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永樂大帝朱棣

第4章 二、受教

永樂大帝朱棣 毛佩琦 3616 2018-03-16
世勢像天上的浮雲,時光如翻騰的江水,一切都在變,而且變得那樣迅速。短短幾年中,朱元璋的聲勢已經今非昔比了。他在龍鳳七年(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接著,他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陳友諒中流矢而死,其子陳理被迫投降。龍鳳十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建立百宮,定立制度,儼然是一方之主了。他進而進攻江北張士誠,奪取了泰州、高郵之地。然後,轉過來又向張士誠的根據地進攻,連下湖州、杭州進逼平江,節節取得勝利。這時大宋政權的主公小明王卻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他所在的安豐一度被張士誠圍困,小明王乘著黑風暴雨逃到了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把小明王迎往應天,哪知船到江心竟然舟覆人亡,不管是風浪也罷,還是廖永誌的粗疏也罷,也不管還是有點別的什麼原因,反正這個被朱元璋的謀臣稱為“牧豎”的小明王已經死了。朱元璋就此取消了大宋的龍鳳年號,改稱吳元年(1376)。這一年,強敵張士誠被俘,方國珍投降。朱元璋只待揮師北上,逐鹿中原了。

這一年,朱棣已經八歲,生得虎虎威威,特別為朱元璋夫婦所鍾愛,到這時為止朱元璋一共有七個兒子,長子今年十三歲,早拜宋濂為師,學習經書,在朱元璋自立為吳王時他被立為世子。老二朱樉十二歲,老三朱十歲,最小的老七朱■也已經四歲了。雖然這時天下仍然爭戰不已,但這些王公子弟畢竟是生於安逸,長於富貴。他們不會再受朱元璋幼年時的那些苦,不用去放牛,不用吃草根樹皮,也用不著做那形同乞丐的遊方僧了。朱元璋對他們寄有很大期望,指望他們將來繼承自己開創的大業。他深知不諳世事的紈絝子弟是無法擔當大任的。他希望諸子知道什麼是疾苦,什麼是勞碌。這年十月二十二,他讓老大朱標、老二朱樉到臨濠拜謁祖宗的陵墓,順便了解民間疾苦和自己創業的艱難,也是為幾個弟弟做個榜樣。朱標臨別時,他對諸子說:

世稱商高宗、周成王為賢君者,汝知之乎?高宗勞於外,知民疾苦,成王早聞無逸之訓,知稼穡之艱難,故其在位不敢暇逸,能修勤儉之政,為商周令主。今汝諸子生於富貴,未涉艱難。人性習於宴安,必生驕惰。況汝他日皆有國有家,不可不戒。 今便汝等於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野,因道途之險易,以知鞍馬之勤勞,觀小民之生業,以知衣食之艱難;察民情之好惡,以知風俗之美惡,即祖宗陵墓之所,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之不易也。 十一月甲午,圜丘建成,朱元璋出視,世子從行,朱元璋命左右引導,遍歷農家,觀其居處飲食器用。回還後,朱元璋對世子說:“汝知農乏勞乎?夫農身不離畎畝,手不釋耒耜,終歲勤動,不得休息,其所居不過茅茨草戶,所服不過練裳布衣,所飲食不過菜羹糲飯,而國家經費皆其所出,故令汝知之,凡居處食用,必念農之勞,取之有製,用之有節,使之不苦於飢寒,若復加之以橫斂,則民不堪命矣。”

就在這之後,十二月十一日,中書省左相國宣國公李善長率文武百官向朱元璋獻勸進表,請朱元璋登帝位。朱元璋推辭了一番,便於十二月二十二日祭告上天,決定登極。朱元璋已經成了實際的皇帝,就差舉行正式典禮了。但在這新朝伊始政務叢脞中,朱元璋也還想著對諸子的培養。他知道只有有了可靠的子孫,他所開創的大業,才能傳之久遠,他悉心經營所付出的心血才不會白流。在父傳子家天下的時代,朱元璋的想法是正常的。本來嘛,“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對於皇帝和他的子孫來說,國即是家,家即是國,家與國是一體的,它的延續必須是以朱氏的血統為標誌。二十四日,朱元璋正式為諸子命名。他將這要寫入宗室譜牒的大事祝告給太廟。告文寫道: 維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禮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舉兵渡江以來,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次曰樉,曰,曰棣,曰■,曰楨,曰榑,從孫一人曰煒,敢告知之。

同時,朱元璋考慮諸子已經漸漸長大,應該習勤勞,以不致驕惰。他讓內侍做了一些麻履行幐,凡是諸子出城稍遠的,必須騎馬走兩程,步行走一程,非要讓他們親身體會一下勞苦的滋味不可。 朱元璋登極轉眼就快一年了。這一年裡,明朝軍隊北討南征節節勝利。福建廣東相繼歸入版圖。北伐軍經山東、河北直逼大都,迫使元順帝帶領臣屬倉皇棄城逃跑,出奔上都,攻克了元朝近百年的統治中心,朱元璋正式取代元朝得到全國統治者的地位。 洪武元年十一月四日,大雪覆蓋了南京城。皇城裡一片瓊樓玉宇、莽莽蒼蒼的鐘山也顯得更加雄偉壯美。昨天冬至,朱元璋到圜丘祭祀過皇天上帝,百官紛紛前來慶賀這大禮告成。今天朱元璋特意在奉天殿宴請百官。宴會剛罷,朱元璋信步來到大本堂。這是皇太子和幾個兒子讀書的地方。大本堂藏有古今圖書,教師都是各地的名儒,他們是朱元璋根據群臣的推薦親自寫信徵召而來的。朱元璋要求老師不僅能培養諸子的德性,而且要與他們朝夕論說“民間稼穡之事”和“往古成功之跡”以使諸子了解民情,增長政治知識。老師們輪番在大本堂夜直,另外還有一批從各地選拔的聰明伶俐的少年給諸子伴讀,這些師傅也夠認真的了。他們對諸子的管束甚嚴。諸子中有不聽教訓的,甚至要挨打。有一次,老師用管打了淘氣的皇子的額頭,朱元璋為此大發脾氣,經皇后馬氏的解勸才算完事,大本堂是朱元璋常來的地方,他不僅要檢查諸子的課業,也常與各位老師商榷古今,評論文字,有時則賜宴賦詩,相與唱和。

大本堂不過是崇屋數椽,並無華麗的裝飾。堂前一徑小路幾束脩竹,沒有亭台館榭,卻有片片菜地,那越冬的蔬菜在白雪中透出點點碧綠。朱元璋曾對皇太子和各位皇子說:“此非不可起亭館臺榭為遊觀之所。今但令內使種蔬,誠不忍傷民之財,勞民之力耳。昔商紂崇飾宮室,不恤人民,天下怨之,身死國亡。漢文帝欲作露台,而惜百金之費,當時民安國富。夫奢儉不同,治亂懸判。爾等當記吾言,常有儆戒。”大本堂的庭中,懸掛著一幅幅圖畫,那是今年四月朱元璋命畫工特意為諸子繪製的。畫中所畫有古代孝行故事,還有朱元璋親身經歷的艱難和南征北戰的事蹟。他對侍臣說:“朕家本業農,祖父皆長者,世承忠厚,積善餘慶,以及於朕。今圖此者,使後世觀之,知王業艱難也。”各位近臣都說:“陛下昭德垂訓,莫此為切。”朱元璋又說:“富貴易驕,艱難易忽。久遠勿忘。後世子孫生長深宮,惟見富貴,習於奢侈,不知祖宗積累之難。故示之以此。使朝夕覽觀,庶有所警也。”

朱元璋來到大本堂,敘過禮,問過諸子的課業,便出題請各位師儒作文。他出的題是《鐘山蟠龍賦》。朱元璋雄才大略,這文題也是帝王氣象。各位師儒對景揮毫,各有所作。朱元璋特別高興,吩咐內侍設宴,款待各位師儒。朱元璋一時興至,自己也作了一篇《時雪賦》。他把這賦賜給了各位師儒。朱元璋雖只粗通文墨,但他才力過人,多年的磨勵的熏染,煉就了他的英察敏銳,因而所作文字也多有可讀者。各師儒當然將皇帝的賜予看作殊榮,莫不誠心感戴了。臨行前,朱元璋又命賜給諸師儒每人一套冠服。朱元璋回到乾清宮,已經是薄暮時分了。 朱元璋對諸子的學問極為留心,因而對教師也有不少要求。洪武二年四月初五,他對給諸子和功臣子弟講授經書的博士孔克仁說:“人有精金,必求良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於子弟,有美質而不求明師教之,豈愛子弟不如金玉邪?蓋師所以模範學者,使之成器,因其才力,各俾造就。朕諸子將有天下國家之責,功臣子弟將有職任之寄。教之之道當以正心為本,正心則萬事皆理矣。苟守之不以其正,為眾欲所攻,其害不可勝言。卿等宜輔以實學,毋徒效文士記摘詞章而已。”

朱元璋還時時以自己身體力行的經驗教育諸子。這年五月十二日。在回宮途中,天儘管熱,可農夫們卻不敢耽誤農時,他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吃力地勞作,盼望著秋天會有個好收成。朱元璋看在眼裡,不覺想到自己幼年所經歷的艱辛,不忍再騎在馬上。他下了馬,從獨龍岡一直步行到淳化門,到了淳化門才又騎馬回宮。他對跟隨的人說:“朕久不歷農畝,適見田者冒暑而耘,甚苦。因閔其勞,徒步不覺至此。農為國本,百需皆其所出。彼辛勤若是,為之司牧者,亦嘗閔念之乎?且均為人耳,身處富貴,而不知貧賤之艱難,古人常以為戒。夫衣帛當思織女之勤,食粟當念耕夫之苦,朕為此故不覺惻然於心也。”第二天,他又與孔克仁和諸子說到上鐘山的事。他讓內侍叫過一個小僮,朱棣他們一看與自己年齡差不多,一時也不知道父皇要說什麼。原來,昨天,朱元璋帶侍御僕從上鐘山,這小僮也在裡面供役。他雖然跑得紅頭漲臉,汗流涔涔,卻仍然手勤腳快。朱元璋不禁想起自己的孩子,養尊處優是多麼驕奢。他暗中記下他的姓名,打算用他為例對諸子作一番教訓。他把那個小僮叫到諸子麵前,對他們說:“此小僮與爾等年相若,已能奔走服役。爾曹不可恃年幼怠惰不學,當朝夕勤勵可也。朕之意惟恐其居富貴耽逸樂耳。”不過,不論朱元璋怎樣說,朱棣他們也無法體會小僮的艱辛,貴為皇子,是無法與一個作為奴僕的孩子相比的。然而,孔克仁卻把朱元璋的這番話比做周成王的無逸之戒。

為了把諸子的約束和教育制度化、法律化,朱元璋在本年四月就命令中書省編定《祖訓錄》,同時還要中書省制定封建諸王的製度,確立他們的封地、鄉邑及官屬規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