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7·安史之亂

第8章 八世紀三〇年代(七三〇—七三九年)

1、春季,正月六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九任玄宗)李隆基(本年四十六歲)擢升副立法長(中書侍郎)、二級實質宰相(同平章事)裴光庭當最高監督長(侍中)。 2、二月十八日,李隆基命設酒席十二桌,招待上自宰相,下至各部副司長(員外郎)所有官員,每人賞賜五千串錢。李隆基詔令:文武百官自本年起,春季正月,每十天休假一天,各找風景名勝,自行娛樂。李隆基有時登花萼樓,邀集郊遊回來的官員飲酒,教他們輪流起舞,盡興而去。 3、三月十三日,恢復京師(首都長安)官員們的職分田(中央收回事,參考七二二年正月)。 4、夏季,四月一日(原文“丁卯”,,據兩《唐書》改),興築首都長安外城(外郭),九十天完工。

4、四月十一日,任命最高監督長(侍中)裴光庭兼國務院文官部長(兼吏部尚書)。 從前,遴選官員只考察他有沒有能力才幹,有的甚至可以不依照順序擢升,以致有些人年已衰老,仍滯留卑微職位;有的雖取得任官資格,卻二十年得不到實缺。而州縣政府官員的任用,從不依照順序,有時高階降到低階,有時最初在京師近地任職,後來越調距京師越遠,沒有明確的規定。現在,裴光庭奏准:無論升遷調補,完全依照一定規則。官職出缺之後,通知主管單位,由主管單位登記計算,即在候補官中遴選遞補。高官候補的人少,小官候補的人多,不管能力才幹,只看是不是輪到。官員在年資制度下,一級一級上升,不可以超越。除非犯法,只會上升,不會下降。平庸愚昧、一直沉淪在低階層的小官都大為歡喜,稱裴光庭的奏章是“聖書”。但有才幹有魄力的英雄豪傑,卻沒有一個不怨恨嘆息。宋璟竭力反對,但李隆基不聽。裴光庭又命九品以下代理官,也要送監督院(門下省)審察。

6、五月,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派使節到唐王朝國境上投書,請求和解。 7、最初,契丹部落(遼河上游)酋長(契丹王)李邵固派強人可突幹前來唐王朝朝貢(可突幹事,參考七二〇年十一月),二級實質宰相李元纮對他不太禮貌。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左丞相)張說對朋友說:“奚部落(灤河上游)、契丹部落(灤河上游),一定有變。可突幹狡猾惡毒,控制國政為時已久,人心也都歸附(可突幹奪權事,參考七二〇年十一月)。而今把他觸怒,他不會再來。” 五月二十六日,可突幹害死酋長李邵固,率領全體部眾,裹脅奚部落一同脫離唐王朝,歸降東突厥(瀚海沙漠群)。奚部落酋長(奚王)李魯甦,跟他的妻子東光公主韋女士以及李邵固的妻子東華公主陳女士(兩公主和親事,參考七二六年四月),一同逃出,投奔唐王朝。李隆基下令幽州(北京市)政務秘書長(長史)趙含章出兵討伐。又派立法官(中書舍人)裴寬、御前監督官(給事中)薛侃等,前往關內(陝西省中部北部)、河東(山西省)、河南(黃河以南)、河北(黃河以北),分別招募戰士。

六月二十三日,任命單于大都護(駐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忠王李浚(李嗣昇)遙兼河北方面軍元帥(河北道元帥),由總監察官(御史大夫)李朝隱、首都長安特別市長(京兆尹)裴伷先,分別當副元帥,率十八個兵團總司令(總管),北上討伐奚部落和契丹部落。李隆基命李浚(李嗣昇)在光順門跟文武百官見面;張說退出後,告訴皇家研究官(學士)孫逖、韋述說:“我曾經看過太宗(二任帝李世民)的遺像,忠王(李浚)很是像他,這是國家之福。” 可突幹攻擊平盧(遼寧省朝陽市),平盧軍先鋒官(先鋒使)張掖(甘肅省張掖市)人烏承玼在捺祿山(朝陽市北)把契丹軍擊破。 8、六月二十九日,洛水氾濫成災,淹死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一千餘家(一家五口計,此次小小水災,就有五千餘人死亡,可悲)。

9、秋季,九月六日,李隆基再任命忠王李浚兼河東方面軍元帥(河東道元帥);然而他依然不能成行,仍留京師。 10、吐蕃王國屢次戰敗,心生畏懼,向唐王朝要求和解及締結姻親。忠王府諮詢官(忠王友·從五品上)皇甫惟明利用奏事的機會,從容的強調和解的利益。李隆基說:“吐蕃國王(三十五任棄隸縮贊)寫信給我,態度傲慢(參考七一四年十月),怎麼能夠原諒!”皇甫惟明回答說:“吐蕃國王在開元之初,年紀還輕(七一四年,棄隸縮贊十八歲,本年三十四歲),怎麼會寫出那種文件!極可能是邊防軍將領假造,打算刺激陛下發怒!邊境只要發生戰爭,將領官吏才有充分的機會盜賣吞沒政府財物。虛報功勞,奪取官爵封賞,這種情形,對奸邪有利,對國家有害。戰鬥一旦膠著,每天要開支千金軍費,河西(甘肅省中西部)、隴右(青海省東部)因此窮困疲憊。陛下如果真的能派出使節,前往探望金城公主,因而跟吐蕃國王當面締結條約,使他叩頭稱臣,邊疆戰事將永遠平息,豈不是對待夷狄的長程謀略!”李隆基高興,派皇甫惟明及宦官總管(內侍)張元方出使吐蕃。

棄隸縮贊大喜,把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以來頒發給他們的詔書、敕令都拿出來,請皇甫惟明過目(吐蕃跟唐王朝的交往,始於李世民時,參考六三四年十一月)。 冬季,十月,派高階層官員論名悉獵隨同皇甫惟明前往長安朝貢,並上疏說:“甥兒(棄隸縮贊自稱)一連兩代,都娶唐王朝公主,於情於義,雙方之間都屬一家,應該和平共存。可是,張玄表那些傢伙卻先出兵深入我們國境,搶劫擄掠(安西都護張玄表侵入吐蕃事,參考七一〇年十二月),遂使兩國邦交破裂。甥兒很能辨別尊貴卑賤,怎麼敢失去禮儀?只因邊防軍將領互相攻擊,才得罪舅父(指唐王朝)!屢次派使節進京朝見,都被邊境守軍阻遏。而今,蒙恩派使節遠來,探訪公主(金城公主),甥兒無法形容內心的歡喜。假如能夠恢復往日那種情誼,即令是死,也再無遺憾。”從此,吐蕃王國歸附。

11、十月九日,李隆基前往鳳泉溫泉(陝西省眉縣東南)。 十月二十二日,回京。 12、十月甲寅日(十月壬午朔,沒有甲寅),護密國(中亞噴赤河北岸伊什卡希姆城)國王羅真檀前來長安朝貢,留下在禁衛軍任官。 13、十一月十七日,李隆基前往驪山溫泉(陝西省臨潼縣境)。 十一月二十七日,回宮。 14、本年,全國執行死刑的罪犯僅二十四人。 15、突騎施汗國(伊犁河中下游)派人前來進貢,李隆基在丹鳳樓(大明宮正門門樓)設宴招待;東突厥汗國(瀚海沙漠群)使節也應邀作陪。兩國使節搶坐上位,東突厥使節說:“突騎施不過一個小國,本是突厥的部屬,不可以坐在我上邊(突騎施成立汗國之前,並不屬於東突厥,而屬西突厥,參考七〇三年七月)。”突騎施使節說:“今天的宴席,是為我擺下,我是主客,不可以坐在別人下邊。”李隆基命分坐東西兩廂,東突厥使節坐東廂,突騎施使節坐西廂。

16、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一級·從一品)、皇家內外御馬最高總監(內外閒厩監牧都使)、霍國公王毛仲,仗恃皇帝對他的寵愛,越來越驕傲奢侈,李隆基每次都大度包容。王毛仲跟左領軍(衛軍第七軍)大將軍葛福順、左監門(衛軍第十三軍)將軍唐地文、左武衛(衛軍第三軍)將軍李守德、右威衛(衛軍第十軍)將軍王景耀、高廣濟等感情親密;葛福順等仗恃王毛仲的權勢,做出很多犯法的事。王毛仲希望當國務院國防部長(兵部尚書),卻一直當不上,言談之間流露出不滿的表情,李隆基很不高興。 當時,李隆基對宦官十分信任,往往任命他們當禁衛軍三品將軍,家門口都豎立長戟。宦官奉命出差,所經過的州縣,官員們百般奉承,唯恐他們不肯接受;宦官們所收的賄賂,最少的也有一千串錢。因此,京師房舍、郊區田地莊園,幾乎一半被宦官收購。宦官中楊思勗、高力士,尤其尊貴,極受皇帝的寵愛與信任。楊思勗屢次率軍出征,高力士則常在宮中侍候。可是,王毛仲卻沒有把宦官看在眼裡,甚至遇到有些地位卑微的,偶爾有一點不如他的意,王毛仲簡直把他們當做奴隸,破口大罵。高力士等,因他一直受皇帝寵愛,從不敢較量,也不敢申訴。

正巧,王毛仲的正妻生一個兒子,三天后,李隆基命高力士送去酒席和金銀綢緞,非常豐富,並任命初生嬰兒當五品官。高力士回來,李隆基問道:“王毛仲歡喜不歡喜?”高力士回答說:“王毛仲抱著襁褓給我看,說:'這小娃難道不能當三品官?'”李隆基大怒說:“從前剪除韋家班時,這個蟊賊就心懷二意(參考七一〇年六月),我真不想再提;今天怎麼敢為了一個小娃,對我怨恨!”高力士抓住機會警告,說:“北門(禁軍駐紮皇宮北門)那些家奴(指王毛仲等),官做得太大,團結在一起,如果不早日剷除,一定發生大禍。”李隆基恐怕王毛仲黨羽們受到驚恐,發生事變。 1、春季,正月十三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九任玄宗)李隆基(本年四十七歲)下詔,斥責王毛仲行為不忠,心懷怨恨,貶作瀼州(廣西上思縣)總秘書長(別駕)。葛福順、唐地文、李守德、王景耀、高廣濟,都貶到邊遠各州當總秘書長。王毛仲四個兒子也都貶到邊遠各州當參謀官(參軍);受牽連的有數十人。王毛仲走到永州(湖南省永州市),李隆基派使節追上,命他自殺。

柏楊曰: 官場中,政府官員跟帝王家奴鬥,帝王家奴一定勝,帝王家奴跟宮廷宦官鬥,宮廷宦官一定勝。讒言像一塘池水,頭目泡到池塘里,泡得久了,怎能不泡得全身發腫,頭腦發昏? 自此以後,宦官勢力更加膨脹,高力士尤其受李隆基的寵愛信任,曾經說:“高力士值班時,我睡覺都安心。”所以高力士多半時間留在宮內,很少返回外宅。全國各地呈遞的奏章都先送請高力士過目,然後再拿給李隆基批閱;遇到小的事情,高力士就自己裁決,權勢震撼中外。左金吾衛(衛軍第十一軍)大將軍程伯獻、宮廷供應總監(少府監)馮紹正都跟高力士結拜為兄弟。高力士的娘親麥女士逝世,程伯獻等披散頭髮,以親生兒子的身份,接受賓客們的哀悼,號叫哭泣,手搥胸脯,腳踩地面,比自己親娘死了還要哀傷。高力士娶瀛州(河北省河間市)人呂玄晤的女兒當正妻(宦官娶妻,誠是奇聞,但史書屢有記載,可能閹割前就曾結婚,或是趨炎附勢之徒,犧牲女兒),唐政府立刻擢升呂玄晤當政府直屬部副部長(少卿),子弟們都當親王輔佐官(王傅·從三品)。呂女士逝世時,無論官員及平民都爭著祭悼從家門口到墓園,車馬不斷。高力士雖然炙手可熱,但他小心謹慎,態度恭順,所以李隆基對他的信任始終如一。

2、正月二十二日,唐政府派藩屬事務部長(鴻臚卿)崔琳出使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崔琳,是崔神慶的兒子(崔神慶,參考七〇四年十二月)。 吐蕃使節稱:金城公主要求供應《毛詩》《春秋》《禮記》各書。皇家圖書院圖書抄寫員(正字·正九品下)於休烈上疏,認為:“東平王劉宇,是西漢王朝皇親(參考前五二年七月),向中央要求發給《史記》《諸子》,中央還不肯給他(西漢王朝十二任帝劉驁的老叔、東平王劉宇,到京師朝見,上疏請求發給《諸子》及《太史公書》,劉驁詢問最高統帥王鳳的意見,王鳳說:“《諸子》有時候反對儒家學說,抨擊儒家聖人;有時候宣揚鬼神,相信妖怪。《太史公書》載有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陰謀詭計,又記載西漢王朝初興時,智囊們呈獻的策略、天際變生的變異、山川河流、地形地勢及全國險要。這些全不適合親王閱讀,不可以發給。”劉驁同意)。何況,吐蕃是大唐的仇敵,現在送給他們這些書籍,使他們知道戰爭變化,恐怕越發險詐,對大唐沒有裨益。”李隆基把奏章交給立法院(中書)和監督院(門下)討論。最高監督長(侍中)裴光庭等上疏說:“吐蕃冥頑不靈、強悍囂張,在長期背叛我國後,重新歸附,正應該利用這個機會,賞賜給他們《書經》,希望從此開始,漸漸提高教育文化,與我國認同。於休烈只知道書中有權力鬥爭、陰謀欺詐,不知道忠貞、誠信、禮儀、公義,也都在書上顯現。”李隆基說:“對極!”遂批准供應。於休烈,是於志寧的玄孫(於志寧,參考六三三年十二月)。 3、正月二十七日,李隆基在首都長安興慶宮旁親自耕田,扶犁走完三百步。 4、三月,東突厥汗國(瀚海沙漠群)左賢王阿史那闕逝世,李隆基寫信哀悼(阿史那闕公爵擁立毗伽可汗,威震全國,參考七一六年六月)。 5、夏季,四月十八日(原文誤置於三月,據《唐會要·武成王廟》改),李隆基詔令兩京(首都長安及東都洛陽)跟全國各州,分別興建姜子牙廟,由張良配享香火;並遴選古今著名將領,共稱“十哲”(除張良外,尚有齊王國最高指揮官田穰苴、吳王國將軍孫武、魏王國西河郡郡長吳起、燕王國昌國君樂毅、秦王國武安君白起、西漢王朝淮陰侯韓信、蜀漢帝國丞相諸葛亮、唐王朝國務院右最高執行長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世勣)。規定每年二月、八月第一個有“戊”字的日子,舉行祭祀,禮儀跟祭祀孔丘相同(祭祀姜子牙從此開始)。 司馬光曰: 治理天地萬物稱“文”,平定人間戰亂稱“武”,文武全備,才是聖人。自太古迄今,不能身兼文武,而被稱為聖人的,從來沒有過。所以姬軒轅(黃帝王朝一任帝黃帝)、伊祁放勳(黃帝王朝六任帝堯帝)、姚重華(黃帝王朝七任帝舜帝)、姒文命(夏王朝一任帝禹帝)、子天乙(商王朝一任帝成湯)、姬昌(周王朝一任王姬發的老爹)、姬發(周王朝一任王)、伊尹(商初大臣)、姬旦(周王朝周公),沒有一個不在戰爭中建立功勞。孔丘雖然沒有擔任過武裝部隊的官職,但仍能夠阻止萊夷部落(山東半島)動粗,擊敗費國(山東省魚台縣)入侵,說:“我每次作戰,都能取勝。”(《左傳》〈前五〇〇年〉:魯國國君姬宋跟齊國國君姜杵臼在夾谷舉行高階層會議,孔丘擔任總管。齊國發動萊夷部落軍突擊,陰謀生擒姬宋,孔丘下令給士卒說:“迎頭痛擊!”警告齊國說:“兩國國君和解修好,而蠻夷出來擾亂,不是齊國國君做給其他國君效法的好榜樣!”姜杵臼命萊夷部落撤退。〈前四九八年〉:孔丘將撤除三個都市的城牆,公孫不狃率費城軍隊,襲擊魯國首都,孔丘命申句須迎戰,費城軍隊大敗逃走。)難道孔丘只懂文,而姜子牙只懂武?孔丘之所以受學者們的尊敬,只因為他是最早的聖人和最早的教師。自從有人類以來,從來沒有人能比得上孔丘,姜子牙又怎麼能夠跟他抗衡? 古代,國家有軍事行動,就命國防官(大司徒)訓練士卒如何駕駛戰車,如何穿著鎧甲,如何露出手臂和小腿,以及如何使用弓箭,無論是審問官司或呈獻俘虜,無一不在學校舉行。所以如此,是教育人民,禮義最先,然後才是乾戈。正人君子有勇氣而沒有正義,造成混亂,卑鄙小人有勇氣而沒有正義,就成了強盜。如果訓練青年戰鬥技術,而不使他們知道禮義,恐怕他們就會無所不為。自孫武、吳起以來,都追求戰場上的勝利,詐騙遂成為最高指導原則,怎麼能夠列於聖賢門第,而稱之為“武”?何況,更愚妄的把他們納入“十哲”充數,當後世學者們的教師!姜子牙地下有知,定會認為:跟他們同坐一桌吃飯,是一種羞辱。 柏楊曰: 唐王朝興建以薑子牙為首的“武廟”,與以孔丘為首的“文廟”並存,意義深遠,儒家傳統的重文輕武觀念,藉此稍加修正。 “文廟”十哲,事蹟寥寥,知識分子不過僅知道他們的姓名,有時候,甚至連姓名都弄不清楚,“武廟”十哲,每人都功勳彪炳,家喻戶曉。 司馬光對於把孔丘被排斥“武廟”之外,大為不悅。理由十分離奇,認為孔丘曾經阻止萊夷部落變亂,又曾經派人擊退費城入侵軍隊,足夠證明孔丘懂得軍事,所以他應在將領群中居於領導地位,這就好像一個人只不過開了兩千米汽車,就認為他足有資格參加太空人俱樂部,且有能力領導太空人登陸冥王星一樣。至於肯定姜子牙不如孔丘,更匪夷所思,猶如一個皮鞋匠和一個麵包師,無法相比,不能認為皮鞋匠無法跟麵包師抗衡,也不能認為麵包師無法跟皮鞋匠抗衡。司馬光對孔丘的造神運動——把他造成一個文武全才的努力,只會把自己累得要死。 6、五月十五日,開始興建“五嶽真君祠”。 (天台山道士司馬承禎上疏說:“現存的'五嶽神祠'是山林神,不是純神。五嶽都有洞府,天降上清真人主持,負責管理山川河流,刮風落雨,陰陽調和,氣候適當。請另行興建祠廟祭祀。”李隆基感到新奇,因而詔令在五嶽各興建一個“真君祠”。) 7、秋季,九月二十五日,吐蕃王國派宰相論尚它硉(音lu)前來長安朝見,請求在赤嶺(青海省共和縣)設自由貿易市場;李隆基批准。 8、冬季,十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前往東都洛陽。 9、有人檢舉巂州軍區(總部設四川省西昌市)總司令(都督)解縣(山西省運城市西南解州鎮)人張審素貪贓枉法。李隆基命行政監察官(監察御史)楊汪前去調查。張審素的部屬、身為指揮官(總管)的董元禮,率士卒七百名,格殺檢舉人,包圍楊汪,對楊汪說:“奏章上把張審素美言幾句,你就可以活;否則,你就是死!”正巧救兵趕到,斬董元禮。楊汪上疏指控張審素叛變。十二月八日,斬張審素,家產沒收。 10、疏通流經洛陽宮皇家林園中的洛水,六十天完工。 1、春季,正月十一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九任玄宗)李隆基(本年四十八歲)任命朔方戰區(總部設靈州)副司令長官(節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當河東河北兵團副總司令官(河東、河北行軍副大總管),率軍攻擊奚部落(灤河上游)、契丹部落(遼河上游)。 正月二十八日,命國務院財政部副部長(戶部侍郎)裴耀卿當副總司令(副總管)。 2、二月一日(原文“癸酉”,據《新唐書·玄宗本紀》及《天文志》改),日食。 3、李隆基念念不忘右驍衛(衛軍第六軍)將軍安金藏忠烈(祭祀部工人安金藏剖腹證李旦事,參考六九三年正月),三月,封安金藏為代國公,並在東岳泰山(山東省泰安市北)、西嶽華山(陝西省華陰市南)各立石碑,表揚他的功績。安金藏雖身受重傷,但最後仍安享天年,壽終正寢。 4、信安王李禕,率裴耀卿及幽州戰區(總部設幽州)司令官(節度使)趙含章,分路挺進,攻擊奚部落及契丹部落;趙含章跟蠻虜中途相遇,蠻虜望風而逃。平盧軍(遼寧省朝陽市)先鋒官烏承玼警告趙含章說:“奚部落及契丹部落是兩大勁敵。前天望風而逃,並不是畏懼我們,而是一種引誘,最好是按兵不動,觀察變化。”趙含章不接受,尾隨追擊,在白山(朝陽市西北)會戰,果然大敗。幸而烏承玼從別處率救兵增援,在蠻虜右側出現,發動攻擊,大破二部落軍。 三月二十六日,李禕等繼續猛攻,再大破二部落軍,誅殺俘虜很多。契丹部落強人可突幹,率領他的部下逃向遠方,殘餘黨羽紛紛逃到山谷。奚部落酋長(奚王)李詩瑣高,率五千餘帳向唐王朝遠征軍投降,李禕班師。李隆基封李詩瑣高當歸義王,當歸義州軍區(羈縻軍區·總部設北京市西南良鄉鎮)總司令(都督),把他的部落強行遷移到幽州(北京市)境內。 5、夏季,四月三日,李隆基在上陽宮(洛水北)東方洛水小島上設宴款待文武百官,酒醉的人,賞賜他們綿被繡褥,用小轎抬回,路上絡繹不斷。 6、六月六日,加授信安王李禕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一級·從一品)。李隆基派國務院財政部副部長(戶部侍郎)裴耀卿攜帶綢緞二十萬匹,分別賞賜新降的奚部落官員,裴耀卿對他的部屬說:“蠻夷貪心無窮,我們攜帶大批貴重東西,深入蠻荒之境,不可不嚴密戒備。”下令為了緊急趕路,在預定日期,提前出發,分成數道,同時並進。到達後只花費了一天時間,即行頒發完畢。東突厥汗國(瀚海沙漠群)、室韋部落(內蒙古東北部),果然派突擊部隊,在中途險要狹道埋伏截擊,好不容易抵達,裴耀卿已經回國。 趙含章被控收受贓款一萬萬錢,就在金鑾寶殿施予棍打,流放瀼州(廣西上思縣),中途身死。 7、秋季,七月,最高立法長(中書令)蕭嵩上疏說:“自從祭祀后土祠之後(參考七二三年二月),農作物每年豐收,陛下返京(首都長安)後,最好向神靈致謝。”李隆基同意。 8、李隆基命國務院文官部長(吏部尚書)裴光庭、最高立法長(中書令)蕭嵩分別接管衛軍(南衛)左右屯營。 9、八月一日,日食。 10、最初,李隆基命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左丞相)張說,跟皇家編譯院諸研究官(學士)修訂五禮(參考七二六年正月)。張說逝世後,蕭嵩繼任。皇家言行記錄官(起居舍人)王仲丘請求依照《顯慶禮》(參考六五八年正月),遇到求豐收、求雨以及皇家大會堂(明堂)祭祀,都應向昊天上帝獻香。蕭嵩又建議恢復六七四年皇帝敕令:老爹仍在,娘親逝世,兒子應給亡母穿齊邊喪服三年(參考六七四年十二月)。李隆基全都批准,於是下詔說:在圓壇祭祀天神,在方壇祭祀地神時,都由一任帝李淵配享;祭祀雨神及神州地神時,由二任帝李世民配享;皇家大會堂祭祀時,由八任帝李旦配享。 九月五日,新制定的禮儀規範完成,奏報皇帝,稱《開元禮》。 11、渤海靺鞨部落酋長、渤海王國(首都忽汗城)國王(二任武王)大武藝,派他的將領張文休率領海軍,攻擊登州(山東省蓬萊市),格殺州長韋俊。李隆基命右領軍(衛軍第八軍)將軍葛福順徵調軍隊討伐(葛福順因是王毛仲一黨被貶,參考去年正月,不知何時又官復原職)。
12、九月十二日,唐政府擢升河西戰區(總部設涼州)司令官牛仙客加六級銓敘。 最初,蕭嵩當河西戰區司令官時,把軍政全部交給牛仙客負責。牛仙客操守廉潔,工作勤奮,勝任偷快。蕭嵩不斷向中央推薦,牛仙客最後終於接替蕭嵩當河西戰區司令官。 13、冬季,十月十二日,李隆基從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出發。 十月二十一日,抵達潞州(山西省長治市)。 十一月二日(原文誤置於十月,據《新唐書》改),抵達北都太原(山西省太原市)。 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汾陰(山西省萬榮縣西南榮河鎮)祭祀后土祠,赦免天下。 十二月二日,返西京。 14、本年,李隆基命幽州戰區(總部設幽州)司令官兼河北巡察綏靖特使(河北採訪處置使),增加管轄下列各州:衛州(河南省衛輝市)、相州(河南省安陽市)、洺州(河北省永年縣東南舊永年鎮)、貝州(河北省清河縣)、冀州(河北省冀州市)、魏州(河北省大名縣)、深州(河北省深州市)、趙州(河北省趙縣)、恆州(河北省正定縣)、定州(河北省定州市)、邢州(河北省邢台市)、德州(山東省陵縣)、博州(山東省聊城市)、棣州(山東省惠民縣)、營州(遼寧省朝陽市)、莫州(河北省任丘市北鄚州鎮),共十六州,以及安東都護府(設河北省盧龍縣。幽州戰區初設時,只轄六州,參考七一四年十二月;如今再加十六州)。 15、本年,全國共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戶,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人(七〇五年統計全國人口總數三千七百一十四萬餘,距今二十八年,每年約增加三十萬人,增長率平均每年千分之七點四九)。 1、春季,正月六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九任玄宗)李隆基(本年四十九歲)把娘親、諡號肅明皇后劉女士的牌位送進皇家祖廟(太廟),而拆毀專為劉女士興建的儀坤廟(參考七一六年七月)。 2、正月十八日,李隆基前往驪山溫泉(陝西省臨潼縣境)。 3、李隆基派左驍衛(衛軍第五軍)將軍大門藝前往幽州(北京市)集結各路大軍,討伐渤海王國(首都忽汗城)國王(二任武王)大武藝。 正月二十一日,派畜牧部編制外部長(太僕員外卿)金思蘭前往新羅王國(首都金城),發兵攻擊渤海王國南部(大門藝是渤海國王大武藝的老弟,金思蘭是新羅王國派到唐王朝的人質,此時新羅國王是三十三任聖德王金崇基)。然而,出師不利,正逢天降大雪,雪深一丈有餘,山路阻塞,士卒死亡超過一半,毫無戰果,撤退。 大武藝對他的老弟大門藝恨入骨髓,秘密派出刺客,在天津橋(洛陽城南洛水橋)南進行暗殺,大門藝幸而不死。李隆基命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特別市政府(河南府)把他們搜捕到案,全部誅殺。 4、二月二十九日,金城公主向唐政府建議在赤嶺(青海省共和縣東)豎立石碑,作為唐王朝及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國界,李隆基同意(金城公主出嫁吐蕃,參考七一〇年正月,距今二十四年,出嫁時如為十八歲,今年則四十二歲)。 5、三月七日,最高監督長(侍中)裴光庭逝世(享年五十八歲)。祭祀部禮儀官(太常博士)孫琬建議說:“裴光庭任用官員,只看資格,不問才幹,不能產生獎勵作用,諡號應該用'克'字。”裴光庭的兒子裴稹(音zhen)上疏申辯,李隆基指定“忠獻”二字作為諡號。 李隆基問最高立法長(中書令)蕭嵩,有沒有可以接替裴光庭的人選?蕭嵩跟立法院最高顧問官(右散騎常侍)王丘情誼深厚,打算推薦王丘,王丘堅持推薦國務院右秘書長(右丞)韓休。蕭嵩遂向李隆基推薦韓休。 三月十六日,任命韓休當副監督長(黃門侍郎)兼二級實質宰相(同平章事)。 韓休性情剛烈嚴厲,正直無私,不追求名利。當了宰相後,十分符合人民期望。最初,蕭嵩因韓休恬淡和氣,認為容易控制,所以推薦。然而一旦共事,發現韓休堅守原則,不肯隨聲附和,蕭嵩遂對他漸漸厭惡。西京(首都長安)留守長官宋璟嘆息說:“想不到韓休竟能夠如此!”李隆基有時候在宮裡飲宴作樂,或到皇家園林奔跑打獵,稍微有點過失,就對左右侍從說:“韓休知不知道?”剛剛說罷,韓休的規勸奏章已遞到面前(洩露宮中談話,輕則貶,重則死;李隆基宮中玩樂,韓休身在外庭,怎能馬上就知?誰敢冒險通風報信?誇張過度,就顯出是假)。李隆基曾經對著鏡子,一臉不高興,左右侍從問道:“韓休當宰相,陛下就瘦了下來,為什麼不趕他走?”李隆基嘆息說:“我雖然痩,但人民一定肥。蕭嵩奏報國家大事,總是順著我的意思,可是退朝之後,我卻睡不著覺。韓休經常據理力爭,退朝之後,我睡得安穩。我用韓休,是為國家,不是為我自己。”(這些話如果是真的,韓休就不會於九個月後被免職。) 服侍皇帝身旁的一個侏儒侍從,名叫黃㼐(音pian),聰明機警,李隆基常扶著他的肩膀走路,稱他“肉茶几”,給他很多寵愛和賞賜。一天,黃㼐進宮的時間稍晚,李隆基奇怪,問他什麼事耽誤?黃㼐說:“我進宮時,正好遇到捕捉強盜的警察官員跟我搶路,我把他從馬背上掀下來,所以晚了一會。”走下台階叩頭,李隆基說:“只要政府官員沒有奏章,你就不必擔心。”一會工夫,首都長安特別市政府(京兆)上疏控訴。李隆基喝令黃㼐出去,把他交給有關單位亂棍打死。 6、閏三月六日,幽州兵團副總司令(幽州道副總管)郭英傑跟契丹部落(遼河上游)在都山(河北省遷安縣北)會戰,陣亡。 當時,幽州戰區(總部設幽州)司令官(節度使)薛楚玉,派郭英傑率精銳騎兵一萬人,配合歸降唐朝的奚部落軍,攻擊契丹,駐紮榆關(河北省撫寧縣東榆關鎮)之北。契丹部落強人可突幹聯合東突厥汗國(瀚海沙漠群)大軍,直逼營壘挑戰,奚部落軍心存觀望,一哄而散,逃到險要地方紮營。幽州兵團失利,郭英傑戰死,餘下六千餘人竭力抵抗,蠻虜把郭英傑的人頭拿給他們看,六千餘人仍拒絕投降,全被蠻虜屠殺。薛楚玉,是薛訥的老弟(薛訥,參考六八八年十一月)。 7、夏季,六月二十八日,李隆基下詔,說“自此之後,候補官員有才幹、經驗,品德良好的,交由國務院文官部(吏部)隨時擢升任用;任命流外(從九品以下)官員時,不必再移送監督院(門下)。”雖然有這份不次拔擢的授權詔書,但有關單位因一切依照年資行事,比較沒有麻煩,所以仍遵照舊有規章(裴光庭所定排隊制度,參考七三〇年四月)。當時,政府官員數目:自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以下,共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六人;最卑微官員(佐史)以上,共五萬七千四百一十一六人(全國人口千分之一點六五),而當官的渠道很多,官員人數一直增加,記不勝記。
8、秋季,七月一日,日食。 9、九月十八日,李隆基封皇子李沔當信王、李泚當義王、李漼當陳王、李澄當豐王、李潓當桓王、李縱當涼王、李滔當汴王。 10、關中(陝西省中部)久雨不停,大水成災,糧價上漲;李隆基打算前往東都洛陽;召見首都長安特別市長(京兆尹)裴耀卿商議,裴耀卿回答說: “關中是皇家大業崛起的地方,自應一百代也不離開,但是,這裡的盆地狹窄,糧食出產也少,所以歷代皇上都常去東都(洛陽),以減少關內(關中)糧食供應。我曾經聽說,七世紀二〇年代到五〇年代之間(二任帝李世民在位及三任帝李治在位初期),官員們的薪俸不多,每年從關東(潼關以東)由水路運輸一二十萬石,足夠使用,皇上因此得以平安定居(李世民以關中為本位,鞏固關中糧食儲備,但遇天災時,迅速賑濟饑民,參考六二八年正月)。而現在政府開支日漸增加,運輸的糧食比從前多出數倍,仍不能維持,以致使陛下冒著寒冷燠熱前往東都,用以體恤西方人民的窮苦。 “因此我建議:使農林部(司農)所收到的所有糧食都集中東都,由東都再轉運西上,充實關中的糧食,假設關中能儲備可供數年的糧食,就不必再擔心水災旱災。而且江南(長江以南)的船隻,對北方水道不太熟悉,所以走一站、停一站,拖延的時間一久,竊盜吞沒之心油然而生。我再建議在河口興築糧倉(河口,汴水注入黃河之口·河南省鄭州市西北),使江南(長江以南)船隻到此之後,卸下糧食,即行折回。政府再自行僱船,分別駛進黃河、洛水。 “同時,在三門峽(河南省三門峽市東)東西兩側,各興築一個糧倉(東稱集津倉,西稱鹽倉),糧食運到,即行儲存。水勢險惡時,船隻停航,水勢暢通時,船隻出動。或者,在山上另行開鑿山道(十八里),用車輛運輸(繞過三門峽的“中流砥柱”),就再沒有耽誤停滯之事發生,每年可以節省國庫開支數万錢,黃河、渭水河畔到處有兩漢王朝、隋王朝時期的舊糧倉,重新整修,並不困難(西漢王朝有太倉、甘泉倉,參考前一一〇年五月;京師倉,參考二三年八月;隋王朝有廣通倉,參考五八三年十二月)。” 李隆基非常贊同。 11、冬季,十月十七日,李隆基前往驪山溫泉。 十月二十六日,回宮。 12、十一月二十五日(原文誤置於十月,據《舊唐書》改),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左丞相)宋璟退休,回東都洛陽。 13、副監督長(黃門侍郎)二級實質宰相(同平章事)韓休,跟最高立法長(中書令)蕭嵩很多次在皇帝面前爭論,韓休當面指責蕭嵩的缺點,李隆基很不高興。蕭嵩遂請求退休,李隆基說:“我沒有對你厭倦,你為什麼急著走?”蕭嵩回答說:“我承受皇上大恩,擔任宰相,富貴已到頂點;正因陛下對我還沒有厭倦,我才可以從容離開,如果已對我厭倦,我的人頭尚且保不住,怎能夠如願以償!”說著,流下眼淚,李隆基深為動容,說:“你且回去,我慢慢考慮!” 十二月二十四日(原文誤置於十月,據《新唐書》改),李隆基下令免除蕭嵩宰相職務,改任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左丞相);免除韓休宰相職務,改任國務院工程部長(工部尚書)。任命首都長安特別市長(京兆尹)裴耀卿當副監督長,前副立法長(中書侍郎)張九齡,正在家為亡母服喪,李隆基強迫他重任副立法長,二人都兼二級實質宰相。 14、本年,唐政府分全國為十五道:京畿道(首都長安)、都畿道(東都洛陽)、關內道(首都長安)、河南道(汴州)、河東道(蒲州)、河北道(魏州)、隴右道(鄯州)、山南東道(襄州)、山南西道(梁州)、劍南道(益州)、淮南道(揚州)、江南東道(蘇州)、江南西道(洪州)、黔中道(黔州)、嶺南道(廣州);各道設巡察特使(採訪使),依照古老的“六條”規定,調查檢舉非法事件(“六條”,參考六四六年正月)。兩畿巡察特使由副總監察官(中丞)兼任,其他都遴選賢明的州長兼任;除非喪失本職,兼職不變。巡察特使除了改變法律規章,必須奏報中央批准外,其他的都可隨機應變,自行處理,然後再作奏報。 15、庫藏部長(太府卿)楊崇禮,是楊政道的兒子(楊政道是隋王朝二任帝楊廣的孫兒,齊王楊暕的兒子,參考六一九年四月),在庫藏部(太府)任職二十餘年,他之前或他之後當庫藏部長的,都趕不上他的成績。當時,太平日子已久,倉庫的財產貨物堆積如山。凡是經過楊崇禮手的,沒有一種不精緻美觀,每年年終查賬,總比賬面多出數百萬串錢。
本年,楊崇禮以國務院財政部長(戶部尚書)名義退休,已九十多歲。李隆基詢問宰相:“楊崇禮的兒子們,誰能繼承老爹的事業?”宰相回答說:“楊崇禮有三個兒子,楊慎馀、楊慎矜、楊慎名都廉潔勤儉,很有才幹,而楊慎矜在兄弟群中,更為優秀。”李隆基遂把楊慎矜從汝陽(河南省汝南縣)縣長(上縣從六品上)擢升行政監察官(監察御史·正八品下),管理庫藏部收支(品秩不升反降,但由地方官改為中央政府官,與權力核心的距離縮短);楊慎名攝理行政監察官(攝監察御史),負責含嘉倉(在東都洛陽北城)收支;二人都勝任愉快,李隆基非常高興。楊慎矜上疏建議,各州呈繳的布匹綢緞,上面有污漬的或有磨破的,都發回該州,折算現金,另行購買補繳。自此,徵調運轉,開始繁多。 1、春季,正月六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九任玄宗)李隆基(本年五十歲)從西京(首都長安)出發。 正月二十六日,抵達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 新任二級實質宰相(同平章事)張九齡,從韶州(廣東省韶關市)北上(張九齡是韶州人,在家給亡母守喪),抵達洛陽,晉見皇帝,請求准許守滿喪期,李隆基不准。 2、二月十日,秦州(甘肅省天水市)連續地震,公私房舍,幾乎全都崩塌,壓死官員平民四千餘人。李隆基命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左丞相)蕭嵩賑濟撫卹。 3、法術師張果,宣稱他有神仙法術,當黃帝王朝六任帝堯帝伊祁放勳在位時,他曾當過皇家衛士(侍中),已活數千歲,常常來往恆山(北岳·河北省曲陽縣北);武瞾(南周王朝一任帝)在位迄今,中央屢次徵召他當官,他都不來。 恆州(河北省正定縣)州長韋濟把張果推薦給皇帝,李隆基派立法官(中書舍人)徐嶠攜帶詔書前往迎接。 二月庚寅日(二月癸巳朔,沒有庚寅),張果抵達東都洛陽,乘皇家小轎進宮,李隆基待他的禮貌以及對他的賞賜,都很優厚。 4、張九齡建議開放人民鑄錢。 三月十九日,李隆基命文武百官討論。副監督長(黃門侍郎)裴耀卿等說:“鑄錢的大門一旦敞開,恐怕農夫們都會放下鋤頭,改去鑄錢,錢的數量會更多,品質也會更低。”皇家圖書院長(秘書監)崔沔說:“如果銅礦可以抽稅,工匠可以免除差役,政府鑄錢定會成功;計算成本和工資的結果,私自鑄錢並沒有利潤。容易做的事才有人長久去做,簡單的事就不容易受人欺騙。錢這種東西,必須流通才重要,數量多少並不重要,並不是說非等到可以私人鑄造時才夠用。”右監門(衛軍第十四軍)總務官(錄事參軍·正八品下)劉秩說:“人太富有,物資上的獎賞就沒有鼓勵作用;人太貧苦,再嚴厲的懲罰,也不能禁止犯法。如果開放私人鑄錢,窮人勢不能做,能做的全是富豪。我恐怕貧苦的人越發貧苦,受富人的驅使;富有的人越發富有,私慾橫流。西漢王朝五任帝劉恆在位時,吳王劉濞的財富跟天子相等,全來自私自鑄錢(參考前一五四年正月)。”李隆基才停止討論。劉秩,是劉子玄(劉知幾)的兒子(劉知幾,參考六九五年十一月)。 5、夏季,四月一日,任命朔方戰區(總部設靈州)司令官(節度使)信安王李禕兼關內道巡察綏靖特使(關內道採訪處置使),增加管轄涇州(甘肅省涇川縣)、原州(寧夏固原縣)等十二州(十二州:涇州、原州、寧州、慶州、隴州、鄜州、坊州、丹州、延州、會州、宥州、麟州。朔方戰區初置時,只管六州,參考七二一年十二月)。 6、國務院文官部副部長(吏部侍郎)李林甫待人非常溫柔,但陰險狡獪,精於諂媚拍馬,計謀百出;用盡心機結交宦官跟皇帝小老婆群(妃嬪)的家人,探聽皇帝的動靜,事情無論大小,李林甫全都知道,因此,每次當面奏報,總能符合皇帝心意,李隆基對他非常喜歡。當時,武惠妃正受寵愛,超過后宮所有小老婆;武惠妃生一個男孩李清,封壽王,其他皇子都不能跟他相比,皇太子李瑛遂逐漸疏遠。李林甫通過宦官向武惠妃表態,誓言擁護李清(為了當官,不惜玩命,竟發動奪嫡鬥爭);武惠妃心存感激,暗中回報,本年,李林甫遂被任命當副監督長(黃門侍郎)。 五月二十八日,李隆基擢升裴耀卿當最高監督長(侍中),張九齡當最高立法長(中書令),李林甫當國務院教育部長(禮部尚書)、—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7、李隆基曾在皇家林園播種小麥。現在,李隆基率領皇太子李瑛以下皇親國戚,親自收割,對大家說:“這些小麥,是拿到皇家祖廟祭祀用的,所以不敢不親自動手,而且也希望藉此使你們知道農家的艱難!”又把割下的小麥,賞賜給左右侍從官員,說:“最近派人到農村視察,發現很多麥穗乾癟,所以親自播種觀察。” *胡三省曰: 莊稼的事,因為天氣有時陰有時晴,土地有的肥有的薄,人力有的照顧周到有的照顧不周到,所以收成有多有少。如果君王不佔用農耕的時間,農夫再肯付出充分的勞力,田地就不可能荒廢,難道必須自己親種,才能觀察麥粒是實是癟! 8、六月三日,幽州戰區(總部設幽州)司令官張守珪大破契丹部落(遼河上游),派使節向中央報告捷音。 9、薛王李業(李隆業)生病,李隆基十分憂慮,以致容貌頭髮都變了顏色。 秋季,七月十日,李業逝世,贈諡號惠宣太子。 10、李隆基任命最高監督長裴耀卿當江淮河南運輸總監(江淮、河南轉運使),在河口(河南省鄭州市西北·古汴河注入黃河處)設轉運站。 八月十四日,在轉運站東,設河陰倉(河南省鄭州市西北桃花峪);轉運站西,設柏崖倉(河南省濟源市西南黃河北岸);三門峽(河南省三門峽市東)東,設集津倉(位山西省平陸縣東);三門峽西,設鹽倉(位平陸縣東)。沿著黃河,鑿山開道十八里,用以避開三門峽急湍惡流(原文為“鑿漕渠十八里”,依照《新唐書》《舊唐書》,均是開陸路十八里。黃河到此,兩岸全是高山,鑿開與黃河平行十八里的人工河,比開山道要困難萬倍)。 從前,船隻把江淮一帶(華東地區)稻米,先運到東都洛陽的含嘉倉,再轉裝車輛,陸行三百里,運到陝州(河南省三門峽市),大約兩斛的運費是一千錢。裴耀卿命長江、淮河大船,把糧食全都運到河陰倉,再用小船分別轉運到含嘉倉(位東都洛陽北城)和太原倉(位河南省三門峽市西南)。從太原倉轉入渭河,運到關中(陝西省中部)。歷時三年,共運稻米七百萬斛,省下車錢三十萬串。有人建議把省下的三十萬串呈獻皇帝,裴耀卿說:“這是政府節省下來的錢,怎麼可以拿它邀功討寵!”上疏奏准,全部撥作調節基金。 11、法術師張果一再請求返回恆山。李隆基下詔,加授張果散官銀青光祿大夫(文散官五級·從三品),號通玄先王,賞賜豐厚,送他回山。
後來,張果逝世,信神的官員上疏說他“屍解”(道家所謂“屍解”猶如蟬蛻,蟬身飛去而蟬殼仍在;人類則靈魂飛去而屍體仍在),李隆基從此相當相信神仙。 12、冬季,十二月一日,日食。 13、十二月十八日,幽州戰區司令官張守珪斬契丹部落酋長(契丹王)李屈烈以及強人可突幹,把人頭傳遞京師(首都長安)示眾。 連年以來,可突乾一直在邊境搶劫擄掠,製造災難(可突幹事,參考七二〇年十一月);趙含章(參考七三二年六月)、薛楚玉(參考去年閏三月)都不能殲滅。張守珪接事後,不斷擊敗契丹部落,可突幹漸漸陷於困窘,派出使節向唐王朝投降,張守珪命副參謀長(管記)王悔前去慰問安撫。王悔抵達契丹部落中央大帳(設內蒙古巴林右旗),觀察大小官員神態,發現他們似乎根本沒有投降的意思,而部落又開始緩慢的向西北移動,又暗中派出使節,引導東突厥汗國(瀚海沙漠群)派軍接應;他們打算格殺王悔,再度背離唐王朝;王悔得到消息。契丹部落大營指揮官(牙官)李過折跟可突幹分別掌握契丹部落武裝部隊,互相爭權,感情破裂,王悔鼓勵李過折迅速下手。李過折遂於夜晚整軍出擊,斬李屈烈跟可突幹,把他們的黨羽全部屠殺,然後率殘餘部眾投降唐王朝。張守珪率軍北上受降,抵達紫蒙川(西遼河上游西拉木倫河),舉行盛大閱兵,用以鎮壓安撫。唐政府砍下李屈烈跟可突幹的頭顱,懸掛天津橋(洛陽城南洛水橋)南端。 14、東突厥汗國毗伽可汗(二十一任)阿史那默棘連,被他的高級官員梅錄啜下毒(梅錄啜曾代表可汗出使唐王朝,參考七二七年九月),毒發,但還沒有斷氣,仍指揮討伐梅錄啜跟他的同族及黨羽,全部誅殺。但阿史那默棘連終於逝世,他的兒子繼位(名不詳),稱伊然可汗(二十二任大可汗),不久也逝世;老弟繼位(名也不詳),稱登利可汗(二十三任大可汗)。 十二月二十三日,東突厥派使節前來唐王朝報告喪事。 15、京師禁止乞丐討飯,由政府設置病患收容所,供應糧食救濟。 1、春季,正月,契丹部落(遼河上游)軍事指揮官(知兵馬中郎)李過折前來長安告捷獻俘。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九任玄宗)李隆基(本年五十一歲)下詔封李過折當北平王,攝理松漠州軍區(羈縻軍區·總部設內蒙古巴林右旗)總司令(都督)。 2、正月十八日,李隆基主持耕田大典,親自推犁,耕完九行才停;公爵部長級以下官員,都耕完一畝。赦免天下,特准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舉行聚會,大吃大喝三天。 李隆基登上五鳳樓,擺下盛大宴席,人山人海,包圍觀看,叫聲鬧聲,一片喧嘩,皇家樂隊無法演奏。負責維持秩序的金吾軍(衛軍第十一、十二軍)戰士,揮動棍棒,像雨點般打下,都無法阻止;李隆基焦慮。洛陽縣政府主任秘書(丞·京縣從七品上)嚴安之,執法嚴厲,人民對他畏懼,宦官總管(知內侍省事)高力士推薦交給他負責;李隆基批准。嚴安之到後,用手上笏板繞場一周畫線說:“越過這條線的,處死!”三天之久,人們指著他所畫的線,互相警告,沒有人敢違犯。 當時,李隆基命三百里以內的州長、縣長,各率州縣樂隊,在五鳳樓下集合,輪流演奏,比較優劣。懷州(河南省沁陽市)州長用車載好幾百名樂師,都身穿有花紋的綢緞,駕車的牛也都分別裝扮成老虎、豹子、犀牛、大象。魯山(河南省魯山縣)縣長元德秀,只派了樂師數人,手牽著手唱《於蔿歌》(內容不詳。蔿,音wei)。李隆基說:“懷州人民,還能活呀!”立即下令州長改任散官。元德秀性情耿直廉潔,木訥樸實,知識分子都敬佩他的高風亮節。 3、李隆基嘉許幽州戰區(總部設幽州)司令官(節度使)張守珪的大功,打算擢升他當宰相,最高立法長(中書令)張九齡說:“宰相,代替天子處理國事,不是酬庸功臣的位置。”李隆基說:“只給他一個名義,而不讓他做事,可不可以?”張九齡回答說:“不可以。只有名分和官位,不可以隨便給人,這是君王的責任。而且,張守珪只不過才擊破契丹部落,陛下就擢升他當宰相,如果把奚部落(灤河上游。此指仍未歸附的部落)、東突厥(瀚海沙漠群)全都滅掉,那時候用什麼官獎勵?”李隆基才停止。 二月,張守珪前來東都洛陽,呈獻捷報;李隆基擢升他當右羽林(禁軍第二軍)大將軍兼總監察官(兼御史大夫),又任命他兩個兒子當官,賞賜十分豐厚。 4、最初,宮廷監察官(殿中侍御史)楊汪誅殺張審素(參考七三一年十二月),改名楊萬頃。張審素的兩個兒子張瑝、張琇,年紀還小,也因老爹犯罪,流放嶺表(嶺南·南嶺以南)。不久,張瑝、張琇逃回,處心積慮,準備復仇。 三月十一日,張瑝、張琇在東都洛陽格殺楊萬頃(楊汪),把奏章用繩子綁到斧頭上,留在現場,申訴老爹冤死情形;兩人打算再去江外(江南·長江以南)刺死跟楊萬頃一同陷害老爹的幫兇。走到汜水(流經河南省滎陽市北),被治安人員捕獲。社會對這案件議論紛紛,多認為老爹被誣害而死,兩個年幼小娃,孝友剛烈,能為父報仇,政府應該憐憫他們,寬大處理;最高立法長張九齡也打算救他們一命。但最高監督長(侍中)裴耀卿、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林甫,則認為如果寬大處理,將破壞法律尊嚴,李隆基也認為如此,對張九齡說:“孝子的心情,當然不在乎死,然而殺了人卻把他赦免,不可樹立這種榜樣!”下詔說:“國家頒布法律,目的在防止殺人。如果都堅持盡孝子的心,誰不願意當一個孝子?輾轉仇殺,哪一天才是終結!皋陶當法官(皋陶,是黃帝王朝六任帝伊祁放勳在位時的法官),法律都被徹底執行。縱是著名學者曾參殺了人,也不可以寬恕(曾參,戰國時代吳起的老師,參考前四〇三年)。應把二人交付洛陽特別市政府(河南府),亂棍打死。”無論官民人等,對慘死棍下的兩位兄弟都感哀憐,為他們撰寫悼念文章,貼到大街之上。市民們紛紛出錢,把他們安葬在北邙山(洛陽城北),恐怕楊萬頃家人挖掘,更一連在很多地方興建疑塚假墓。 5、七世紀,唐王朝初年,公主實封采邑只有三百戶人家(之前記載是不過三百五十戶,參考六九〇年七月)。本世紀(八世紀)最初十年六任帝李顯在位,太平公主采邑多達五千戶,每戶以七口人為標準(到八任帝李旦時,太平公主采邑更高達一萬戶,參考七一〇年六月)。第二個十年李隆基坐上寶座之後,皇妹采邑,不過一千戶;皇女采邑,只有五百戶,每戶平均以三口人為標準。公主的丈夫——駙馬,都擢升當三品編制外高官,並不給他們實缺實權。公主們因采邑收入太少,生活困難,甚至連車子用的帷帳都買不起。左右侍從官員中有的報告皇帝,指出她們收入太少,李隆基說:“人民所繳納的田賦捐稅,不是我的私有財產。戰士們拼死盡力,賞賜不過一些布匹綢緞。女孩子有什麼功勞,竟享受那麼多采邑?而且,也是為了使她們知道怎麼節儉用度。” 秋季,七月,皇女咸宜公主將要出嫁(丈夫楊洄),實封采邑增加到一千戶,其他身為皇女的公主,也都跟著增加。咸宜公主,是武惠妃生的女兒。 6、冬季,十月二十六日,突騎施汗國·(伊犁河中下游)攻擊北庭(新疆吉木薩爾縣)和安西都護府(設龜茲)所屬的撥換城(新疆阿克蘇市)。 7、閏十一月一日,日食。 8、十二月二十四日,李隆基封故蜀州(四川省崇州市)戶籍官(司戶)楊玄琰的女兒楊玉環,當皇子壽王李清的正妃(本年,楊玉環十七歲)。楊玄琰,是楊汪的曾孫(楊汪,參考六一三年六月)。 9、本年,契丹部落酋長(契丹王)李過折被他的部將李涅禮格殺,所有的兒子也一齊喪生,只有一個兒子李剌乾逃奔安東都護府(設河北省盧龍縣),得免一死。李涅禮上疏給唐朝皇帝,指控李過折刑罰殘酷,人心不安,所以才把他剷除。李隆基赦免李涅禮的殺君之罪,並任命他當鬆漠軍區總司令(都督),寫信斥責他說:“你們蠻夷的風俗習慣,往往鼓勵部屬背叛他的君王和長官,向來如此,我看得太多了。李過折是你們的領袖,有過失時就把他誅殺;當你們契丹的君王,豈不太難?你今天也坐上寶座,恐怕以後的人也會跟你一樣。如果連自己生命都不能保護,誰還想當帝王?你應該防備後遺症,不應只貪圖眼前一時的稱心快意!” 東突厥汗國(瀚海沙漠群)不久就攻擊契丹部落和奚部落(灤河上游)。李涅禮聯合奚部落酋長(奚王)李歸國,把東突厥軍擊破。 1、春季,正月十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九任玄宗)李隆基(本年五十二歲)下詔說:“天下各州逃亡戶口,准許本年年底以前,向政府自首。在故鄉有產業的,應回故鄉;在故鄉沒有產業的,聽候政府另作安置。超過期限不肯自首,政府當派出專差,普遍搜查,一旦捕獲,就把全家拆散,充軍邊塞(參考七二七年二月)。” 2、北庭都護(駐新疆吉木薩爾縣)蓋嘉運迎擊突騎施汗國(伊犁河中下游),大破突騎施軍。 3、二月四日,李隆基在南宮政府所在地設宴款待新任命的各縣縣長;撰寫《縣長最新警戒》一文頒發。 4、二月二十日,皇子全體改名:李鴻改李瑛、李潭改李琮、李浚改李璵、李洽改李琰、李涓改李瑤、李滉改李琬、李涺改李琚、李濰改李璲、李澐改李璬、李澤改李璘、李清改李瑁(楊玉環的丈夫)、李洄改李玢、李沭改李琦、李溢改李環、李沔改李理、李泚改李玼、李漼改李珪、李澄改李珙、李潓改李瑱、李漎改李璿、李滔改李璥。 無記載該王逝世。 5、唐政府慣例,國務院文官部考核司副司長(考功員外郎)主管各州“舉人”(保送到中央的知識分子)的考試工作。有位叫李權的進士,對考核司副司長(員外)李昂橫加凌辱,關心人士認為“副司長”(員外郎)的地位太低(品秩從六品上),不能使人畏服。 三月十二日,李隆基下令,自今以後,主管舉人考試工作,交由國務院教育部副部長(禮部侍郎·正四品下)負責。 6、幽州戰區(總部設幽州)司令官(節度使)張守珪,命平盧軍(遼寧省朝陽市)征剿司令(平盧討擊使)左驍衛(衛軍第五軍)將軍安祿山討伐奚部落(北京市西南良鄉鎮)及契丹部落(遼河上游)逃亡人口;安祿山仗恃自己勇敢,輕敵前進,被蠻虜擊敗。 夏季,四月二日,張守珪上疏奏請斬安祿山。在綁赴刑場,臨處決前,安祿山呼喊說:“司令官,你難道不打算消滅奚部落和契丹部落?為什麼殺我安祿山?”張守珪珍惜他是一員勇將,下令停刑,押送京師(首都長安)。最高立法長(中書令)張九齡簽注意見,說:“從前,田穰苴誅殺莊賈(參考一八四年十一月注),孫武誅殺國王妃嬪(孫武晉見吳國王吳闔廬,強調兵法,吳闔廬問:“兵法是不是可以用到婦女身上?”孫武說:“當然可以。”吳闔廬派美女一百八十人,分成兩隊,由兩位得寵的小老婆手拿鐵戟,分別擔任隊長。孫武宣布軍令,解釋兵法,三番五次,最後訓練開始,戰鼓響時,美女們仍在那裡嬉笑,孫武說:“軍令不能執行,兵法不夠熟悉,是將領的過失。”再一次的下令,左隊美女又大笑,孫武遂斬左隊隊長示眾,把副隊長擢升隊長,再擂戰鼓,美女各種動作,都合規矩)。張守珪的軍令如果能夠執行,安祿山不應免除一死。”李隆基憐惜安祿山的才幹,下令免除他的官位,而以平民身份代理現職。張九齡堅決反對,說:“安祿山違抗命令,軍隊在戰場上覆沒,依照軍法,不可不死。而且,我觀察安祿山,是一種叛徒的相貌,今天不殺,定有後患。”李隆基說:“你如果用王衍看透石勒的往事(《晉書·石勒載記》:石勒十四歲時,常隨他的同鄉到首都洛陽做生意,曾靠著上東門,吹動口哨,宰相王衍恰巧看到,十分奇異,對左右說:“那個蠻夷小孩子,我看他的面貌,聽他的聲音,有奪取政權的奇志,恐怕給天下帶來災難。”急派人搜捕,石勒早已走掉),會枉害忠良。”乃下令赦免。 安祿山,本是營州(遼寧省朝陽市)一個小部落的胡人,最初名阿犖山(犖,音luo)。他的娘親是一名女巫;老爹死後,娘親帶著他再嫁給突厥人安延偃。正巧安延偃所屬的部落破敗潰散,阿犖山就跟安延偃的侄兒安思順,一起投奔唐王朝,改姓安名祿山。又有史窣幹這個人(窣,音su),跟安祿山同一條街,兩人的生日只差一天,從小在一起玩耍,長大後相互友愛,都當邊關市場評價官(互市牙郎),以勇敢好鬥,聞名鄉里。張守珪任命安祿山當搜捕官(捉生將),安祿山時常率幾名騎兵出塞,總能生擒活捉契丹部落數十人而回。他狡獪圓滑,非常了解人情。張守珪對他十分喜愛,收作義子。 史窣幹因欠政府的錢無力償還,逃亡到奚部落(灤河上游)躲債,被奚部落遊騎兵俘虜,打算斬首;史窣幹騙他們說:“我是大唐政府派來的和解使節,你殺了我,大禍會臨到你們部落頭上。“遊騎兵相信,把他送到中央禦帳(設內蒙古寧城縣西南)。史窣幹見到奚部落酋長(奚王),只作揖行禮,而不叩頭,奚王雖然憤怒,但因畏懼唐王朝,不敢殺他,只把他送到賓館,當做貴賓,派一百人隨他前來唐王朝朝見。史窣幹對奚王說:“你派的人雖然很多,但看他們的才幹,都沒有資格面見天子。聽說有一位瑣高,是大王最優秀的將領,為什麼不教他去大唐!”(胡三省注:“瑣高,是奚部落官名,不是人名,前已有李詩瑣高。”)奚王遂命瑣高率部屬三百人,隨史窣幹前來唐王朝朝見。一行人將到平盧(遼寧省朝陽市),史窣幹派人先行晉見平盧軍基地司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