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1997·香港回歸

第19章 尾聲

中國1997·香港回歸 邢军纪 20471 2018-03-16
1996年12月11日,香港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這是一個新的篇章,它將以其深遠的影響而載入中國史冊。這一頁是由一個叫董建華的中國人揭開的。就在這一天裡,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委會400名委員的無記名投票中,董建華以320票的絕對優勢超出另外兩位候選人,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 早晨6時,董建華像往常一樣準時起了床。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他身體裡的生物鐘會分秒不差地把他叫醒。他做事計劃性極強,一切都是按步就班,他的穩重和穩健,曾經使他的董氏集團獲益非淺,如今,他的品格和秉性,還會給香港帶來美好的前程。他的家在香港馬已仙峽道3號嘉蕙園的一幢大樓裡。這是座普通的舊式大樓。它在香港高樓洋房的叢林裡,只楝是一株矮小的苦楝樹。然而這裡卻是他的家,他在這個不起眼的苦楝樹上,卻築起了溫馨的巢。

有人說,這棟樓房更像是一艘老船,它在香港海面上行駛經年,歷經駭浪驚濤,卻勝似閑庭信步。這是一艘運氣極佳的老船,一艘有上蒼佑護的老船。 但更重要的是這艘船上曾有過兩代令人稱道的船長,他們是香港的神話。 老船長就是著名的世界船王董浩雲。新船長就是董浩雲的兒子董建華。現在,正是新船長董建華主事的年代。董建華下樓去打太極拳,在樹叢花影中翩翩起舞。這是他每天必須上演的節目。即使在今天,在決定他個人命運的今天,他也沒顯露出特別的神情。和往常一樣,他一招一式一絲不苟,打滿30分鐘後收式還原。接著,又和妻子趙洪娉一起散步10分鐘。 吃完早飯,董建華躺在竹椅上流覽晨報。報紙上,他的名字頻頻出現,同時還有他的競選對手們的名字,他們是楊鐵樑、吳光正。幾天前,他們3人從31名參選人中脫穎而出,他206票,楊鐵樑82票,吳光正54票。楊鐵樑是香港前首席大法官,吳光正乃航運巨頭包玉剛的女婿,他們都有很強的競爭實力。雖然從票數上看他遙遙領先,但究竟誰能問鼎,還很難說。

僅僅幾年之前,董建華在香港知名度還不算太高。比起他的父親董浩雲,還有包玉剛、霍英東、李嘉誠這些巨頭來說,他幾近不為公眾所聞。 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人稱世界七大船王。 80年代初,董氏集團已經成為世界頂級的航運集團,擁有各種貨船、貨櫃船、油船、客船及散裝貨船149多艘,總載達1200多萬噸,比已故希臘船王的船隊還要多出一倍。 香港另一個世界船王包玉剛則擁有210艘船,總載重噸位為3902079萬噸。 然而,從資歷來講,董浩雲確比包玉剛要早得多。從某種意義上講,董浩雲還是包玉剛航運方面的啟蒙老師呢。 早在40年代初,董浩雲就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中國航運信託公司,成為中國近代最早發展海上航運事業的開拓者之一。而此時,包玉剛還在銀行做事,幾乎連輪船還沒坐過。

董浩雲航運發蹟的契機始於1950年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由背棄台灣變為積極扶植台灣,想把台灣當作既可進攻朝鮮又能威脅中國的跳板,於是便把大批資金傾注到台灣島上。董浩雲和美國及台灣上層的關係均十分親密,因此他得到不少美國援助台灣的資金。在這段時間裡,他營建和購買了大批的新船,陸續添置瞭如雲、凌山、亦云、東方皇后等貨輪和豪華客輪,一時成為香港航運業的翹楚。 包玉剛投身航運業始於1955年。當他把全部家當20多萬元盤下一艘名為金安的輪船後,曾專程趕到董浩雲府上去討教。包玉剛比董浩雲小七歲,且剛剛起步,他在董浩雲面前應該是小字輩。然而董浩雲卻很熱情地接待了他,並不因包玉剛勢單力薄而小瞧他。董浩雲給包玉剛介紹了許多航運業發展方面的經驗,但談得最多的卻是如何為中國人爭氣,如何和西方那些海運霸主們一爭高下。

大凡了解董浩雲的人都知道,每每購來新船或造新船,他都給心愛的船兒起個名字,並隨之賦詩一首,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而每次起名,他都愛冠之以東方二字,比如東方皇后、東方華麗、東方友華、東方海外等等,就是以後的企業名稱,他也常用東方打頭,他這樣做不為別的,就是為中國在世界的東方而自豪。當他那冠之以東方名諱的龐大船隊在五大洋獵獵游弋時,他的愛國心情便隨波高揚,揮灑在天水之間…… 一次,董浩雲在日本佐世堡參加30萬噸巨輪下水典禮儀式。這是他從事航運業以來最大的一條船舶,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大的一條船。然而,當軍樂、鞭炮、和人們狂呼慶祝的聲浪驟響之際,董浩雲卻躲到一邊放聲大哭起來。友人問他何故,他說,剛才典禮上演奏了日本、新加坡、利比亞的國歌,唯獨沒有演奏中國國歌,他心裡不平衡,所以才傷感難過。因為這艘船是日本製造、新加坡的貸款、利比亞注的冊,所以才演奏這三國的國歌,這也是國際航運業慣常的情況。但作為這艘輪船的業主,他因聽不到自己祖的國歌而悲傷。

從董浩雲身上,包玉剛看到他寬闊的胸襟和抱負,看到了他的民族氣節和為人。董浩雲極富感情,一生以情係人,在他龐大的船隊裡,他既是船長又是水手,他和手下人情同手足,所以,即使他的船隊遇到風暴,即使他不在場,手下人仍會團結一心,絕不會變節潰逃。 董浩雲以情動人的事例很多,僅舉一例如下:馬思聰之弟馬思宏是個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客居美國紐約時,常去一家古玩店流連,如果幾天不去便魂不守舍。原來這裡有一把名家製作的小提琴,音質純美,精緻絕倫,只是售價太高,竟要7000美元。馬思宏阮囊羞澀,買不起,卻看得起,天天來這裡試琴,時間久了,竟像會情人那樣難以自持。他這點隱情不知怎的卻被董浩雲知道了,他毫不猶豫地掏出7000美金,把那隻貴重的提琴贈送給了愛琴若命的馬思宏。

一個和音樂家毫無干系的商界中人,竟然一擲千金給一個貧苦的音樂家以援手,何況對手下人呢,那是些年年月月同甘共苦風裡浪裡唇齒相依的兄弟,他又該以何等樣的溫情關照他們呀! 包玉剛從董浩雲身上學到不少東西。董府取經,使他終生受用無窮。包玉剛不久就發達起來,一年之後他就擁有了7條新船,並把公司改名為環球航運公司,和日本貨運公司共同開闢了第一條日本至印度的國際航線。 包玉剛購買新船時,香港匯豐銀行對他提供了巨大援助。但匯豐也因此另闢蹊徑,開創了銀行涉足海運之先河,和包玉剛過從甚密的原信貸部主任桑達士也被提升為匯豐銀行的首腦。 兩年後,桑達士與包玉剛緊密合作,由匯豐銀行投資環球航運公司。包玉剛也加入了匯豐銀行董事會,成為進入匯豐銀行董事會的第一個中國人。

從1961年到1968年,在將近7年時間裡,包玉剛的船隊就達到50艘。到了1977年,包玉剛的船隊已超過13,444,757噸,到了80年代,他已擁有各類船舶210艘,總噸位達2079萬噸,排為世界第一。 董浩雲和包玉剛都是浙江人,同鄉同道同聲同氣,他們並肩馳騁,在茫茫大海上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奇蹟,也為世界航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1982年,正當董浩雲承認向另外領域擴展,向電腦、飛機製造業挺進時,因心髒病突發逝世於香港。 於是,董氏龐大的船隊落在了董家長子董建華身上。 董建華,1937年5月29日出生於上海。他是董家長子,下面還有弟弟董建成,大妹董建平,二妹董小平,三妹董蘇平。

在兩個兒子當中,董建華是董浩雲重點培養對象。他的幾個弟弟妹妹上的都是貴族學校,唯有他必須入中文學校,為的是學好中文。 董建華在上海住到11歲。那時他的家在上海市建國西路5號別墅。這是一幢兩層高的小洋房,每層面積約80平方米,洋房前面有一個小花園。 董建華和4個弟妹均出生在這裡。父母親和孩子及保姆住在樓上,樓下兩間分別是客廳和飯廳。樓上的兩間房,一邊是董浩雲夫婦的臥室,一邊是董建華5個小孩和保姆的住處。房間約有15平方米,要住6個人,居住條件是比較擁擠的。 董建華11歲那年,隨父母從上海遷來香港,在香港讀完中學。 1960年,23歲的董建華從英國利物浦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畢業後,他沒有回香港,在父親的授意下又去了美國。他到了美國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通用汽車公司去打工,在那裡一干又是四年,等於又上了一次大學。在美國打工期間,雖然他是最普通的職員,但他心裡卻有凌雲之志,他把美國人現代企業管理的精髓盡數汲入了自己腦海。正是有了這次打工的經歷,才有了日後他統管東方海外和龐大的董家船隊的一系列成功。

董建華談到父親時說:我父親是一個傳統觀念很強的人,對祖國有著強烈的感情,從小就教導我們,應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做人應該刻苦耐勞,小時候家中雖有私家車,但父親從不讓坐,而是讓我坐巴士。 董建華深受父親影響,他本人生活十分樸素。從小到現在,他的平頭髮型從沒變過。他手上戴的尼龍帶勞力表,20多年沒有更換。他的衣著總是顏色單一,愛穿灰色暗條西裝、黑色皮鞋。據說他購買衣服時一次就買同樣款式的衣服好幾套,並且多少年如一地一直穿下去,再不換別的款式。他吃飯從不挑剔,簡單快捷。他在嘉蕙園的家自己僅用了4間房,室內裝飾簡單平實,注重實用,不求豪華。 1961年,董建華與相識多年的趙洪娉結為伉儷後,育有兩子一女,長女董立筠、兒子董立均和董立新。

趙洪娉英文名叫861作,在英國讀護士學校時和董建華相識,從戀愛到結婚,水到渠成,了無波瀾。二人多年來相敬如賓,從沒口角緋聞相擾。趙洪娉多年來堅持上班,擔任紅十字會總監,在經濟上不依附丈夫,事業上獨擋一面。多年來,趙洪娉以樸實無華的形象面對大眾,口碑頗好。 董建華平時喜歡戶外活動,爬山一直是他喜愛的運動項目。除此之外就是愛打太極拳,愛看足球。董浩雲在世時非常注重鍛煉身體,每日必靜坐一、兩小時。而董建華則是以動為本,每天在平台上堅持推手,堅持白鶴亮翅,從不間斷。董建華,一個樸素而又傳統的人。 現在,在自己府第處理完各樣雜事之後,董建華一身筆挺西服,開著心愛的寶馬車,驅車來到灣仔海港中心。 今天是一個不平常的日子,諸位同仁似乎比他還要亢奮和激動。早早的,人們就圍攏在辦公室,偌大的辦公室完全沒有生意場的模樣,似乎是一個熱鬧的俱樂部。大家早已把電視機打開,等待著選舉的實況轉播。 幾家料貨如神的新聞人員也擠來湊熱鬧,等著選舉結果一出,好發出董建華獲勝的第一縷笑聲或現場的第一手訊息。 董建華感覺出了大家的好意,他和大家打著招呼,把公文包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微笑著站在電視機前,其神情像是在看一場旗鼓相當十分好看的足球賽。 董建華接手父親的船隊時,正趕上受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全球航運業蕭條之際,石油危機和世界船載噸位大量過剩致使船價大跌。董家船隊當然難逃厄運。董建華從父親手裡接過高達320億港元的巨額債務。 這是一段讓人難以忘懷又刻骨銘心的日子。董建華開始四面求救。 父親的關係網四面八方,董建華想起了台灣方面。台灣許多軍政要員當年就是坐董家船隊的船舶撤退台灣的。雖然董浩雲後來和英人合夥搞起了香港至上海的航運,激怒了台灣當局。台灣把與大陸聯繫的人都當作通共,列為十惡不赦。但董浩雲畢竟是有根底的,他把自己身上的罪名又悉數化解了,並且受到了台灣當局的款待,成了蔣經國的座上客。多年來,董家船隊在台灣是暢通無阻的。現在,董家有難,台灣當局應該拉董家一把。 然而,當董向台灣發出求救信號之後,台灣銀行卻見死不救,一口回絕了董家的請求。 無奈,董建華只得又東渡日本,向老朋友東綿承造商社社長武內俊夫求救。東方海外當時與東綿承造訂購了7艘貨櫃船的合約,這些船隻已相繼造好等待交貨。在航運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多接受一條船就是多一份負擔。董建華向日方提出延交的請求,他實在無力支付銀行利息,無法負擔龐大的維修和保養費。那七條船不但不能給他增加一點收益,反而每天要消耗他大量的資金。但是,一向溫和而彬彬有禮的武內俊夫也收起了微笑,不肯在延交書上簽字,董建華只得無功而返。董家船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重創。船隊搖搖晃晃,就要在風雨中下沉了。董建華真是欲哭無淚。 然而,屋漏偏遇連陰雨,船破專遇頂頭風,正在董建華忙得不可開交時,母親又得了重病,以孝順聞名的董建華只得把大妹請來照顧母親,忙完公司事宜後再回家裡侍候老人。有人說,董家船隊就要被經濟風暴摧毀了。而包玉剛的船隊因掉頭早,上岸快,在金融和地產業另闢蹊徑而得以倖免。 看來經濟風暴要毀滅董家船隊了,一代船王董浩雲的畢生心血就要毀於一旦了。 擺在董建華面前的似乎沒有別的出路了,債主每天逼債,銀行每日催息,下屬早已停發薪水,但誰都怕他一時想不開,像香港別的破產者那樣尋了短見。 那時我們都怕看報紙,害怕在新聞欄裡找到XXX跳樓,XXX割腕這樣的悲慘事件,害怕董先生會在這樣的欄目裡出現…… 一位資深的東方海外職員這樣說。但是,董建華是一個真正的漢子,是個泰山壓頂不彎腰的企業家,他有著極強的心理素質和英雄主義氣概。誰也想不到他竟然挺過來了。 1986年3月14日,董建華和香港富商霍英東突然在報紙上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霍英東將投資11。56億港元於董氏集團。聲明中說: 一、董氏集團目前正在進行財務重整。重整計劃將會向其債權人及股東提出,以示核准。 二、霍英東先生有鑑於目前航運業為歷史性之低潮,認為此乃投資該行業之良好機會,並認為董氏集團在該行業處於領導地位,擁有豐富經驗及廣泛的國際商務關係。霍英東先生相信董氏集團在航運業復甦時一定會獲利,因而這項投資將會取得滿意的報酬。 三、霍英東先生將分別投資二千萬美元及一億美元於一家新造船公司及一家新貨櫃運輸公司。該等投資,將佔兩公司大比數之少數股東權益…… 此聲明一出,立時引起大嘩。 有觀察家言,霍英東乃香港精明之商人,在航運業如此不景氣時傾注全力扶持奄奄一息之董家船隊,太有悖他平素之風,此乃可疑者一;商人以獲利為本,似霍氏這種不計本錢不圖利益之舉,將萬貫家財投進不知何時才復甦的董氏集團,似不是商家之風,此乃可疑者二;霍英東雖然富甲一方,但他自家的公司也正在運營,現在突兀拿出這麼一大筆資金,他不可能拿得出來……說來說去,人們都覺此事蹊蹺。於是有人大膽斷言:這些錢不是霍氏的,而是大陸的!論者鑿鑿之日:霍英東一向和北京方面打得火熱,這些錢可能來自北京,霍英東可能是北京的一個托,其目的是穩定香港之繁榮,支持香港華人商團,以和英人商團競爭。後來,這一猜想得到了證實。香港作家冷夏說。 因為《霍英東傳》的關係,我曾與霍英東有過一年時間的相處。在採訪時,我曾經就這個問題反復問了他六七次,但霍英東不是避而不答,就是以不方便為理由加以推搪,只含糊其辭地說: 其實情況是中方注資。我可能不應該講,要徵求一些人的意見,因為東方海外牽涉到台灣,在台灣註冊,中方支持…… 當時,重整財務,牽涉資金相當大,主要牽涉到很多家銀行。他們重整財務,搞得很成功。至於資金來源,我想你應該問他……霍英東這裡說的他,可能是指董建華。霍英東的兒子霍震霆也對我談過這個問題:東方海外主要是資金周轉問題,國內銀行都支持,我們參與,幫助度過難關。我們只是中間人,不是主動的,中方支持…… 雖然霍家父子所透露只有這些,但問題已經很清楚,那1.2億美元並不是霍英東的錢,而是來自中方,霍英東只是一個代理人。 今年(1996)3月,我又就這個問題追問霍英東,但霍英東還是不願透露其中的詳情,只是說:不久前,我到北京開籌委會成立大會期間,曾徵求過交通部黃振東部長的意見,但他還是認為暫不要公開中方支持董建華的詳情,尤其是這個時候,更不能公開。霍英東這番話透露了一個事實:當年支持董建華重整財務時,就是中國交通部。 由於有了這次非同尋常的輸血,東方海外終於度過了難關。 匯豐銀行此時也鼎力相助,使董氏集團完全脫離了沼澤地。 1991年,董氏集團開始扭虧為盈,年純利為740萬美元。 1992年,稅後盈利為800萬美元。國際貨櫃運輸業務增至5541萬美元。 1995年,純利為6680萬美元。 1996年頭6個月,純利就達7200萬美元…… 說起董建華的個人風格和才華,他的妹妹董建平說:論才華,董建華遜於父親,但說到待人處事,董建華卻較父親圓滑。董建華懂得如何應付不同的朋友,更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父親較嚴厲、容易動怒,但董建華卻不會,很少見到他責罰子女…… 董建華能夠說流利的廣東話、上海話、普通話及英語。他的記憶力非常驚人,召開公司的業務會議,他無需計算器,他的心算能力比計算器速度還快。倘若哪個部門所舉數字有誤,他會一口說出其誤在哪,其準確和精明使人震驚。 在對船隊的管理上,董建華和其父的風格完全不同。他更注重製度,靠法來說話,這是他在美國得來的現代企業管理經驗。 董建華常說:以前做書靠運氣,如今要靠制度。現在世界一切都在變化,比如從前踢足球,只有長傳急攻,現在卻有許多種陣式,如四三三、四二四等陣式;連足球都有新發展,我們做生意也要趕上時代。 董建華歷來主張多元化經營,尤其是對風險頗大的航運業,他更主張不要一棵樹上吊死,應該把視野往岸上瞄一瞄。然而,老爺子董浩雲似乎對航運業情有獨鍾,他不允許別人三心二意,並且經常訓誡董建華說:什麼多元化?我比你懂! 60年代,曾有人願以660萬元出讓中環壽德隆大廈給董浩雲,這樣低價位且將來準有大回報的事卻打動不了董浩雲,即使董建華極力勸說他買,他也不為所動。無奈的董建華只得背著父親到另外的地方買下了20多個單元住宅,兀自做了一回房地產生意。實踐證明董建華的決斷是對的。 回望董家船隊逐漸復興的事實,人們不得不佩服董建華的才華。從某種意義上說,董建華是港人艱苦奮鬥勵精圖強成功者的代表,董氏集團的成功,也是香港華人的成功。香港的歷史業績就是像董建華這樣的香港華人創造的。 然而,在此之前,董建華一直是低調處理著個人的生活和公司的社會形象。他對政治並不太感興趣,不喜歡出頭露面,加上他秉性忠厚直率,對社交場合的出鏡和新聞披露總是敬而遠之,香港人並不熟悉。而此時的他也沒想過日後會在香港的政壇上大放異彩。而他的競爭對手之一楊鐵樑曾是香港的首席大法官,香港是很重視法制的,法官在香港的政治舞台舉重若輕,而首席大法官更是天下誰人不識君,因此,楊鐵樑的知名度遠比董建華要高得多。另一個競爭對手吳光正是船王包玉剛的乘龍快婿,他的知名度因包玉剛船隊的輝煌而鵲起。包玉剛和董浩雲之比雖說是小字輩,但他是後起之秀,後勁足,爆發力強,加上他視野開闊,因此,他在國際航運業蕭條之前,就已經敏感地嗅到了風暴襲來的氣息,立即實行多元化經營,緊急靠岸,在陸地上開展新的項目,因此避免了損失。當董浩雲的船隊被經濟風暴苦苦纏繞的時候,包玉剛的船隊在避風港里安然處之,幾乎沒有損失。而吳光正,在包玉剛的統帥部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才智和儒雅的風度折服著香港的許多人。 1995年之前的董建華在香港政治舞台上淡出淡入,他本人既不追求名氣,又無意廟堂,因此,可以說他此時正蟄伏在香港商海一隅,還沒顯露出他搏擊長天的一翼,而香港人也並沒太注意他。但是,到了1995年,董建華的名字卻愈來愈響亮了。有人稱他是香港政治舞台上突然出現的一匹黑馬。董建華成為黑馬的說法最早來自香港的報界。 1996年1月27日,香港《明報》以《江澤民刻意凸顯董建華地位》為題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說:特區政府籌委會昨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過成立大典之後,國家主席江澤民、總理李鵬偕一群領導人於早上十時亦在大會堂出現,接見剛剛取得委任狀的新任籌委會委員。當時,籌委會全體委員早已分為五排,每排30多人站在一旁,身為副主任的董建華,站在第一排的角落位置。 江澤民進入會場之後,首先與站在第一排距離入口最近的籌委會另一位安子介握手,再接著與站在安子介後面的汪明荃握手。然後發表講話。後來要離開時,神情明顯要尋找什麼人,但卻在中間位置遍尋不獲。突然,他看到站在角落的董建華,馬上綻開燦爛的笑容,然後走到董建華身旁,主動伸手與董建華握手,兩個人又親熱地聊了起來。不過,記者因站得太遠,無法聽到他們說些什麼…… 本來是很正常的一幕,經過新聞記者的描述,人們的目光唰一下移到了董建華身上,於是,有關他們之間的個人友誼也陸續見諸報端。 綜合各報同類消息,說得最多的是他們的三次握手一一第一次握手是在上海。 1989年3月中旬,董建華乘著父親生前創辦的宇宙學府第一次抵達上海。少小离滬老大回,董建華心情非常激動,於是他決定在船上舉行一個慶祝晚會,邀請上海黨政要人參加。宇宙學府是美國匹茲堡大學主理的,船上的學子們將要和上海各大學進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得到上海黨政領導的支持,於是,董建華邀請了當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 江澤民在這次晚會上認識了董建華。幾天后,也就是1989年3月25日,江澤民又在上海虹橋賓館設宴回請了董建華。這一次二人已儼若老朋友了,他們並肩而坐,相握相攜,談了很長時間。當時上海正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建設的高潮一浪高過一浪,作為主要領導人,江澤民談得更多的是上海的經濟建設。江澤民歡迎董建華來上海投資,董建華興地答應了。 此後,董建華開始把做生意的興趣轉移到大陸。他在上海投資了上海東方海外食品有限公司,此外,與上海寶鋼集團合資經營輪船公司,其中有寶金企業有限公司和寶聯輪船有限公司。在與中方合資投建的郵輪寶敏號,於1992年由鄧小平的女兒鄧楠命名,1993年又合資生產了寶捷號則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命名。 董建華和祖國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對他來講,祖國就是他的根,他的東方海外就是葉。不管枝葉多麼繁茂,顏色多麼嫩綠,但最後的根卻在祖國。回大陸投資,算是綠葉對根的回報。董建華和江澤民的第二次握手是在1993年。 1992年6月,北京市政府作出姿態,說可以考慮與外商合作王府井舊城區改造工程。 王府井是北京的商業中心,素稱天子的臉蛋,好比上海的南京路,天津的勸業場,瀋陽的太原街,武漢的漢正街。更由於它是首都,可謂寸土寸金,是哪個商家都想染指的寶地。 最早瞄準這塊寶地聯手衝擊的是香港首富李嘉誠和大馬首富郭鶴年。 王府井舊區地皮511公頃,規劃用地327公頃,可規劃建築總面積14萬平方米,將建成亞洲或世界一流的商業中心。 然而,正當雙方緊鑼密鼓運行時,中央決定實行宏觀調控,壓縮基本建設規模。郭鶴年激流勇退,李嘉誠又拉上了後補隊員董建華上場。 董建華和李嘉誠是好朋友。香港是金錢世界,在商海波濤中沉浮經年,難得有一二知己。而董建華卻被李嘉誠引為知己。李嘉誠這樣評價董建華:人品好。正直、開朗。自從二人聯手後,可謂風正一帆懸,雖然有諸多曲折,總能化解。現在,王府井舊城區已被二人順利盤下,正開始實施東方廣場建設計劃。 就在東方廣場舉行奠基禮之後,董建華再次得到了江澤民的接見。 此時的江澤民已是國家領導人,身份雖然發生變化,但他們之間的情誼沒有變。 第三次握手是同一年的全國政協會上。這一次,董建華被委任為全國政協第八屆委員。會議上,董建華又受到了江澤民的接見。三次握手可謂三段佳話,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的了解日進。從江澤民身上,港澳人士看到了中國領導人的優秀秉賦和人格魅力。董建華多次對人說,現時的中國領導層素質很好,具有優良的教育背景,對中國前途具有長遠清晰的目光,他們懂得如何把中國帶上進步之路和發達之路。 總而言之,通過董建華和江澤民的三次握手,董建華對祖國大陸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對香港回歸祖國的信心和熱情也逐步高漲,也為他日後漸出打下了基礎。 對於董氏集團,美國人早想把它納入美利堅的陣營之中。董浩雲和美國軍界政界上層許多人都是朋友,比如民主黨的前任美國總統卡特和共和黨的前總統裡根以及比他們更早的總統尼克松、福特都有密切關係。他們經常在自己的假日駐地邀請船王董浩雲共渡週末。 鑑於董家和美國的親密關係,美國政府曾邀請董浩雲和董建華加入美國國籍。父子二人都明確表示予以拒絕。 董浩雲說:不管給我什麼籍,我到底還是一名中國人,個人沒有作為,不管什麼籍都沒有人看得起。 而董建華似乎和美國上層的關係更為密切。董建華和美國前總統布什一直私交甚好,在布什執政的年代,董建華多次被邀請到白宮做客。即使布什離任,二人的交往仍密切保持,布什每次來香港,董建華都熱情地接待他。 董建華與現在的美國助理國務卿洛德也是好朋友,二人經常往來,洛德的岳父也非常喜歡慈眉善目的董建華,據說他還跟董建華學會了打麻將。 美國商界的一些企業家也和董建華私交頗深。 1996年7月,奧運會開幕前夕,董建華因公司事務來到美國三藩市。聽說董建華已來,著名的可口可樂集團董事長特派一架專機,把董從洛杉磯送往亞特蘭大參加開幕式。 董建華性情豪爽,熱情好客,他在香港有一幢很有詩意的別墅名香島小築,緊靠大海,面積約6萬多平方米。這裡一直被人喻為董家的釣魚台國賓館。在這個別墅裡,董建華接待過不少國際名人,比如美國的紅衣主教、摩洛哥王子及王妃、美國總統布什、鋼鐵大王等等。 美國人多次動員他加入美國籍,但董建華和父親一樣,婉言謝絕。他說:我的父親生前經常對我說,要以身為中國人為榮。 不僅美國人動員他改換國籍,英國人也一直遊說董氏父子加入英籍。 董家與英國政要和財團巨頭們一直有著很好的關係,一直是英王和查爾斯王子家的座上客。 另外,動員他改換門庭的還有許多發達國家,但是,董建華均不為所動。 唯有讓他動心的是中國。是香港。 在與大陸頻頻交往的日子裡,董建華逐漸升騰出前所未有的想法,他要站到香港的前台去,為香港的六百五十萬人民服務,為中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和心智。 1996年9月19日晚7點30分,長期以來不肯出頭露面的董建華終於打破沉默,在自己的公司總部舉行記者招待會,披露了自己決心競選的意向聲明。 他說:數週來,有關本人是否參與候選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的傳聞與報導甚多,為澄清本人意向,謹此作一番簡要聲明: 本人認為在1997年香港回歸後,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香港繼續現有的成就,實有賴未來行政長官之賢明領導,為此,香港必須推選出一位最適當之人士,帶領香港平穩過渡,確保繁榮安定,順利邁向21世紀。 由於我一直致力於事業,履行我對公司股東和同事及我家屬的責任,一直未認真考慮是否參與候選的事。但近期在朋友的鼓勵及家人的支持下,並為推選委員會提供多一個選擇,本人決定縝密思考並積極準備參與候選。 本人在香港居住已超過27年,在這段時間內,除本身業務外,曾出任官方及非官方的聯絡,直接與間接地為香港服務,並從中吸取有關香港社會發展與政府運作的經驗。但為了進一步加深對香港的了解,認清未來面對的挑戰,衡量自己可否成為未來行政首長的合適人選,本人已開始向香港各界人士請教,聆聽他們的意見。在未來數週內,我將會繼續廣泛會晤各界人士。 與此同時,我亦準備開始對公司業務作出妥善的安排,使我一旦作出決定後,可以全身心投入參與候選的工作。我希望在未來數週內作出參與候選的確認。 10月22日,董建華出席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管理髮展中心的晚宴,他是這個協會的前會長。在會上他發表了名為《共同建設21世紀的香港》的治港政綱。 為了符合參選條件,董建華調整了自己在東方海外公司的職務,聘請一位美國資深銀行家出任董事長兼首席財務總監,讓其弟董建平擔任副主席。接著,董建華又辭去香港行政局議員的職務,還到香港籌委會秘書處領取了簡歷表,擺出了真正參加競選的架式。 董建華的一系列運作迅速而又有條不紊,這匹黑馬從斜刺裡殺出,立時使香港社會各界一片嘩然。 香港最早公開表態要競選特首的是首席大法官楊鐵樑。董建華一公開參加競選,香港輿論立時就爆炒董楊之爭。不久,包玉剛的女婿吳光正也挺身而出,公開宣告加入逐鹿行列。 還有前大法官賈施雅也來叫陣。另外還有港府官員李福善叩門。此時的輿論焦點又由董楊之爭變為董吳之戰。吳光正此時的身份已是公職身份,他是醫管局主席,他聲明要給市民一個專業行政人員的新形象參加競選。 為了表示決心,他聲明辭去九龍倉集團及會德豐集團的名譽主席職位,完全脫離商界。 這是一個姿態,他主要是做給他的競選對手董建華和董的支持者李嘉誠看的。 李嘉誠和大陸一直建立著緊密的聯繫,吳光正也揮師北上,積極佔領大陸市場。在某市某個點上二人發生爭執,從此結怨。競選特區行政長官之風初吹之時,李嘉誠曾向中國領導人建議,競選特首的人選最好不讓商人參加,其就是針對吳光正而言。 吳光正早已獲知李嘉誠的論點,為了表示此身清白,乾脆辭去一系列商務,幹乾淨淨去參加競選。 李嘉誠為了推薦董建華競選,後來又放棄了關於商人不得參與競選的觀點,因為董建華本身就是商人。他反感吳光正的原因還因吳光正和港督彭定康關係極密切,1992年彭定康打出政改方案時,吳光正是唯一一個公開表示支持的中國商人。因吳光正此舉,使他失分不少。在董吳之戰中,董建華仍稍稍佔優。美籍華裔知名人士趙浩生分析董建華參選有五大有利條件。他說:首先,董建華是在香港成長起來的,現在強調港人治港,無懈可擊;第二,香港長期受英國殖民統治,董建華是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留學生,同英國各界有一定的關係,倘若英國在香港回歸問題上耍什麼花樣,欺瞞不了他這個留英生;第三,香港是個商業城市,不是政治城市,他在商界經營多年,精通商業的運作和管理,且在商界有一定的威望;第四,我認為以一國兩制的方式使香港、澳門回歸,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以這一方式統一台灣,董建華父親開創的東方事業,與台灣商界有聯繫,董建華個人在台灣也有人緣,其妹董小平是台灣前總參謀長的兒媳婦;第五,說句玩笑話,董建華出生在上海,現在中國上層領導人大多在上海工作過,中國有句關於老鄉的俗話,所以他同他們容易打交道。 有關人士分析,堅決支持董建華的社會人士來自四個方面:第一,以李嘉誠為代表的長江實業集團;第二,港英政府建制下的前立法行政機構的議員和退休的商官;第三,一大批香港工商界名流和商會成員;第四,一部分開明紳士和知識分子,此外還有許多籌委會委員支持他,如霍英東、查良鏞等等。支持董建華的人們認為他有以下優點: 一、為人正直、講原則,樸實淳厚,待人誠懇。 二、有自知之明。不懂的事從不裝懂,願虛心請教。 三、他經歷過公司絕處逢生的考驗,具有應付危機的能力。 四、有中央領導人的信任基礎。 五、得到港英政府大批高級公務員的支持和信任。 六、他有廣泛的國際關係,認識一些國家的政要,有出色的外交能力。 面對愈來愈多的支持者,董建華也開始信心百倍起來,他說:我現在已經下了最大決心,一定要贏,一定能贏!我一定要出來為香港人眼務! 記荇問他,若競選失敗該怎麼面對?他笑著說,若落選,就花一個月的時間去環遊世界。若選上了呢?他仍笑著說,那就兩年不休息,不度假,全力以赴投入到工作中去…… 就這樣,董建華被時代的潮流漸漸攜裹,一直推舉到了香港政治的中心地段。 就這樣,他迎來了1996年12月11日。 唱票5分鐘後,董夫人也驅車來到灣仔,和丈夫一起看電視選舉直播。 本來她是在家中臥室看電視的,但她顯然受不了這種激烈競爭的場面,一聲聲唱票,刺激著她的神經,她坐臥不安,只得急忙駕車來到公司,讓丈夫和她的肩頭共同挑起這個非同尋常的日子。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二樓會議廳裡,來自香港各界、各階層的400名推選委員會委員,正在投票。選舉一開始,董建華便一路領先,顯示出黑馬非凡的實力。 董建華!楊鐵樑!吳光正!唱票人如雲中鶴唳,把六百五十萬香港人的心緊緊攫住。 當董建華的得票數達到198票時,辦公室裡的電話響了,董建華接到了最早的祝賀。電話是他最強勁的對手揚鐵樑打來的,他在電話中表示以後若有需要,當給予全力支持和幫助,顯示了他彬彬有禮的風度。 上午11時55分,競選達到了高潮。當身穿黃色制服的劃票小姐在董建華的票板上劃上了第201票時,全場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宣告:香港歷史上第一位特區行政長官誕生了,他就是董建華! 此時,董建華的辦公大樓內外人聲鼎沸,一片歡騰。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選舉,董建華最終以320票的絕對優勢勝出。專程赴港的國務院副總理、推委會主任錢其琛宣布了這一結果,一下子把沸點燃了起來。 灣仔海港中心湧來許多祝賀的人流,在18名警察的保護下,董建華高揚雙手向歡呼的人群致意,然後被簇擁著上了一輛專門保護要人的警車,向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駛去,董建華要在那裡舉行記者招待會。 記者會上,董建華讚揚了兩位競爭對手,說他們為今後的選舉樹立了很好的榜樣。董建華深情地對香港人民說:我萬分感謝推委們以及600萬香港市民,給了我人生最高的榮譽,雖然這工作很艱難,很富挑戰性,但我對自己對香港人充滿了信心,我希望香港成為一個安定、公平及有愛心的社會。我會盡一切力量,去為香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第二天,全體籌委移師深圳,進行確認特首選舉結果及公佈臨時立法會候選人的程序。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於報請國務院任命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的報告。報告全文如下: 國務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主持下,香港待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於1996年月11日在香港選舉董建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現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二日1996年12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第11次全體會議。會後,李鵬總理簽署國務院第207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07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的有關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選舉產生的人選,任命董建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於1997年7月1日就職。 總理李鵬1996年12月16日1996年12月18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專程赴京接受當選行政長官任命的董建華夫婦。 老朋友相見,分外高興。江澤民主席握著董建華的手說,祝賀你當选和被任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他又說,英國統治香港一個半世紀,歷任總督都是皇室任命的,從來沒有諮詢過港人的意見,你是一百多年來第一個由中國人擔任的行政長官,這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真正體現。也意味著香港即將進入一個新紀元。 再過半年,香港就要結束殖民統治,真正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他們都顯得非常激動。他們和全國人民一樣,都在熱切地企盼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這一天終於來臨。 在這一刻裡,世界的目光在此聚焦,和平正義事業的動人風景在這裡展現。 這就是公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的香港。 根據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零時,在香港舉行政權交接儀式。最早奉命而動的是駐港部隊。 1997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澤民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命令》,命令駐港部隊於1997年7月1日零時開始履行香港防務職責。 於是,駐港部隊的直升機呼嘯著掠過青衣島,掠過計山和鹿湖,掠過魔鬼山英軍戰時構築的掩體和砲台,在指定的地點予以著陸;而十艘海軍艦艇,在綿綿細雨中駛向香港海面,艦艇駛過巍巍壯觀的穿鼻長堤,駛過沙橋海灣,駛過雲浮仙觀和流浮仙蠔,如果不是陰雨天,戰士們駛過伶仃洋時一定會看到伶仃落日,這是該讓英國人哀嘆的落日,是帝國的落日。 駐港部隊的地面部隊從深圳皇崗口岸和文錦渡、沙頭角等地向香港進發,戰車在深圳市民的歡送聲中隆隆駛出。駐港部隊於午夜前全部到達指定位置。 1997年6月30日下午16時20分,末代港督彭定康從港督府走出,沒有打傘,沒人陪同,徑直走進雨幕裡。在草坪上,他的妻子和三個女兒打著傘在雨中等他,他們將要在這裡舉行告別儀式。雨中,彭定康仰望著緩緩降落的英國國旗,神色黯然,表情肅穆。雨越下越大,他的頭髮和深色的西服被打濕了。他顯得很僬悴。僅僅一夜之間,彭定康變得遲暮木呆,有人說他老了。回想彭公新來香港時,步履矯健,英姿勃發,身上還帶有英國政壇少帥的豪氣,然而,僅僅五年時間過去,這座港督府裡似就耗盡了他的一生。他顯得疲憊而滯緩,老態畢現。 米字旗降下了,而且是永遠降下了。它在這裡飄了一個多世紀,伴隨了二十八任港督。但是它今天壽終正寢了,它將和彭定康一起回家,回到英國老家。 彭定康在降旗過程中始終隱忍著自己的感情,但是,當皇家警察把降下的英國國旗雙手呈給他時,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水奪眶而出…… 1997年6月30日18時15分,英方告別儀式在離駐港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東面舉行。前來香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的王儲查爾斯王子、首相布萊爾和離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出席了儀式。 1841年1月25日,英國皇家海軍硫璜號戰艦在港島強行登陸,一個叫愛德華拜爾契的艦長帶領海軍陸戰隊將米字旗插上港島的最高峰,從這一天起,駐港英軍開始了長達156年的歷史。 儀式選在日落之前舉行,讓人浮想聯翩。英國過去號稱日不落帝國,然而這稱謂已隨風而逝,帝國斜陽最後一縷陽光,也被厚厚的積雨雲遮住。誰都知道,在那雲後,那輪太陽正無可奈何地跌下去…… 查爾斯王子在告別儀式上宣讀了英女王的贈言。這裡還有1800名英軍士兵,他們在這裡堅守到殖民統治最後的終結,因此,女王說感謝他們。 駐港英軍由陸軍、皇家海軍、皇家空軍組成,三軍總部設在港島中環威爾斯親王軍營。 《英皇制誥》規定,香港總督兼任駐港英軍司令,而實際上其實際指揮權一直由英軍國防部委派的三軍司令掌握。現任駐港英軍三軍司令為鄧守仁少將。駐港英軍常規人數保持1萬多人規模,其中港人佔38%,廓爾喀兵佔43%,真正英籍官兵只佔19左右。中英兩國達成關於香港問題的協議後,英軍從1988年起即開始撤軍,現在僅餘1800人。年初,英軍已關閉了石崗軍營、空軍基地和一個修理廠,解散了67野戰中隊,撤離了廓爾喀兵團,關閉了昂船洲海軍基地。 現在,隨著查爾斯王子充滿感情的慰問與祝福,這些軍官和士兵驀然想起一句中國古詩:日暮鄉關何處去,煙波江上使人愁。 俗話說,樹倒猢猻散。這些失去依靠的士兵們面對雨中的西方想,我們回英國該干什麼好呢? 一百多年前,英人就是依靠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門,英軍就是英王意志的利爪。現在,隨著歲月的流逝,大英帝國隕落了,世界正在進步,和平和公正就像滾春潮,可恥的殖民思想和行徑遭到世界性的唾棄,因而,這只英吉利獅子的爪子早已變得柔軟而無力。 而中國正在崛起。 中國軍隊成了世界上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它的強大和不可戰勝已經得到過多次證明,因此,作為國家象徵,當它隆隆進駐香港時,曾引起駐港英軍的驚贊和羨慕。 中國軍隊是分期分批進駐香港的。 每一批進駐,便如石擊水,頓起波瀾。僅僅是舉手投足,僅僅是集合站隊,僅僅是日常行走,他們便看得眼熱心跳。軍人對軍人的估價是敏捷而迅速的,甚至是以千分之一秒判斷的。僅僅一眼,他們就會判斷出對方的質量和重量。駐港部隊讓人聯想到悠遠的歷史和大渡河紅軍的英姿,可以看到司令員劉鎮武大比武時萬軍陣中奪上將首級的身手,可以看到政委熊自仁少將那頗富內含綿長而深鬱的目光。這支英雄的部隊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 7月1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香港添馬艦營區冉冉升起,從而向世界昭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已接管了香港的防務。與此同時,昂船洲、槍會山、石崗、赤柱的營區內也舉行了升國旗儀式,這就是說,不管是空中、海域還是地面,香港已被駐港部隊全面接管。 香港因中國政府代表團的到來而歡欣鼓舞。 1997年6月30日下午17時28分,就在查爾斯王子一行將在添馬艦舉行日落儀式之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香港,出席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踏上香港的土地。 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有李鵬、王漢斌、張萬年、費孝通、雷潔瓊、程思遠、吳階平、羅幹、吳學謙、董寅初、馬萬祺、何麗、卓琳等。 江澤民主席一行在雨中受到了香港各界代表數百人的熱烈歡迎。而在另一處,查爾斯王子在天佑女王的樂聲中看著米字旗在風雨中緩緩降下,他對佇立在雨中的英軍官兵說,還有5個小時廠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於香港上空。你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你們的使命,女王謝謝你們…… 查爾斯王子沒有看到落日,這既掩飾了他們的尷尬,又給了他們窘迫。在風雨中,他們將要在香港停留最後5個小時,也僅僅是這5個小時,他們的身份還是這裡的主人,等時針轉完5圈,香港就不再屬於英國,而他們只是這片土地的匆匆過客,是一支感傷的行旅了…… 5個小時轉瞬間過去了。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香港維多利亞海灣一端的會展中心。 公元1997年7月1日零時即將來到了。會展中心新翼五樓大會堂燈火輝煌,香港各界代表和中外賓客端坐在這裡,等待著這歷史性的一刻。出席儀式的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30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的負責人以及國際知名政界人士,90多個國家駐香港領事機構的代表和一些國家的民間組織、地區與國際組織駐港辦箏處的代表,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出席了交接儀式。 英國方面出席交接儀式的有許多著名人物,引人注目的有英國前首相希思和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還有尚健在的前港督柏立基、麥理浩、葛量洪、衛奕信等等。特別是撒切爾夫人,雖然下野多年,仍然顯得神采非凡,但她今晚的盛裝,已不再是人們議論的中心,昨天的風光已經不在,她靜靜坐在會場一隅,極有風度地等待著,等待著…… 23時42分,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正式開始。 會場內響起嘹亮的禮號聲,中英雙方儀仗隊以相同的威嚴和不同的軍姿走進會場。 23時46分,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步入會場登上主席台主禮台。英國方面同時步入會場並登上主席台主禮台的有查爾斯王子、首相布萊爾、外交大臣庫克、離任港督彭定康、國防參謀長查爾斯,格思裡。查爾斯王子的藍色西服顯得有些不整,由於在雨中穿梭不停忙於最後告別,或是在汽車裡坐得太久,他的質地甚好的衣服後面揉得滿是皺褶。當他登上主席台主禮台時,因為走得莊重而緩慢,這身皺巴巴的衣服就長時間面向會場,就像一張刻滿蒼桑的臉在晃動,至少說這是一個極富表情的後背。 查爾斯轉過身來時,他的西服的皺褶就消失了。人們替他擔心的心情好了許多。但是,他的表情卻充滿憂鬱。儀仗隊行舉槍禮之後,他該講話了,他有些遲疑,但確認該自己講話後,便緩慢地移動步子,從懷裡掏出稿子,仍然帶著似乎隨時徵詢別人意見的神情走向講台並發表講話。 查爾斯王子給人的印像是個好脾氣的人,一個溫和的人。當然,讓他居處今天這樣的位置,或許不是他的錯。他的先曾經蠻橫過,野蠻過,曾經像強盜一樣闖入這個國家並統治香港156年,他們犯下的罪孽是深重的。現在,當查爾斯代祖先出席這令人難堪的儀式時,善良的中國人看到查爾斯沮喪的表情心裡多少有些不忍。但是,在過去156年裡,尤其是英國侵占香港、九龍和新界時,他們逼迫清朝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時的驕橫之態和罪惡行徑,想想這些,人們心頭的惻隱之心就會被沖淡一些。 查爾斯畢竟是英國皇室血脈,他應該替英人欠下中國人156年的罪責負責。 會場上響起查爾斯王儲純正的倫敦語音。他說:這一重要而特殊的儀式標誌著香港在150多年英國統治之後,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應向那些把一國兩制構想變為《中英聯合聲明》的人致敬,並對那些為談判《聯合聲明》的實施細節而辛勤工作的人們表示敬意…… 23時56分,中英雙方護旗手入場,象徵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的降旗、升旗儀式開始。 23時59分,英國國旗和香港旗在英國國歌樂曲聲中緩緩降落。會場一側的英國人和查爾斯王子一起看完降旗的全過程,就像看著一個行將就木的人走完生命的盡頭。他們的表情異常肅穆。從這一刻起,隨著米字旗的消失,香港的殖民時代宣告徹底結束。 7月1日零時整,一個偉大的時刻來到了。會場裡,滿場響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像春潮湧動、就像彩雲托日,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在人們目光的簇擁下徐徐升起。 掌聲響起來,閃光燈閃爍起來,攝像機鏡頭忙碌起來,人們眼裡喻滿激動的淚花,凝視著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 江澤民主席走到鑲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講台前發表講話。他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這一天,將作為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日子載入史冊。經歷了百年蒼桑的香港回歸國,標誌著香港同胞從此成為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他說:歷史將會記住提出一國兩制創造性構想的鄧小平先生。我們正是按照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指明的方向,通過外交談判成功地解決了香港問題,終於實現了香港回歸祖國……江澤民主席的講話,激起全場6次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查爾斯王子和江澤民主席的講話立時引起了波瀾。共同社報導說: 英國王儲查爾斯和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香港回歸慶典上的講話雖然都強調對香港的繁榮寄予期望,但是卻突出表明了立場不同。 關於香港回歸,江主席強調擺脫殖民統治的意義,他說:香港同胞從此將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王儲指出,香港已向全世界表明東方和西方怎樣才能夠共存與合作。他強調說,只有英國統治下的資本主義體系才為香港帶來了經濟和文化上的繁榮。 對此,江主席強調說,已故鄧小平創造了一國兩制的構想。對於查爾斯王儲認為香港繁榮歸功於英國的看法進行了強有力的批駁。他說:香港同胞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香港今日的繁榮,歸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創造的。 王儲在演說的最後還表明了英國今後對香港仍要進行監督的想法。他說,英國將以最大的關切注視香港今後的發展趨勢。就像對這種姿態進行反駁似的,當查爾斯王儲一行乘豪華的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之際,江主席等中國部長以上的要人誰也沒有前往送行。 凌晨零時12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結束。 儀式結束後,查爾斯王子一行以很快的速度離開那座外觀頗似白色大鳥的香港會展中心,登上了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回家。 和查爾斯王子一同結伴回家的還有末代港督彭定康及家人。離港前,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與前來送行的人們一一擁抱吻別。 較為動情的是彭定康。 他一遍又一遍地與那些為他和查爾斯送行的女眷們吻別,似乎要把對香港的留戀印在那些女人的臉頰上。 離開船還有一些時間,查爾斯王子顯得無事可做,而彭定康則不斷地和送行的人交談著,囑告著什麼,他的身邊還有他的妻女。他的美麗的三個女兒在香港完成了她們的青春期,出落得像三朵出水芙蓉,她們在香港這個東方城市完成了各自的韻致,從此,她們的身體裡就會蓄存著東方情結,或許她們再也沒機會回來,但香港絕對會常在她們的夢中出現。女兒們哭了。 珠淚落,玉山傾,美人斷腸嘆惜別。彭定康的眼圈也紅了。 在英國,在倫敦的政治角斗場上,彭定康是有名的角斗士,他的冷僻和孤傲,他的理性和自製力,常令一些對手嘆服,但是,來到東方之後,他有些變了。香港是他的傷心之地。 來到香港之後,他秉承梅傑的旨意,處處和回歸潮流作對,搞什麼政改方案,搞什麼港立法局,由於不得人心而受到香港人民和北京方面的譴責。梅傑下台後,工黨領袖上台,首相布萊爾對彭定康這一套做法給予了狠狠的抨擊。此番回英,既沒有在台的梅傑為他舉行唐寧街的雞尾酒會,又沒有一份美好的差事等待他,他真是雞飛蛋打。說實在的,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喜歡香港的。香港的亞熱帶風光和抒情風格常能喚起他潛在的創造力,還有香港的菜餚,還有香港的嶺南音樂,都給他以莫大的享受。但是,他曾經深深地剌疼了這個城市,剌疼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這個城市已經蓄存了有關他的不友好的種種記憶,因此,香港不會接納他,香港人會想念起尤德,會想起衛奕信和麥理浩這些總督,但不會想念他。他感到孤立無援。他感到落寞和失意。 他似乎也覺得不該那樣處理香港問題,他似乎犯了嚴重的錯誤。 他的臉上寫滿懊悔和無奈。但他再也沒有改正的機會。 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殖民地去接受他的檢討和反省。他將永遠帶著這份歉疚回到英國。 該上船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上了豪華遊艇,他們登上船舷,回身向送行的人們致意,隨後轉身進了船艙,艙邊一位士兵呼一聲關上了艙門,把他們與香港的夜色隔絕開來。 不一會兒,不列顛尼亞號開始啟航,駛進了茫茫大海……目睹此景,一位美國記者這樣寫道: 英國查爾斯王儲的遊艇駛離香港。紅旗取代了藍旗。當大英帝國的太陽最終沉落時,天上下雨了。 對香港來說,這一天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新紀元的誕生。 今天和明日清晨,處處可以感觸到歷史之手,從程序複雜的交接儀式到香港的中國人重新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那種難以抑制的感受。 新任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說:對一個國家,對一國的人民來說,最寶貴的莫過於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當英國國旗在午夜12點之前降落時,查爾斯王儲以悲哀的目光神情沮喪地註視著這一切。中國的五星紅旗於零點過8秒時升至旗桿的頂端。 中國領導人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即將離任的總督彭定康鬱鬱寡歡,他的改革言詞曾激怒了中國,他以盡量避免與香港的領導人接觸,結束了充滿著淚水、緊咬著嘴唇和告別的這一天。 之後不久,在他的3個女兒的痛哭聲中,彭定康和查爾斯王儲登上了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艇,遊艇帶著他們的旗子以及他們的帝國逐漸衰落的象徵慢慢消失在黑暗之中…… 就在幾乎相同的時間,凌晨1時3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七樓隆重舉行。 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以宏亮的聲音向全世界鄭重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 1時35分,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宣誓就職,國務院總理李鵬監誓。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董建華舉起右手莊嚴宣誓: 本人董建華,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定當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盡忠職守,遵守法律,廉潔奉公,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服務,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 之後,在李鵬總理監誓下,由董建華提名、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23名主要官員,由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領誓,走上主席台宣誓就職。 然後是香港特區第一屆行政會議14名成員、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59名議員、香港特區終審法院常設法官、高等法院法官36人,分批走上主席台宣誓就職…… 繼李鵬總理講話之後,董建華走上了講台,面對大家,面對香港六百五十萬人眾,面對全中國人民,他顯得異常激動。他說:這是一個崇高而莊嚴的時刻:1997年7月1日。香港經歷了156年的漫漫長路,終於重新跨進了國溫暖的家門。我們在這裡用自己的語言向全世界宣告:香港進入歷史的新紀元。之後是歡慶回歸的慶典——古老的編鐘在人們的心中迴響。 指揮家譚盾和大提琴家馬友友用他們的指揮棒和琴弦寫下了回歸慶曲上的詩句: 不再是離別的鐘聲敲響了春天的大門不再是冬天的風吹響了慶典的號角。 不再是昔日的戰鼓奏響了永恆的諧和不再是哭泣的母親唱出了歡樂的歌啊——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舞台上,在稚嫩的童聲合唱中,一輪太陽噴薄而出。這是慶典演出中最後一幕的鏡頭。 但是,誰都知道,不管是我們的敵人還是我們的朋友,誰都清楚這是中華民族真正的圖騰。 這是屬於香港的太陽。這是屬於中國的太陽。 香港明天更美好。中國明天更美好。 1997年7月6日。北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