國運送貢品(也就是幾車茅草)的使者,也要朝見天子。 齊桓公派出大夫隰朋,帶著楚國使者,一起去洛邑朝見,可把周惠王給樂壞了。楚國都已經多少年沒來朝見了?這個化外之國,以蠻夷自居,從來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現在好了吧,被齊侯收拾得服服帖帖,還來向王室進貢,可喜可賀啊! 周惠王覺得倍儿有面子。一高興,就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太子鄭、王子帶,一塊出來接待隰朋和楚國的使者。這一簡單的舉動,卻讓細心的隰朋,看出了一些不一樣的味道。 隰朋回到齊國,告訴齊桓公說:“周王室恐怕又要鬧亂子了。” 齊桓公大惑不解,現在天下諸侯賓服,連楚國都恢復朝貢了,王室怎麼還不消停呢? 等隰朋把事情始末慢慢道來,齊桓公才明白,隰朋不是危言聳聽。王室的混亂,或許真的不遠了。 隰朋在洛邑有什麼重大發現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