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大故宮2

第18章 三、皇后悲局

大故宮2 阎崇年 1763 2018-03-16

明代中後期,太監干政的現像日益嚴重,圖為明代彩塑太監像
崇禎帝繼位後,碰到一個先朝天啟帝張皇后的名分問題。按“父死子繼”制,先帝皇后,新帝尊為皇太后;按“兄終弟及”制,先帝皇后不是太后,而是皇后,本朝又有皇后,名分怎樣區分呢?明朝“兄終弟及”的皇帝兩人:一位是嘉靖帝,將先朝正德帝夏皇后尊為“莊肅皇后”;另一位是崇禎帝,將先朝天啟帝張皇后尊為懿安皇后。這在當時是一件莊嚴隆重的大事:“壬午,上熹宗皇后張氏曰懿安皇后,仍居慈慶宮,頒詔於天下。”(《明崇禎實錄》卷一)清朝“兄終弟及”的,只有光緒帝一位,他繼位不久,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崩,到光緒帝大婚時,這個問題早已不存在。 崇禎帝登極後,撥亂反正,懲治客魏集團,安置魏忠賢到安徽鳳陽守皇陵。六天后,魏忠賢在路上縊死。魏良卿、客氏都被誅殺。客魏雖死,張皇后的厄運並未結束。大太監陳德潤又在施展鬼蜮伎倆。

夫死大悲,詭異計謀。天啟帝23歲死,這年張皇后21歲。年輕美麗的張皇后,竟然被大太監陳德潤覬覦著——想和張皇后成為“對食”。什麼叫“對食”?明宮沒有兒子的妃嬪、選侍等,思想空虛,生活孤寂,有的以太監為伴侶,叫做“對食”,也叫做“菜戶”。她(他)們的財物相通,如同一家,相親相愛,貌似夫婦。但皇后及貴妃地位尊貴,沒有“對食”、“菜戶”。然而,明朝在25歲以前死亡的皇帝,只有天啟帝一人,天啟帝之前皇后沒有年少寡居的。懿安皇后居住在慈慶宮,既年輕,又漂亮,魏忠賢餘黨、總管太監陳德潤暗想:皇后既美,寶物必多,自我欣喜:“此奇貨也!”於是,賄賂皇后身邊侍女,傳話給張皇后說:“皇后盛年,先帝故去,又無兒子,宮監陳德潤,人品清雅,性情謹厚,皇后何不召之入侍,使為菜戶,有所倚托?”一日,皇后晨起,宮人捧著盥洗用具奉侍,陳德潤託言奏事,直到皇后室內。懿安皇后奏報崇禎帝,命貶陳德潤到南京明孝陵去種菜。

崇禎十五年(1642年)七月,因崇禎帝太子將納妃,改慈慶宮為端本宮,懿安皇后遷居仁壽殿。懿安皇后的生命結局如何?懿安皇后的命運,同明朝覆亡一樣,都是悲劇結局。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軍隊攻陷京師外城。當天,崇禎帝命週皇后自縊死。崇禎帝派宮人到懿安皇后居住的仁壽殿,逼懿安皇后自殺,但事出倉促,宮女心慌亂,信息未到達。懿安皇后也不知道宮外消息。十九日,天濛濛亮,望見火光。宮內傳言,內城已陷。宮女哭聲如雷,紛紛奔出宮門。懿安皇后要尋劍自刎,下不得手,改為自縊。這時宮女數人,解救皇后,自殺未遂。懿安皇后說:你們好心,卻是誤我!於是,轉移到側室。 宮女等有的出走,有的投河,有的上吊,也有的被污。懿安皇后的結局呢?有不同說法:

突然變天,悲局謝幕。 《明史·后妃傳》記載:“李自成陷都城,後自縊。”明朝歷史給予懿安皇后的結局是:自縊而死。清順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順治帝定鼎燕京,命將懿安皇后靈柩與天啟帝合葬於明十三陵的德陵。這是正史的記載。另外還有三說《明懿安皇后外傳》,原載《紀曉嵐文集》第三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一說,懿安皇后逃到民間。相傳有一宮嬪,青紗蒙頭,徒步走出,進入成國公朱純臣的府第。相傳這位宮嬪就是懿安皇后。又傳京師有舊宮人居住在民間,藏得懿安皇后鳳鞋一隻,長僅二寸許。又有懿安皇后小像一幅,出鬻於市,真不啻天仙也。這位宮人也是懿安皇后。 二說,懿安皇后隨李自成西去。李自成撤出北京西走,有一人說:“我先朝天啟皇后也。”此人被攜帶西行。消息傳布朝野,京城官民大驚,恨懿安皇后失節。太監有認識的,說:“嘻,此非任妃邪?”後得知此人為天啟帝的任妃,而不是懿安皇后。眾人疑惑,逐漸釋解。

三說,懿安皇后自縊。初,京師將破時,諸太監爭著出城投降,報告后妃宮人的人數、名冊等。李自成的軍師李岩,河南舉人,好仁義,見冊中有張皇后,驚嘆道:“此吾同鄉也,素有聖德,安可使爭辱?”京城攻破,亟馳入宮,尋找懿安皇后。李岩找到皇后,命宮女扶皇后坐殿上,九拜而去。當夜,懿安皇后得以從容自縊而死,年三十八。李岩聞訊,置辦棺槨,設靈殿上,拜哭而去。 明天啟帝懿安皇后的一生,既是榮華富貴的一生,又是悲慘結局的一生。從15歲到38歲,作為皇后和懿安皇后,自然是享盡榮華富貴,卻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懿安皇后幼年淒苦,青年喪夫,盛年遭變,自縊身亡,在悲喜交織的命運中,度過了短暫的一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