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鄧小平和世界風雲人物

第23章 英國“鐵娘子”碰到中國“鋼鐵公司”——鄧小平和撒切爾夫(3)

毛澤東指著鄧小平對英國首相希思說:“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是他們的事情了。” 決定讓“三落三起”的鄧小平第三次復出,是在1977年的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鄧小平這次重新恢復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鄧小平這一次的亮相與以往大不相同。這次他是以一個足球比賽的觀眾身份出現在世界的面前,而且與香港有緣。 1977年7月30日,能容納8萬人的北京工人體育場座無虛席。 “文化大革命”後中國舉辦的第一次國際足球邀請賽在這裡舉行。今天是香港代表隊出場比賽,這對中國球迷來說也是第一次。當鄧小平出現在主席台上時,體育場頓時成了歡樂的海洋,8萬觀眾不約而同起立鼓掌長達10多分鐘。鄧小平復出了!或許鄧小平選擇在香港足球隊比賽中亮相,並沒有什麼特別原因,但年青時就曾5次踏上香港土地的鄧小平對香港回歸祖國的事情,可以說是念念不忘。那5次,鄧小平大都是為了革命輾轉路過,是冒著生命的危險的。

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除了遵義會議之外,恐怕沒有哪一次會議像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樣,對中國前途命運的重大轉折有著決定性之意義。有人說這標誌著“鄧小平時代”開始了。 沒錯! 75歲的鄧小平把1979年元旦稱為“一個不平凡的日子”,並且他還把這概括為三個特點:一是全國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建設上來了;二是中美關係實現了正常化;三是把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提到具體的日程上來了。這一天,在鄧小平的授意下,還發表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台灣同胞書》。緊接著,20天之後,鄧小平選擇大年初一,出訪美國。這一切,都表明中國開始著手解決台灣、香港和澳門問題。 早在1978年,根據鄧小平的指示,中央成立了港澳領導小組,並同時設立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直接管理港澳工作事務,由廖承誌任港澳辦主任。

而鄧小平早在“毛澤東時代”就是中國關於香港問題的主要談判和決策者之一,和英國領導人很早就有過密切接觸。 這就還得說一說英國前首相希思。希思是英國保守黨領袖,1970年出任英國首相,1974年後多次訪問過中國,和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都有過接觸,尤其和鄧小平交往比較多,情趣也比較相投。中國和英國是在1954年6月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的,1972年在希思擔任首相期間,外交關係升為大使級。他下野後繼續為進一步改善中英關係而努力,特別是在中英談判解決香港問題的過程中,穿梭於兩國之間,做了大量的工作,為香港問題的解決做出了貢獻。 在一次會面時,鄧小平跟希思聊天說:“我們見面很多,不但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相同,而且也都是運動員。”希思笑著回答說:“是這樣的。”接著鄧小平又補充了一句:“一個是體育運動員,一個愛打橋牌。”可見他們關係的密切程度。

鄧小平和希思第一次見面是在中南海毛澤東的書房。時間是1974年5月25日。鄧小平和周恩來等人一起陪同毛澤東會見來訪的英國首相希思。在這次會談中,領導人最後談到了香港問題。 毛澤東說:“剩下一個香港問題,我們現在也不談。”說著,毛澤東回頭問坐在身旁的周恩來:“還有多少時間?” 周恩來迅速準確地回答道:“……是1898年租給他們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期滿,到現在還有24年。” “到時候怎麼辦,我們再商量吧。”毛澤東一邊說一邊揮了一下手,指著坐在不遠的鄧小平等人說:“是他們的事情了。” 8年後的1982年4月6日,希思為了香港問題專門再訪中國。此時毛澤東、周恩來都已經逝世。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鄧小平會見了他。這一次,希思是以民間使者的身份來到中國的,他要在英國政府準備同中國政府即將討論解決香港問題之前,先行一步來摸摸中國的底。

會見中,希思回顧了1974年5月毛澤東會見的情景,對鄧小平說:“那次你也在座,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說,反正要到1997年,還早呢,還是讓年輕人去管吧。現在離1997年只有15年的時間,你是如何考慮在這個期間處理這個問題。” 時間緊迫。這次希思有些著急了。實際上比希思更著急的是英國政府和英國各方面的人士,也包括香港各方面的人士。因為國際上的投資都需要有15年的穩定。香港的前途未卜,他們焦慮的是否要繼續在香港投資。中國在香港問題上的態度如何,香港問題能不能解決好,這是最關鍵和決定性的因素。對投資者來說,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 作為朋友,鄧小平很坦誠地告訴他說:“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香港的主權是中國的,還有新界,包括整個香港,過去是不平等條約,實際上是廢除的問題。如中國到時不把香港的主權收回來,我們這些領導人也交不了賬。”

在談到投資問題時,鄧小平明確表示:中國要維護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影響外國人在那裡的投資,在這個前提下由香港人來管理香港。 實際上鄧小平的這個態度早在3年前就已經明確地表達過。 那是在1979年3月29日上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會見了來訪的香港第25任總督麥理浩。麥理浩是應中國對外貿易部部長李強的邀請來中國訪問的,這也是有史以來到中國大陸訪問的第一位香港總督。可見,他背負的使命是神秘而又重大的。 作為職業外交家的麥理浩,是很熟悉中國的。對於這次來訪,英國政府極其重視,外交部專門進行了研究,賦予他一個特別任務:試探中國領導人對1997年香港歸屬問題的態度。從3月24日至28日,麥理浩先後在廣州、北京與有關領導會談時,就不停地放出他的試探“氣球”———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香港新界99年,將於1997年期滿,英國希望中國在1997年以後繼續租讓。

在29日會見鄧小平時,麥理浩趕緊抓住機會,一定要把問題談透,所以一落座,他就直奔主題,問鄧小平:“現在離1997年只有18年了,許多投資者開始為這個問題擔心。作為港督,我很想知道中國政府和閣下對這個問題的態度。” 鄧小平毫不遮掩,快人快語地答道:“我知道,人們開始擔心香港將來前途和地位問題。對這個問題,我們有一貫的立場。你們在座的各位先生都很清楚,我們歷來認為,香港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問題本身不能討論。但可以肯定一點,就是到那時候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也會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現在人們擔心的是繼續投資靠不靠得住。這一點,中國政府可以明確告訴你,告訴英國政府,即使那時作出某種政治解決,也不會傷害繼續投資人的利益。請投資者放心。”

但中國政府採取什麼措施或者政策讓投資者放心呢? 鄧小平接著說:“我們把香港作為一個特殊地區、特殊問題來處理,這是一個長期的政策。即使到了1997年,不管具體怎麼做,政治上如何解決,這個政策不會改變。不管將來香港的政治地位如何解決,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證。中國政府的立場不影響他們的投資利益,說清楚一點,就是在本世紀和下世紀初相當長的時期內,香港還可以搞它的資本主義,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就是到1997年香港的政治地位改變了,也不影響他們的投資利益。” 這是第一個英國人第一次聽到中國最高領導人用“一國兩制”的方法解決香港問題。麥理浩終於拿著“定心丸”回英國交差了。 1979年7月,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向中國外交部遞交了一份《關於香港新界土地契約問題的備忘錄》,提出希望中國政府取消兩個限制———也就是取消新界土地租約不能超過1997年的限制和取消1997年後港督在法律上不能再管理新界的限制。當這兩份備忘錄遭到中國政府的明確否決之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英國就頻繁地派遣政要訪華,包括前首相卡拉漢、外交大臣卡林頓、掌璽大臣阿德金斯以及英國國會代表團等。他們無非就是迫切地表達一個意思:英國政府對香港的前途問題著急,希望中國能夠主動提出一個維持香港現狀的辦法。而說白了,就是英國人不願意放棄香港,希望能夠永遠獲得對香港的管治權。但無論誰來,中國領導人只有一句話:請放心!同時在鄧小平的授意下,中國政府在1982年3月拿出了比較完整充實可行的體現“一國兩制”方針解決香港問題的12條方針政策,明確提出來“50年不變”,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這些政策,鄧小平也是徵求過香港的許多人士意見之後才形成的。

而這次,前首相希思是受首相撒切爾夫人的重託來探聽中國政府的態度,旨在進一步了解中國關於香港問題的方針政策。 在這樣的背景下,鄧小平再一次向希思重申了中國方面的立場,已經是成竹在胸,他說:“現在解決香港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中國政府已經確定解決香港問題的方針政策。這些政策與中國對台灣的九條方針的精神是基本一致的,我們將按這種思路解決香港問題。” 希思聽到鄧小平這麼肯定,心中為之一震,急忙問道:“鄧先生,我本人很相信您的話,但香港人期望看到一些更為具體的東西,比如中英雙方的協議。” 鄧小平毫不猶豫地說:“如果可能,我們願意同英國政府正式接觸,通過談判來解決香港問題。” 這次希思來訪,真可謂不辱使命。

1982年5月。港督麥理浩任期期滿後,由曾4次在駐華使館任職、通曉漢語的中國通尤德爵士接任港督。尤德一上任就穿梭於北京和倫敦之間,為中英最高級別的談判作準備。 最後,雙方終於確定,在1982年9月,撒切爾夫人將前往北京與鄧小平見面。 英國的“鐵娘子”要和中國的“鋼鐵公司”握手,猶如一場好戲就要開場了一樣,整個世界都睜大了眼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