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聚焦1949

第16章 三、張治中說:這簡直是降書嘛

聚焦1949 杨东雄 3481 2018-03-16
劉仲容走後,李宗仁為了表示和談誠意,就給毛澤東發了一份專電。全文為: 張長官文白兄轉潤之先生有道:自宗仁主政以來,排除萬難,決心謀和,悱惻之忱,諒貴黨、各位民主人士所共亮察。今屆和談伊始,政府代表既已遵邀蒞平,協談問題亦已採納貴方所提八條為基礎。宗仁懍於戰禍之殘酷,蒼生之憔悴,更鑑於人類歷史演成之錯誤,因以慮及和談困難之焦點,願禀己飢己溺之懷,更作進一步之表示:凡所謂歷史錯誤足以妨礙和平如所謂戰犯也者,縱有湯鑊之刑,宗仁一身欣然受之而不辭。至立國大計,決遵孫總理之不朽遺囑,與貴黨攜手,並與各民主人士共負努力建設新中國之使命。 況復世界風雲,日益詭譎,國共合作,尤為迫切。如彼此同守此義,其他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宗仁何求,今日所冀,惟化干戈為玉帛,登斯民於衽席。耿耿此心,有如白水。特電布悃,諸希亮察。

毛澤東接到該電後即復電李宗仁,全文如下: 南京李德鄰先生勳鑑:卯陽電悉。中國共產黨對時局主張,具見本年一月十四日聲明,貴方既然同意以八項條件為談判基礎,則根據此八項原則以求具體實現,自不難獲得正確之解決。戰犯問題,亦是如此。總以是否有利於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推進,是否有利於用和平方法解決國內問題為標準,在此標準下,我們準備採取寬大的政策。本日與張文白先生晤談時,即曾以此意告之。為著中國人民的解放和中華民族的獨立,為著早日結束戰爭,恢復和平,以利在全國范圍內開始生產建設的偉大工作,使國家和人民穩步地進入富強康樂之境,貴我雙方亟宜早日成立和平協定,中國共產黨甚願與國內一切愛國分子攜手合作,為此項偉大目標而奮鬥。

接到這份電報後,李宗仁仍舉棋不定,他雖有主和之意,但當時的主要目的在於倒蔣,只是他的個人的權位並不牢靠,辦事又優柔寡斷,不可能作出果斷行動。 這樣一來就難為了在北平參加和談的南京政府代表,張治中對邵力子等人說,現在的局勢發展對我們越來越不利了,李代總統很難當家,蔣先生留居國內,是和平的最大障礙。 於是張治中又以個人名義給蔣介石去信,勸他出國,並訴說了利害關係:……軍隊本身之內腐外潰,軍心不固,士氣不振,紀律不嚴,可謂已瀕於總崩潰之前夕。同時在平十日以來所聞所見,共方蓬勃氣象之盛,新興力量之厚,莫不異口同聲,無可否認。假如共方別無顧慮之因素,則殊無與我談和之必要,而具有充分力量以徹底消滅我方。凡欲重振旗鼓為作最後之掙扎者,皆為缺乏自知不合現實之一種幻想!此非怯懦自卑之言,實由我方黨政軍內腐外潰之情形,積漸所致,由來已久,大勢所趨,大錯鑄成。尤其既失之民心,今已不可複得。縱以鈞座英明,亦萬難將此腐朽集團重新提振有所作為也。倘吾人知彼知己,即以吾黨北伐時期北洋軍閥腐潰失敗之經過事實而益可證明。職是之故,惟有鈞座痛下決心,放下一切,毅然決然放下一切。能如是,則腐朽集團經受劇變之深刻刺激,喚起淘汰作用,產生新機,將來尚有重新提起之一日。而不然者,將使失敗之中遭受更大更慘之失敗,而無復再振再起之可言。此實從任何方面冷靜觀察,皆為必然之情勢與現實,擺在吾人面前,顯而易見,決非張大其詞、危言聳聽之意也!

前與吳禮卿先生到溪口時,曾就兩個月來大局演變情形加以研究判斷結果,認為無論和戰,大局恐難免相當時期之混亂,而鈞座雖引退故鄉,仍難避免造成混亂之責任,此最大吃虧處,亦即最大失策處,惟有斷然暫時出國,擺脫一切牽掛為最有利。當時亦曾面陳鈞座,未蒙示可,謹再將其利害列述如下: 甲、出國之利 (一)不作反對者之攻擊對象——反對者以“天下之惡皆歸焉”之存心,任何問題如不能解決時,即認為鈞座所操縱,所阻撓,橫施攻擊,無法剖白。 (二)對人民表示贊成和平,轉移人民觀感,以恢復人民之懷念與信仰。一年來國人怨聲載道,對於鈞座之信仰,可謂低落至無以復加,甚至認為鈞座如不遠離國門,不但為和平之障礙,亦為戰爭之障礙,且為美援之障礙,此種眾怒難犯之嚴重壓力,何必負擔?故鈞座為恢復信仰計,自以及時擺脫為宜。

(三)避免和談失敗之責任,與在和談中提出有傷尊嚴之要求,並免將未遭遇進退兩難之窘境——證以共黨邇來之態度,可知如鈞座仍留國內,則共方及反對者必將發動更大規模之攻擊,極端難堪,殆無疑問。 (四)避免再負戰爭之責任。蓋如和談成功,則歸功領袖下野出國所促成;即如再戰,亦不負任何責任,而可引起軍民之回憶,並可轉變友邦之觀點——今日之情勢,如和談成功,自是幸事;倘不幸而和談失敗,亦惟有將黨政軍大權,尤其軍事上之全權,交與李、何兩同志負責,乃為最明智之作法。蓋若繼續戰爭,而鈞座或在幕後或徑出面指揮,則桂系必掉頭而去,引起內部之分裂,危險孰甚,真毫無是處也。 (五)對黨政軍幹部之麻木情緒、腐化生活及依賴心理,予以刺激,喚起覺悟,並恢復其對領袖之信仰——現時吾人所失望者,厥為黨政軍人員之麻木情緒、腐化生活及依賴心理為主要因素,而尤使吾人最感失望者,乃為黨政軍一般幹部對於領袖貌似恭順,實則背後均多怨言,牢騷滿腹,皆調今日之失敗,乃由鈞座領導錯誤所招致,尤其黃埔系高級將領,多認鈞座之指揮方法太過陳舊,認鈞座以數十年前之陳舊方法指揮新的軍事,太不合原則,必然失敗。在此種生活與心理狀況之下,焉有恢復信心挽回頹勢之餘地?故為鈞座將來革命大業計,目前惟有放下一切,飄然遠引,靜觀大家之如何作為、如何應付,使之重受刺激,從而引起覺悟,恢復對鈞座之信仰。

(六)在個人方面,增強將來革命事業種種有利因素,如廣益見聞,結交國際朋友等——鈞座曩者雖曾留學日本、遊歷蘇聯,然而時代轉變甚速,閱時既久,自有孤陋寡聞之感。 尤其歐美方面由於科學與工業進步,一日千里,時代之轉變益劇,新的事物與新的潮流有不可想像者,倘能在歐美作一番遊歷考察,廣交遊而益見聞,則對將來之事業將有極大之裨益,蓋可斷言。 乙、出國之害 (一)在國外安全問題不無顧慮,但可設法防范維護。 (二)軍事力量頓失維繫中心,但只須付託有人,似無可慮;且現在軍隊腐爛已極,不足珍惜,何況今後領袖事業,只有恢復信仰,爭取政治上領導之勝利,而不在能否保有若干軍事力量為轉移。 (三)黨的領導,一時遠離,不免更形渙散,但如能組成乾部會議,亦可維持現狀,何況本黨早已解體,尚須徹底改造,始可複興,然此非待大局明朗時莫辦。

根據以上各項分析而言,鈞座倘能毅然出國,將有百利而無一害,蓋甚顯然,甚願鈞座再作一切實周詳之考慮而及時採取行動,且愈早愈好愈有利。 抑更有陳者,此次到平以來,所受刺激之大,非可言喻,真是百感交集。倘使三年以前,甚至去年六月在西安時鈞座採納職之建議,則決不至有今日如是之慘敗,職亦可免今日在北平寫此一篇忍辱受氣一言難盡之痛史也。職素以吾人應擁護領袖成功不應擁護領袖失敗為言為志,倘今此建議仍不蒙鈞座採納,而仍聽信擁護領袖失敗者之言,留居國內,再起再戰,則非至本黨徹底消滅鈞座亦徹底失敗不止。今請再將往者一切失敗經過作一檢討,昔日一切建議獻策者孰是孰非,無不曉然,目前之情勢,豈非鐵的事實證明乎?

這份信是由屈武帶回南京託人轉交給蔣介石的,他看後相當生氣,根本沒有理睬,而是授意白崇禧加緊在長江沿線布防,擺出了與解放軍決一雌雄的架勢。 在十幾天的個別談話中,因為雙方都沒有提出一個具體的方案,也就沒有做出任何結論,當然也沒有形成一個什麼文件。南京代表團的所有成員深感前景不妙。 4月13日早晨,張治中剛剛起床,中共首席代表周恩來就將一份打印好的《國內和平協定草案》交給了他。 周恩來離開時對張治中講:“請你們先看一下,交換交換意見,明天晚上我們正式開會商談。” 周恩來走後張治中立即將代表、顧問和秘書長叫到房間傳閱草案。室內越來越安靜了,半小時過後,人們都面面相覷,神情沮喪,沒有人先開口說話,沉默了一會兒,張治中站起來,臉色蒼白,他說:

“我是一口氣看完的,第一個感覺是全篇充滿了降書和罪狀的語氣,完了啊!和是不可能的,這簡直是一份降書嘛……” 劉裴說:“說實在話,這個草案如果讓南京的頑固派看,會認為是'招降書'、'判決狀',與他們那種'劃江而治',主觀幻想相差甚遠。”邵力子也說:“我覺得這些條款,也實在有點苛刻了。雖說和談是以毛先生所提的八項條件做基礎,而且我事前也明知這次和談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但由於我自己主觀上對和平仍抱有痴心,期望會出現奇蹟,可是現在是完了。” 張治中背著手在室內來回走動,瞅上去心情頗為沈重。他最後對大家講: “中共提出的這些和平條款南京政府怎麼能接受,我看可能性很少。但我們是負命而來,還得耐心地研究下去,周先生通知過了,說明晚就開會研究,大家說我們該怎麼辦?還是商討一下對策吧。”

於是,他們又坐下來開會,共同研究談判的策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