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通史

第22章 第二十一章唐代政經狀況

中國通史 钱穆 2442 2018-03-16
唐代共有二十帝,歷時二百九十年。但開國皇帝唐高祖並無能耐,重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十八歲從軍,二十四歲打平天下。 李世民為李淵第二子,尚有長子建成、三子元吉。世民二十九歲稱帝項羽二十四歲開始領軍,二十九歲敗亡,稱為“天可汗”,含萬王之王之意。他稱帝二十三年,但天下已不像樣了。煬帝時國家既富又強,可煬帝末年亂了十九年。時有五十個十五萬人的團體,社會大亂,且又大荒。當時有新疆高昌國王服隋來朝貢中國,後來高昌王來朝貢唐朝,見中國一路荒涼,故以後不再來華,結果太宗滅了高昌國。 故歷史要看其是走上坡路,抑是走下坡路,窮的在向上跑,富的在倒下去,是有所不同的。受教育的中國人不爭氣,領導人不行。過去美國看不起中國,看重日本,故今日吃虧了。

路一走正,國家民族變為富強便很快。歷史不能看現狀,要看趨向。如看現狀,則隋又富又強,卻一路走下坡,唐卻從低處往上進。做人也如此,要比趨向,看勢頭。一百年來中國祇懂得現狀,現狀無法迴轉,而趨向可以迴轉。 當時唐與突厥訂立了恥辱條約,規定突厥出兵助唐,土地與人屬唐,財產則歸突厥。突厥只派二千騎兵幫助唐,是謂國恥。後來突厥侵入長安,有一次突厥派十萬騎兵來渭水旁。唐太宗帶了五個人、六匹馬,渡河與突厥談判,說大家是要好的兄弟,此是外交手段。後來突厥為唐所平定,四方太平,尊太宗為天可汗,故唐的外交手法亦很偉大。 唐代最大的是武功。北方大敵為突厥,唐代初起兵時曾藉突厥兵,故突厥頗為驕橫。後來突厥為唐所敗,其敗突厥之原因是:

(一)突厥與漢時之匈奴不同,匈奴由單于領導,是統一的;突厥之領導曰可汗,下有很多部落,在政治上封建而不統一。 (二)突厥內部分裂而不團結,一名為頡利,一名為突利,二人分裂後,突利歸順唐朝,如漢時之匈奴分為南北兩集團,南匈奴歸漢時,已是武帝打匈奴之末期。突厥已歸复者則並未與之作戰。 (三)巧逢其年大凶,突厥荒年,牛羊凍死,故太宗乘機攻突厥,派大將李靖,活捉頡利可汗,半年工夫,只用十多萬軍隊,突厥即屈服而亡,證明唐之武功盛於漢。可是唐破突厥後,又另有回紇興起,後來變為唐朝第二大敵。 高祖得天下後一百年才打天下。太宗滅突厥後再破西域,蠻夷盡歸服唐。 唐設羈縻府州,此府名即馴養管理外國人之意,唐共有八百五十六府,又設六個都護府,意即保護他們,包括安北、單于、安西、北庭、安東及安南六個,其中安北即今外蒙古,大沙漠之北。單于即沙漠以南,黃河以北,即今之綏遠內蒙古。安西即新疆之天山南路,過蔥嶺到波斯邊境。北庭在天山北路,即今之迪化。安東在朝鮮平壤。安南即今之越南。大概中國之疆域以唐作標準,安南、蒙古、朝鮮均在中國歷史範圍之內,但不包括印度,日本亦在中國歷史範圍內,不過較疏遠。

世界分白種、回族、印度、中國等數大歷史圈,即文化圈子,數千年來不予改動,五族共和即在此歷史範圍內。照理,韓國、越南均應屬於中國,漢唐時期已經如此。 唐時在東部之國土較漢為少,唐在西部之國土則越過蔥嶺,唐之國土疆域東西有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有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漢、唐、明、清之疆域大同小異。 唐代之武功所以強大,其原因為: (一)因敵人並不強大,突厥之政治組織較匈奴鬆弛,故不可怕。 (二)唐自南北朝以來,民族血統加入新的力量,五胡亂華後混入外族血統,成為新的民族。但亦有混入異族血統使民族變衰的。 漢攻打匈奴最困難是戰馬問題,無法去蒙古草原地帶,故武帝打匈奴先通知西域,斷匈奴右臂。唐先打突厥,再打西域。北朝時胡人建都平城大同,也在塞外。

北朝在北方時有三百萬匹馬,一百五十萬隻駱駝,漢武帝最盛時有四十萬匹馬,故就馬言,漢朝不敵北朝。 至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爾朱榮在北方,高歡對爾朱榮說:“聞公有馬十二谷。”“谷”即二山之間有水草而涼爽之地。馬在谷中,數百里長,一谷可養數万匹馬,相當於現代之軍港與飛機場,馬以穀量,不能數匹,叫作“色別為群”,如白馬群等。 漢高祖受匈奴平城之圍,匈奴之軍隊有四色馬隊。中國一輛車用四匹馬,四匹一色的名駒,宰相用的四匹馬車不能用同色馬,形容中國馬少,故不能與匈奴戰。 漢武帝到西域取得了馬,故可攻打匈奴。 漢代初年打匈奴無馬,至武帝時才有。 唐代已有七十萬匹馬,設有群牧使,專責養馬,有四十八監,一使管六監,專門養馬,黃河至河隴之間就有四十萬匹馬。

由於匈奴之政治高於突厥,唐初之馬群多於漢時,故唐代之武功大,但並不能說唐之武功比漢強。 騎兵一到淮河流域就會失敗。五胡亂華時,苻堅說:“我的軍隊可投鞭斷流。”說明苻的騎兵之多,從安徽到長安,沿路是騎兵,但到長江邊,就沒有辦法了。 自唐太宗至高宗,國勢日盛,至唐玄宗時,唐更富強,在邊設立十節度使。其十節度使(內部)之名稱如下: (一)安西新疆南路 (二)北庭新疆北路 (三)河西自甘肅通新疆 (四)朔方寧夏 (五)河東山西太原 (六)范陽自北平到山東 (七)平盧熱河 (八)隴右青海 (九)劍南成都 (十)嶺南廣州 節度使者,唐帶兵之將不管政治,與近代西人之軍人不預問政治同。派出之官員名叫將軍,其他另有行政長官,後因唐朝人在邊疆上開天拓地,軍隊駐於邊疆不回,帶兵之將亦管地方事務。節度使持有中央授予之印信,可全權調度當地軍政、經濟、民情之一切事務。

十位節度使掌管四十八萬六千九百人的軍隊,玄宗為此問題而拖垮了國家。今日日本之海陸軍要與美、蘇比,故不得了。日本與英國都曾有意吞併中國,而用配給制度。 按照當時之統計,唐玄宗開始之年號為開元,唐當時所用之一年邊費為二百萬貫錢。至開元末年,加了五倍。到了天寶末年,需要一千五百萬貫錢,一年之軍服需要用布一千零二十萬匹。因此說明了唐因開邊而多用錢,經濟失敗了。 唐時沒有宗族觀念。由於漢、胡兩族常聚一起,血統觀念並不嚴格。唐代統治者本身便是混血統之家族,如李世民即是混血統,雖沒有證據,但照歷史傳統卻可以說明,太宗之父李淵,李淵之母姓獨孤,是胡人,太宗之母姓竇,外祖母姓宇文,高宗之母姓長孫,玄宗之母亦姓竇。帝王之妻均為外族人,故可視為胡漢一家。

唐代社會,其邊疆用胡人為將軍,玄宗時致有安史之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