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桃花映面宋美齡

第24章 五、晚年離愁

桃花映面宋美齡 阳武 3411 2018-03-16
宋氏三姐妹,小妹走得最晚。宋美齡,在歷史的風雲際會中既有代表民族利益光芒四射的一面,也有站在蔣家王朝立場上反共反人民的一面,瑕瑜互見。她有與生俱來的聰明、美麗與政治手腕,加上孔宋家族與美國背景,使她成為中國近現代百年史上最有爭議與影響的女人。 她不僅經歷了滿清末葉、民國啟建、軍閥混戰和日軍侵華,亦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更見證了冷戰時代的降臨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宋美齡見證了世紀的遞嬗與朝代的變遷,亦閱盡了“千古興亡多少事”。 她傳奇的一生,始於一個富有而且西化的家庭。 她選擇了自己的婚姻,既享受了蔣家的顯赫,也擔負了歷史的責難。 她一生靠近權力中心,縱橫捭闔於政治風雲之中。 她晚年縈懷兩岸關係,期望國家統一、民族昌盛。

1949年以後的宋家三姐妹,因為中國政權的急速轉移,加上三者在政治立場上存在著某些差異,所以,三人在新中國成立後,也分別生活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之下。宋慶齡留在大陸,宋美齡蟄居台灣,宋靄齡移民美國,三姐妹從此天各一方。她們都不得不安於各自的命運,或者像美齡所說的那樣:這是“上帝為她們安排的命運”。國民黨政權的崩潰,退據海島,宋美齡當時正滯留美國。她幾番權衡之後,還是到了台灣,與蔣介石相廝守。 1975年蔣介石死後不久,宋美齡離開了染指近半個世紀的政治舞台去了美國。從此,“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 晚年的宋氏三姐妹,只有離愁,沒有團聚;只有相思,沒有相見。 宋子文的去世,給宋氏三姐妹提供了一次相聚的機會。

當時,中美兩國政府正在進行秘密的接觸,以求改善關係。美國總統尼克松曾想通過宋氏三姐妹奔喪的機會,推進中美兩國建交。為此,他邀請了內地的國家副主席宋慶齡、在台的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和時在美國的孔祥熙夫人宋靄齡前來參加宋子文的葬禮。 據說尼克松當天就收到了中方的回复:“宋慶齡副主席赴美參加宋子文的葬禮,由於中美尚未建交,沒有直達航班,現在通過美國航空公司聯繫專機,經倫敦飛美國。” 同時,尼克松也收到了宋靄齡、宋美齡將前來參加葬禮的回函。 不料,已離台經夏威夷飛紐約的宋美齡,中途得到了蔣介石的通知,以勿入中方的圈套為由,要其停止飛赴美國參加葬禮。 接著,宋子文家屬又收到孔家的電話,宋靄齡臨時決定不參加弟弟的葬禮了。

得知這意外的消息後,尼克松立即通知有關部門電告蔣介石,說明宋子文的葬禮純屬宋氏家族的私事,和內地中方無關。 但宋美齡仍留居夏威夷觀望。 4月28日,宋子文的靈柩從舊金山運抵紐約。葬禮的前一天,中方電告說,由於包租不到專機,宋慶齡無法赴美參加弟弟的葬禮。尼克松深感遺憾,他把這一消息通知了蔣孔兩家。 結果,宋美齡飛回了台灣,在美國的宋靄齡則猶豫不決。 政治的原因,使三姐妹終於未能再次相聚。 1971年5月1日,在紐約市中心的一個教堂裡舉行了宋子文的追思禮拜。參加者有宋子文的遺孀張樂怡及其3個女兒、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以及顧維鈞,台灣駐美“大使”劉鍇等數百人。宋氏三姐妹均未出席,無論對生者還是死者來說,都是件痛苦的事,不能不說這是古今中外最為典型的親情悲劇事例。

打倒“四人幫”後,宋慶齡曾托宋美齡的好友、前美國空軍援華“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的夫人陳香梅女士給宋美齡轉交了一封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見上一面,只敘姐妹之情。但是宋美齡沒有表態。宋氏三姐妹最終不能重聚,這不能不說是她們的人生遺憾。 歷史真相是,宋慶齡最後的那些日子裡,確有一個盼能實現的願望,那就是她很思念美齡,很想見上小妹一面。 1981年宋慶齡重病期間,囑託童小鵬同志,請友人向她在海外的親友問好。中國駐美大使館也及時地向宋美齡轉達了她二姊病危的消息。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宋美齡仍沒有能跨出這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多少年的離愁別緒,她不心酸,也不哀傷嗎?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患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北京逝世。靈堂正中擺放著孫中山的獨子孫科的夫人從台灣敬獻的花圈,上書:“沉痛哀悼親愛的媽媽——兒媳陳淑英敬”。 6月4日骨灰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墓“宋氏陵園”其父母陵墓的東側。當年,宋嘉樹見6個兒女肩負使命,散居國內外,便在上海萬國公墓提前購置了8穴墓地,作為全家最後的歸宿地,全家“約定”死後葬在一起。宋慶齡不忘“約定”,牢記父母養育之恩,希望身後永遠陪伴著父母。

宋慶齡生前彷彿一位神話裡的人物,身後享受了至高的榮耀。 宋慶齡的聲望來自她在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始終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的戰鬥經歷。 宋慶齡一生維護孫中山的光輝形象,抨擊蔣介石的專制獨裁,將她的愛和恨演繹得淋漓盡致。 宋慶齡,她的堅貞不屈,勇敢忠誠和她的精神之美,是中國最卓越而輝煌的象徵。 宋慶齡的革命一生,無愧為中華“一代國母”,其光輝一生,正如何香凝《菊石圖》所寫的:惟菊與石,品質高潔;惟石與菊,天生硬骨。 悠悠清泉,娟娟皓月;惟菊與石,品質高潔。 1948年,宋美齡赴美為國民黨求援,從此再也沒有踏回上海的土地,也再沒有同宋慶齡見面。據說,1981年宋慶齡去世時,遠在美國的宋美齡,雖對內對外都沒有公開說一句話,也沒有任何唁電,但她當時就失聲痛哭,並且私下里多次流淚,虔誠為二姐做禱告。

宋氏家族是一個按照基督教的理想和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念紐結起來的大家庭。宋嘉樹夫婦對自己的家庭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大家今生今世互親互愛,永不分離。他們全家8口人,在人生的歸宿處——宋氏墓地也造了8穴地;宋嘉樹的妻子臨終前,曾要求女兒們永不剪髮,她們姊妹三個謹守母言,一直都梳著發。這是一種多麼強大的內在聚合力啊!宋氏姊妹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聚合力的牽引,才在新中國建國前的政治風雲中,一方面和政治鬥爭中的不同陣營保持著極深的淵源關係,另一方面也沒有因為政治上的分歧而中斷纏綿的姊妹之情。 長期孤寂地寄居在美國的宋美齡,看著自己的二姊安睡在親愛的父母身邊,遙望著綠草如茵、陽光和煦的宋氏墓地,那種“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的故土情,那種千絲萬縷的姊妹情,攪動了她那平如秋水的心境。

應該說,蔣介石的死,宣告了宋美齡政治生命的結束。 1975年9月16日中午,宋美齡搭乘“中美號”專機離台赴美。 1995年適逢二次大戰結束50週年紀念,宋美齡應邀重返國會山莊接受致敬,並發表簡短談話。此次華府之行,使垂垂老矣的宋美齡重溫了一場遙遠的舊夢。 50多年前,宋美齡以其傑出的風度氣質、流利的英語親往美國國會與各大城市演說,要求協助中國抗戰而引起轟動。因此,美國會議員有意藉紀念二次大戰與聯合國成立的機會,重邀宋美齡到國會演說,無疑頗有“遙想公瑾當年”,讓人重溫宋美齡國會演說的味道。偏偏打著“務實外交”旗幟的李登輝,也排定於當年重訪美國母校康乃迪克大學,台獨醜行的表演,不僅讓美國方面居間處理感到尷尬,也使宋美齡這場歷史性演說暗然失色。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園”。愈是晚年,宋美齡愈是思戀生她養她的故土,因為那裡鐫刻著她的花樣年華。多少事,自難忘。 宋美齡的晚年生活很是孤寂。平時以養花、作畫、閱讀、練字來消磨時光。 30位侍從人員除了安排她的生活起居、衣著、車輛外,還替她整理文牘,處理書信。 但相互間難有深入的交流。自1991年,宋美齡更是深居簡出,頤養天年。很少在公眾場所露面。 她喜歡一個人靜靜欣賞她以前畫的國畫,回味往事。 宋美齡晚年的心境也蒼涼。不僅是故舊大多凋謝辭世,連家族晚輩如外甥女孔令偉、孫子蔣孝勇也一一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是宋美齡心中的至痛。特別是在張學良去世之後,宋美齡更顯落寞。不免有“杜鵑聲裡斜陽暮”的寂寥之感。

她偶爾接見訪客、逛逛公園、參觀畫廊。她虔誠信教,平日與《聖經》為伴,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早已能駕馭生命中的風浪與波折。 1997年3月20日歡度百歲生日時,紐約宋寓熱鬧萬分,賀禮極多。每年過生日,似乎是她最快樂的時刻。 孔令儀夫婦曾希望宋美齡將自己親身參與或曾居關鍵角色的往事書寫或口述,集成自傳,但令人遺憾的是,她始終拒絕作口述歷史和撰寫回憶錄,對歷史而言,乃是無可彌補的損失。 2003年10月24日,106歲高齡的宋美齡安詳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她的逝世,似乎意味著中國歷史的一個篇章告一段落。 姐妹相繼凋逝,均沒有看到海峽兩岸統一,這是她們最大的遺憾。 與大姊一樣,她的骨灰留存在美國。

上海的萬國公墓,永遠歡迎她們的魂歸。 鶴駕已西,鸞音不再,令人憾惋。 106歲的宋美齡走了,沒有留下文字傳記,沒有留下私密日記,也沒有留下專門的音像資料。留下的,是許多外人或許永不可知的謎團。有人說,這就是宋美齡的風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