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第47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1966-1976的地下文學 杨健 1550 2018-03-16
在1974年,江青集團發動了一場全國范圍的對地下文學的圍剿。 自1971年“批林整風”之後,一些曾被抑制的極左政策、方針,在1974年“批林批孔”中又重新“正名”,重新推行,地下文學的劫難也就來臨了。 毛澤東在“文革”後期,陷入深刻的思想矛盾之中。一方面,他認識到要消除運動造成的不良後果,另一方面他不允許否定“文革”,並且警惕有人搞“右傾翻案”。 1974年毛澤東批准發動“批林批孔”運動,目的就是要“鞏固和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成果”。這就宣告了“文革”新階段的開始。 江青集團利用毛澤東的批示,展開了一場政治運動。在1974年春節期間他們搞了個北京飯店“黑畫展覽”,組織數万人參觀批判。同時“北呼南應”在上海組織批判外貿部門出版的一本《中國畫》,在上海《文匯報》、《解放日報》兩報發表文章“反擊復辟潮流”。

1974年1月25日,江青集團打著“批林批孔”的旗號,在北京工人體育場召開萬人動員大會,向周恩來發起突然襲擊。此後,在全國掀起批林批孔、批周公運動。矛頭直指周恩來及一批老幹部——當時所謂的“右傾”集團。 1月23日-2月18日,國務院文化組舉辦的華北地區文藝調演在北京舉行。調演期間,江青集團及其文化組親信於會泳等人,製造《三上桃峰》事件。指認此劇是吹捧“桃園經驗”,為劉少奇翻案的大毒草,下令該劇團在京供人批判性觀摩。山西晉劇團演員帶著羞辱,被迫登台,致使一女演員突然昏倒在台上。在這一事件中,山西省文化局幹部趙雲龍因為對“根本任務”論提出不同意見,被逼致死。 2月29日,初瀾在《人民日報》發表《評晉劇〈三上桃峰〉》,鼓譟要“擊退”“反革命的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回潮”。借《三上桃峰》開刀,江青集團開始對全國文藝進行了一次洗劫。一時間,破字猜謎,煩瑣考證,大抓影射,羅織構陷之風盛行,文字獄遍及全國。

1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江青集團組織的文章《惡劣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東尼奧尼拍攝的題為〈中國〉的反華影片》,在全國范圍組織批判。 3月初江青召集於會泳、浩亮等人,發出“放火燒荒”的號召,妄圖打倒一大批軍內老幹部,為配合這一陰謀,組織創作了話劇《千秋業》、《衝鋒向前》。 3月底,於會泳在中直文藝單位“批林批孔”大會上,點名批判《松濤曲》(哈爾濱話劇院)、《不平靜的海濱》(山東話劇團)、《牧笛》(短篇小說,發表於河南省內部刊物《文藝作品選》1973年1期)、《友誼的春天》、《有這樣一座橋》(中國話劇團),把它們打成“翻案復辟”的“毒草”。 是年6月,江青等人一方面搞影射史學,大批孔丘“克己復禮”,“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大批“宰相儒”,矛頭直指周恩來;另一方面又組織御用寫作班子炮製《京劇革命十年》,稱1964年至1974年這十年是“無產階級文藝的創業期”。在各大報刊、《紅旗》雜誌載文總結樣板戲創作經驗。這就是所謂的“三突出”、“三陪襯”、“遠鋪墊”、“近鋪墊”、“多側面”、“立體化”的創作原則。張春橋公然講:“從《國際歌》到革命樣板戲,這中間一百多年是一個空白”。

5月1日,上海組織歌唱文化大革命專場,調動新聞、出版、電視台等一切宣傳機器加以宣傳。年底,又組織了歌唱“風慶”輪專場。 江青等人有預謀、有組織地在意識形態上做文章,這一番緊鑼密鼓的活動,就是要利用文化藝術為其篡黨奪權開道,掃蕩一切文化藝術圈內的敵對勢力,某些潛伏活動的“逸民”當然也在掃除之列。對待革命樣板戲之外滋生出的“毒草”,江青集團是絕不會手軟的。 在急劇變化了的政治和文化氣候中,在“批林整風”時期——即“文革”低谷期滋生出的文化沙龍便紛紛解體。文學知青們開始分散成單兵或三兩人一組,隱伏起來,彷彿是秋末的寒蟬,逐漸消失了聲息。地下文學的冬眠期開始了。 但是,地下文學在進入冬眠之前,已註定要遭受一次浩劫。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