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1931-1945)

第5章 江橋的抵抗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立即將日軍在東北的侵略行動訴諸國際聯盟裁決。中國駐國聯代表團的外交工作很有效果。由於他們的努力,國聯於1931年10月24日通過決議案,要求日軍於11月16日前撤退。中國政府為此成立了接收委員會。但日本軍隊不僅沒有移交一寸佔領的土地,關東軍反而在11月又進窺黑龍江省。 嫩江大橋在黑龍江省的大興縣,是洮昂鐵路跨越嫩江的必經之路,居南北交通要衝,是通向省城齊齊哈爾的前沿陣地。口口聲聲維護條約權利的日本人的勢力從來也沒有伸展到黑龍江,但為了赤裸裸地全盤控制東北,侵略者把魔爪伸到了黑龍江。此時,它已經不在乎什麼藉口了。 1931年11月4日,1300多名日軍借在嫩江修橋的機會突然在7架飛機掩護,和4列鐵甲車、數門山炮配合下,向江橋和大興車站發起猛烈攻擊。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馬占山命令守軍還擊。日軍的進攻被擊退。最艱苦的戰鬥是在6日,日軍反復進攻,死傷較重。 4日到7日,日軍死亡167人,傷600餘人,偽軍死傷700餘人。這是日軍在佔領東北過程中遭遇的最大損失。果敢的行動使得馬占山將軍一夜之間成為全國皆知的民族英雄。日軍調集13000名重兵,由第二師團長多門親自指揮,在三間房等地與馬占山部展開激戰,直到18日夜,馬占山和他的部隊撤離戰場,退向齊齊哈爾,19日,又向偏僻的海倫、克山轉移。

黑龍江的淪陷使張學良將軍極為沮喪。 11月22日,他發表宣言,表示對國聯權威的憂慮和失望。他感慨地說:“予實不解世界對於國聯盟約、非戰公約及華盛頓公約之將來持如何感想,抑此三種維持和平之公約,均將置之於廢紙堆中乎。” 張學良的上司蔣介石的處境則更加狼狽。黑龍江的危機使得一度有所緩和的學生運動再次爆發。但事實上他既沒有意願,也沒有準備去發動對日戰爭,在衝突的旋渦中,他逐漸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他的對日不抵抗的態度正好成為政敵嚴厲攻擊的靶子,在國民黨重新討論統一的時候,廣東方面把解除蔣介石的權力作為與南京政府重修舊好的交換條件。 12月15日,蔣介石宣布辭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和陸海空軍總司令的職務,22日離京,偕宋美齡回到了他的老家浙江奉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