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九一八事變背後的角力

第26章 25、蔣介石折回南京主持大局

九一八事變背後的角力 常钺 2038 2018-03-16
揚子江上,永綏艦順流而下。 艦上,蔣介石沉默無言。昨天,他收到南京方面召他回去主持一切的電報。事變還是發生了。儘管他力持鎮定,但憂色仍不免形之於表。 本來,國事多舛,已是應對不暇,現又忽遭突變,前途叵測。自己彷彿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般為南京方面所期待。自己又將如何主持一切呢? 自從黃埔練兵以來,他一直處在這個大變動時代的動盪漩渦裡,也愈來愈深地陷在權力角逐的漩渦裡。一向推崇王陽明、曾國藩的他在行止上也盡量效法這兩位先賢,引“精渾澹定”、“應戰以一”為戒條,勵行修身,他也像曾國藩那樣,勤寫日記。儘管做足了中國傳統士大夫自我修煉的功夫,但此時的他,還是無法避免心中的焦慮與失望。 9月19日,他即收到日軍在東北啟釁的消息。雖然事起突然,局勢尚在混亂之中,但以他這幾年來處理對日邦交的經驗,他預感到,這回將是一次非常之變。剎那間,他有一種國事堪虞尋思無計的惶恐感。

一天過去了,日軍在東北長驅各戰略要地。日軍意圖愈漸清楚,局勢愈漸明朗,他的心緒也漸漸地沉澱下來。 20日的日記中,他寫下: 聞瀋陽、長春、營口被倭寇強佔以後,心神不寧,如喪考妣。苟為吾祖吾宗之子孫,則不收回東北,永無人格矣!小子勉之! …… 惟有效法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他日再圖一戰,盡雪前恥。 永綏艦上的蔣介石,迎著江風,迎著不測的未來,主意漸漸地打定。 這天下午2時,蔣介石抵達南京。南京城中諸軍政要員早已引頸以待。蔣介石一抵京,大家旋即齊聚中山園陵官邸,討論時局及應對方略。 會上,蔣介石主張先訴諸公理,將日本侵占東三省這一事實提交國際聯盟與《非戰公約》諸簽約國,希望國際力量出於道義而對日本的侵略行徑作出乾預,同時,號召團結國內,共赴國難,忍耐至於相當程度,乃出以自衛最後之行動。會議決定:

(一)外交方面,加設特種外交委員會,為對日決策研究機關; (二)軍事方面,抽調部隊北上助防,並將討粵及剿共計劃,悉予停緩; (三)政治方面,推派蔡元培、張繼、陳銘樞三人赴廣東,呼籲統一團結,抵禦外侮; (四)民眾方面,由國民政府與中央黨部分別發佈告全國同胞書,要求國人鎮靜忍耐,努力團結,準備自衛,並信賴國聯公理處斷。 乍一看,這四項措施是非常的全面,也非常的合理,它幾乎囊括了國民政府應因事變所能做的一切。但仔細分析一下,這四項措施卻是大有可議之處。 這些措施中有一些是真的,是實實在在要做的,如外交方面成立特種外交委員會,又如派人前往廣州方面去說服那些政治反對派,以民族大義為重而擱置不同見解,重新回到“一個中央”的道路上來。有一些措施又是假的,是只說不干,例如軍事方面。九一八事變後,雖然蔣介石不得不放棄了對紅軍的第三次“圍剿”,但並沒有調兵北上,在以後的幾年中,整個華北除了幾支原本就駐紮在那裡的“雜牌軍”——西北軍的舊部外,並不曾看到蔣介石陳兵華北,以備虎視眈眈的日軍。 1932年春天,當與日方緊繃的關係稍有緩和後,蔣介石就發動了對紅軍的第四次“圍剿”,接著是第五次“圍剿”,終於迫使紅軍北上,開始了戰略大轉移。總之,是“攘外”按兵不動,“安內”大有進展。

在這四項措施中列於位末的“民眾方面”,實在是有點失策,它居然把對民眾“鎮靜忍耐”的要求,放在了“努力團結”和“準備自衛”的前邊,幾乎從一開始,就把國民政府自己,置於了民眾要求的對立面。試想,面對覬覦中國既久的日本悍然發動的軍事侵略,民眾的第一反應當然是要求政府代領民眾進行抵抗,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是排在國民政府的民眾要求第一位的,居然是要求民眾忍耐!固然,當時的中國是弱國,政府的對日方針要講求策略,但如果直白地告訴民眾要忍耐,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一點被短短幾天后民眾情緒的轉向——將矛頭指向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所證明。蔣介石有一種自以為是的精英意識,他總以領袖自居,看不起民眾,更不善於做動員民眾的工作,這種缺陷是蔣本人和他領導的國民政府最終走向失敗的重要原因。

在這四項措施中,成立特種外交委員會並開展對日決策研究,可以說是惟一落在實處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措施。其中,既有何應欽、宋子文、孔祥熙這樣的國民政府中有實權的大員,也有戴季陶、邵力子、陳布雷這些國民黨內重要的理論家,還包括顧維鈞等著名的外交家。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的一系列外交活動,都是在這個委員會的具體決策與領導下展開的。委員會依靠國聯,採取不與日本直接交涉的方針,群策群力,在形勢瞬間多變、關係錯綜複雜的國際社會中,與日本打了一場沒有硝煙的外交戰。通過外交這一無形的鬥爭,中國贏得了國際的支持和同情,使日本在國際社會日益孤立。但是,不願採取有力手段製止日本侵略,委員會種種的外交謀劃,亦終歸落空。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卻為廣州國民政府的反蔣鬥爭引入了新的資源,他們把反蔣與抗日聯結起來,使得反蔣呼聲更加高亢、有力。 此時的廣州,一份電報正在通發全國: 一、蔣通電自動下野; 二、廣州國府通電取消; 三、以和平統一會議,召行組織統一政府。蓋國府同人之意,惟在推倒獨裁,實現民治,倘能達此目的,更無他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