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

第10章 第三節第二次大會:紀登奎對農業文件的說明

11月13日,會議已經是第四天了。這天下午,舉行了第二次大會。這個大會的議程只有一個,即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作關於兩個農業文件的說明。 農業問題對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而人口又很多的中國而言,顯然是與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尤其是經過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天災與人禍連在一起,中國在低水平下承載著七八億人口的吃飯問題。 “養活”的水平顯然很低,因此穩定農業勢關全局。 華國鋒對農業問題很重視。毛澤東在他的家鄉湖南視察時,當時是省委書記的華國鋒向毛澤東喋喋不休地大談農業,以致毛澤東不得不提醒這位鄉黨多“談點政治”。這次大會上,華國鋒簡要介紹了幾句,沒有講更多更重要的話,就請紀登奎作關於農業文件的說明。

紀登奎的說明分五個部分,即: 一、關於農業現狀;二、關於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三、關於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四、加快農業發展的主要措施;五、關於領導問題。 在引言部分,紀登奎講了與會者熱烈擁護全黨工作重點轉移,接著說: “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首先要把農業搞上去,這是全黨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許多同志擔心的問題,因為四個現代化決不能建立在落後的農業基礎上。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央把如何搞好農業,列為了我們這次會議的重要議題。” 紀登奎所做說明的兩個農業文件是《關於加快農業發展速度的決定》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 在“關於農業現狀”部分,紀登奎著重講了農業發展速度緩慢,人口增加的壓力很大,糧食不足需要進口的問題。他講明年(1979年)要進口糧食1000多萬噸,指出“農業是最大的缺口”。由於糧食不足,城市新增加的勞動力不能普遍就業,“有許多該辦的事情辦不了”,而農民每年要拿出近千億斤糧食,“實際上已超過了他們目前的負擔能力。在糧食徵購上,反映了我們黨和農民之間,關係是比較緊張的”。農民口糧人均在300斤以下,“吃不飽肚子”,“應當給他們以休養生息的機會”。 1977年,平均一個大隊(相當於現在的村)的公積金不到1萬元,買不上一部中型拖拉機。全國有近四分之一的生產隊人均分配在40元以下,按可比價格計算農民平均每年只增加收入五角錢,“連簡單的再生產都難以維持”。認為出路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率,加快發展速度,目標是年增長百分之四到五。應該講,紀登奎的說明不掩蓋、不隱諱,把農業現狀及其嚴重性指出來了。

在第二部分,他說:在思想和實踐上都未能“真正落實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正如華主席說過的,即使我們搞農業的同志,這個問題也並沒有完全解決”。 第三部分值得重視的是,強調反對平均主義,堅持“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在講“學大寨”時說,“也有一些地方,一說學大寨就搞什麼割資本主義的尾巴”,“這就學偏了,學歪了”。 第四個部分在講加快農業發展的主要措施中,除提出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化肥、種子要優先安排等外,還提出增加農業投資,即“從現在起到1985年,農業基本建設投資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16%—18%,農業貸款比現在增加1倍。成立農業銀行”,並在兩三年內,將糧食收購價格提高30%。 第五個部分著重提出“保持黨的政策的穩定”問題,指出:“黨在農村現階段的各項政策,一定要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決不能朝令夕改,失信於民。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政策多變,亂出點子,不因地制宜,一刀切,瞎指揮,侵犯集體核算單位的所有權和自主權,嚴重挫傷農民的積極性,是農業的大敵。我們切不可再犯這種錯誤。”

紀登奎的發言是“起個頭”,隨即關於農業問題的討論便展開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