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中國通史

第5章 第四章古代史之文字記載與器物發掘

中國通史 钱穆 1286 2018-03-16
講古代史,可以分兩方面來說。 一種是文字的記載。有關傳說的追記或神話,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一種是器物的遺留。可以信,但亦不可全信,因不知此器物究在何時,根據單一物件推測一切,故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 故最好將上述兩種方法配合起來講,不能抹殺某一種。 《史記·殷本紀》與殷墟文字相符合,兩者可會通。龜甲文即甲骨文何以有很大價值?由於殷墟古器物可以證明古史記載和古代歷史。 既然《史記·殷本紀》可信,那麼,《夏本紀》亦連帶可信。這是我根據下列證據推測為可信的。因為: (一)因《殷本紀》可信,故《夏本紀》亦可信。 (二)歷史上稱夏、商、週三代,在《尚書》中,有《西周書》,中有周公之文,他講商朝,同時亦講夏朝。

根據周公的話,就可講夏朝。如基督教的耶穌,無法掘出遺物,其記載中有很多神話,但不可全信,亦不可全不信,其理相同。故吾人對文字記載亦不可抹殺。 周公在《尚書》中講夏朝,他在太史公前一千餘年,太史公司馬遷亦講夏朝。 由殷商時代之器物發現,可以推算到商朝。我國將《楚辭》中之,及另一書均當作神話,但殷墟的龜甲文經發掘出來以後,證明與亦有可信之處。中國應該有夏朝,故殷墟所發掘的龜甲文,更可使我們對古代歷史增加信心。 夏朝以外有周朝,周是侯,是政治上的名分,商是天子,《史記》記載甚明。 商是天子,周是諸侯,根據《史記·殷本紀》講,周自明王系,商封為西伯,龜甲文有“周侯”兩字。 商在安陽,週在豐鎬,這是從文字記載得知。

何以小屯是殷墟?因《史記》有記載:“洹水南殷虛。”故夏朝亦應可信。此乃合乎邏輯的道理。 周王季之子昌為文王,文王之子武王名發。 光靠金字塔不能講埃及史,要等文字讀通後,才能講埃及史。故研究古代史,大的方向應該靠書本。 殷周之際,太王有三子,大兒子太泰伯,二兒子虞伯,三子季王季,連名字都無,才是信史,是可信的,因講者已忘其名。 王季生子曰昌,為太王寵孫,大哥與二哥商量,國家最好傳給他,泰伯和虞伯便逃走了,由王季接位,後由昌傳承王季,於是商封昌為西伯,即是文王。昌生子發,即是武王。文王有很多兒子,發或為第二子。商在河南,週在陝西,週去商是要從黃河擺渡的。 後來週打敗商,商之箕子逃到朝鮮,雖不能證明,但絕可信。朝鮮人亦知道。可見商朝與朝鮮曾有過關係。故商朝東可至朝鮮,西可管周侯,可見南方亦可推測商有其政治勢力。商朝之政治勢力如此之大,約歷時三百年,可見商規模之大、文化之高了。政治亦為文化表現之一,進步到如此田地,至少要好幾百年。

按照舊書所說,夏、商是封建時代,周亦是封建時代。 周朝人要跑到東方,可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出函谷關,到洛陽;一條路是出武關,到漢水、淮水,再可到南陽湘、襄陽鄂,再經漢水、淮水到長江。故周朝是翦商,漸侵商朝,打倒商後,變成新王朝了。 但當時商朝已有七百年曆史,周武王滅商後,回豐鎬去,因年老而兩年後崩。周武王並非要滅商,但商紂的政治太壞,乃是吊民伐罪,特來慰問民眾,討伐商朝,故封其子武庚於安陽。此乃三千年前之事,如係歐洲人,便不會如此,可見中國民族是有文化的。英國人不夠朋友,而是帝國主義,不肯歸還香港。當時全中國諸侯均服從周朝,周朝成為王朝,商仍存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