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塞北三朝·遼

第69章 第四節楊業殉國

塞北三朝·遼 袁腾飞 2160 2018-03-16
楊業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但決心以死明志。臨行前,楊業懇求主帥潘美,在陳家谷兩邊埋伏下弓弩手,一旦大軍撤回時,以強弓硬弩打退追兵,尚可以避免全軍覆沒。那麼,潘美是否答應了楊業的請求呢? 楊業出征的時候,拉住主帥潘美說:“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宋史楊業傳》)我是河東降將,國破當死,蒙皇上寵幸,沒有殺我,而且授我將帥,給我兵權,因此我要為國家立功。現在,敵兵勢大,我不是不敢跟敵人作戰,因為作戰也沒有好下場。但是,既然你們說我避敵,我願死在軍前,希望主帥能代禀天子,讓天子明白我一番苦心。而且楊業還跟潘美說,我這一去兇多吉少,我死不足惜,我早做好這個準備了,沒打算活著回來。但我手下這些人隨我多年,乃國家有用之才,在戰場上屢立戰功,都有父母妻子,他們的傷亡要盡量減到最小。說著楊業手指陳家谷,請大帥在谷兩邊埋伏下弓弩手,當他們掩護百姓撤回來時,伏兵以強弓硬弩打退追敵,否則的話,我軍“無遺類矣”。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我們就全軍覆沒了。

潘美也是百戰名將,當然明白楊業所說。當時潘美的內心也許是很矛盾的,又想立功,又覺得楊業說得有理。所以當監軍王侁犯壞,挑唆楊業的時候,潘美就默而不言。反正你去打,輸了是你的,立了功是我這個主帥的。但是他也覺得楊業說得在理,將軍放心,你率軍去,我埋伏弓弩手,一旦你回來的時候,弓弩手幫你打退敵兵。楊業上馬領著自己的兒子和部將,就追到陳家谷跟遼軍決戰。楊業軍剛一動,監軍王侁貪功,登到高處一望,不見遼軍旗鼓。他下來就跟潘美說,大功告成,沒想到楊業這老兒還真行,居然把遼軍打退了,我看不到遼軍的隊伍了,咱們也進軍吧,不能功勞都讓老兒搶了。 潘美沒主意了,就听了監軍的話下令進軍,宋軍全部出動。大軍走了不到二十里,前線有百姓和潰兵跑來,說宋軍敗了。楊業再忠勇異常,畢竟以寡擊眾,也還是敗了。王侁一聽宋軍敗了,馬上跟潘美說,咱們撤吧,趕緊跑,楊業這支偏師就幾千人,覆沒就覆沒,咱要把整個西路軍這幾萬人都擱在這兒,回去拿什麼跟皇上交差啊?東路軍將領回朝之後,全都受到降級處分。本來這是皇上“將從中禦”,瞎指揮的結果。但曹彬很會揣摩皇上的心思,主動代皇上攬過,說天子聖明,都是我指揮不利,您隨便懲罰我吧。皇上的氣才稍微消了點兒,但東路軍將士回來還都降三級,咱要全軍覆沒,得降多少級?前車之轍後車之鑑,咱趕緊跑吧。潘美一聽這話,明知道如果大軍一撤,楊業必然全軍覆沒,但當時私心戰勝了公義,就跟著王侁帶著大軍跑了。

等楊業奮戰到了陳家谷口,一看援兵早就沒影了,一個弓弩手都沒有。此時楊業身上七十餘處創傷,衣甲戰馬全部被鮮血染紅,部下剩了不足百餘人,後邊遼國追兵逼近,馬上就到。楊業悲憤異常,對自己的部下說:“汝等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俱死無益也,可走還報天子。”(《宋史楊業傳》)你們趕緊突圍,我一個人擋在這兒,你們突圍之後,把戰役的經過上報當今天子,為我鳴冤。部下被楊業的偉大人格所感召,“眾皆感泣,不肯去”(《宋史楊業傳》),沒有一個願意走的,回過身來跟遼軍決戰,最後全部戰死,無一生還。楊業在跟遼軍激戰的時候,刀鋒所及之處,幾百具遼軍屍體倒在地上,他驍勇異常,有點兒當年趙子龍長坂坡前,七進七出的感覺。但是也有一種說法是遼軍統帥耶律斜軫想生擒楊業,下令不得傷害,他砍你就讓他砍,看他能砍多少,一會兒他累了沒勁兒了,掉下馬來,你們再去逮他。楊業殺了很多遼兵,最後遼國大將蕭撻凜趁楊業不注意,暗放一箭,射中楊業的戰馬,楊業掉下馬來,被生擒了。被擒之後,遼國統帥耶律斜軫得意揚揚地問楊業說,你與我國角力三十餘年(楊業降宋沒這麼長的年頭,從這句話看出來,楊業在北漢的時候,可能就跟遼國打仗了),今有何面目相見耶?你不是無敵嗎?這回被我逮著了吧?你有什麼面目見我啊?史籍記載,楊業嘆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宋史楊業傳》)楊業對耶律斜軫說,皇上待我很不錯,讓我討賊捍邊,我想保衛邊疆,報答皇上,現在為奸臣所迫,打了敗仗,不是我打不過你,是因為奸臣迫害,致使王師敗績,我確實沒有面目存活。 《宋史》記載:“乃不食,三日死。”絕食三天,殉國而死。評書演義裡說他碰死在李陵碑,實際上是被俘之後絕食三天,不屈殉國而死。

楊業的事蹟被朝廷得知,監軍王侁革職充軍,主帥潘美降三級調用。評書演義裡說是潘美迫害楊業,可能是覺得王侁不夠迫害楊業的資格,王侁官太小,讓這個人迫害楊業,顯不出楊家將的偉大,所以找個大官來迫害楊業。潘美確實負有責任,身為主帥,在明知王侁不對的情況下,沒有製止,是失職行為。但是真正迫害楊業的,確實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所以王侁革職充軍了,潘美降三級使用。當然,潘美是後來的真宗皇帝的老丈人,跟太宗是兒女親家,所以又提升上去了,這是後話了。 楊業殉國之後,《宋史》中有這樣一段評價:“業不知書,忠烈武勇,有智謀。練習攻戰,與士卒同甘苦。”你別看他沒怎麼念過書,但是忠烈武勇有智謀,練習攻戰,與士卒同甘苦,“禦下有恩,故士卒樂為之用”。楊業殉國時,幾個兒子跟他一起犧牲了,但有一個兒子突圍出來了,這就是評書演義里大家耳熟能詳的楊家第二代六郎楊延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