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10章 錦州、哈爾濱被佔,東北淪陷

“九一八”事變後,南京政府要求人民忍耐,以等待國聯的決議得到日本的尊重,等待公理戰勝強權。可兩個星期過去了,東北的危機每天都在惡化。遼寧、吉林二省政府已經瓦解,黑龍江省政府也處於癱瘓狀態。遼寧省政府無法回到瀋陽辦公,只好暫時遷到了錦州。張學良還在那裡設立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由張作相代理他的司令長官職務。這座距離山海關不遠的城市是中國在東北行使主權的最後政治象徵了。 當時的地理書上對錦州有如下描述:當北寧鐵路中樞,內障幽燕,外控關東,為軍事上必爭之地。城瀕小凌河北岸,人煙稠密,商務興盛,為滿蒙物產集散之中心,本省中僅次於瀋陽、安東、遼陽之巨城也。 1931年10月8日,日本空軍空襲錦州。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首次發生的對一個和平城市的空襲,造成許多居民死亡。事態的發展清晰地顯示日本軍隊和政府已經決定用武力強佔東北,它是在不宣而戰。

11月27日,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命令1個師團及兩個旅團的日軍向遼西、錦州發動攻勢。日軍的這一軍事行動招致國際主流社會的強烈譴責。 28日,在一晝夜間,東京的日本參謀本部突然下令關東軍回返原駐地。 12月中旬,中、日兩國政局同時發生動盪。 11日,日本若規禮次郎內閣因為財政危機以及被輿論指責外交上軟弱等原因而總辭職。 13日犬養毅組閣。他一上台就表示:“關於滿蒙問題,內閣應與軍部協同一致,積極解決之。”15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宣布下野,孫科內閣組成,新一屆政府雖然對守衛錦州持積極態度,但它本身卻是軟弱無力的。 12月26日,日本關東軍再度做好了攻擊錦州的準備,集中了1個師團、4個混成旅團和6個守備大隊的兵力。第二天,日本政府發表聲明,指責中國政府支持“土匪”在滿鐵周圍活動及張學良的東北軍不自動撤入關內而在北寧路一帶構築工事,宣佈為保護日本僑民將繼續採取軍事行動。 12月28日,日軍向在錦州的東北軍發起進攻。

取代蔣介石的孫科政府下令張學良死守錦州。張學良則因為力量不足,請求中央政府予以增援。孫科召集會議,但卻拿不出具體方案。士氣消沉的東北軍幾乎不戰而撤出錦州,全軍退於山海關以內。 1932年1月3日,日軍沒有遭遇太大的抵抗就佔領了錦州。整個遼西地區落入了日軍之手。 張學良在解釋東北軍為什麼不執行中央政府死守錦州的命令時,批評中央政府說,中央口頭上要求東北軍死守,實際上卻不給予任何支持,想讓東北軍在抗日中耗儘自己的實力。這時的孫科政府體會到了“口頭上抗日簡單,實際上抗日行動難”的滋味。 日軍佔領錦州之後,於1932年1月下旬,進攻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東三省特別行政區。由於蘇聯當時在東北問題上採取了中立的態度,日軍決定佔領哈爾濱和東北北部地區。日軍第二師團等部於2月5日下午佔領哈爾濱。隨後,控制了整個北滿地區。

人口多於日本7倍,土地大於日本17倍的中國對這個小小島國的強盜行為沒有組織像樣的抵抗。南京政府和張學良都意識到必須進行抵抗,但為什麼在行動上沒有很好的表現? 這和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軍事力量的迅速增強和日本消除了私家軍,建立起一支真正的國家軍隊有密切關係。晚清以後,私家軍體制是中國軍事體制上的一顆毒瘤,是中國無力抵禦外國侵略的最大原因之一。一個頻繁陷於內戰分裂的國度不得不吞下外敵入侵時渙散無力的苦果。 那是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建設大東亞共榮圈”,在這種充滿誘惑力的名義下,日本帝國從事了有史以來最醜惡的14年侵華戰爭。當日本軍隊已經在中國領土上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征服戰爭,中國政府卻怯懦地幻想在國際聯盟的會場上用言辭和條約來替代疆場上的鐵與血。在“九一八”事變後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中國沒有組織像樣的抵抗。關東軍的總兵力只有一萬零幾百人,加上武裝起來的在鄉軍人,約26882人。沒有飛機坦克,砲兵和工兵也微乎其微,沒有什麼機動能力。東北軍有20多萬部隊,擁有飛機、大砲、坦克,有迫擊砲廠和兵工廠。但一支沒有戰鬥意志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僅僅3個半月的時間,東北已經成了日本的囊中之物。瀋陽一地白白丟掉的武器就有飛機260架,重砲、野戰炮250門,砲彈10萬發,步槍15萬支。中國失去了1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3400萬東北民眾不得不生活在日軍的刺刀下,長達整整14年。它給中國人帶來的酸楚不僅是東北的輕易丟失,而且是精神和名譽上的巨大創傷。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