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大故宮2

第21章 三、坤寧祭祀

大故宮2 阎崇年 2297 2018-03-16
坤寧宮的薩滿祭祀,有過年大祭、春秋祭、四季祭、月祭和日祭(朝祭、夕祭),一年365天,天天都有祭祀。大祭時,在交泰殿後、坤寧宮前,東面為牛,西面為馬,這重現了滿洲亦耕亦戰的遺風。祭祀後的馬、牛,不宰殺,愛護耕牛、戰馬,交會計司賣出,所得銀錢買豬,備以後再用。 常祭:西炕供朝祭神位,供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關帝等,時間在寅(寅正4時)、卯(卯正6時);北炕供夕祭神位,供奉穆哩罕神(滿洲神)、畫像神、蒙古神等,時間在未(未正14時)、申(申正18時),用豬,並設香碟、淨水及黃米糕。祭祀時,薩滿誦神歌,致祝詞,奏三弦,彈琵琶,擊手鼓,振腰鈴。

薩滿教是滿洲原始宗教,圖為薩滿神衣
坤寧宮的祭祀,將滿洲薩滿教原始、俚俗、粗獷、煩瑣的祭祀禮儀,搬進皇家宮殿,戴上宮廷祭祀的桂冠。坤寧宮祭神時是宰豬、打糕、釀酒的場所。如祭祀用的活豬,抬到坤寧宮內炕沿旁,用熱酒灌豬的兩耳,豬被燙得嗷嗷叫,這就叫作“領牲”,就是神靈領受、知道了。同時,祝禱,奏樂。然後將活豬放在包錫的大案子上,宰殺,接血,去皮,節解,煮在大鍋裡;豬的頭、蹄、尾燎去毛後,也煮在大鍋裡。將煮熟的豬肉,切成方塊,叫作“胙肉”,擺上供桌,舉行祭祀禮儀。坤寧宮祭祀用多少豬呢?平常每天朝祭用豬2頭,年祭一次用39頭豬,一年大約共用豬1000餘頭,每頭豬銀11兩,合15000多兩銀子(《內務府奏銷檔》)。還有打糕,做酒用的黏米、黃米,每年約700餘石。 (《欽定總管內務府觀行則例》)做祭酒、祭糕時,取用玉泉山的泉水。

坤寧宮大祭時,皇帝和皇后以及宗室王公、文武一品官員,還有蒙古貴族以及王、貝勒、大學士、六部尚書等,到坤寧宮吃祭神後的“胙肉”。諸大臣穿蟒袍補服,西向神幄,行一叩首禮,再向皇帝,行一叩首禮。而後,皇帝在南炕升座,大家坐在炕上,膳房大臣等捧著前肘、後肘等肉,分盛各盤,呈送上來。皇上自用禦刀割肉,諸臣也自割肉。食畢,賜茶,各行一叩首禮。皇帝還宮,諸臣以次退出。當晚,各賜胙肉、打糕,攜帶回家。 (《嘯亭雜錄》)皇后則於東暖閣率貴妃以下,同受胙肉,分別食用。 祭祀時,由女薩滿主持。主祭女薩滿,食三品俸,享受副部級待遇。每日清晨入神武門,到坤寧宮禮神。 (《清宮詞》注) 乾隆帝繼位那年的臘八,在坤寧宮祭神。乾隆帝同王公大臣等參加祭祀,並進胙肉。這次早膳是怎樣進行的呢?有檔案,記如下。

用金錠膳桌,擺祭神肉一品,雜碎一品(大銀盤),祭神肉片一品(銀碗),肉絲湯一品(二號黃碗),銀葵花盒小菜一品,小菜三品(銀碟),粥菜四品(黃鐘),金匙、箸、刀子、大銀盤一件,擺畢,呈進。隨送粳米膳一品,臘八粥一品(俱三號黃碗),乾濕點心二盒(俱賞食肉大人們)。王子大人食肉,俱用銀盤烏木箸。皇后、妃、貴人等位,在東暖閣進肉,用照常膳桌,俱用粥菜位分碗。 (《宮中乾隆元年至三年節次照常膳底檔》)

坤寧宮北炕寶座是皇帝祭祀吃肉之處,只有王、貝勒、一品大臣等,才有資格到坤寧宮食肉,曾國藩曾享此殊榮
參加坤寧宮薩滿祭祀吃胙肉是一種資格和待遇。坤寧宮食肉,惟王、貝勒等及一品大臣,才有資格列名被請(個別單獨奉派例外)。二品官及值南書房翰林有時也可能參與。如道光十二年(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儀親王永璇,88歲,免其進坤寧宮吃胙肉,每次頒賜給胙肉一份。又如,阮元退休在籍(今江蘇省揚州市儀征),道光帝派人送過年坤寧宮祭祀胙肉一方,阮元“謹叩頭祗領”。再如曾國藩,同治九年(1870年)十月初一日,奉派入坤寧宮吃肉。寅正(4時)一刻入朝,卯正(6時)二刻傳入乾清宮,與眾王大臣站著等候。三刻入,到坤寧宮。皇帝已坐西南隅炕上,背靠南窗,北向而坐。各王大臣依次面向西牆神幔而坐。以南為上,第一排南首為惇王奕誴、恭王奕,以次而北。第二排又自南而北,曾國藩坐第五排的南面第一位。初進小菜、醬瓜之類一碟,次進白肉一大銀碟,次進肉絲泡飯一碗,次進酒一杯,次進奶茶一杯。約二刻許,退出。 (《曾文正公大事記》)

滿洲薩滿祭祀習俗,士大夫之家歲末普遍舉行,延請賓客吃胙肉。客到之後,在炕上設筵,擺著鹽、醬、蒜、韭等作料,白肉切片,放在盤裡,一道一道地進,客人以多食為吉(這不符合現代健康飲食)。通宵達旦,天明方散。 坤寧宮清廷薩滿祭祀,延續到民初。光緒時,坤寧宮祭神完畢,慈禧太后坐北炕,光緒帝坐南炕。如慈禧太后不參加,則光緒帝坐北炕。被宣派的諸大臣魚貫而入,光緒帝跪向慈禧太后前一叩首,諸位大臣再向光緒帝前一叩首,然後在炕上各就各位。內務府大臣捧盤肉,分到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御案前進上,諸臣同時,行一叩禮。分給諸臣胙肉、鹹菜和神糕,也都一叩首謝恩。然後,進奶茶。食完退出。 在坤寧宮裡,還祭祀灶神。古代社會,男人主外,女人主內,乾坤二宮,也是如此。皇后雖然不做飯,但祭灶神還是在坤寧宮。每年臘月(十二月)二十三日,坤寧宮祭灶。是日,宮殿總太監率領各首領太監等,在坤寧宮設供案,奉神牌,備香燭、燎爐、拜褥,御茶房、御膳房設供獻二十三品,黃羊一隻。宮殿總太監奏請皇上到坤寧宮佛前、神前、灶君前,拈香行禮畢,再請皇后行禮畢,還宮。 (《宮中現行則例》)

坤寧宮祭,逐漸鬆弛。雍正年間,有太監竊祭肉出賣的事情。清末更甚,太監偷出的祭肉,賣到西四飯館。 “砂鍋居”的砂鍋白肉,早年就是坤寧宮偷出賣掉的祭祀豬肉做的。民國年間,成為京城一道名菜,相沿至今,頗為有名。 總之,清朝的宮廷,既天壇祭天,又堂子拜天,既汲取儒家文化,又崇奉薩滿文化,在“神界天國”裡,保持著以薩滿文化為滿洲的宗教文化,又同各民族不同宗教文化多元並存、協合共處的局面。這是清廷的高明之處,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統治長達268年之久的一大玄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