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歷史深處的民國2·共和

第12章 第十二章將獨裁進行到底

歷史深處的民國2·共和 江城 7362 2018-03-16
穩定壓倒一切。 雖然袁世凱幾乎打敗了所有的敵人,舉目四望,天下再無對手,但國民黨尚控制國會,南方也未完全平定,所以袁世凱為了穩定政局,費盡心思搞了一個各方勢力都能接受也很聽他話的內閣。 內閣成員主要出自進步黨,如內閣總理熊希齡、司法總長梁啟超、農商總長張謇、交通總長周自齊(清華學堂第一任校長)……他們都是影響力巨大的社會名流,因此這屆內閣也被稱為“名流內閣”。 隨著名流內閣開始運轉,北洋勢力逐漸穩固,國內也相對太平下來,袁大總統終於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過袁世凱也有煩心事:都折騰了一年多,還沒有取得正式合法的身份,他仍是一個臨時工——臨時大總統。 事實上,袁世凱當選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本是毫無懸念的。國民黨的頭頭們都被他以層出不窮的罪名滿世界通緝,黎元洪也算聽話,他基本上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但就是這樣,他還是不放心。於是,為了防備國民黨籍議員佔多數的議會阻止他當選總統,袁世凱又動起了歪腦筋。 1913年10月6日,國會議員們來到選舉會場,準備推選民國首任正式大總統。 就在議員們選得不亦樂乎的時候,選舉會場外突然來了數千名貌似軍警的兇惡人士,他們打著“公民團”的旗號前來觀看選舉。 在“公民團”的助威聲中,袁世凱終於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黎元洪當選為副總統。 “公民團”在聽到袁世凱當選後,異常興奮,在高呼了數聲“大總統萬歲”後,便一溜煙地呼嘯而去,想必是去指定地點領賞了。 1913年10月10日——雙十國慶節(民國將武昌起義當日設為國慶節),如願以償的袁大總統在清宮太和殿舉行了就職典禮。

這時的民國政府就像爬滿猴子的大樹,位置在高處的猴子往下看見的都是笑臉,位置在低處的猴子往上看見的全是屁股。爬在最高處的自然是袁世凱,其次就是副總統黎元洪。所以黎元洪這隻猴子只需要看袁世凱的屁股。 黎元洪手握三万精兵(武昌起義後由新軍擴編而來),連續兩次當選副總統,是袁世凱之下的第一人。 雖然黎副總統在選擇站隊時大都選擇袁大總統,但袁大總統仍然對其不甚放心。 不受自己控制的力量,是不可能讓人放心的。 因此,袁大總統在轉正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征服一個男人——黎副總統。 但這事不好辦,圈子裡的人都知道“有兵才有權,有地盤才有勢力”,只有控制得了地盤才能鞏固權勢。因此普通的調虎離山之計是不可行的。

果然,袁總統前後數次邀請把辦公地點設在武漢的黎副總統前來北京辦公,黎元洪就一個字“拖”,拖到不了了之。袁大總統十分生氣,遂下定決心給黎元洪來一招最狠的:霸王硬上弓。 袁世凱正式下令,請黎副總統來京就職,湖北都督一職由段祺瑞擔任。不過這道命令暫時沒有公開,打黎元洪一個措手不及才能收到奇效。 段祺瑞帶著袁大總統簽發的密令,領著頭號心腹徐樹錚和強悍的軍隊,坐著專列來到了武漢。 北洋系統裡僅有的兩對金牌搭檔之一:段祺瑞和徐樹錚,就此進入大家的視野。至於另一對搭檔,不久之後也會登場。 簡單介紹一下徐樹錚其人。 徐樹錚,時任段祺瑞的總參謀長,安徽人,19世紀的80後。 此人7歲能詩,13歲中秀才,30歲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是中西合璧的優秀人才。他精於算計,業務能力很強,五個月之後,34歲的他就將成為中華民國最年輕的副部級高官(陸軍部次長)。

此外,他還有一個十分顯著的性格特點:囂張。大家很快就有機會從他身上領會囂張的真正含義。 話說段祺瑞到達武漢後,黎元洪給了段祺瑞很高的接待禮遇,但段祺瑞並沒有因此而感動,他直接拿出袁大總統的命令給黎元洪過目,並強調說:“大總統在很多時候都需要和副總統磋商要政,副總統應在首都辦公,請立即北上。” 黎元洪不傻,他知道這次恐怕是躲不過去了,但還是開動腦筋,急中生智,想到了一個主意奮力一搏:“大總統多次邀我入京,實在是盛情難卻,不過湖北革命黨十分猖獗,我也是一時半會兒走不開。既然段總長(陸軍總長)來接任,不如等我留在武昌協助你完成工作之後,我再行赴京如何?” 黎元洪想爭取時間另想辦法,可段祺瑞也不是傻子,豈能讓他如意,當即斷了黎元洪的希望:“黎副總統不用擔心,大總統催得急,今晚你就成行吧,專車已給你備好。”

黎元洪當然不想北上,可稍一猶豫,徐樹錚先生的槍已經指在了他的頭上。 論年齡、論資歷、論職位、論軍銜,黎元洪都要甩徐樹錚幾條街,因此,除了一個人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徐樹錚這個末學後進沒有在黎元洪面前囂張的資格。 但不幸的是,徐樹錚同志就是那唯一的例外,因為他的血液裡流淌的就是囂張,任何一個人想要得到徐樹錚同志的承認和尊重,只能夠靠實力。 這是徐樹錚第一次欺負黎元洪。此後的數年之中,他還將多次欺負黎元洪。但問題是,黎元洪也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軟蛋,因此這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座活火山,不知何時就會突然噴發。 可憐的黎元洪同志還沒來得及與家人道別,便被段祺瑞半推半送地弄上火車,即刻赴京去也。

黎元洪到達北京時,袁大總統已給他安排好了住處——中南海瀛台,當年慈禧太后軟禁光緒皇帝的地方。 此住處寓意生動,寄寓了袁大總統對黎副總統的殷切期望。好在黎副總統的理解能力也很出眾,他沒讓袁大總統失望,自此在瀛台過起了吃乾飯混日子的幸福生活。 黎元洪自保都夠嗆,他在武漢的嫡系軍隊哪裡還保得住,很快就被熱心的段祺瑞先生打散整編完畢。 要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袁世凱當上了正式大總統,軟禁了擁兵自重的黎副總統,心願已償,該消停了吧。 但袁世凱不這麼想,他做了這麼久的實習大總統,算是看明白了:孫中山給他定制的大總統基本是個空架子——立法權力掌握在國會手裡,行政權力由內閣掌握。這讓向來喜歡強權的袁世凱十分難受,他要改造憲法,幹掉這些權力掣肘。

袁世凱初期的出手還算溫柔。 袁大總統寫了一份冠冕堂皇的咨文(建議),讓手下把這份咨文帶給憲法起草委員會的議員們。此時議員們正在熱情洋溢地工作,加班加點,力爭盡快把《臨時約法》修訂為正式憲法。 解釋一句,袁世凱提建議的行為是合法程序,法律規定總統有義務向國會提出報告和建議。 程序是完全合法的,只是內容有些不大合適,只見報告上寫著四條建議: 一、由大總統制定官制官規——行政制度和法規跟國會沒關係了。 二、大總統任免文武職員——人事權和內閣沒關係了。 三、大總統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對外戰爭和外交這樣的國家大事,也全歸袁世凱管了。 四、在“公安、防禦、災患”的非常時期,大總統應有特別處分權和製定法律權,只需國會開會時再加承認即可。

這份咨文的核心內容就一點:袁大總統要發揮超級勞模精神,把所有的職責一肩挑。 議員們大吃一驚,袁大總統豈不是要搞總統專制?這與《臨時約法》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萬萬不能答應! 敢於反抗袁大總統,還是需要些骨氣的。 在一旁虎視眈眈、時刻盼望著好消息的袁大總統,見等來的不是同意而是反對,頓時大為光火:“既然你們不吃軟的,那就來硬的!” 數天后,各省都督、北洋將領的電報雪花般飄來,內容都是支持袁世凱的“合理要求”,指責“國會專制”,甚至還有人在電報中建議撤銷憲法起草委員會,憲法不要搞了,把老壞事的國民黨和國會也解散了吧。 這些電報的內容自然都是袁大總統的心聲。 袁大總統以為一旦軍人出馬干政,國會一定就此屈服。但信仰武力至上的袁大總統沒想到,世上還存在另外一種道理:越壓迫,越反抗。

國會議員中有一些硬骨頭——大部分都是國民黨的人,他們不畏袁世凱的壓力,硬是通過了憲法草案,並準備提交國會公佈。 這下袁世凱再也坐不住了,他使出了最後的狠招——釜底抽薪,解散國民黨。 按照袁世凱一貫的處事方式,他出面的都要名正言順,無法名正言順的他概不出面。這一次也不例外。 袁世凱和他的團隊找到了一個好理由:警備司令部查獲亂黨李烈鈞與國民黨議員徐秀均等人來往密電,試圖分裂國家,國民黨絕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然,此事的確存在。但很明顯,這是袁世凱早就拿到手的情報,為何到現在才使用? 原因就兩個字:時機。在策略實施的過程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 袁世凱在動手之前,還需要辦好一道手續——內閣同意取締國民黨的命令。內閣諸人,包括總理熊希齡在內,大都出自進步黨,對老唱反調的政敵國民黨自然沒有好感,於是袁總統順利地拿到取締國民黨的命令。

給我拿下這幫亂黨!袁大總統一聲令下,早就等著立功的軍警們,直奔國民黨議員們的住處呼嘯而去。 這時,國民黨掌握的軍隊已被打殘,道義上也吃虧,活活就是砧板上待宰的肉。 四百多名國民黨籍議員被一網打盡,國會就此癱瘓。 國會癱瘓,那附屬的一切委員會,尤其是憲法起草委員會,當即自行停頓,還未公佈的憲法草案就此胎死腹中。 1914年1月10日,袁大總統給議員們送去了一通令人心驚肉跳的新春祝詞:國民黨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害得國會癱瘓。各位也知道國家財政十分困難,既然國會開不下去了,國家自然不能白養你們這些不干活的,所以請大家暫且回家。工資雖然沒有了,但路費還是有的。當然,大家也不用擔心,國會在不久的將來還是要開的,請各位回家耐心地等待好消息。 歸納起來就一句話,我要解散國會,你們這些議員通通回家去吧。 議員們當然不肯答應,但限於實力,只能穿街過巷,遊行示威。輿論反擊,殺傷力有限。鬧了一陣之後,只得放棄年薪數千元的飯碗,領取幾十塊大洋的路費打道回府。 至此,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在幹完選舉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這一件“正事”後,就此壽終正寢。 看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都以為,袁世凱同志這一系列提高行政效率,借勢將權力集中於一人搞獨裁的做法,目的就是搞赤裸裸的專制。 如果你也這麼想,那你就錯了。袁大總統可沒有你想的那麼膚淺和簡單。 這位兄台也知道獨裁不是什麼好詞,他也欣賞民主,他原本也不想遺臭萬年,所以面子上必須過得去,該走的形式還得走。 他解散國民黨和國會,並不是不要國會和憲法,而是要搞肯聽他話的“國會”和“憲法”。這個“國會”就是他想出來的花樣——“政治會議”,“憲法”則是後來的《中華民國約法》。 在將國會解散後,袁總統意猶未盡,下令將地方議會也一併解散。 對於這條命令,各省的都督,尤其是那些軍人出身的都督,都高高興興、漂漂亮亮地把活給幹完了,畢竟誰也不想受到議會的限制。 袁大總統在炒掉國會議員們的同時,也有人炒他的魷魚。 “名流內閣”的總理熊希齡和司法總長梁啟超二位同志辭職了。 這兩個來自進步黨的人雖然協助袁大總統幹掉了國民黨,但他們也有底線——維護共和體制。兩人眼見無力阻擋老袁與共和漸行漸遠的腳步,同時也出於害怕被老袁拖下獨裁專制的渾水一起完蛋的擔心,於是先後向袁世凱提出辭職。 “熊鳳凰”熊希齡先提出辭職,態度十分堅決。袁大總統再三熱切挽留,最後見自己使起來很爽的這把槍去意已決,也只好放“鳳”歸山。 湖南才子“熊鳳凰”拜相還不到半年,除了給老袁當槍使,基本上什麼事都沒干成。受此挫折後,熊希齡也就絕意仕途,轉而從事慈善和教育事業去也。這倒是他擅長的領域,他最終成為民國著名教育家和慈善家。 熊希齡剛辭職,梁啟超也向袁總統提出辭職:“我身體狀況不佳,實在是乾不動了,請允許我告老歸田。” 袁大總統照例熱切挽留,他對梁啟超說:“你也是老同誌了,還是應該為建設新民國實現現代化出一份力啊。這樣吧,考慮到你的身體,你就在'全國幣制局'掛個總裁的職務吧,幫忙出出主意。” 梁啟超不好意思拒絕,只好答應。 打發了熊希齡和梁啟超之後,袁大總統把內閣改為政事堂,並請來老兄弟徐世昌坐鎮。其職務是幾位著名的美國政界女性——奧爾布賴特、克林頓的老婆希拉里幹過的。對,就是國務卿。 這個政事堂設於總統府,是總統府的下屬辦事機構。至於國務卿徐世昌先生的工作職責,主要是準確領會和貫徹落實領導——袁大總統的意圖,搞好上傳下達,兼顧起草重要文件,提出具體建議,為領導做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本是用來製衡大總統的內閣,居然成了總統府的一個下屬機構,袁大總統可真是啥都敢想啥都敢干。 在袁大總統的大刀闊斧之下,民國初年的共和民主氣象幾乎一掃而空。不過在袁大總統砍下的這幾刀幾斧中,最拉風、最帥氣的應該是那個為他自己量身定做的《修正大總統選舉法》。 帥在何處呢? 其一,大總統的任期一任十年,長得過分且不說,還可連任,而且連任幾次也無規定,幾乎可以理解為終身製。 其二,現任大總統有權推薦下一任總統候選人,只需把候選人的名字用嘉禾金簡封著,密儲於大總統府的金匱石室中,等大總統死了,再去開啟。 袁世凱搞的這套東西,其實就是雍正皇帝搞過的秘密建儲。只是如此一來,袁大總統的總統之位是傳妻還是傳子,誰知道?難道袁大總統想搞世襲制? 至此,無論是在法律上還是在事實上,袁世凱都已經成為中華民國的終身製元首。 通過一系列被後人瘋狂詬病的行動,袁大總統終於成功地解決了個人的前途問題,實權大為增長。 搞定了政治架構,袁大總統總算有空騰出手來解決另外一個問題:收軍權。 在中國歷史上,共同創業的猛人們大都逃不過這個結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只不過有的人心黑,不把人命當回事,像朱元璋,把一起創業的兄弟們殺了了事。 而有的人仁厚,像趙匡胤,用談判解決問題,杯酒釋兵權,在飯桌上軟硬兼施,溫柔地削掉創業元老們的兵權。結果這些人還能回家做富翁,安享晚年。 好在袁大總統打算向趙匡胤學習,因此袁大總統的兩位金牌打手——段祺瑞、馮國璋同志不必太緊張。 袁總統第一個要收拾的目標是段祺瑞。因為他發現段祺瑞近年來實力猛長,隱隱有些不受控制。 這幾年,雖然內閣的新陳代謝很快,但段祺瑞的陸軍總長位置始終不動如山。權欲就此在段祺瑞心中猛烈地膨脹。拉幫結派不說,軍官的提升或降黜也往往由他擅自決定,所提拔的人又多是他的門生和部屬,如徐樹錚、靳雲鵬、傅良佐等,再也不徵求老大哥袁世凱的意見。 雖然袁大總統感受到了來自段祺瑞的強力威脅,但一時半會兒也琢磨不出什麼好辦法。 如果粗暴地將段祺瑞的陸軍總長一職擼下來,那會對不住老兄弟。 如果更加粗暴地對段祺瑞的軍隊直接下手,那更對不起老兄弟。 此時,一個日本顧問站了出來。 解釋一句,晚清民國時期流行“以日本為師,向日本學習”,因此有許多稍有本事的日本人都來中國淘金了。 此人叫坂西利八郎,他給袁大總統出了一個主意:“大總統,你可以成立一個叫'陸海軍統帥辦事處'的機構,功能類似軍機處,地位同政事堂,一文一武,比翼雙飛。如此一來,大總統可以光明正大地一統陸軍、海軍、參謀三部軍權。這樣的話,陸軍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到時就可以把段祺瑞安排到辦事處當辦事員,從武將變成文官,間接地削去所有軍權。” 袁世凱覺得這個主意很好,當即付諸行動,並給了出主意的坂西利八郎先生相當的權力參與其中。這個日本人就此粉墨登場。 袁世凱這次可看走眼了。坂西利八郎先生的真正身份是日本間諜,而且是日本駐中國的間諜頭子。坂西利八郎本人可能沒有什麼名氣,但他徒弟土肥原賢二的名字可是大名鼎鼎。這師徒二人策劃了不少驚天大案,後面會細講。 反日鬥士袁世凱同志不僅沒能識破其真實面目,還以漢武帝時去西域扶貧的班超為原型,給這個傢伙起了一個高尚的中國名——“班志超”。 雖說袁世凱被日本人耍了一回,但好在陸海軍統帥辦事處順利地在1914年6月成立了。 接下來,袁總統把段祺瑞從湖北召回來,給他另找了一個位置:陸海軍統帥辦事處的辦事員。辦事員聽起來是寒酸了些,其實政治地位還是挺高的,大概相當於清朝的軍機大臣。 為了不讓段祺瑞太過失落,袁總統把一度“退隱”的王士珍也召回來做了常務辦事員,相當於領班軍機大臣。 袁老大的難處和良苦用心,段祺瑞可沒心情去領悟。他極其不爽老大的削權行為,他要用非暴力不合作來表達憤怒——不去辦事處上班,就宅在家裡,情緒不好的時候罵袁老大發牢騷,情緒好的時候就下圍棋。據說就是這段時間,段辦事員的圍棋水準噌噌地猛漲。 由此看來,老大不是那麼好當的。 把威脅最大的段祺瑞拿下後,袁世凱開始想辦法解決各省都督。 袁大總統和他的顧問團隊經過深刻思考,多方查找,終於找到了不錯的解決方案。 袁世凱先是下令各省另設一個民政長(省長),後又把都督改為督軍(省軍區司令)。 督軍只能分管軍事,不能兼任地方政府職務,也不能介入地方事務,徹底失去了行政權。所謂行政權,無非是管人、管錢、管物,誰控制了這三項以及軍隊,誰就有了造反的實力。但是,照袁大總統現在的搞法,有心造反的人可得好好盤算一下成功率了。 總之,那些都督們的實權大為縮水。 袁世凱的這個做法,說白了就是軍民分治,軍警不得乾預政治。 估計這是由於袁世凱自己玩多了軍人干政,在見識到了軍人干政的巨大破壞力之後,特別害怕手下的都督們也有樣學樣,對付他袁大總統,所以不得不提前把這種可能性消滅在萌芽之中。 但袁大總統的這一做法引起了新的麻煩,因為他的北洋軍核心將領大都在這支權力大幅縮水的大軍之中,如老兄弟馮國璋就從江蘇都督變成了江蘇督軍。 雖然從長遠來看,軍民分治的決定於國於民都有利,是一件大好事,但前提是那些手握槍桿子的軍官們必須為此做出一些犧牲——讓出手中的權力,捨棄眼前的利益。 放棄眼前的利益換取將來更長遠的利益,這種抉擇往往是極為痛苦的。因為大部分人都寧可抱著手上的那點家當等死,也不肯為前方的那張大餅去奮鬥。畢竟眼前利益是大家都能看得見甚至摸得著的,而長遠的利益卻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 因此,那些時刻盯著自己的利益得失,舍生取義、心懷天下只是偶爾想想的北洋軍軍官,尤其是以馮國璋為代表的眾督軍,心中開始對袁老大生出怨憤。當這些怨憤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在關鍵時刻爆發。 不過袁世凱顧不了這麼多,能削掉軍權就行。 接下來,袁世凱從“模範團”之中挑選了一些“團員”充實到地方各省,做各督軍的副官或掌實權的高級軍官,制衡稱霸地方的督軍。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這些“團員”的角色定位有點像後來國共兩黨的黨代表或政委。 簡單解釋一下模範團的由來。模範團本質上就是一個軍官培訓班,核心培訓內容是思想教育,是太子爺袁克定同志的傑作,本意是幫助老爹鞏固軍權。 走完這兩步,事情還沒有完,因為袁大總統還有一個方式簡單粗暴但效果良好的狠招要使。 袁總統設置了一個“慈善”機構“養老院”——將軍府,用來安置“二次革命”結束後從全國各地被撤職的那些令他不放心的都督。 從割據一方的土霸王變成“將軍府”裡毫無實權的顧問,沒有人不覺得失落。名氣很大的雲南都督蔡鍔也不例外,只能靠遛彎散散心中的鬱悶。只是沒想到這一遛就遛到了八大胡同,在那裡遇到了紅顏知己小鳳仙,留下一段傳奇…… 這一番連削帶打後,袁總統才算罷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