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九一八事變背後的角力

第7章 06、編遣與川軍

九一八事變背後的角力 常钺 2588 2018-03-16
這一天,四川兩個最大的地方實力派劉湘和劉文輝,派人送來了川軍縮編方案,二人商定將川軍縮編為15個師,其中劉湘、劉文輝部各編為5個師,楊森、鄧錫侯、田頌堯、劉存厚、李其相各部共編5個師。 這個方案的象徵意義要遠遠大於它的實際意義。但它畢竟是一種象徵,表明地方實力派們在裁軍問題上動起來了,向中央表示出善意和服從。 裁軍,當時叫做編遣,是蔣介石念茲在茲的一件大事。編遣中的政治意圖顯而易見,東北軍、西北軍、晉軍、川軍、粵軍、桂軍、湘軍、滇軍、黔軍……雖然,這些軍隊都可以在一夜之間打出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以示歸附中央,但是誰都明白,指揮槍桿子並不是件容易事。所以,蔣介石要通過編遣,給那些與中央貌合神離的地方實力派們來一個釜底抽薪,徹底打掉他們與自己討價還價甚至兵戎相見的資本。

此外,編遣還有國計民生方面的考慮。中國有句俗話叫“吃糧當兵”,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有許多貧民當兵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了有口飯吃,至於軍餉是根本拿不到的。既然欠著軍餉,士兵們即使仗打完了,也不會復員,而成為“吃飯兵”,況且,自清末以來,戰亂頻仍,這些戰鬥力極差的兵油子們反倒成了將軍、大帥們手中的王牌。有專家認為,到1929年,中國軍隊加起來有大約為200萬人,而清朝時約為40萬人,1922年約為120萬人。這個數目是國家財力無法負擔的。例如,在1928年,蔣介石嫡系軍隊約為24萬人,年需軍費約3。6億元,而南京政府年財政收入(清償債務後)僅為3億元。此外,雖然地方軍閥的軍隊不用南京的直接負擔,但是,他們卻截留本來可以納入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稅款。因此,不裁減軍隊,政府將無法進行國家的社會和經濟重建工作。

編遣軍隊的必要性普遍得到承認。於是1929年1月1日——在一個極富象徵意義的日子裡,國民革命軍編遣會議在南京召開。在編遣會議上,中國四個最大的軍閥——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及其他與會者同意將全國軍隊裁減至80萬人,把軍事開支限制在政府財政收入的41%,並設立統一指揮機構。 但是,與美好的願望相比,現實的談判總是顯得艱難和灰暗。大會制定的編遣方案確定,全國設8個編遣區,而蔣介石的嫡係部隊以分區編遣的名義控制了4個編遣區,即中央、海軍、第一和第六編遣區,並且,蔣介石以黃埔系軍隊是中國訓練和指揮得最好的軍隊,而戰鬥力差的軍隊應首先復員為原則,要求地方軍閥比他本人做出更大的犧牲。 馮、閻、桂等各係發覺自己中了蔣的圈套。馮玉祥、李宗仁甚至是閻錫山,如果說他們沒有為國家的利益而做出局部犧牲的願景,那可能都是看低了他們,但是,這些從炮火中跌打出來的亂世英雄們,也從來不會坐視別人以堂而皇之的藉口來行排除異己之實。他們並不覺得蔣介石更有資格和權利來掌握方向和充當領導。所以,他們在1929年1月末鼓掌贊成軍隊編遣原則之後,就匆匆離開了編遣會議,並決心為保持他們的軍事地位和政治地位與蔣一戰。兩個月後,中原大戰揭開了序幕。

中原大戰是蔣、桂、馮、閻四大巨頭,不,準確地說還要加上奉系的張學良五大巨頭的戰爭,而為數眾多的小軍閥則在觀望。隨著蔣介石南京方面的勝利,他們不得不順從中央,開始裁軍。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四川沒有出現過大軍閥,如拿劉湘與劉文輝二人與馮、桂、閻等系軍閥相比,那是十足的小巫見大巫。四川地處中國的腹地,沃野千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它的北面和西面分別與今天的陝西、甘肅、青海、西藏相鄰,當時那裡沒有強勁的軍事力量能危及四川;但在它的南面和東面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不但有強大的桂系軍閥,就是雲南的地方勢力也對四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所以,在20世紀頭20年裡,四川這塊中國西南最富庶的地方,經常受到外來軍閥,尤其是滇系軍閥的統治和掠奪。劉湘就正是在驅逐了滇系軍閥並打出“川人治川”的旗號,而成為四川頭號實力派人物的。

劉湘少年時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青年時1906年投筆從戎,考取四川武備學堂,後又考取四川陸軍講習所和四川陸軍速成學堂,1909年畢業後,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他為人剽悍,作戰英勇,屢建戰功,不斷得到提升,到1918年護法戰爭時,劉湘升到川軍第一師師長,成為四川軍隊中的一員主要將領。 1920年,劉湘等四川軍閥驅逐了雲南滇系軍閥,宣布四川實行自治。 1921年,劉湘被四川軍隊推選為四川各軍總司令,並由四川省議會推選為四川省長。至此,劉湘已由一名職業軍人發展為四川地區的最高統治者。此後,他先打敗了四川籍的辛亥元老熊克武的軍隊,後又在軍閥混戰中戰勝楊森、袁祖銘,鞏固了在四川的統治。 劉文輝是劉湘的同族,雖然比劉湘小四歲,論輩分卻是劉湘的堂叔。 1914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 1916年畢業回四川,在川軍中歷任參謀、營長、團長、混成旅旅長、第九師師長等,在四川軍閥混戰之中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 1926年底,劉文輝隨川軍各部易幟,被國民政府委任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軍軍長,不久又兼川康邊防總指揮,並成為川軍巨頭。 1928年9月,劉文輝與劉湘在資中舉行會議,劉文輝被推舉為四川省政府主席。 10月,南京政府正式發布此任命。在十年之間,劉文輝不斷擊敗對手,所部發展到12萬之多。

至此,二劉為主、多種勢力並存的川系軍閥格局形成。 9月11日的川軍縮編方案,正是這一格局的體現。 一周後,九一八事變爆發,川軍縮編一事不了了之。 後來,七七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劉湘即電呈蔣介石,請纓抗戰,並表示:“抗戰,四川可出兵三十萬,供給壯丁五百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回成都後,按南京政府部署,劉湘組編了兩個縱隊,分兩路徒步出川抗日。 1938年元旦,劉湘特發表題為《長期抗戰中的四川》的元旦賀詞,重申四川支持抗戰的決心。 1月7日,劉湘在揮毫遣興時,寫下兩句古詩:“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在某一天,他又在一張紙上寫上杜甫《蜀相》詩中的最後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938年1月20日,劉湘帶著未能殺敵報國的遺憾,病逝於武漢。臨終時,這位愛國軍人仍遺囑勉勵川軍抗戰到底,為民族爭光,為四川爭光:“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在國民黨軍隊中,川軍是抗戰最英勇的部隊之一,無數川軍將士戰死在抗日的疆場。在淞滬會戰中,在台兒莊戰役中,都有川軍堅守陣地的身影。正是這支足蹬草鞋、裝備奇差、不知坦克等先進裝備為何物,並且本該被“編遣”的軍隊,為民族的抗戰做出了最大的犧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