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第54章 舊小說的浮起:《塔里的女人》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杨健 1205 2018-03-16
1968年(一說1970年),社會上開始傳抄小說《塔里的女人》,該書是上海抗戰孤島時期無名氏的作品,這部小說一直流傳到“文革”結束。 小說開頭的第一句: “當我看了《北極》風情畫,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人只顧自己,哪怕是給予他人同情的一瞥……” 作者用門德爾鬆的曲子作為通篇小說的節奏、旋律,運用“優美”文字,試圖與曲調旋律相吻合,並表達出一種憂鬱的美。小說中說:“憂鬱的曲子是美的,憂鬱的人生也是美的。人生最美的時候,就是在他憂鬱的時候。” 小說敘述,一個心情憂鬱的音樂教師、小提琴家,與一個女孩子纏綿的感情。起初,男方試圖迴避女孩子的接近,兩人若即若離,當女孩子提出結婚,作者才揭破——男方已婚,純真的女孩子受到很大刺激,加上女孩子家庭極力地反對,女孩子與小提琴家分了手。她把自己封閉起來,與世隔絕,最後進入了修道院。小說結尾,若干年後小提琴家帶著懺悔之心去修道院看望這個女孩子。女孩子走出來,懷中抱著一隻貓,女孩子對小提琴家的懺悔表示淡然,已經遺忘,“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嗎?”小提琴家無限惆悵。一切都已經虛無,連道歉也是虛無的。

《塔里的女人》所指的塔,是“藝術之塔”、“精神之塔”和“孤獨之塔”。女孩子把自己封閉在“精神之塔”中。 小說全文約有三四萬字,文字注重人內心純精神之愛的描寫,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衝突籠罩在心靈感應、詩情畫意的紗幕之下。 在“文革”中,除了《牛田洋》、《虹南作戰史》、《金光大道》之外,什麼也讀不到,當18-20歲的青年男女(特別是女青年),看到了這本手抄小說,感到耳目一新。東北建設兵團14團一些女青年曾聯合抄錄,訂成一本。有些女知青至今還能背誦出《塔里的女人》的片斷。此書在北京、南京以致北大荒,“瘋魔”了許多女青年。 《塔里的女人》在傳抄過程中,曾出現過不同版本和異名。小說由文字變成口頭文學,在許多知青點及社會各層、部隊、幹校、工廠流傳,後又由人將口頭故事再翻成文字,結果,不同版本相距甚遠。 《塔里的女人》在南京改名為《塔里“木人”》,在西安改名《塔姬》。

現將《塔姬》內容簡述如下: 有一中統特務頭子的女兒——社會上有名的交際花,她發現在社交場合,當眾人追求、奉迎她的時候,有一青年卻表現孤傲,敬而遠之,這反而引起了她的注意。此青年是一位化學家,能拉一手悅耳的小提琴。不久,兩人陷入熱戀之中。但是,女方的父親反對她的選擇,將她許給一位年輕英俊又前程遠大的軍官。女兒迫於父命出嫁後,因為夫妻感情不和,導致最終離異。若干年後,化學家經歷了一番滄桑之後,在大西北偏僻的地方,發現一座高塔,塔中住著一個枯槁、沉默的女人,原來就是他舊日的情人。她對化學家講:“你來得太遲了”。 《塔里的女人》的流傳,可以解釋為出於逆反心理,或是對愛情文學的飢渴以及獵奇心理。 《塔里的女人》是30年代的言情小說,在“文革”最最革命的時期,竟然會如此風行——焚書的結果,使舊言情小說以手抄方式流傳開來,這一結果不能不令人深思。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