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民國原來是這樣:1912-1949

第9章 九、陳其美和他的兄弟們

說起國民黨時期的“四大家族”,有句話叫“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陳家指的是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這是為人所熟知的,但其上一輩還有三兄弟,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太多了。 杭州西子湖畔的一塊大草坪上,高聳著一座揚臂躍馬的雕像,像主騎著戰馬,英姿勃發,這就是陳氏兄弟的老二陳其美。這位曾在日本與蔣介石換過生死帖的結拜大哥,在當年的辛亥革命時期也曾叱吒風雲,風光一時。 陳其美有三兄弟,老大陳其業,老三陳其採,他排行老二。陳家兄弟是浙江湖州人(原為吳興),家庭出身小鄉紳,數代耕讀經商,不幸在太平天國時期家產蕩盡,儘管其父勉力恢復祖業,但畢竟劫後餘生,大不如前。按照傳統的習慣,其父對陳家三兄弟做瞭如下安排,老大陳其業繼承祖業,經營農桑;老二陳其美外出學徒,志在從商;老三陳其採修學私塾,以博功名。

老大在家守祖業,這在傳統的社會中是最常見也是最穩妥的,因為讀書在當時是奢侈的行為,而且得中的機率極小,所有隻能讓老三去嘗試一下。農業社會,終究是要以農為本,輔之以商,這才能讓家族長久地發展下去。 陳家老三其採也確有出息,他出生於1800年,小時候聰明伶俐,文采很好,十六歲中秀才後更讓家人看到了希望。不久,陳其採進入南洋武備學堂學習軍事,隨後於1898年11月作為官費生被選派到日本士官學校留學。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年輕人習武從戎往往被認為是沒有出息的,但在甲午戰爭之後,時代潮流變了,一心讀聖賢書的人反是沒有希望的;因為沒過幾年,清廷便廢除了科舉,當時最緊迫的是編練新軍、抵禦外侮,所以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等這些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也許陳其採當時不會意識到,留學日本學習軍事意味著什麼,但他的確是個幸運兒。早期的留日士官生非但在清末受到了極大的重用,而且在民國時期也是呼風喚雨,其在中國的歷史上扮演的角色是其年齡所不能相稱的。 陳其美是留日士官一期生,同學中有蔣雁行、鐵忠、吳祿貞、張紹曾、陸錦等40人;二期生25人,成名的有良弼、哈漢章、藍天蔚、陳宦、馮耿光等人;三期有蔡鍔、蔣方震、許崇智、曲同豐、賈德耀、陳文運、吳光新、張樹元、傅良佐、魏宗瀚、魏邦平、王汝勤等;四期有蔣作賓、金永炎、王永泉、方聲濤等;五期有李書誠、何成浚、陳之驥、陳儀、姜登選等;六期有閻錫山、孫傳芳、趙恆惕、李烈鈞、程潛、李根源、胡謙、劉存厚、羅佩金、楊文愷、孔庚、張開儒、張鳳翽、盧香亭、顧品珍、周蔭人等,以上都是1908年以前畢業的。 1908年後畢業的還有徐樹錚、楊宇霆、張群、王柏齡、何應欽、賀耀祖、錢大鈞、湯恩伯等人。這些可都是民國時期響噹噹的牛人啊。

留日士官生在辛亥革命時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儘管他們當時大都在30歲上下,但其中的一部分人如閻錫山、李烈鈞、蔡鍔等人已經做上了一省之督,這在科舉時代是不可想像的。留日士官生之所以能夠在風雲突變之時爬上這麼高的位置,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清末的時候掌握了各省新軍。 當時清廷派到日本學習軍事的官費生一般要先入成城學校,這是進入日本士官學校的預備學校,後來因為清廷派出的留日士官生太多,日本才開設了專收中國人的振武學校作為預備學校。在成城學校或振武學校學習兩年合格後,留日士官生才能進入日本現役軍隊見習一年,之後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一年(前三期與日本士官生共同學習,據說後來因中國第三期學員蔣方震在畢業考試中考了第一名並獲取日本天皇的賜刀,日方感到很恥辱,於是後來的中國留日士官生便單獨辦班),再回原見習部隊實習三個月,這才能獲得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證書。後來的蔣介石,就是在振武學校學習兩年後、進入日本聯隊見習時,因回國參加辛亥革命而中斷,而與他同期的張群則是1914年又重新回日本士官學校繼續完成了他的學業。

陳其採在日本學習期間表現優異,他在成城學校學習兩年後進入日本近衛步兵第四聯隊做見習士官,一年見習期滿後進入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學習。 1902年3月,陳其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陳其採等人是第一批學成回國的軍事留學生,自然受到了清廷的極大重視,他剛一回國,便被任命為駐滬新軍統帶;不久,又被派往湖南創辦湖南武備學堂,並擔任監督(校長)一職。 1905年,湖南巡撫端方將新軍擴編為步兵兩標,陳其採在兩標中都擔任過標統(團長),此時他不過25歲。 1907年,陳其採被調往南京任陸軍第九鎮正參謀官,未及一年,又被徵調入京擔任軍諮府第三廳廳長,負責掌管全國新軍及調度事宜。在此期間,陳其採還兼任了保定陸軍速成學校的監督(校長)。

清廷當時編練新軍是花了血本的,每年的軍費開支在5000萬兩銀子以上,幾乎占到全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而陳其採、吳祿貞、張紹曾、蔡鍔、李烈鈞、閻錫山這些人的升遷也如同騰雲駕霧一般,就連地方督撫也要敬他們幾分。 弟弟的成功經歷給了陳其美很大的刺激和啟發。陳其美出生於1878年,比弟弟大兩歲,他當時在一個典當舖裡做學徒,26歲了學徒還沒出師,而弟弟不過在日本留學了幾年,便已經飛黃騰達、前途似錦,這如何能讓人心理平衡。於是,陳其美要求弟弟給予資助並於1906年赴日,後進入東斌學校學習軍事。 東斌學校是不能和振武學校相提並論的,因為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必須要由清廷官派,而當時想學習軍事的人太多,於是聰明的日本人辦了不少野雞學校來招徠中國人,以騙取他們的學費,東斌學校便是其中一所。

在這樣的學校,當然學不到什麼東西,好在像陳其美這種情況的人多得很,當時東京已有幾千名中國留學生,除了少部分能進入正規的學校學習外,其他的大多以混日子為業(在日本待了幾年而不會日語的留學生大有人在),因而給了革命黨人很大的活動空間。在革命思潮的影響下,陳其美也很快加入了同盟會,並結識了黃興、宋教仁、汪精衛、胡漢民等人。 與這些老資格的同盟會領導人相比,陳其美參加革命的時間要晚得多,資歷也淺得多,但陳其美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年齡較大,社會經驗豐富,多年的歷練使得他在革命活動中極為精明強幹,由此很快躋身領導人之中,並受到孫中山的重視。 在日本期間,陳其美結識了清廷選派到日本學習軍事的黃郛及蔣介石,並與兩人義結金蘭,成為共生死的結盟兄弟。黃郛系浙江杭州人,1880年出生,但只比蔣介石(1887年生)早一年進入振武學校。黃郛與蔣介石是師兄弟關係,後來他倆又與張群結拜為兄弟(張群四川人,與蔣介石同期入振武學校)。

陳其美比黃郛大兩歲,比蔣介石大了近十歲,他們是如何認識的,之前的傳記常說是陳其美於某日見蔣介石在舞劍,英姿颯爽,因而結識云云。其實蔣介石是否會舞劍尚有疑問,“偉人”們的首次會面也大可不必搞那麼複雜,因為陳其美、黃郛、蔣介石都是浙江老鄉,當時的留日學生搞同鄉會是很普遍的現象,這三人湊在一起,意氣相投,結拜為異姓兄弟,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陳其美在日本混了一段時間後於1908年返回上海,開始從事革命活動。最初,他主要潛伏在漢口、上海等地報社中從事宣傳,但工作並不顯著。直到後來,因為偶然的機緣,陳其美與上海知名的黑幫老大搭上線,這才打開局面,並一躍成為蜚聲滬上的革命黨人。 說到這段機緣,卻要從他的弟弟陳其採說起。陳其採1902從日本回來之時,曾在上海做過駐滬新軍統帶,雖然時間不算長,但因為職務原因,曾在不經意間幫過上海青幫老大“範高頭”的一個大忙,因而為陳其美鋪平了道路。

在清朝末年,伴隨著上海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各種幫會也開始在上海灘嶄露頭角,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所謂的“青紅二幫”。在“青紅二幫”合流之前,當時的洪幫老大範高頭,此人系鹽梟出身,因腦門上長了一個肉瘤,遠遠看去貌似頭上多長了一個小腦袋,所以得了個“範高頭”的綽號,其真名反而不為人知。可別小看了這個範高頭,後來那些赫赫有名的大流氓黃金榮等人,當年都是他的手下,在當時上海的江湖,他絕對是個呼風喚雨的人物。 範高頭有個手下名叫芮德寶,有一次在城隍廟附近看到一個英國人正欺負一個中國女招待,一時義憤而上前攔阻,不想那英國人仗著自己是外國列強,反對芮德寶大打出手。芮德寶一怒之下,便使出看家本事,將英國人痛打了一頓。洋人挨揍之後,狼狽地竄回英國領事館,要求領事懲治“兇犯”。那時的列強在上海租界勢力很大,又有領事裁判特權,因而范高頭也不敢輕易得罪英國人,但他又不能將芮德寶落到英國人的手裡,因為這樣的話肯定要讓他大丟面子,影響到他的江湖地位。

正當他左右為難的時候,英國領事請求駐滬新軍統帶陳其採協助抓捕芮德寶,但陳其採在問明事情的緣由後,非但堅持由上海地方來審理此案,而且還反過來要求懲辦那個英國肇事者。英國領事迫於陳其採手裡的兵權,也不敢有過分的要求,最後反以英國人賠禮道歉並賠償一定損失而結案。 陳其采的介入圓滿了結了此事,這讓范高頭十分感激與欽佩,也讓他欠下了對陳其采的一個大人情。後來,因為陳其採很快外調,範高頭並沒有機會報恩,直到陳其美聽說此事後,這才為革命黨介入上海黑幫提供了契機。 陳其美這個人,一向膽大心黑,做事果斷,當時有“四捷”之稱(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加上他本人也確實豪俠仗義,好交朋友,因而進入青幫後如魚得水,很快便結識了幫中上上下下的頭目。為了方便革命,陳本人不久後便加入了青幫,還把一些青幫頭目拉入了革命黨的陣營(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反清”嘛),由此,青幫中的大小會眾數千人也就成為了陳其美後來依靠的革命力量。

武昌起義爆發後,陳其美隨即在上海舉事。在大哥的召喚下,已在日本聯隊中見習的蔣介石、張群等小兄弟也紛紛拋棄學業,趕回上海參加革命。而另一個兄弟黃郛,則在振武學校畢業後,因為身體不過關而未能進入日本士官學校,後改入日本陸軍測量局地形科學習,並在1910年畢業回國後被分配到軍諮府第四廳供職,與陳其採算是同事(級別當然差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武昌起義後,軍諮府因為黃郛是江浙人,竟然將他派到南方去調查革命黨的活動,結果黃郛趁機逃到了上海。 黃郛、蔣介石等人的到來,令陳其美如虎添翼,因為他們畢竟是正兒八經學過軍事的人才,不像青幫中的那些流氓混混徒有其勇。由於清軍在江浙滬一帶的勢力薄弱,革命黨很快便取到了勝利,陳其美也在幫中弟兄的擁護下,當上了滬軍都督。 而在另一邊,陳其採因為阿兄已經公然反叛,也深知北京不可久留,不久便潛逃南方,就此告別了他的前朝仕途。儘管後來在陳其美的作用下,陳其採先後擔任過江蘇都督府參謀廳長、臨時大總統府諮議等短暫性的職務,但終究不屬於革命黨與袁世凱中的任何一派,由此也就告別了他的軍政生涯。後來,陳其採投身財政,並先後擔任過中國銀行杭州分行副行長、浙江省財政廳廳長、財政部江海關監督等職。雖然混得也還算可以,但與他的二哥陳其美及其侄子陳果夫、陳立夫比,陳其採就只能算是籍籍無名了。 陳其美就不一樣了,他天生就喜歡亂世,在民國初年也算是進入了“革命偉人”的行列,並擔任了臨時政府的工商總長等職,一時風光無限。為了鞏固自己在上海及江浙的地位,陳其美不惜將革命黨內部及幫會的競爭對手一一干掉或者趕走,其中就包括刺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由小兄弟蔣介石親自策劃組織),槍殺攻克南京有功的民軍參謀長陶駿葆,炸死同為青幫中的大佬、時任揚州都督的徐寶山,還試圖謀刺曾在攻打製造局時救過他性命的李燮和,後者在受驚之後趕緊離開上海。在“二次革命”後,陳其美又成功地將上海鎮守使鄭汝成刺死。 也許是報應,一向善於製造暗殺事件的陳其美最後也被人所刺殺。 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在上海法租界薩坡賽路(今淡水路)14號日本僑民山田純三郎的寓所被槍殺,兇手逃逸。當時革命黨都認為這是袁世凱指使的報復行為,但多年以後才知道,主使人是當年一起參加革命且同為幫會中人的張宗昌。事實上,陳其美被暗殺後19天,袁世凱便一命嗚呼,當時恐怕還顧不及來策劃刺殺陳其美。而張宗昌之所以要對陳其美下手,據說一是受馮國璋指使(當時張宗昌在馮手下任職),二則是為同門徐寶山報仇。 袁世凱死後,孫中山等人為陳其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而蔣介石得勢之後,更是大大提升了陳其美在國民黨史中的地位,因為蔣介石之所以能夠發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陳其美早年關照提攜的緣故。事實上,蔣介石後來對陳其美的侄子(即陳果夫、陳立夫)的提拔重用,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一種報恩。陳果夫、陳立夫是陳家老大陳其業的兒子,陳其業不像他的兩個兄弟那樣有過輝煌的經歷,但他的兩個兒子後來的聲名卻遠遠超過了他的兩個叔叔,這大概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機緣巧合吧! 有意思的是,陳其美三兄弟的字非常符合他們的性格及其人生經歷:陳其業,字勤士,一生勤勉;陳其美,字英士,果然英氣勃發;陳其採,字藹士,其性格確實和藹,平易近人。在三兄弟中,陳其美死得早,遺有兩子(其中一子因為學習飛機駕駛而失事身亡),陳其業與陳其採後來均高壽並死於台灣。 至於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他們在國民黨統治期間雖然身居高位,聲名顯赫,但並無宋、孔兩家借官僚資本以中飽私囊之劣行。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後,陳果夫在逃往台灣後靠救濟金為生,而陳立夫靠在美國開養雞場聊以謀生,如果以財產計,把他們列入“四大家族”未免有點牽強。但不管怎麼說,陳家一門“三士”、終育“兩夫”,在近代史上也算是難得一見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