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鄧小平和世界風雲人物

第6章 中國人不忘老朋友——鄧小平和尼克松(1)

一提起美國總統尼克松這個名字,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有人把中美關係比作一艘在大河裡航行的輪船,從1972年2月尼克松訪問中國開始,到1979年1月鄧小平訪問美國結束,中美關係真正地從“解凍”到“起航”,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尼克松和毛澤東、周恩來就是中美關係的“解凍”人和奠基者。 中國人不忘老朋友。讓尼克松怎麼也不會想到的是,鄧小平會主動邀請要與他見面。他終於在離開白宮5年後第一次回到白宮。 1979年1月29日,美國總統卡特和夫人在華盛頓舉行了盛大國宴,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鄧小平和夫人。參加國宴貴賓共有140人,其中包括24名中國官員、6名美國政府內閣成員、14名參議員和11位美國知名企業家。其中還有兩個人物是鄧小平向卡特總統特別提出要求而邀請的,所以就特別引人注目。他們就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和前國務卿基辛格。

鄧小平和尼克鬆在華盛頓見面了。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 眾所周知,這個時候,中美關係的“解凍”者毛澤東、周恩來已經逝世,尼克松卻因為“水門事件”被迫辭去總統職務而在美國備受“冷落”。 中國人不忘老朋友。讓尼克松怎麼也不會想到的是,鄧小平會主動邀請要與他見面,他終於有機會再次回到白宮。要知道,這是他自從1974年離開白宮後,5年來第一次回到白宮。據說,尼克松是在一片美國式的噓聲中走進白宮的宴會大廳的。 卡特總統在他的回憶錄《保持信心》一書中,是這樣描述鄧小平和尼克鬆的第一次見面的:“果然不出所料,尼克鬆在白宮的出現震驚了華盛頓的新聞界。尼克松總統雖然並不認識中國的現任領導鄧小平,但在短時間的招待會上,他卻同他們津津樂道他以前的中國之行。從他們私下的言論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始終是中國人的一位受敬重的朋友,他們並沒有把尼克松'水門事件'的指控看得很重。”

當美麗動聽的《美麗的阿美利加》音樂在宴會大廳裡奏響時,表情一直十分鎮靜的尼克松卻突然顯得十分激動,他在宴會桌旁愉悅地對鄧小平說:“你知道嗎?他們演奏的是同一支樂曲,就是我訪問中國時聽到的那支曲子。”顯然,他很高興與鄧小平談起他第一次打開中美關係之門的訪問。 鄧小平告訴尼克松:“你來的時候,我還遠在長江的南邊,在一個叫南昌的省城郊區的農機廠做工,得知毛主席請你來訪問,我是很高興的。” 7年前的1972年2月21日11時27分,尼克松是作為美國總統的身份,在中國的北京機場的跑道上,和中國總理周恩來一起聆聽美國的國歌。那是自1949年之後23年來,《美麗的阿美利加》第一次在中國的土地上奏響。如今他作為一個普通的美國公民,在美國的總統府和中國的另一位副總理再次聽到這支樂曲,一樣的旋律,兩樣的心情———中國人民沒有忘記他。

眾所周知,尼克松是以一個頑固反共的政客身份起家的,反共反社會主義是他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一貫本色。他成名於整肅美國國務院中無辜的較有進步思想的官員阿爾杰·希斯。包括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毛澤東最喜歡的美國外交官約翰·謝偉思等都受到過他的排擠和迫害。不論在台上或台下,尼克松始終是為美國統治集團效力的一名重量級角斗士。 1946年,尼克松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初登政治舞台。後來在艾森豪威爾擔任美國總統時,尼克松當上了副總統。以後幾經榮辱興衰,終於在1969年登上總統寶座,成為美國的第37任總統(1969—1975),並於1972年贏得連任,是國際政治舞台上最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之一。正當他權極位尊而躊躇滿志的時候,因捲入“水門事件”的醜聞,為避免遭國會彈劾,翌年他被迫辭職。

作為共和黨的領導人,尼克松入主白宮後,感到蘇聯已經成為美國的一個“非常強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競爭者”,“在同蘇聯對話時,也可能需要在中國問題上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尼克松深知沒有中國,“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能的”。他希望與中國對話。於是他請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和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帶話給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和周恩來。而此時,中蘇關係已經嚴重惡化,中美關係仍處於敵對狀態。中國同樣需要美國來扼制蘇聯。毛澤東和周恩來就曾於1970年的國慶節在天安門城樓上會見著名記者斯諾夫婦,以此傳達改善中美關係的信息。而在這年年初,中斷了兩年多的中美大使級會談在駐華沙的中國大使館內恢復談判;8月美國宣布取消在國外的美國石油公司給過往的中國船隻加油的禁令;到了9月,總統尼克鬆對美國《時代》周刊發表談話說:“如果說在我去世之前有什麼事情要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去。”

1971年4月,毛澤東、周恩來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拉開了“乒乓外交”的序幕,以“小球”推動“大球”;7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隨後宣布尼克松將訪華;1972年2月,尼克松來到中國,並於27日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在告別宴會上,尼克松說:“今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1.6萬里和22年敵對情緒的橋。”同時,尼克松還表示:如果他連任,將在下一個任期內解決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然而遺憾的是因為“水門事件”的發生,尼克鬆對周恩來的“五條秘密承諾”也成了空頭支票,大大推遲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而據基辛格回憶說:毛澤東對轟動美國政壇的這一事件,是“根本無法理解'水門事件'引起的喧囂;他輕蔑地把這整個事件看成是'放屁'。事情本身'不過是芝麻大小,而現在卻因此鬧得翻天覆地。反正我們不喜歡就是。'他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攻擊一位成績卓著的總統。”而在1976年的元旦,毛澤東在接見尼克鬆的女兒和女婿朱莉·尼克松和戴維·艾森豪威爾時,仍然稱尼克松為“總統先生”,並說:“我願意叫他為總統先生,誰也管不著。”毛澤東還認為西方政治虛偽的很!就因為兩卷錄音帶就可以讓一位總統下台,豈不是咄咄怪事!可見毛澤東是喜歡尼克鬆的。

鄧小平訪美,標誌著中美關係正常化終於實現了。儘管尼克松當年的願望沒有能在自己手中實現,但中國人沒有忘記這位奠基者。鄧小平特別要求卡特總統請尼克松到白宮參加國宴見面,並在宴會的答詞上說: “我們兩國曾在30年間處於相互隔絕和對立的狀態,現在這種不正常的局面終於過去了。在這個時刻我們特別懷念生前為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開闢道路的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我們也自然想到前總統尼克松先生和福特先生、基辛格博士、美國參眾兩院的許多議員先生和各界朋友所做的努力。” 而據當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回憶說:“宴會席上,尼克松坐在我的旁邊,白宮的服務人員都熱情地和他打招呼,這使我很感動。終席時,這位前總統請同桌的人在一張印有中、英文名的菜單上一一簽名留念,說是要帶回家給他的妻子帕特看。”

由此可見,尼克松這次回到白宮赴宴的心情。 此後,尼克鬆多次訪問中國,幾乎每次都受到鄧小平的接見。 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我們可以看到,1989年10月31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尼克鬆的時候,高度評價了尼克松1972年訪問中國的“破冰之旅”。他是這樣說的: “你是在中美關係非常嚴峻的時刻到中國訪問的。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72年,二十三年間,中美關係處於敵對狀態。在你擔任總統的時候,改變了這個狀況。我非常讚賞你的看法,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著眼於自身長遠的戰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而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並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這樣,什麼問題都可以妥善解決。用這樣的思想來處理國家關係,沒有戰略勇氣是不行的。所以,你1972年的中國之行,不僅是明智的,而且是非常勇敢的行動。我知道你是反對共產主義的,而我是共產主義者。我們都是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來談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在這樣的大問題上,我們都是現實的,尊重對方的,胸襟開闊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