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塞北三朝·遼

第110章 第三節大石西行

塞北三朝·遼 袁腾飞 1608 2018-03-16
在遼國的西北邊陲,有一座重鎮叫可敦城。當年遼國為了鎮服西北諸部,在此設立了西北招討司,並駐守著兩萬鐵騎。因為可敦城遠在幾千里之外,中間還隔著渺無人煙的大沙漠,所以金軍沒有打到那裡。但是耶律大石從未到過可敦城,他能否找到可敦城,又能否實現他復興大遼的夢想呢? 遼國在西北重鎮鎮州,築了一座可敦城,有兩萬鐵騎防守在那個地方。遼的律令明確規定,甭管國家亂成什麼樣,甭管何處用兵,可敦城的兩萬騎兵不許出動。這個地方是國家的戰略後方,並且有幾十萬匹戰馬。耶律大石認為,如果能夠到達可敦城,振臂一呼,憑著當地的兩萬人馬、幾十萬匹戰馬,恢復江山是大有希望的。所以他趁夜殺掉了天祚皇帝派來監視自己的人,率二百鐵騎,帶著自己的家屬子女,毅然決然,踏上了西行之路。

可敦城在今天的蒙古國,距離遼上京臨潢府,據《遼史地理志》記載是三千餘里,中間要經過大沙漠。耶律大石率二百勇士橫絕大漠,這一去,可是九死一生啊!因為耶律大石肯定沒到過這個地方,他生長在中原漢地,做官打仗,一生的輝煌,都是在中原漢地。他只知道可敦城的一個大概方位,就領人去了。這次他真的是孤注一擲了,跟著他的這些人,也沒有一個畏縮後悔的,他們懷著復興大遼的希望,追隨耶律大石北上。一行人先過大青山,再過黑水,就到達了白韃靼部,白韃靼部就是後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的汪古部。 白韃靼部的酋長在契丹官拜詳穩,有人說就是漢語令公的契丹語發音,只是尊稱。白韃靼部熱情地款待了耶律大石一行,說明契丹此時國力雖然衰弱,但是在西北各族的號召力還是很大的。大石在這兒停留了幾天,洗去征塵,天天羊羔美酒,把自己的部屬給吃胖了,餵壯了,然後繼續北上。當耶律大石離開的時候,白韃靼部贈送給他四百匹駿馬、二十頭駱駝,這對於大石的幫助是相當大的。因為契丹騎士打仗,不能一個人一匹馬,至少一個人要兩三匹馬換乘,最好是五六匹馬換乘,這二百鐵騎一出發,可能沒來得及帶出那麼多馬,這一下得到了四百匹駿馬,又有號稱“沙漠之舟”的二十頭駱駝相助,橫絕大漠的危險係數就降低了。這樣,耶律大石率部北上,又經過了多日的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可敦城。

當時可敦城還有遼國的兵將防守,在耶律大石到達一年前,天祚皇帝僥倖逃脫的兒子,梁王耶律雅里也到了此地,被部將簇擁著做了皇帝。可惜,耶律雅里短命,很快就死掉了,是不是被謀殺的就不知道了,正史中也沒有記載,他的繼承人也很快被亂兵所殺。所以在可敦城的這支遼軍就變成了一支沒有祖國的軍隊,變成了一支孤軍。祖國已經被金人佔了,我們就是去投降金人都不可能,因為中間隔著三千多里大沙漠,咱要過去投降,弄不好就死在沙漠裡出不來了。那麼咱在這裡,打誰的旗號、效忠於誰?找不著組織,找不著領導。正在這個時候,大石林牙來了,名將來了,國家的救星來了,孤軍喜出望外,擁戴耶律大石。耶律大石得到了精兵萬餘,除了當地的鎮戍部隊,還有梁王雅里餘部,再加上當地的部落。更不得了的是得到了幾十萬匹戰馬,這為以後契丹復興做出的貢獻,是沒法用語言來形容的。

耶律大石到了可敦城之後,為了收復故土,重振契丹雄威,召集當時遼朝倖存的七州十八部首領會盟。 《遼史天祚皇帝本紀四》記載,在會盟時,耶律大石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話:“我祖宗艱難創業,歷世九主,歷年二百。金以臣屬,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塵於外,日夜痛心疾首。”在這段話裡面,大石把國家、人民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金逼我國家,殘我黎庶,屠翦我州邑,所以我不但要救國,而且要救民,把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發展到了頂峰。 “我今仗義而西,欲借力諸藩,翦我仇敵,复我疆宇。”現在別看我就領了二百多人來,但是我要翦我仇敵,复我疆宇。 “惟爾眾亦有軫我國家,憂我社稷,思共救君父,濟生民於難者乎?”你們願意不願意跟我一起恢復江山社稷,救皇上,救百姓?大家熱血沸騰,絕對願意!願意跟隨耶律大石,复我疆宇再造社稷。耶律大石在可敦城就站住了腳,設南北官屬,仍然尊天祚帝為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