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治水史詩

第53章 第52篇吉林——上善若水

中國治水史詩 何建明 34565 2018-03-16
東北著名鄉土詩人王書懷在詩集《寶山謠》中這樣書寫松遼平原上的江河: 有人會說,這是詩人的想像和誇張。不錯,詩歌是需要想像和誇張,但它是以現實生活和實際存在為基礎的。松遼大地上的縱橫交錯、水流豐沛的江河,猶如一個人身上的血脈和經絡,滋養著生靈萬物,一草一木,給關東大地提供著惠民利國的自然條件,哺育了從肅慎蠻荒時代起的世代兒女,造就了民族的文明。天下豈可無水?水是人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生命源、孵化器,這已成為人類共識。 吉林省坐落在松遼大地的腹部,是河源省份,處於東北地區主要江河的中上游地帶。省境內以直接入海的河流劃分,有鬆花江、鴨綠江、圖們江、綏芬河和遼河五個水系。 五個水系共有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648條,其中流域面積20至200平方公里的河流1440條;200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56條;1000至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34條;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條:松花江水係有松花江、頭道江、輝發河、飲馬河、伊通河、嫩江、洮兒河、霍林河、拉林河、牡丹江;遼河水係有東遼河、西遼河;圖們江水係有嘎呀河、琿春河等;鴨綠江水係有鴨綠江、渾江;綏芬河水系只有它的上游河源部份。全省共有水面面積百畝【6.67公頃】以上的天然湖泊1397處,水面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的湖泊22處,其中水面面積30平方公里的湖泊7處:查乾湖、大布蘇泡、波羅泡、新荒泡、哈爾撓泡、牛心套堡泡和洋沙泡。

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吉林有水! 水,從大的方面講,是生命之源,是人類文明的基礎,是須臾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也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水,按著約定俗成的看法,也代表著美好的事物。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這是說它以小見大的品格;“太陽出來了,它藏在綠葉里微笑”,這是說它的奉獻和謙遜的情操;“滴水穿石”,這是說它的一以貫之的韌性;“涓流成海”,這是說它不可限量的發展未來…… 因此,當水出現在哲人聖賢的思維里時,它便被賦予了聖潔和崇高的象徵。老子當年在裡就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段話明確告訴世人,上善的人像水那樣。水有利於萬物卻不和萬物相爭,停留在一般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上善的人,甘心處於像水那樣低下的地方,存心像水那樣深沉凝重,交友像水那樣親切仁愛,說話像水那樣真實坦誠,治理國家像水那樣有條有理,做事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動像水那樣善於把握時機。只因為他像水那樣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錯。

你看,在老子那裡,水成了至善至美的瓊漿玉液了! 吉林有河,吉林有水,吉林人也就有福有善了。 仁者愛山,智者愛水,也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它不僅僅是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而且也是說山為水源,唇齒相依。長白山是吉林的江河之母,人們常說長白山是三江之源。即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都源於此。 其實,吉林的五個水系除遼河水系外,其他四個水系均發源於長白山;全省可開發水能資源總量為500.81萬千瓦,其中98%集中在東部長白山區。 長白山位於中朝邊界,“蜿蜒於亞細亞東北隅,為一絕大名山……山上冬夏積雪,四時望之色白異常,故曰長白山。”綿延上千公里的長白山脈,橫亙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東部,“白山”【長白山】與“黑水”【黑龍江】並稱,已成為東北的代名詞。主峰白雲峰海拔2691米,是我國東北第一高峰。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的活火山,歷史上曾有過無數次噴發,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地貌景觀,它是滿族的發祥地,很多美麗的傳說都與長白山天池息息相關。被人們尊崇為聖山、神山,清朝時又實行封山政策,使長白山至今仍然保持著原始狀態。加上獨特的地勢地貌、氣候、土壤、植被等綜合因素,使其成為東北亞地區唯一有高山苔原分佈的山地。 長白山火山、冰蝕地貌和垂直的自然生態帶譜為其構成了奇山、秀水、溫泉、異洞、怪石、林海、深谷、冰雪、珍稀動植物的奇妙自然景觀。長白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綜合體之一,是歐亞大陸北半部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也是地球同緯度地帶自然狀態保存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域。山中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有野生植物2540餘種,被稱為“高山花園”。每年7、8兩月無霜期時它以極快的速度發芽、開花、結籽,然後進入休眠期。每到這一季節,從海拔2000米的山坡到長白山頂,好似魔幻一般,整個鋪上了一層花毯,無數的奇花異草爭鮮鬥艷。特別是長白山西坡,這種神奇的花季最為明顯。由於向陽,西坡的春天要比北坡來得早些。每年6月底7月初,在長白山西坡的高地上,百花爭艷,品種繁多,令人稱奇。野生動物1500餘種,是“獸中之王”東北虎的故鄉,是“關東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的原產地。擁有長白山垂直景觀帶、滿族發祥地——圓池、峽谷浮石林、美人松、望天鵝風景區等49處景點。

有人說,泰山之所以貴為五嶽之尊,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長白山雖然未曾封禪,但是在一些帝王那裡受到的禮遇並不比泰山差。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兩位大帝都曾親臨松花江邊,修築望祭殿遙拜長白山,併題詩記之。康熙寫的是《望祀長白山》: 乾隆寫的是《望祭長白山》: 我們從乾隆寫的詩中,就可以具體地看到他們遙祭長白山的虔誠和禮儀並不亞於秦始皇祭泰山。清晨就開始到一個叫溫德享的山上去祭祀,因為那裡建有望祭殿。先是生火點柴,《禮記·祭法》規定:“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禮記·郊特牲》上也說:“天子適四方,先柴。”之後,把曬乾蘭花的粉末捻在祭器上燃作香火,再按著順序獻上豬、牛、羊做的供品,然後各種樂器鏗鏘作響,這時熏風吹拂,把烤製三牲時羶香吹向四面八方。何等的莊重,何等的愜意!清朝的皇帝對長白山何以敬慕如此呢?

因為那裡有一泓聖水。 說到長白山的水,首先要提及的就是天池。 天池古稱“圖們泊”,意思是萬水之源。長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據史籍記載,自16世紀以來它又爆發了3次,當火山爆發噴射出大量熔岩之後,火山口處形成盆狀,時間一長,積水成湖,便成了天池,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內。天池呈橢圓形,周圍長約13公里,湖面面積10平方公里,海拔2194米,最深達373米,是我國最高、最深的火山口湖。天池實在是神秘莫測,無論多久,水不見少,無論怎樣霪雨連綿,水不見增!面對當今世界溪水資源奇缺,危機四伏的現實,這一湖神奇而毫無污染的聖水將具有何等寶貴價值!天池四周的16座山峰,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全是清末大學者劉建封命名。天池宛如鑲嵌在群峰之中的一塊碧玉。天氣晴朗的時候,池水映襯著蔚藍的天空和美麗的白雲,水天相連,景色非常秀美。

天池北面龍門峰與天豁峰之間的U形缺口,稱為闥門【古稱小門】,寬二三十米,是天池水流出的唯一天然水道。由於山大坡陡,水勢湍急,遠望彷彿一架天梯,被稱為“通天池”,也叫“乘槎河”。槎就是木筏的意思。乘槎是指神話中乘木排上天的意思。乘槎河全長只有1250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 在乘槎河口有一個叫“牛郎渡”的巨石,像座小橋,水流石上,往來可以渡人。 乘槎河從山口流瀉而出,在1250米的盡頭時,便轟然跌下68米高的斷崖,形成鬆花江之源,也是東北最大的瀑布——長白山瀑布。長白瀑布宛如玉帶從天斟下,水花飛迸,濺起千堆雪。由於瀑布的兩條水流成年累月地猛烈衝擊,使瀑布飛落的山崖下形成了20多米深的水潭。瀑布跌入水潭之後改名二道白河,這便是松花江的源頭。

在許多文獻典籍和最近出版的旅游資料,都記載著一個神奇美麗的神話,滿族的祖先布庫里雍順就誕生在天池。不過,你不要誤會,這個天池不是上述的天池,而是小天池。 小天池也叫天女浴躬池,被清王朝尊為龍興聖地,為滿族人的發祥地,在長白瀑布以北3公里處,共有兩個。一個隱在幽靜的岳樺林中,海拔1780米,湖面呈圓形,湖水碧綠。池中央冬無冰、夏無萍,既沒有水流注入,也沒有水流溢出,池中泉湧如注。池周圍多松樹,參天蔽日,池畔芳草萋萋,堪稱人間仙境。 距小天池約200米處,還有一圓形池與前一個大小相差無幾,只是積水甚淺,僅幾米深,有時干涸,露出黃色泥土。登高俯視,一個碧藍,一個赤黃,好似一對金銀杯,所以人們又稱小天池為對杯湖,別具景色。這裡就是傳說布庫里雍順誕生的地方。

相傳很久以前,天神的三位女兒,從天上翩然降臨這裡。大姐叫恩古倫,二姐叫正古倫,三姐叫佛庫倫。姐妹三人在天池裡嬉戲沐浴,忽然有一隻神鵲飛來,把嘴裡銜的一顆朱果放到了佛庫倫的衣服上。三位仙女沐浴完畢,登岸著衣,佛庫倫看見了那顆朱果,流光溢彩,鮮豔無比。佛庫倫拿起來愛不釋手,並把它銜在嘴裡,她忙著穿戴衣裙,不慎便把朱果咽進肚裡,不想因此懷了身孕。她心慌意亂地對兩個姐姐說:“我感到肚子沉重,不能同你們一起飛回天上,這可如何是好?”兩位姐姐安慰她說:“我們是吃過仙丹妙藥的,你不會有生命危險,你吞果受孕這乃是天意,等孩子生下來你就會身輕如燕,再飛回天上也不晚。”兩位姐姐說完,騰空歸去。不久,佛庫倫生下一個男孩。這個男孩相貌奇偉,聰慧過人,生下來就能說話,很快就長大成人。佛庫倫對兒子說:“你是奉天之命降生人間的,天要生你,就是派你去平定亂國為帝,你可以到那裡去。”佛庫倫又把自己是如何吞果受孕的來朧去脈一一對兒子述說了,還送給兒子一隻小船,讓他順流而下。這些事做完了,佛庫倫就凌空升天了。佛庫倫的兒子乘舟順流而下,等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上岸了。他用柳條編成椅子,正襟危坐在上面。當時在長白山東南容莫惠的斡朵里城內【即今敦化縣】住著三姓部族,終日廝殺,爭相為長。這天,正趕上一個人到河邊打水,看見佛庫倫的兒子舉止奇異,氣概不凡,他趕忙回到爭鬥不停的地方告訴眾人說:“你們不要爭殺了,我在打水的地方碰到一個奇怪之人,看樣子有來歷。老天不會枉生聖人,大家為什麼不去見一見呢?”三姓酋長聽完這番話停爭免戰,帶領大家去看這個人。一看,果然是個神聖的人,驚訝地詢問其來歷。他回答道:“我是仙女佛庫倫所生,姓愛新【金的意思】覺羅【姓的意思】,名叫布庫里雍順,我是奉天意來平定你們戰亂的。”他又把母親告訴他的話詳細說了一遍。眾人聽完又驚駭又佩服,異口同聲地說:“這樣的聖人不能讓他走啊!”說完,幾個人交叉搭手為轎,前呼後擁把他抬回去。三姓部族化干戈為玉帛,共同推舉布庫里雍順為首領,並給他娶了百里的女子為妻,這個國家號稱“滿洲”,布庫里雍順就是這個國家的始祖。若干年後,他的一個名叫努爾哈赤的後代崛起,其子皇太極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這則神話最早被記載在《滿文舊檔》中,清太宗以後,清朝歷代撰修史書,如《皇清開國方略》、《滿洲實錄》、《滿洲源流考》等,凡敘及清朝祖先的起源時,幾乎都是把這則神話照錄不誤。蔣良騏、王先謙撰寫的兩種《東華錄》,也把這則神話錄為卷首。連私家著述如阮蔡生寫的《茶餘客話》等著作,也認定清朝祖先為仙女所生,“發祥於長白山”。這則神話,織就了長白山神秘的面紗。 長白山常年雲遮霧蓋,林莽蒼鬱;到了冬季,更是林海雪峰,人獸絕跡。除了美麗壯觀,這裡比其他風景勝地更增加了神秘怪異的色彩。 我們現在來說說長白山的“三怪”。 一是“怪坡”。 進入了長白山北坡的山門,沿著公路向瀑布方向進發,路經位於里程碑17—18公里處,都有汽車上坡不用加油、水瓶自動向山坡上滾動的效果,被稱為長白山“怪坡”,科學分析的結論是視覺誤差造成的奇特現象。遊人經過此地都願意體會一下。

二是“水怪”。 “天池水怪”的傳說沸沸揚揚有100多年了,始終是一個懸而未解的謎。無論是蘇格蘭的尼斯湖,還是中國的長白山天池、新疆的喀納斯湖以及四川的列塔湖等等,“水怪”出沒的傳說一直不絕於耳,卻又始終撲朔迷離、難辨真偽。在科學氣息濃郁的21世紀,應該不會有誰輕易相信神鬼的謬論,可是現實生活中確實發生著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無法解釋的怪事。在中國已有多處水域發現水怪之事,那些目睹過水怪的人,除了驚奇還有恐懼,那些肇事的湖水也因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紗。那麼這些水怪到底是什麼,目擊者都看到了什麼呢? “天池水怪”其實可能是一種類似翻車魚的海洋魚類。長白山天池是活火山,與日本海臨近,極有可能有一條通往日本海的隧道,所以翻車魚就從隧道進入天池,這不是沒有可能的。長白山天池是活火山,湖底有火山活動,礦物質豐富,水溫熱,這為翻車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更為有力的證據是,根據水怪目擊者提供的照片和錄像顯示,水怪有打轉的習慣,有時它還越出水面,這些特徵都與翻車魚的生活習性極其相似,所以,水怪極有可能是翻車魚,當然反對者也有諸多科學證據,迄今莫衷一是。 三是“怪泉”。 位於長白山北坡,大約距長白瀑布900米的地方,在1000多平方米的地域內,有30多眼泉噴湧而出,水溫最高可達82℃。溫泉水色濁黃,周圍的岩礫、沙石被染成紅褐黃綠等顏色,使溫泉群形成了五顏六色的美麗色彩,是長白山一大地質奇觀。把雞蛋扔到泉水里有時竟不沉,有人說水里有多種礦物,浮力大;有人說是泉水噴湧,有鼎沸作用。而且雞蛋煮熟後,鮮嫩無比,味道異常。溫泉還有洗浴祛病的神奇功效。據稱,人浸在水中,多種礦物質憑藉熱炙之力,沉膚入髓,療效勝過神奇的丸散,對關節炎、皮膚病尤甚。 老子在第五十八章中有一句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依。”災禍啊,幸福緊緊地依靠在它身邊;幸福啊,災禍緊緊地埋伏在它裡面。老子這句對人們的提醒和告誡,充滿了深邃的辯證法思想。吉林江河眾多,水利資源得天獨厚,可以成為人民群眾的福祉;也可以變成為虐為害的水患水災。舊中國,特別是解放前,由於開發得較晚,這些江河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和利用,水澇災害頻繁,甚至“史不絕書”。它們性格溫順時,脈脈含情,與人和睦相處,予人以動力之源,舟楫之利,魚蝦之鮮。一旦狂暴肆虐起來,狂瀾驟起,水患不絕,致生靈塗炭。水多亦可為利,亦可為害。韓非在《五蠹》中說:“夫山居而谷汲者,婁臘而相遺以水;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意思是,住在山上要到溪谷底下去打水的人,逢年過節都把水噹做禮物互相贈送;住在窪地飽受水澇之災的人,卻要雇人挖溝排水。在舊中國,人民群眾對於水來說,常常是飽受其害的“苦水者”。 伊通河,古稱伊屯河,被稱為長春市的母親河,離我們最近,我們對它也最熟悉。她發源於伊通縣青頂子嶺北側,全長342公里,流過長春,與飲馬河匯流後入松花江。像每個人都有壯碩輝煌的青春年少一樣,伊通河也曾血氣方剛,賜百姓以灌溉、舟楫之利。康熙年間,伊通河的水道“可行三丈五尺之船。吉林地方伐木造船百艘,由伊屯河運米松花江。於伊屯門、伊屯口築倉收儲”。在1685年6月和1686年7月的兩次抗擊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薩之戰時,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就是從伊通河入松花江運往前線的。直到1865年以後伊通河作為季節性航道,仍然發揮著運輸作用。到1918年,城區河段還跑過火輪,上行每日100裡,下行每日180裡,船價每百斤一吊錢。到偽滿洲國初期,伊通河上還有短程航運船家上百戶。水量之大,可見一斑。在現今的長春橋和東大橋邊,曾經有碼頭和渡口。 到了近代,由於上游植被的破壞,水文狀況的惡化,城市的污染,使伊通河流量日減,時常斷流,失去航運價值,成了只在汛期氾濫的害河。 《長春縣志》記載:“平時水淺至三尺,闊僅數丈,不利舟楫。每值春融桃汛或霖雨連綿,則氾濫一二里許。沿河田廬時被漂沒,兼因河流甚低,不宜稻田,兩岸土鬆動易塌陷。大好良田胥變沙礫,病民害農,為害甚烈,殆由年久淤塞,不加浚治,坐視橫流,而莫為之所可慨也夫。”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根本無暇顧及築壩防水和清理河道,隨著長春市人口的增多,致使伊通河又多了一害:變成了垃圾傾倒場。作家蕭軍在《過去的年代》裡曾這樣描寫伊通河: 除開冬季,這裡是整年渾濁著,像一條寒傖的蚯蚓,在那沿岸缺乏著樹木的河床裡懶懶地爬著自己底路。如果遇到連綿的雨天,它也會激怒一番,氾濫一番……但這時間經過並不長久,仍然又回復到了原先那懶懶的樣子。因為它的沿岸沒有什麼可以藉水利運送的,加上它本身又存在著很多的沙洲和淺灘,在平常就不容易看到經行的船舶。除開冬天人們從它那裡鑿起一些冰塊儲藏起來,預備夏天製作冰淇淋、冰藏箱的用途而外,它對於這座城底存在似乎再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自從這城市的人口增多了,有些從城裡運出的垃圾倒裡面去或堆到沿岸來,這河流就一天一天地狹細和寒傖起來。河岸上的灌木林被人們殘酷地砍伐著,一天比一天稀疏了,河水也一天比一天渾濁了,它底樣子也就一天比一天變得愚蠢而平凡。那些捕魚人們的“窩棚”不見了,食魚鳥們也不見了,如今出現在它東岸一帶是“吉長車站”和附帶的一些車站工廠。西岸是一些破落古舊的鄉村…… 後來,隨著水文和氣候的變化,加上大部分涵養水源的森林和草地被開墾為農田,這一切彷彿是一支巨大的吸管,在吮吸著伊通河的血脈。自道光年間後,伊通河的流量銳減,特別是上個世紀60年代在其上游修建了新立城水庫後,除豐水年排洪期之外,市區河段幾乎斷流。即使雨季有水匯入其中,伊通河也僅僅是一條小水溝。於是,人們在河床內種上了稻穀、蔬菜,建起了廠房、住宅,開起了商店、旅店,而這些毀壞性的索取,都與應當對母親河的敬畏相去甚遠。河道不僅成了城市垃圾的堆放場,而且成了城市污水的排放池。到上個世紀80年代,竟有31個吐口不捨晝夜地向河裡排放污水。肆無忌憚的摧殘破壞,使河流原本寬廣的胸懷變得越來越狹窄,情性越來越暴躁。從1865年到1985年的120年間,共發生洪澇災害38次,其中對城區危害較大的有5次。伊通河洪水氾濫,以危害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代價,來頑強地表示它的存在和人類對水的“不善”採取的報復。 史書記載和蕭軍筆下的伊通河,可以說是吉林省江河為害的一個縮影。新中國成立前,1825年【清道光五年】至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的124年中,有旱、澇災年75年,平均10年中有6個災年。舊中國雖無全省性的災情統計,但從史料記載可見一斑: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松花江、飲馬河、東遼河氾濫成災,吉林、梨樹、德惠、農安、雙陽等縣罹難災民60餘萬。 《海龍縣志》記載,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海龍縣夏澇、秋旱連早霜,五穀無收。次年春,百姓食糧用盡,皆以樹皮、草根充飢,以致“野無青草,民有菜色”,“形銷骨立”…… 松遼大地上千支萬脈的水系,載著泥沙和人民的嗟怨,不捨晝夜地流淌,它們也不知道未來給它們安排了一種怎樣的命運。 時光像水磨一樣旋轉著,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揭開了吉林水利史嶄新的一頁…… 2009年9月14日早晨,是一個曦照渲染著城市的疏朗時光,我們去吉林省水利廳採訪。 當推門跨入水利大樓時,我們立即產生了一種親切的感覺。因為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們曾幾次到省水利廳機關採訪,應邀寫一篇反映汪洋湖事蹟的文藝通訊。 汪洋湖何許人也?他從1997年8月開始擔任吉林省水利廳廳長。他來省水利廳當領導時,廳內外就有人預測他的名字說,汪洋湖,三個字都有三點水,不錯,這說明水利廳長有水,能管住水,但願他還清廉如水。當時寫的文藝通訊的題目是《風正一帆懸》。 十幾年的時光俯仰之間,此後我們與他再也沒接觸過。今天他的音容笑貌,在我們的腦海裡已經模糊。但是,他作為精神形象,卻歷歷在目。他的許多事蹟,我們還能如數家珍地介紹出來。 1998年汪洋湖擔任吉林省水利廳廳長的第一個汛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發生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那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身為吉林省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的汪洋湖,每天奔波在百餘公里的嫩江、松花江大堤上。 8月24日,是一個許多人難以忘懷的日子。那一天,嫩江第三次洪峰剛剛過去不久,嫩江水位仍居高不下,恰在這時,鄰省大堤決口,40億立方米的水一下子湧進了吉林省鎮賚縣境內,使鎮賚一段名為“32公里”的堤壩內外同時遭受洪水的衝擊,情況十分危急。汪洋湖與吉林省委主要領導同志乘坐快艇,火速趕往“32公里”大堤處。大堤已被削掉二分之一。大堤內亦是汪洋一片,一望無際的莊稼地被洪水沒過了頂。人站大堤上,就如同站在驚濤駭浪之中。 “32公里”大堤,危在旦夕!這裡,有人提出,決口已不可避免,現場的人必須緊急撤離。汪洋湖兩眼直直地盯著滔滔的洪水,血湧上了腦門,心在劇烈地起伏。他無法想像,撤離就意味著決堤,堤內堤外的大水連成一片,直衝千里平原,那將是一幅怎樣慘絕人寰的景象?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迅速作出判斷:如果撤退,大堤一定決口;如果迅速組織力量搶修,大堤還有可能保住。在退與留之間,留是有希望保住大堤的惟一選擇。儘管這個選擇要擔很大的風險,但面對千百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面對黨和人民的重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有天大的風險,也要把它挑起來!作為在這場抗洪鬥爭中擔當省委“總參謀長”的汪洋湖,莊重地向前跨近一步,向省委領導同志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能撤!我認為,大堤還有希望保得住!”省委領導同志用堅定的目光看著他。他的話音剛落,省委領導同志立刻發出指示:“馬上組織人力、物力,全力保堤!”“32公里”大堤終於保住了。吉林抗洪鬥爭取得了一個決定性的重大勝利。歷史從此記下:在這場抵禦特大洪水的鬥爭中,吉林全省江河堤防無一處決口,60萬群眾緊急轉移無一人傷亡,四周縣城無一進水,吉林人民創造了抗洪搶險史上的奇蹟!這是汪洋湖的責任感。 1998年大水過後,國家加大了對水利建設的投入,3年中,吉林省水利建投資達到60多億元。這時身為水利廳廳長的汪洋湖稱得上是手中又有權又有錢。在一些人看來,他坐在那兒裡用不著說什麼,只要心思“活泛”一點,每年百八十萬的“好處”唾手可得。汪洋湖是從基層幹過來的,他十分了解官場和社會,知道自己的位子有多大的“含金量”。然而,在他的天平上,就是一座金山,也撼不動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靈魂。 汪洋湖作為一面精神旗幟,不僅對許多人進行著靈魂引領,也給省水利廳機關留下了好思想、好作風。 聽說我們要寫吉林水利,水利廳宿政廳長親自把他辦公室書櫃裡的資料一本本找出來,提供給我們,還唯恐我們這些“外行”人寫不明白。 最近這次我們去採訪,一走一過,浮光掠影,無意中就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我們到廳裡,正好8點10分,省直機關夏季正常是8點30分上班。然而,這裡陸陸續續就來人了。在七樓705房間,一位年輕的女同志正接待延邊來的幾位同志。他們急切地向她爭辯什麼,然而那位女同志卻不慍不火,耐心地解釋。我們聽明白了,原來是在一份工程責任書上,應當由局長簽字,卻由處長簽字了。她說,不能給蓋水利廳的章,水利工程既涉及到資金,又涉及到安全,是千秋大業,絲毫不能疏忽,更不能當兒戲。延邊的那些同志還在纏著她央求。她唾沫星落地一個坑說,不行,你們實在要蓋,現在就去找廳長批准。她這樣說,我們才知道廳長也早上班了。當然,我們不知道是哪位廳長,也不好去問。在十三樓的幾個房間裡動靜更大,這裡是重點項目管理辦公室。哈達山水利樞紐工程已經到了施工高峰期,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打電話和統計數據。 我們這次來首先要找到八份有關材料:《王守臣副省長在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吉林水利輝煌60年回顧與展望》、《吉林水利改革開放30週年回顧與展望》、《吉林省水利重點項目簡介》、《奇蹟九八》、《增長百億斤糧食材料》、《水利重點工程前8個月進展材料》、《廳長宿政答記者問》。 在採訪中,我們還意外地看到了一份新聞稿,那就是準備在《吉林日報》上發表的《激盪60載·紀念新中國成立60週年水利特刊》。 “特刊”分為四個版塊,這四個版塊就像四個方隊,即將接受全省水利戰線職工和廣大讀者的檢閱和檢驗。我們就將有關數據摘其要者,紀略如下。第一版塊“從傳統向現代轉變,我省水利事業快速發展”,其中披露了若干數字。第二個版塊“數年投資數百億,24萬項水利工程保駕護糧”,其中寫道:“截至目前,我省累計實現水利投資321億元,共建成各類水利工程24.8萬項。”在第三版塊“防汛抗旱體係日漸完善”中寫道:“有力地應對了10餘次較大的洪澇災害,特別是1985年我省中部發生大洪水,累計使7500萬畝農田、3000多萬人口免受洪水災害,減免直接經濟損失1500億元。有效應對25次較大干旱災害,共投入抗旱資金185億元,完成抗旱澆灌面積2.5億多畝……”在第四版塊“民生水利暖民心,594萬農民吃上安全水”中寫道:“截至目前,我省共建農村飲水安全供應工程10871處,受益村【屯】11702個,594萬人吃上了安全自來水,約佔農村全部人口的37%。” 建國60年來,吉林水利事業闊步前進,成果輝煌。在吉林省水利發展史上,長春市衛星路3726號是不能忘卻的地方。 從風景秀麗的北國江城——吉林市沿十里長堤西行,南折而入與松花江並行的吉豐公路,行至24公里處,就是我國最早建成的大型水電站——豐滿發電廠。豐滿發電廠始建於1937年,總裝機容量55.4萬千瓦,是擔任東北電網調峰的主力電廠,以發電【調峰、調頻、調相、檢修及事故備用】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養殖、通航等綜合利用任務。 1986年7月12日,時任中宣部副部長的詩人賀敬之來此,併題詞:“光來豐滿,熱源松花,水電之母,青春煥發。”至此,豐滿發電廠被譽為“水電之母”。 從1937年開始,人們便把豐滿發電廠的日子一天一天地積攢起來,包括當年中國勞工的血淚,積攢到2007年,便把這70多年的滄桑裝到一座建築裡,這座建築就是不久前竣工的中國豐滿水電博物館。它坐落在發電廠廠區的路西,面積6000多平方米。博物館正門的上方是曾任發電廠廠長的李鵬題寫的館名。 我們進入了館內,與往事一起漫步。一座座模型和一個個雕塑,彷彿是舞台上的佈景,充滿了懸念。博物館分為“滄桑歲月”展廳、“艱苦卓絕”展廳、“親切關懷”展廳、“中國水電”展廳和“電力科普”展廳。最讓我們動容和心酸的是“滄桑歲月”展廳。負重掙扎的中國勞工雕塑,彷彿復活了。站在時間柵欄的後面,痛苦的目光中流露出無奈和仇恨。叩開塵封已久的歷史,人們才能看清是中國勞工的血肉之軀,築就了那巍峨的豐滿大壩;“豐滿萬人坑”裡的具具白骨,就是見證日本侵略者累累罪行的千古鐵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把東北變為它侵占全中國的戰略基地,急需開發動力資源。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為此於1936年1月17日及8月28日,先後兩次指令偽滿政府,要提前修建第二松花江豐滿水力電氣發電所。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在進一步擴大侵略中國的砲聲中,豐滿水力電氣發電所的工程,於這年9月正式破土動工,1942年9月完成,1943年春天始發電。主要工程建築歷經了5年多的時間。豐滿水力電氣發電所的修築工程是非常巨大的。要建成一座高91米、長1100米、堤體210萬立方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重力型大壩,最高水位標高266米,最低水位標高248.5米,總儲水量125億立方米,堤下建廠房,安裝7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10台,總發電量為120萬千瓦。這樣龐大的工程,在當時機械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需要的勞動力當然是相當多的。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豐滿使用的勞動力達2250萬人次,平均每天得1萬至1.2萬人。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採取欺騙辦法到關內招募勞工、收降保安補充隊士兵、使用勤勞奉仕隊、攤派勞工、用犯人當勞工和就地抓勞工等種種手段,把8萬多中國勞工騙、逼、抓到豐滿。 豐滿原本是個偏僻荒涼的小山溝,上萬名勞工一下子擁到這裡,不僅是進入到了一個龐大的施工現場,而且是被拋到了一座可怕的人間地獄。 劉鳳琴在《日偽統治下的豐滿勞工》一文中詳細地披露了中國勞工過的非人的生活和從事的死亡勞役。 被鬼子騙逼抓到豐滿來的勞工們,統統住在一排排密密麻麻的工棚裡。從江東岸大壩的壩址一直排到五垧地,有五六里長,100多座。工棚的結構沒有磚瓦,也沒有玻璃,非常簡陋粗糙。一種是:就地起“炕”,土分兩邊鋪上席子就是炕。有的炕長12米,還有更長的,多數住200人。沒有窗戶,兩頭開門,上邊搭馬架子,蓋上油紙或者秫秸就算了事。這種工棚既沒有火炕也沒有火爐。到了冬季,四面透風,炕上冰涼,根本不能睡覺,只好弄些柴火生火取暖。極度疲勞的身子一沾上暖氣就都睡著了,有時餘火未燼,往往發生燒死勞工的事件。 1938年除夕,勞工工棚失火,當場燒死67人。另一種是:釘一圈樁子,四周圍上席子,棚內中間挖二尺寬的溝,溝裡下幾根管子作為燒道。剛搭炕時通兩天,過幾天就不通了,不進一點煙火。棚內陰暗潮濕,到處是蚊子、跳蚤,人只要一進工棚,腿上就會叮一層包,奇癢無比。 6月天下大雨,棚內下小雨,地上汪著一尺多深的水,被子、鞋是濕的,勞工的身上全是濕的。多數勞工生了疥瘡,日本人根本不給治,很多勞工被疥瘡折磨死了。 當時,豐滿的冬天是非常冷的,通常都在-40℃左右。冰天雪地、寒風刺骨,把人的四肢都凍木了。有的實在困極了睡著了,腳凍得失去了知覺,腳後跟讓大耗子咬掉都不知道。有的就兩個人一顛一倒睡,你摟我腳,我摟你腳。早晨起來破被上白花花一層冰霜,破棉鞋凍得怎麼使勁也穿不上。工棚既不暖和又不結實,多是用樹乾和小木桿搭起來的,一天晚上刮大風,工棚被刮倒好幾座,有一座工棚倒塌竟壓死勞工40多人…… 上海的勞工是夏天來的,多數穿短褲單衣,又沒什麼鋪蓋,在工棚睡覺時凍死不少。吳洪貴、萬恒生等從上海來的126人,一冬過後死去66人,一年以後,只剩下十幾個了。 工程是風雨不誤,晝夜不停地兩班倒,12小時對開。整個施工現場猶如一張血盆大口,每時每刻都在吞噬著勞工的生命。 例如掏洞取土,卻不許用木頭支起來,結果凍土坍塌,把勞工砸在裡面。一個名叫金孝發的勞工,就親眼見一個洞子進去38個人,塌方後只跑出6人。金孝發和同伴們趕去要救,監工的日本人不但不讓救,還把前來呼救的勞工用鍬砍死,還說什麼:“中國人大大的有,死了死了的沒關係。”當時,勞工們把這九死一生的洞叫做死亡洞。 在大壩澆搗混凝土時,勞工澆搗需要下到平倉去,可人的雙腿一陷入混凝土裡就一時拔不出來,而開起重機的日本人不管下面平倉有沒有人,就把大缸裡的混凝土倒下來,竟把人活活澆在大壩裡。 石匠的大部分工作是鑽眼。用手鑽鑽出來半米深的圓眼,塞進炸藥,每天早、午、晚、半夜放四回炮,可每次放炮都有不響的啞炮。監工強迫石匠接著在原地鑽眼,由於熱力傳導,引起啞炮爆炸。鑿眼的人被炸得飛上了天,附近打眼的也受了重傷或輕傷,被炸石匠的頭、胳膊、腿和腸子從空中掉下來,有的掛在樹上,有的落在山坡,把石頭都染紅了。一名叫王永昌的勞工親眼看見一次就崩死3個石匠,真是慘不忍睹。 到了1941年,大壩越修越高,鬼子為了減少上壩走路的時間,讓勞工快點到壩上乾活,不修人行道,卻讓勞工坐在吊缸周圍,用吊機把人吊到六七十米的高處。吊機開得速度快,又沒有牢固的地方抓,勞工們個個心驚膽戰,經常把勞工從半空中閃下來摔死。可開吊機的日本人卻不以為然,反而以這取樂。 1942年,到壩上乾活的人越來越多了,多數是坐悶罐上去,一次吊鋼軌,卻讓很多勞工坐在鋼軌上一齊往上吊。剛起吊不一會兒,吊機冷丁往外一擰,結果連人帶軌全掉下去了,所有的人全摔死了,有的竟摔成幾截。 對中國勞工的不滿、逃跑或是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幫兇,更是血腥地鎮壓。他們對勞工施用的刑法很多,像“凍冰棍”:冬天,把人的衣服扒光,綁在木桿上,往人身上潑涼水,邊潑水邊上凍,將人活活凍死。鬼推磨:用大筐裝土,反扣於地下,讓受刑勞工趴在筐上,身上橫一條扁擔,用兩個人在扁擔兩頭壓,把扁擔都壓折了。 有一天晚上,6個山東勞工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到工棚,裡面冷風颼颼,土炕涼得冰手,不由勾起了思鄉之情。 6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家鄉來。正說話間,只聽到破門打得梆梆響,一個監工扯著破鑼似的嗓子嚎叫著:“都給我滾出來,快,快!”6個人不知情由便起身出門,誰知剛一鑽出工棚,就被拽住,反綁了雙手。兩個監工和巡夜的看守拿著木棒劈頭就打,嘴裡還叫著:“看他們哪個還敢想家,想家我就讓你們回老家。”這6個勞工被活活打死了。 勞工逃跑更是大忌,所以對逃跑被抓回來的勞工用的刑法也就更重更慘。勞工劉瑞祥親眼目睹:有兩個勞工逃跑被抓回來,當時被打死一名,剩下的被吊在一棵大樹上,衣服扒得精光,用皮鞭蘸冰水抽,肉都打飛了,直到打死為止。還威逼勞工們來看,勞工們偷偷地掉淚不忍心看,可日本人吆喝著:“統統地看,不許哭,誰要再跑,這就是樣子。”日本人還把沒有打死的勞工,用鐵絲擰上雙手雙腳,把傷口撒上鹽,扔到江里去了。最多一天拉出去138人,5天就死了300多人。 中國勞工死了,就被扔進了萬人坑。萬人坑,位於松長輸電線第10號鐵塔腳下,距大壩6公里的一座東山上。日本人叫它“中國人的墓地”。豐滿工地上死亡的勞工日益增多,從1938年開始就集中往萬人坑送死人了。 建壩初期,勞工死了還給一口薄木棺材,死的人越來越多,慢慢地就用席子取代了。到了後來,連席子也沒有了,就囫圇個地往萬人坑送。冬天,把死人攢在一塊垛成垛,就像碼凍豬肉瓣子似的,用爬犁、馬車往萬人坑拉,一次可運幾十具。開始時有墳,後來墳挨墳,埋不下了,就墳摞墳。這樣也埋不下了,乾脆,把墳都起出來,扔進萬人坑的三條100米長、4米寬、2米深的大溝裡,他們把勞工的屍體像卸柴火一樣地往溝里扔。據統計,埋進萬人坑的死難勞工有15000多人。 1962年6月24日早晨,奶水一樣明麗的陽光,鍍亮了天地間的景物。吉林市孟佳火車站立在晴空下。 7點多鐘,周恩來總理乘坐的專列停靠在這裡。車站外,停著三台紅旗轎車,請週總理和鄧穎超乘坐。週總理說:“我們乘坐一台就可以了嘛!”在中共吉林省委書記吳德、中共吉林市委書記劉慈凱等陪同下,週總理來到豐滿發電廠視察。 正在現場檢修設備的工人們聽說周總理來了,都想目睹總理的風采,因考慮到總理的安全,保衛部門不讓圍看。工人們正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省委書記吳德同誌發現了他們,就大聲說:“別躲躲閃閃的,週總理來了,同志們要看就大大方方地走出來歡迎!”大家不約而同的跑出來站成了兩排,熱烈鼓掌歡迎週總理,週總理也神采奕奕地向大家揮手致意。大家看見,週總理身穿一套洗得發白的灰布衣服,衣領上還打著一塊補丁,黑皮鞋已經穿得發白。週總理的偉人風度和朴素穿著給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週總理健步來到工人中間,一面親切地向大家問好,一面和前排的同志一一握手。當他發現後排有位女同誌時,就親切地說:“噢,這兒還有一位女同志呢!”說著就伸出手和這位女同志握手。廠長韓毅向周總理介紹說:“這是我廠唯一的女工程師李寶珠同志。”週總理聽了非常高興,又一次和她握手,並親切地問她:“啥時畢業的?學什麼專業?”李寶珠告訴週總理:“我是1952年從長春電機高職學校變電專業畢業分配到這裡的。”週總理鼓勵她說:“我們國家女工程師還不多呀,你要更好地鑽研技術,多為發展電力工業作貢獻。”週總理和其他同志一一握手便向發電機組走去。 週總理在豐滿的視察中,廠領導介紹當時值班的值長孟憲儒是從工人中培養提拔起來的值長時,週總理熱情地握著他的手說:“工人當上了值長,掌握洋設備,可不簡單啊!”並關切地問:“工作當中有沒有困難?”孟憲儒此時激動不已,滿有信心地回答:“工作當中有困難,但一想到為黨和毛主席爭氣,為中國工人階級爭光,再大困難也能克服!工作上有困難,就向老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努力提高技術水平。”週總理點了點頭,表示讚許。 當週總理從中央控制室走出來時,迎面遇到了一個青年工人。這個小青年很不好意思地說了一聲:“總理好!”便慌忙把手背了過去。此時,週總理把手伸了出來,小青年很不情願地把烏黑油膩的手也伸了過去,週總理主動和他握手。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至今仍成為流傳在職工中的佳話。 週總理視察完廠房後,便來到了溢流坎,向陪同的廠領導問道,一個閘門放流量是多少? 11個閘門全開,最大放流量是多少?接著又向韓毅廠長詢問了全廠有多少人?職工生活怎麼樣?當聽說工廠還辦了一個農場,週總理又問道,什麼時候糧食能自給?韓毅廠長如實回答了總理的提問。 隨後,週總理又驅車來到了壩上,眺望青山綠水的松花湖,感慨萬千,眉頭緊鎖,非常嚴肅地詢問身邊的工程技術人員:庫區蓄水量多少?大壩抵禦洪水的能力? 8台發電機組全出力發電,需要多少天,能將水庫水放完?當聽完回答後,週總理又一次沉思起來,當他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以後,對陪同前來的省、市領導說,要有一條洩水洞就好了。此時,在場的人才理解總理當時的心情,總理是在考慮一旦發生戰爭或遭遇特大洪水,為水庫下游千百萬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而擔心啊! 週總理在視察中,那種不辭辛苦、忘我工作的精神,生活樸素、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風範,關心人民生活和職工成長的形象,給全廠職工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週總理對發電廠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要取長補短,改造洋設備,赶超世界先進水平”,一直銘記在職工心間。 遵照週總理的指示,全廠職工進行挖潛、革新,先後對原發電機組進行了更新改造,不僅提高了機組自動化水平,而且增加了6.25萬千瓦的調峰容量。自1948年豐滿解放至1999年累計發電810億千瓦時,創產值52億元,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實現了計算機監控,向現代化企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遵照週總理的指示,歷時10年採用化學灌漿、新材料等和預應力錨固先進技術完成了大壩左岸山體內開掘一條洞徑為9米,全長688.5米的洩水洞,進一步提高了防洪能力,確保了大壩的安全,從而了卻了總理的生前心願。 遵照週總理的指示,先後進行了二期、三期擴建工程,新裝發電機組4台,增加發電容量45萬千瓦。至此,豐滿發電廠進入百萬水電大廠的行列,使這個老水電廠舊貌換新顏,煥發了青春。 遵照週總理的指示,始終堅持和加強技術培訓工作,努力學習先進技術,提高廣大職工的科學技術水平,造就了一支較高技術素質的職工隊伍。先後向葛洲壩、丹江口、劉家峽等全國20多個水電廠輸送了近千名領導幹部和技術骨幹。其中高級專業人員和副處級以上乾部達二百餘人,為水電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目前,豐滿發電廠黨政領導班子,仍然遵照總理的指示,帶領全廠職工,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爭創一流水電廠,譜寫新篇章,再創輝煌,以告慰週總理的英靈。 一處風景如果能讓登臨者靈感頓生,吞吐成誦,那必是絕妙勝地。 松花湖是豐滿發電廠的攔河大壩合龍後形成的大型河谷水庫,往東南17公里處就是有名的江城吉林市,湖市相連,形成了美輪美奐的風景區。如何美?我們選讀幾首從美景中提煉出的華章錦句。 1964年7月8日,朱德委員長與董必武副主席視察豐滿水電廠後,乘舟冒雨暢遊松花湖。朱德次日欣然命筆,成詩一首《松花湖》: 雨簾中的清波翠浪,煙柳松韻,逗引得董必武也按捺不住詩興,與朱德唱和一首,題目是《遊松花湖用朱委員長韻》: 1986年7月12日,詩人賀敬之來豐滿發電廠視察,也被松花湖的景緻所陶醉,題詞曰:水明三峽少,林秀西子無,此行傲范蠡,輸我松花湖。 1991年1月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來吉林市視察,觀賞了霧凇後,即興吟誦四句:“寒江雪柳,玉樹瓊花,吉林樹掛,名不虛傳。”1998年2月19日,江澤民同志見到了吉林在京開會的同志,憶及舊景,為《長白山詩詞選》作七絕二首: 一九九一年一月,第三次到吉林,舊地重遊,倍感親切。恰霧凇奇景,滿城樹掛,寫下寒江雪柳,玉樹瓊花,吉林樹掛,名不虛傳。一九九八年三月,兩會期間,吉林同志索句京華,憶及舊景,思於今事,吟成七絕二首。 一 寒江雪柳日新晴, 玉樹瓊花滿月春。 歷盡天華成此景, 人間萬事出艱辛。 二 又是神州草木春, 同商國計聚京城。 滿堂共話中興事, 萬語千言赤子情。 一九九八年三月十九日 詩在本質上說是一種高級的心智活動,這種心智活動能夠洞見人與外部世界之間的內在聯繫,溝通人的精神與外部世界的聯繫。 我們現在就仔細地看一看“外部世界”的松花湖吧。 松花湖是指湖面兩側山脊分水嶺以內,下起豐滿區的阿什,上至松花江與輝發河的匯合口,湖長180公里,最寬處5公里,水深30—40米,最深處75米。整個湖區面積55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08億立方米。松花湖於1988年8月10日經國務院審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松花湖上游還依次形成紅石湖、白山湖,共同成為吉林大地上的三顆明珠。松花湖下游距豐滿發電廠10.3公里處松花江上攔腰興建了一個反調節水庫,使豐滿電站變成一座全調峰電站,東北百姓從此不愁用電,還可以滿足下游城市用水,更有利於霧凇的出現。 霧凇是霧氣遇冷凝結在垂柳枝上而形成的美麗景觀。也稱為雪柳、“樹掛”、“銀花”、“冰花”。江城霧凇是世界的一個奇觀。 霧凇古已有之,宋代的詩文曾有記錄。據《墨莊漫錄》載:“東北冬月寒甚,夜氣塞空如霧,著於林木,凝結如珠玉,見日乃消,齊、魯謂之霧凇。諺云:'霧凇重霧凇,窮漢置飯壅。'豐收之兆也。曾子固在齊州詩云雲。”曾子固即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清新,寫景別有韻致。他曾寫過七絕《霧凇》: 霧凇是普遍存在的,凡是有氣溫急劇變化的地方,就會有霧凇出現。然而,吉林霧凇得天獨厚,天生麗質,剔透晶瑩,是任何地方的霧凇不可與之相媲美的。 松花江的霧凇特在哪裡呢? 原來吉林霧凇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吉林市區的松花江上游是豐滿發電站,從發電站排放的水使松花江水溫度升高,與市區環境氣溫形成較大的溫差,於是產生霧氣;霧氣在飄散中遇到了冷空氣,在即凍未凍之時凝華到物體上,便形成了美麗的霧凇。我們用肉眼看那霧凇是白色的顆粒,可是科學家在高倍顯微鏡下看到的卻是呈六角形的晶體花片。 觀賞吉林霧凇應該在霧凇形成之前的夜裡,去觀賞松花江上的霧氣景象。 有霧凇的時候,一般在前一天夜裡出現霧氣。大約在夜裡九十點鐘,松花江上開始有縷縷的霧氣升騰,逐漸地那霧氣越來越大、越來越濃,直到松花江上盡是翻騰滾滾的濃霧,那情景就好似松花江沸騰了一般。這時,那大團大團的白霧,從江面不停地向岸邊緩緩地飄流。有的霧像一縷縷細紗,那“細紗”似乎被樹枝撕破了,纏繞在樹枝上不動;有的霧則像朵朵白雲,在空間飄浮。在樹空較大的地方,那飄來的霧竟像棉花團,正在不停地堆著很高很高的“棉花山”。白霧慢慢地飄到松江路上,因為氣壓低,霧立刻貼著路面向前飄流,霎時間松江路成了一條齊刷刷的霧流。更有趣的是,看那路上的騎車人,因為霧氣遮掩了自行車身,那行人就像從雲中飄來那樣神奇。後來,霧氣逐漸向市區擴散,瀰漫了整個市區,高樓在霧中忽隱忽現,燈光撲朔迷離,如同進入夢幻的世界。這時,你看那樹枝依然是黑色的。可是,第二天早晨再去看,那十里江堤,那原來黑森森、光禿禿的樹木枝條上卻結滿了銀色的花朵。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拂曉天霽,霞光初照,那千姿百媚的霧凇,像玲瓏玉雪的女孩一般,把晶瑩剔透的真面目呈現出來。這時你會看見,霧凇隨著不同的樹形而風姿各異。有的像懸崖上的黃山松,有的像獨攬風雪的傲梅,有的像婀娜的蘆葦,有的像淡雅的秋菊…… 松花湖呈狹長形,兩岸地形極為複雜,溝汊和港灣眾多,百里湖區蜿蜒曲折,狀如一條由東南向西北鱗光閃閃的巨龍臥著。 松花湖兩岸山高林密,層巒疊嶂,懸崖峭壁,自然形成無數奇妙的景觀。有三面環水的“駱駝峰”;有水面寬闊、水天一色的“經天門”;有雙峰對峙,間有一水,水纏石龍,石龍繞水的“石龍壁”;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物形、獸形的景觀,如“金龜島”、“海浪山”、“鳳舞池”、“醉石坡”等。 現在松花湖上有三處大型景觀區得到開發,成為遊人嚮往的地方。這就是“五虎島”、“臥龍潭”、“額赫島”。 五虎島位於松花湖的中南部,面積17.6平方公里,四面環水,湖岸曲折,俯視形如五虎向西面而臥。島上有橋,橋上有雙簷四角亭,亭連兩側長廊。橋的左側建有接待廳,廳的上邊是觀景台,可盡覽四野風光,橋的右側是金碧輝煌的五虎亭。 像天池出現“水怪”一樣,松花湖也有類似的奇聞。 1988年8月20日到24日連續4天的清晨,住在五虎島上的群眾看到,有一物長4米左右,深褐色,緊貼水面快速飛過,後潛於水中。 松花湖上的另一處景觀區是臥龍潭。此潭位於五虎島的東側,面積14.3平方公里。此潭是一處港灣,形如臥龍而名。傳說臥龍潭有一種奇異現象:當鬆花湖里的水波濤滾滾的時候,臥龍潭里卻是異常的平靜。人們說,臥龍潭的老龍去松花湖遊玩了;可是,當鬆花湖水平靜下來的時候,臥龍潭的水卻蕩起微波。人們又說,這是回來的老龍睡著了,是鼾聲振起的微波。 松花湖的第三處景區是額赫島。額赫島在臥龍潭西南蛟河市松花鎮境內。額赫島三面環水,青山疊翠,闊水銀光,這裡有許多自然景觀。有石龍壁,壁上有鴿子窩;有鬆樹崖,陡峭的石崖上有一排排的松樹,石崖下有老虎洞,洞的門口有三隻相倚而臥的石老虎。在湖中還有龜島和蛇島,那龜島上沒有一棵植物,全是石板,形成龜殼;蛇島上卻是綠樹成蔭。傳說,在豐滿建大壩之前,松花江流過這裡,由於地形複雜,江水湍急,行船和木排往往在這裡觸礁,造成翻船事故。當地人一提老額赫都心有餘悸。有一天,來了一位老道,法號叫無塵。無塵道人在老額赫住了下來,每天敲打木魚為行船導航。當地人為無塵修建了平安廟。後來松花江變成了湖,那廟宇被水淹沒了,無塵道人就到仙人界去打坐。日久天長,無塵道人羽化成仙飄然而去,在石崖上留下一首詩。仙人界在額赫島的大山里,那是在石壁上出現的一個佛龕,那詩依然清晰可辨: 松花湖水淨、山幽、林秀、雪佳四大特色,有如天賜。這裡絕少污染,是生命的樂園。湖中的螺類、藻類、浮游生物和棲息生物甚多,魚類多達48種,主要有湖鯉、銀鯽、鯿花、鰲花、鯽魚、白魚、紅尾、青鱗等,還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後四個品種,現已成為湖區魚類資源中的主要角色。 松花湖群山環抱,層巒疊嶂,群山抱綠水,碧波繞青山,是飛禽走獸良好的棲息場所。松花湖水域有斑嘴鴨、蒼鷺、普通翠鳥、燕鷗、鳳頭雞等禽類147種。在湖區的森林裡,有30多種野生獸類,如:黑熊、馬鹿、狍子、狐狸、野豬、猞猁等。在森林裡還生長著許多經濟、食用植物。據調查有160多種中草藥,如人參、黨參、黃芪、細辛等;還有8種山果、16種蘑菇和30種野茶。松花湖是美麗的湖,也是富饒的湖! 在受鋼筋水泥之林擠壓的大都市裡,在追逐物慾、競爭激烈的快速生活節奏中,多少人都想就近就便找到一處親近自然、返回本真、健身怡性、修復心靈的好去處,但往往是苦尋而不可得。長春人有福,上蒼賜給他們的天堂般的聖潔之地——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就在城市的邊緣上。從市中心人民廣場出發,向東南方向驅車一個小時左右,就進入了這片長春的“肺葉”和“氧吧”。 淨月潭國家森林公園,面積200平方公里,有119個峰巒,橫跨長白山、內蒙古、華北三個植物區系,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因有一泓碧水淨月潭而得名。 淨月潭波清浪翠掩映在青山環抱之中。這裡環境幽雅,四季景色美不勝收。春天,在吹浪如織的草地上,各種嬌豔的野花如姑娘遺落的嘴唇,引起遊人的無限遐思。夏天,綠蔭如蓋的林間草地,涼爽襲人;湖面映帶左右,是泛舟、垂釣、游泳、納涼的最佳去處。秋天,金風送爽,層林盡染,各種樹木會製造出五色斑斕,萬種風情,身臨其境的人會產生劉禹錫筆下那種“人言逢秋皆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盎然意境。冬天,銀裝素裹,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是溜冰滑雪的天然樂園。 長春人喜歡把淨月潭稱為日月潭的姊妹,這並不是故意攀親結貴。確實,如果真把日月潭、淨月潭兩個姊妹的姿容身段比較一番,彷彿是出自一個家族。日月潭水面4.5公里,旁邊最高山巒海拔705米;淨月潭水面4.3平方公里,旁邊最高山巒406米。姊妹的周圍都是林木扶疏,翠峰環抱,時或玉盤蒼穹,明月清輝;時或煙雨迷濛,意境縹緲…… 上個世紀30年代,在西方有一位生前默默無聞的人驟然走紅,他就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他登上世界文壇的階梯,就是他的代表作。這部被稱為“超然主義的聖經,美國文化中純潔天堂的同義語”的,在某種程度說,就是作家本人居住地康科德的地方誌中的動植物篇章。誠然,梭羅大半輩子在康科德與瓦爾登湖邊度過,始終致力於觀察與研究飛禽走獸、草木花果以及一年四季變化的進程。如果有誰想到創作中國版的,就請他住到淨月潭來,因為這裡可以給他提供那種背景。 淨月潭有高等植物550多種,人工林在亞洲享有盛名。此外有植物標本園、種子園、果園、參場等。這裡的高山平地盡為綠色植被所覆蓋,其中有黨參、沙參、細辛等藥用植物上百種。淨月潭不僅植物繁茂,而且有灰鶴、野鴨、鷹、山雞、鵪鶉等飛禽類60餘種;松鼠、刺猬、野兔、狍子等22種動物,昆蟲達300多種。還有漁場、鹿場、蜂場等。 一處名勝,僅有自然風貌,還要有人文內涵。在淨月潭周圍,有兩座古墓,一座位於森林公園東北方石碑嶺,被命名為完顏婁室墓,經考證墓的主人為女真完顏部人,是金初驍將,黃龍府萬戶。另一座位於淨月潭南側的山坡上,被命名為石羊石虎山墓,墓的主人為金代的武官。 再看這裡的千百種野花吧,說不准哪一種就有一番來歷典故。我們先讀:“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林黛玉的來歷,就是由這株絳珠草幻化而成。在淨月潭四周的山坡野地,就可以採到絳珠草。經著名紅學家周汝昌考證,這種絳珠草又稱為苦蘇,在長春俗稱為紅姑娘。紅姑娘到秋成熟了,果實圓而紅亮,外面莢衣紅艷欲燃。東北農村許多人家把採來的紅姑娘串成幾串,垂掛於門外檐下,成了點綴生活的色彩。 東北鄉村的孩子差不多人人吃過的紅姑娘,是一種野生草本植物結出的果實,牙咬上,“啪”的一聲,多籽、味甘。東北作家端木蕻良曾寫過一篇名為《紅姑娘》的散文,詳盡地描寫過這种红姑娘。 淨月潭闢有“淨月潭滑雪場”、“聖誕老人樂園”、“淨月潭參園”、“淨月潭鹿苑”、“碧松淨月塔樓”等旅遊觀光景點。 1995年8月24日,長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成立長春淨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的決定,這就為淨月潭注入了現代化的元素。 瀏覽法國作家薩特的《佔領下的巴黎》,看到了“屬於詩人和夢想家的塞納河岸”的句子,就想到了伊通河;瀏覽《詩經·蒹葭》,看到了“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樣描寫愛情的句子,也想到了伊通河。能把長春比喻成一位風情萬種、花容月貌的姑娘,就是有伊通河的襯托。 不想靜止的山,隆起脈;不想死去的水,流成河。 伊通河,曾經死去,但今天,她又復活了。伊通河東面的丘陵台地,就是不想靜止的山。這片丘陵台地,由南向北逶迤而去,與長白山的餘脈相接。冬日皚皚,夏日含黛,猶如倜儻俠士隆起的脊背,也給伊通河平添了幾分英武俊朗之氣。 伊通河被長春人稱為“母親河”。對於一座城市來說,河流就是她的地緣精神,就是她的靚麗腰帶。如果城市沒有河流,哪裡還有精神和美麗呢! 猶如尼羅河、多瑙河、塞納河、長江滋潤出開羅、倫敦、巴黎和上海一樣,伊通河成了長春人繁衍生息的溫床。這是長春市區唯一一條內陸河,它自南向北,流經市區大約30公里。 是“唯一”,人們就會更加珍惜它。從1986年到現在,長春人用了20多年的時間對伊通河進行治理美化。圍繞“把河道建成休閒健身公園、把城市建成親水樂水家園,打造人水和諧生態美景”的長遠目標,開始調教打扮伊通河。 從1986年到1989年這三年間,先對伊通河的河道進行綜合治理。三年苦戰,9大戰役,從省委書記到普通百姓,從七旬翁嫗到十幾歲的娃娃,全都上了河堤參戰。人們回憶起當年工地上人山人海、紅旗招展的熱烈場面時,至今仍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湧動。 從1992年開始,又對伊通河城區段的棚戶區進行改造。 4月1日上午9時,一聲號令,在伊通河兩岸,十數台打樁機同時發出轟鳴,向沉寂的大地紮下了一根根水泥樁柱。昔日兩岸成片成片的破牆斷垣已不復存在,一排排鱗次櫛比、飛簷斗拱的樓房拔地而起。河西岸那10座18層蝶式樓,錯落有致倒映在伊通河清澄平靜的一汪碧水上,好像一幅優美的“清明上河圖”,充滿田園詩般無窮韻味,呈現現代大都市的雄偉繁華。 伊通河風光帶從衛星橋至四化橋之間共有23個園區,其中直接涉及健身活動的有7處,分別是濕地生態園、樹木園、健康島、歡樂島、濱水運動樂園、野趣園和高爾夫球島。 濕地生態園,位於衛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