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大故宮2

第35章 二、三位太后

大故宮2 阎崇年 1623 2018-03-16
養心殿東暖閣是晚清半個世紀朝廷權力中心。養心殿東暖閣發生清宮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隆裕太后的故事。 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病死,六歲的載淳即位,就是同治帝。皇后鈕祜祿氏和懿貴妃葉赫那拉氏並尊為皇太后,就是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俗稱東太后和西太后。這時慈安太后25歲,慈禧太后27歲,恭親王奕30歲。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共同發動宮廷政變,處置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因是辛酉年在京發生的政變,所以史稱“辛酉政變”或“北京政變”。通過政變奪得政權,實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之製。但是,清朝宮廷規定,后宮不能干政。孝莊太后那麼老的資格(五朝),那麼高的地位,也只是在慈寧宮訓政,而沒有在前台執政。兩宮太后不顧祖制,在養心殿垂簾聽政。雖然垂簾聽政曾有歷史先例,但這在清朝是改變祖制的大事。

垂簾聽政是新事物,兩宮太后也在學習。如慈安、慈禧兩太后命南書房、上書房的翰林,將歷代帝王執政及前史垂簾的事蹟,選取可為法戒的內容,簡明註釋,匯冊進呈。於是禮部侍郎張之萬等匯纂成書,賜名《治平寶鑑》。 (《清穆宗實錄》卷二十三)翁同龢在簾前向兩宮太后講《治平寶鑑》。光緒年間,南書房翰林編撰《書經圖說》,將《尚書》編成圖文並茂的書,排日進講,書成頒行。 垂簾聽政,就是小皇帝同治或光緒,被抱在養心殿的寶座上,像個木偶似的坐著,後面坐著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死後為慈禧太后一人),皇帝和太后之間,被一道黃色簾子隔著,大臣們啟奏軍政國事,太后隔著簾子發布指示,就是懿旨,議政大臣或攝政大臣、軍機大臣或大學士,則聆聽太后的訓示。

從此,每日召見議政王、軍機大臣,內外章奏,太后覽閱,大臣擬旨,翌日進呈,以帝名義,頒示中外。兩太后垂簾聽政12年,後歸政同治帝,但同治帝親政一年即病死。又以同治帝堂弟、慈禧太后內侄、4歲的載湉繼承皇位,這就是光緒帝。於是,兩太后繼續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死,慈禧太后獨攬朝綱。慈禧太后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垂簾聽政,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死去,實際總攬清朝政權達48年之久。 在中國近代史上,在晚清半個世紀裡,主要是慈禧太后掌控朝綱,主宰大清國運,這不僅是清朝的一場悲劇,而且是中華的一場悲劇。 慈禧太后當權半個世紀,清朝對外簽約、割地、賠款、屈辱,對內壓迫、搜刮、專制、屠殺——中國陷入五千年文明史上最黑暗的深淵。影響中國近代歷史進程的許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幾乎都與養心殿、西太后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具體說來,慈禧有“八個不該”。

慈禧“八個不該”是:(1)不該對議政王奕用之招來,否則棄去;(2)不該對同治帝過於放縱,戀權不交;(3)不該選擇4歲載湉繼位,重血緣而輕社稷;(4)不該一再推遲光緒帝大婚,戀權而不還政;(5)不該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影響近代化進程;(6)不該用義和拳反洋人,釀成八國聯軍入侵大禍;(7)不該“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清德宗實錄》卷四百七十七)(8)不該懿旨3歲的幼帝溥儀為國主,而無視世界民主的潮流——總之,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清廷保守頑固腐朽勢力,拒絕政體改革,加速清朝覆亡。滿洲特權貴族一夥是阻擋中華歷史車輪前進的罪人! 皇帝寢宮在養心殿後殿,東西五間,一字排開。寢宮的陳設,在同治帝時多至724件,富麗堂皇,奢靡豪華。寢宮的正間,設坐炕一鋪,中為桌案,兩側設座椅。皇帝的“龍床”,分置在東西兩梢間:一在東梢間,屋里通體鑲嵌著玻璃水銀鏡;另一在西梢間,屋內安著碧紗槅扇——夜間兩屋的床幔同時放下,以防不測。寢宮東側的體順堂,是皇后在養心殿和皇帝共同生活的寢室,慈安太后在此居住過;西側的燕喜堂,是妃嬪侍寢的臥室,慈禧太后在此居住過。一般妃嬪侍寢的值房,在體順堂和燕喜堂的東西圍房。

清宮最後一位皇太后是隆裕太后,她的悲劇不僅表現在婚姻不如意,中年守寡,而且表現在撫育幼帝,簽署《遜位詔書》。 前述四位幼帝,三位太后,必然出現三位親王輔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