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告訴你真實的長征

第31章 31、紅軍總政委的高風亮節

告訴你真實的長征 莫志斌 2530 2018-03-16
提起長征中的周恩來,億萬人民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敬意。長征途中,周恩來顧全大局,從加強紅一、四方面軍兩軍團結,實現北上方針出發,不計個人得失,主動提出辭去紅軍總政委的職務讓與張國燾。這段歷史已被傳為佳話。 兩河口會議確定了北上川陝甘建立根據地的戰略方針,認為這是抗日的需要,紅軍發展的需要,也是切實可行的。 6月29日,周恩來根據這一戰略方針代表中革軍委製定了《松潘戰役計劃》,但張國燾會後卻在暗中醞釀和推行他的南下主張。為了奪取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權,他一方面施展小恩小惠企圖拉攏一方面軍某些幹部:派其秘書長黃超給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怀送牛肉乾、大米和銀元,遊說彭德懷反對北上,當然最後並未達到目的。另一方面鼓動四方面軍內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給中央寫信,要求改組中央,向中央要權:他鼓動陳昌浩向中央發電請求張國燾任軍委主席。

對於張國燾到兩河口以來的無禮態度和爭權野心,毛澤東作了慎重的考慮,認為張國燾領導著幾個軍達數万人的隊伍,從大局出發,要團結他北上抗日,對他的職務應該有一定的安排。兩河口會議結束不久,中共中央就召開常委會議,決定增補張國燾為中革軍委副主席。張國燾對於這個決定欣然表示贊成,認為這是會師後統一指揮的當然步驟,他受用了這次提升。但他又攻擊這個決定是出自“中央急於控制第四方面軍的意圖”,“實際由中央直接指揮第四方面軍,立即實行北進”。軍委副主席的職位沒有滿足張國燾的胃口,他藉口“統一指揮”和“組織問題”沒有解決,故意拖延紅四方面軍執行松潘戰役計劃的行動。中央同四方面軍張國燾北上和南下的爭論一直持續著,行軍路線迂迴曲折,走了不知多少回頭路。紅一、四方面軍要團結一致,統一行動,關鍵就在張國燾一人身上了。周恩來發著高燒,病中仍為兩大主力的團結操心。

自從長征以來,周恩來一直非常忙碌,白天與戰士一道行軍,到宿營地後,要工作到深夜才去休息。他的休息也只是趴在桌上打個盹兒。他太累了,身體日益消瘦,本來就不短的鬍子,顯得更長了。到毛兒蓋後,他每天照常工作到很晚。過雪山以後,他身體一直不好,經常咳嗽。這次他病得很重,突發高燒,體溫高達40℃,整天昏迷不醒。鄧穎超一直在他的身邊精心照顧,毛澤東、劉伯承、葉劍英等都來看望。毛澤東非常關心周恩來的病情和治療問題,讓總衛生部的同志去請紅軍中有名的醫生——紅軍醫院院長傅連璋,可當時傅醫生離得太遠,回不來。此時,總衛生部同志說,一方面軍還有個外號叫“戴鬍子”的醫生。毛澤東要衛生部立即發電報叫那位戴醫生馬上到毛兒蓋來。戴醫生很快來了。他囑咐警衛員們從附近雪山上取來冰水,泡毛巾做冷敷給周恩來降溫,幾天后,周恩來的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神誌也清醒了。戴醫生診斷,周恩來患的是一種急性肝炎,又叫阿米巴肝膿腫。這種病治好的機會是很少的,尤其在長征極艱苦的條件下。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周恩來竟奇蹟般地痊癒了。

然而,周恩來這次患病所留下的肝膿腫的疤痕,40年後卻引發出了腫瘤。 1975年3月20日,周恩來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談到自己的病情時寫道,他大腸內腫瘤的位置正好是40年前沙窩會議後得的肝膿腫病的地方。 “好了的瘡疤,現在生出了腫瘤”。正是這個腫瘤與膀胱癌一道奪去了周恩來的生命。 病中,周恩來一直心係兩軍團結,與毛澤東、張聞天反复討論了解決與張國燾的矛盾的各種辦法。毛澤東說:“張國燾是個實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給他一個相當的職位,一、四方面軍很難合成一股繩。”對於張國燾公開討要的軍委主席一職,毛澤東堅決不讓,“這個職位現在由朱總司令擔任,他沒法取代,戰爭年代這個職務太重要了,不能讓於野心家。但只當副主席,和恩來、稼祥平起平坐,他不甘心”。張聞天說:“我這個總書記的位子讓給他好了。”毛澤東認為不妥,說:“不行,他要抓軍權,你給他做總書記,他說不定還不滿意,但真讓他坐上這個寶座,可又麻煩了,這樣革命的政治方向就會改變了。”他們幾個經過反复考慮,認為要爭取張國燾,既要盡量考慮他的要求,但軍權又不能讓他全抓去。擔任總政委的周恩來低著頭一個勁兒捻他的長鬍子,忽然抬起臉說:“我把總政委讓出來給張國燾。”周恩來主動表示願把總政委的職務讓出,對其高風亮節,在場的領導人心存敬意。

這樣,中革軍委發布了由朱德擔任紅軍總司令、張國燾擔任紅軍總政委的命令,規定“一、四方面軍會師後,一切軍隊均由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總政委直接統率指揮”。此後,張國燾才開始調動紅四方面軍北上。 就在周恩來出讓紅軍總政委一職的同時,還發生了陳賡救周恩來的故事。周恩來生病期間,身體虛弱得無法走動,毛澤東指定彭德懷的三軍團負責照顧周恩來的行動,凡部隊行軍,都用擔架抬著周恩來行進。彭德懷立刻把辦事一向認真的軍委幹部團團長陳賡找了來,命令道:“抬著周副主席行軍的任務就交給你,從現在起你就是擔架隊的隊長,我給你分配40名戰士來。”“是,我可以親自抬!”陳賡爽快地答應道。 32歲的陳賡,曾任四方面軍第十二師師長,四方面軍參謀長和紅軍學校校長。他長著一張娃娃臉,臉膛紅潤,鼻樑不高,看似靦腆,卻很機警、瀟灑、風流倜儻。他是湖南湘鄉人,黃埔軍校一期學生,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孫中山的國民革命軍初戰廣東軍閥時,他在蔣介石手下效力。蔣介石的一師人馬被擊潰,絕望中蔣介石拔出手槍要自殺,陳賡救了他一命。 “我必須死在這裡,我已沒臉面見人……”蔣介石說著正要扣動扳機,突然槍被陳賡一把奪下,不由分說,陳賡背起蔣撤到了安全地帶。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一次,陳賡在四方面軍作戰時被國民黨軍隊抓住,蔣介石托信試圖誘使他歸順國民黨。陳賡嗤之以鼻。蔣介石念他有救命之恩,還是把他放了。

川西北高原,遼闊的地域在地勢上東南明顯低於西北,海拔由780米逐步升高到3000米以上,由南向北走,基本上是上坡。陳賡抬起周恩來的擔架,穩健地踏向新的征途。彭德懷下決心扔掉紅三軍團唯一還保留下來的2門迫擊砲(當時整個一方面軍只有8門這樣的砲),騰出40名戰士來輪流抬周恩來的擔架。彭德懷算了一筆賬:“別說是2門迫擊砲,就是200門、2000門大砲也不能換我們1個週副主席。”這次,陳賡很好地完成了照顧周恩來的任務,周恩來幽默地對陳賡說:“你當年救過蔣介石的命,現在你要救我的命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