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12章 第十九路軍與“一·二八”淞滬抗戰

上海是遠東最國際化的大都會,是中國的工商、金融等行業的中心,也是外國在華利益高度集中的地方,“九一八”事變以後,上海成了全國抵制日貨和各種抗日運動的中心。 日本軍方為轉移國際上對東北問題的注意力,陰謀在上海挑起事端。 1931年11月,關東軍高級參謀坂垣徵四郎與日本駐上海助理武官田中隆吉秘密策劃,陰謀在上海搞出點事來,使“滿洲獨立”能順利實現。為此,坂垣付給田中兩萬元做活動經費。 1932年1月,上海的《民國日報》登載了朝鮮人李泰昌狙擊天皇的事件,報導的標題有“不幸只炸副車”等字句,一直在上海尋釁滋事的日本僑民即藉機要日本駐滬領事向上海市長吳鐵城提出抗議。吳鐵城委曲求全,同意取消報導、賠禮道歉、處分有關人員後才勉強平息了事態。 1月18日,5名日本日蓮宗僧侶敲著鼓,念著佛經走在馬玉山路上,在上海三友實業社附近遭到中國流氓襲擊,結果造成1名僧侶當場喪命,兩名被打成重傷。毆打日本僧侶的中國流氓是由日本女特務川島芳子僱用的。川島芳子原名金璧輝,她的父親是前清的親王。她喜歡女扮男裝出沒於中國大陸。她在上海的行動是根據田中隆吉的指令行事。田中隆吉陰謀得逞後,便稱襲擊日僧的人就藏在三友實業社內。三友實業社是家生產毛巾的工廠,以積極參與反日運動著稱,田中指使手下冒雨襲擊了三友實業社,放火燒毀了三友實業社的倉庫。

隨著上海局勢的日益緊張,日本艦隊和海軍陸戰隊紛紛開往上海,黃浦江上日艦的聚集給日本僑民好戰的狂熱情緒火上加油,他們在街上到處遊行滋事,搗毀中國商店。日本海軍陸戰隊則在城市街道上武裝示威,公然向中方挑釁。 當時駐防上海的第十九路軍是一支抗日情緒飽滿的軍隊,總指揮為蔣光鼐,軍長為蔡廷鍇。官兵主要來自廣東,有3個師約3萬人,曾在北伐革命中屢立戰功,是一支久經戰陣的勁旅。 “九一八”事變後,官兵們一直要求到東北去抗敵。 1月23日,第十九路軍營長以上軍官在龍華警備司令部召開緊急會議,所有參加會議的人都決心保衛上海,並作了緊急部署,會議決定,日軍若向中國駐軍進攻即應全力消滅。 27日,日本駐上海領事村井倉鬆就日蓮宗僧侶事件向上海市長吳鐵城遞交了限中方24小時內答复的最後通牒,要求中國賠禮道歉、逮捕懲辦反日事件的參與者、立即解散上海的抗日團體、撤出中國軍隊等。次日下午3點,吳鐵城屈辱地答應了日方的全部要求。吳鐵城的妥協並未能阻止戰爭。日本海軍本來就眼紅日本陸軍在中國東北的戰績,企圖在上海一舉成功。一位日本海軍將領宣稱:“陸軍在滿洲大顯了身手,這次在南邊輪到海軍了。上海的陸戰隊已非昔日的陸戰隊,有2000人,配有野戰炮和裝甲車,對付十九路軍沒問題。”

1月28日深夜,日軍海軍陸戰隊兵分五路突然向第十九路軍陣地發起進攻。日軍出發前,日海軍艦隊司令鹽澤幸一少將狂妄地宣布,日軍將在4小時內佔領上海。日軍首先進犯的是四川北路的天通庵路,在此地駐守的第十九路軍翁照垣旅長下令立即還擊。戰鬥首先從四川北路西側開始,迅速擴大到閘北地區。 29日凌晨,從日軍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日本飛機對上海市區進行轟炸,北站、商務印書館等被炸成一片廢墟。 戰事在第一個星期內集中在閘北地區,直到2月4日,日軍發起第一次總攻,戰火蔓延到江灣、吳淞一帶,但日軍的進攻被粉碎,進犯江灣的一個日軍聯隊被消滅。戰敗了的鹽澤被免職調回國內,由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中將取代。野村聲稱日軍渡過蘊藻浜之時,即為日軍行動終止之時,言辭間十分自信。增援日軍於2月11日在蘊藻浜、曹家橋一帶發起攻擊,上海市民熱烈支持第十九路軍作戰,組織起義勇軍、情報隊、運輸隊等,單在第十九路軍處登記的義勇軍就有50多隊,兩萬多人。上海市民踴躍為軍隊募捐,1月30日一天就募集到10萬元,作戰期間共收到700萬元。在上海日本工廠、商店、住宅工作的中國人紛紛罷工和離職,以表示對在前線浴血奮戰將士的支持。

戰事爆發後,宋慶齡、何香凝等往前線慰問抗日的官兵,一天工夫便籌設了10多個傷兵醫院。何香凝在前線看到官兵在大雪中只穿單、夾衣時,便立即發起捐制棉衣運動,5天內就趕製3萬多套,運送給全體官兵。日軍抓住汽車司機胡阿毛,逼迫他幫日軍運送軍火,當車行駛到黃埔江邊時,胡阿毛毅然將車開進黃埔江中,車中的日軍與彈藥沉沒於江水中,胡阿毛獻身救國的精神激勵了戰鬥中的抗日軍民。由於日軍的進攻,上海的社會秩序陷入混亂,為了躲避日軍的攻擊,眾多的市民紛紛在混亂中逃往租界或外地。在南京的國民政府已於1月30日宣布遷都洛陽。當第十九路軍將領向軍政部長求援時,何應欽以剿共抗日兩難兼顧為由,不肯增兵上海。第八十七師第二六一旅旅長宋希濂代表全旅官兵於1月30日到軍政部拜見部長何應欽,請求全旅到上海參戰。何應欽卻不快地說:“十九路軍不聽命令,叫他們撤離上海他們不撤,反而同日軍打起來,破壞中央的整個政策,弄得很難處理。”拒絕了宋希濂的請求。

當天晚上,何應欽在住宅中聽到外面的嘈雜聲,原來是宋希濂率本部軍官30多人請願求戰,一位營長對何應欽坦率進言:“我是部長的學生,也跟部長當過參謀,'九一八'事變後,大家都罵我們軍人無恥,現在日本人打到大門口來了,我們還不起來抵抗,長官竟要我們甘心當亡國奴嗎?!”第十九路軍在前線孤軍奮戰,一再向中央請援。各界對中央政府按兵不動的做法十分不滿,嚴加抨擊。剛複職的蔣介石見不派兵無法向國人交代,決定派親信部隊第八十八、八十七師編成第五軍,於2月18日由軍長張治中率領赴上海參戰。 “九一八”事變後,廖仲愷夫人何香凝送給時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的張治中一件女裝,讓他轉達黃埔學生,並附了一首詩:枉自稱男兒,甘受倭奴氣。不戰送山河,萬世同羞恥。吾儕婦女們,願往沙場死,將我巾幗裳,換你征衣去。這次,張治中有機會率部在抗日中洗雪恥辱。

野村等日本海軍將領沒料到第十九路軍鬥志頑強,而且戰鬥力強大,屢遭失敗後只得請日本陸軍出馬增援。 2月7日後,日軍第九師團等在上海及吳淞口登陸,由師團長植田謙吉替代野村指揮上海的戰事。他至上海後馬上給蔡廷鍇送去一份最後通牒,要求第十九路軍從前線自動撤退。第十九路軍的指揮部不予理睬。第九師團長植田謙吉指揮所部以江灣、廟行為主攻對象。日軍先以飛機向中國陣地全線轟炸,然後重砲轟擊廟行與江灣,再由坦克掩護步兵襲擊張家浜與楊樹浦。 這時張治中部第五軍已經抵達戰場,張治中任左翼軍總指揮,蔡廷鍇為右翼軍總指揮,蔣光鼐為戰場最高指揮官。第五軍接替第十九路軍在江灣、廟行、蘊藻浜至吳淞的防線。第五軍與第十九路軍密切合作,憑藉既設陣地頑強抵抗,使日軍死傷慘重而進展緩慢。

東京在進展不大的情況下,2月23日繼續派第十一、十四等兩個師團成立“上海派遣軍”司令部,白川義則大將為司令官,率部準備在位於上海中國軍隊背後的七丫口登陸。 29日,白川義則乘巡洋艦來到長江口,此時日軍已近10萬人,擁有100多架飛機、3艘航空母艦及大量軍艦。 3月1日,日軍全線發起總攻,在瀏河登陸,並迂迴到中國軍隊後方,中國軍隊被迫放棄廟行、閘北、江灣等陣地。日軍在佔領上海市區及郊區時燒殺搶掠,毀壞工廠、公眾建築與民居,到處逮捕、濫殺平民和抗日誌士。上海守軍不僅裝備遠差於日軍,數量也不及日軍。前線將領再次向南京政府請求支援,但蔣介石無意擴大戰事,不願將剿共的大量軍隊調來前線。苦戰一個月的第十九路軍傷亡8000多人,第五軍也死傷5000多人。

“一·二八”事變後,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得到世界輿論的讚揚,中外各大報紙爭相報導淞滬抗戰的戰況。列強對上海的戰爭及本國在華的權益感到擔憂。英、美、法等國都向上海增派了軍艦與陸戰隊,對日本在上海的侵略提出警告。日本害怕在國際間陷於孤立,加上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不想在上海擴大事態,接受了英國公使蘭普生的斡旋,中、日兩國代表在英國旗艦上舉行了上海停戰談判。 3月3日中、日雙方宣布停戰。 6日,蔣光鼐宣布接受停戰的決定,如日軍不攻擊我軍,我軍也不攻擊日軍。上海戰事到此結束。 5月5日中日雙方簽訂《淞滬停戰協定》,根據條約的規定,中國軍隊在上海至蘇州、崑山地區無駐兵權,同時承認上海為非武裝區。 “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至此結束。 5月7日國民政府命令第八十八師開駐武漢,第八十七師駐常熟,後調南京。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