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索性做了和尚

第35章 李叔同年譜(2)

索性做了和尚 李叔同 1814 2018-03-16
九月,考入位於上海徐家彙的交通大學前身南洋公學特班,改名李廣平。該校總教習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倡導民主、提倡新學,開設英語、國際法等諸多新學課程。同學中有黃炎培、邵力子等後來的著名人士。叔同與師生們相互切磋,獲益頗多。 是年秋,叔同曾赴河南開封參加鄉試,未取。 一九零二年繼續在南洋公學特班學習。 秋季,與袁希濂同以“嘉興府平湖縣監生”資格赴杭州參加鄉試,因在文章中大倡維新,再次落第。 八月,在上海訪名妓謝秋雲,作《七月七日在謝秋雲妝閣詩以謝之》詩以留念。 在南洋公學與同學合演新劇《六君子》等。 年底,因南洋公學校方禁止學生閱讀《民報》一類進步書報,壓制學生的言論自由,特班學生在蔡元培的帶領下掀起我國近代史上首次學潮,隨即憤而退學。十一月,二十幾名退學學生全部加入由蔡元培任總理、吳稚暉任學監的“愛國學社”繼續學習。叔同在課餘還參加《蘇報》的編輯工作。

一九零三年與黃炎培、許幻園等青年進步分子創建“滬學會”,以“興學”和“演說”為主要活動內容,向貧苦大眾開辦補習學校。叔同在夜校里特設“樂歌課”,開中國音樂教育之先。 在蔡元培的指導下,翻譯《法學門徑書》、《國際私法》,交開明書店出版。 一九零四年三子李端出生。 與滬上名妓朱慧百、李蘋香等有詩詞應和。 經常參加票友演出,曾飾黃天霸等武生角色。 李叔同手書之橫披 一九零五年滬學會演出新戲《文野婚姻》,叔同寫作劇本,並作詩《滬學會〈文野婚姻〉新戲冊撰成感賦》以資紀念。 二月,選曲並作詞寫成《祖國歌》,此曲抒發了叔同滿腔的愛國熱誠,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與號召力,迅速風靡全國。 四月,生母王氏病故,終年四十五歲。叔同偕妻兒護送母親靈柩回津,破除舊習,舉行新式追悼會,親寫悼詞並唱《輓歌》。

治喪之後,叔同改名李哀,字哀公,以示對母親的追念。將妻兒安置在天津,叔同獨自返滬。 六月,叔同取得南洋公學文憑,決定東渡日本留學,臨行前作《金縷曲·留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叔同到東京後,入上野美術專科學校專攻西洋畫,改名李岸。同時關注歌曲創作,編輯《國學唱歌集》,收歌二十餘首,交上海中新書局出版。 一九零六年在學習美術的同時,又去音樂學院學習鋼琴,並向著名導演藤澤淺二郎學習西洋戲劇。 二月,集寫、編於一身,獨力編輯《音樂小雜誌》,系我國最早的音樂刊物,其內容包括音樂、繪畫、雜感等幾大部分。創刊號發表有《〈音樂小雜誌〉序》、《樂聖比獨芬(貝多芬)傳》、《近世樂曲大意》,及教育歌曲《我的國》、《春郊賽跑》,別體唱歌《隋堤柳》,雜感《嗚呼!詞章! 》、《論音樂之感動力》等十幾篇稿件,山東京三光堂印刷,寄回國內交上海尤惜陰發行。

八月,因患肺結核,返天津省親養病,旅途中作有《醉時》、《昨夜》、《初夢》等多首詩詞,抒發了作者懷念故國、憂時憤世之情。 九月,叔同返回日本繼續學習西洋繪畫。 是年冬,叔同在日本加入同盟會。 原第192頁圖放241頁李叔同在日本留影 一九零七年在東京與曾延年(即曾孝谷,字存吳)等共同發起成立“春柳社”,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話劇團體,開中國新劇表演藝術之先。日本著名戲劇藝術家藤澤淺二郎為劇社顧問。 七月,排演新居《茶花女遺事》(即小仲馬名著之第三幕最後兩場),叔同親飾茶花女瑪格麗特,曾延年飾亞芒父,唐肯飾亞芒。該劇在神田區青年會劇場公演取得巨大成功,極大地促進了春柳社的發展,春柳社迅速發展至八十多人。不久在東京演出新劇《黑奴籲天錄》,該劇由曾延年自美國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而成,藤澤淺二郎親任導演。李叔同飾演愛米麗夫人及跛醉漢兩個角色,並兼任舞美等職。此劇的公演又大獲成功,獲得日本戲劇評論界的高度讚揚。

此後,春柳社又排演過《生相憐》、《畫家與其妹》等劇,李叔同均扮演重要角色。 後來,因清政府駐日公使館發出佈告,禁止留學生上台演戲,並以取消“留學費用”相威脅,春柳社被迫逐漸停止了活動。 是年,李叔同與自己的繪畫模特、一位日本姑娘逐漸相愛,並娶其為妻。 一九一零年因清政府將鹽業改為“官鹽”,李家投資於鹽業的銀號損失近百萬元。李叔同遂在修完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學業後,中止在音樂學校的學習,偕日籍夫人回家,將其安頓在上海,隻身返津與家人團聚。 是年秋,開始在天津工業專門學校任教。 一九一一年轉至直隸模範工業學堂,任美術教員。 一九一二年二月,應上海城東女校校長楊白民之邀,赴滬於城東女校“藝科”任教。

四月,加入進步文學團體“南社”。受陳英士之聘,擔任上海《太平洋報》編輯,負責廣告版及副刊“太平洋文藝”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