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61章 長沙:正面戰場的焦點

湖南是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不僅有優良的兵源,也是抗戰時中國的大糧倉,與四川相似。武漢、廣州失守後,中國與日本的軍隊都以重兵在湖南展開攻防戰。 1939年在中國的10個戰區中,以湖南為主要轄區的第九戰區擁有的兵力最多,有52個步兵師,佔全軍兵力的四分之一強。 1939年到1945年,正面戰場有12次大級別的會戰,分別是第一次長沙會戰、豫南會戰、上高會戰、棗宜會戰、晉南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豫湘桂大會戰、老河口芷江會戰。其中有6次會戰就發生在湖南。 1941年秋,蘇德戰爭爆發,日美談判陷入僵局,英、美的製日行動開始積極起來,禁止飛機、汽油輸日,並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金。日軍急欲從中國戰場上解脫,以便在太平洋上打擊美、英,便孤注一擲,糾集南北戰場之精銳部隊,大舉進犯湘北,企圖在汨羅江以南長沙以北地區消滅第九戰區主力。

為此,1941年9月,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維畿指揮所屬4個師團又兩個聯隊、6個大隊、兩個砲兵聯隊、兩個工兵聯隊,以及兵艦30餘艘、汽艇200餘艘、飛機180架,共10萬餘兵力,分兩路向長沙發動進攻。迎戰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指揮13個軍、1個挺進軍、兩個飛行大隊,共30餘萬人,按照第一次長沙會戰的部署,利用有利地形與既設陣地,逐次抗擊,準備誘敵於汨羅江以南、撈刀河以北地區予以殲滅。 9月7日,集結於岳陽西南的日軍第六師一部,為掩護新牆河方向主力展開,向大雲山地區攻擊。 17日夜,日軍第三、第四和第六師主力,早淵支隊在新牆河北岸全線展開攻勢。 18日拂曉,在砲火掩護下,強渡新牆河,從榮家灣、新牆、潼溪街等處突破南岸守軍陣地。守軍第四、第二十、第五十六軍與日軍激戰後,以少數兵力遲滯日軍,主力轉移至雙石洞、洪源洞一帶側翼陣地待機。日軍主力速向汨羅江挺進。這時,第九戰區令第九十九、第三十七軍於汨羅江南岸阻止日軍;令第二十六、第一十、第七十四軍分別向甕江、撈刀河、瀏陽方向疾進,準備從右翼包圍日軍。但電文被日軍破譯。 21日,日軍強渡汨羅江後,改正面突破為側翼包圍,向東迂迴,包抄中國軍隊。

9月下旬,第九戰區在長沙北部地區遭到日軍猛烈打擊,第二十六、第三十七軍等數支主力部隊被各個擊破,損失嚴重。日軍繼續向長沙、瀏陽河方向進攻。 28日,早淵支隊攻入長沙。 29日,日軍第三師一部抵株洲。為策應長沙作戰,中國第三、第五、第六戰區23日起分別對各自當面日軍發動進攻,圍困宜昌等地,有力地牽制了日軍行動。第九戰區在長沙失守後也重整旗鼓,從四面攻向長沙。 29日,第九戰區預備隊和增援部隊第七十二、第七十九、暫編第二軍等6個軍進入長沙外圍,在敵後的第四、第二十、第五十八軍亦尾隨日軍南下。日軍陷於被南北夾擊境地,補給困難。 10月1日日軍北撤。第九戰區部隊全線反擊,給日軍以重創。 9日,日軍向北退過新牆河,雙方恢復戰前態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