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索性做了和尚

第33章 弘一大師刻贈夏尊之印章及題記

索性做了和尚 李叔同 13767 2018-03-16
晚晴院額跋 本文一九二九年十月作於溫州慶福寺。 唐人詩云:“人間愛晚晴。”髫齔之歲喜誦之。今垂老矣,猶复未忘,亦莫自知其由致也。因顏所居曰“晚晴院”,聊以記念舊之懷耳。書者永寧陶長者文星,年九十三。陶長者既為餘書晚晴院額,張居士蔚亭,並寫此本。耄德書翰,集於一堂,彌足珍玩,不勝忭躍。 沙門弘一識 過化亭題記 本文一九三五年春作於泉州溫陵養老院。 泉郡素稱“海濱鄒魯”,朱文公嘗於東北高阜建亭種竹,講學其中,歲久傾圮。明嘉靖間,通判陳公重建斯亭,題曰“過化”,後亦毀於兵燹。爾者葉居士青眼欲復古跡,請書亭額補焉。餘昔在俗,潛心理學,獨尊程朱。今來溫陵,補題“過化”,何莫非勝緣耶? 遜國後二十四年,歲在乙亥,沙門一音書,時年五十有六

致夏尊(父病日劇) 尊大士座下:賜箋,敬悉。居士戒除葷酒,至善至善。父病日劇,宜為說念佛往生之法。臨終一念,最為緊要(臨終時,多生多劫以來善惡之業,一齊現前,可畏也)。但能正念分明,念佛不輟,即往生可必(釋迦牟尼佛所說,十方諸佛所普贊,豈有虛語)。自力不足,居士能助念之,尤善。勸親生西方,脫離生死輪迴,世間大孝,寧有逾於是者(臨終時,萬不可使家人環繞,妨其正念。氣絕一小時,乃許家人入室舉哀,至要至要)。 《淨土經論集說》,昭慶經房皆備,可以請閱。聞範居士將來杭,在佚生校內講《起信論》。父病少間,居士可以往聽。 《紫柏老人集》(如未送還)希托佚生轉奉範居士。不慧入山後,氣體殊適,可毋念。

演音稽首六月十八日(1918年) 致夏尊(衰病之由) 尊居士:頃誦尊函,並金二十元,感謝無盡。餘近來衰病之由,未曾詳告仁者。今略記之如下:去秋往廈門後,身體甚健。今年正月(舊曆,以下同),在承天寺居住之時,寺中駐兵五百餘人,距餘居室數丈之處,練習放槍並學吹喇叭,及其他體操唱歌等。有種種之聲音,驚恐擾亂,晝夜不寧。而餘則竭力忍耐,至三月中旬,乃動身歸來。輪舟之中,又與兵士二百餘人同乘(由彼等封船)。種種逼迫,種種污穢,殆非言語可以形容。共同乘二晝夜,乃至福州。餘雖強自支持,但腦神經已受重傷。故至溫州,身心已疲勞萬分。遂即致疾,至今猶未十分痊癒。 慶福寺中,在餘歸來之前數日,亦駐有兵士,至今未退。樓窗前二丈之外,亦駐有多數之兵。雖亦有放槍喧嘩等事,但較在福建時則勝多多矣。所謂“秋荼之甘,或云如薺”也。餘自念此種逆惱之境,為生平所未經歷者,定是宿世惡業所感,有此苦報。故餘雖身心備受諸苦,而道念頗有增進。佛說八苦為八師,洵精確之定論也。餘自經種種摧折,於世間諸事絕少興味。不久即正式閉關,不再與世人往來矣(以上之事,乞與子愷原第95頁圖放156頁弘一大師書贈夏尊之字幅一談。他人之處,無須提及為要)。以後通信,唯有仁者及子愷豐子愷(1898—1975): 漫畫家,美術教育家。乳名慈玉,學名豐潤(後改為豐仁),曾用名豐仍。浙江省桐鄉縣石門鎮人。 1914年考入杭州浙一師,師從李叔同和夏尊。 1921年春東渡日本留學,歷任桂林師範學院、浙江大學、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職。作品有《子愷畫集》、《子愷漫畫集》、《劫餘漫畫》等。 、質平即劉質平(1894—1978): 原名毅,浙江海寧人。音樂教育家。 1912—1917年在浙一師求學,從李叔同學習美術、和聲、作曲及鋼琴,畢業後由李叔同資助留學日本,1919年與吳夢非一起創辦上海藝專。編著有《開明音樂教材》、《音樂教程》等。等。其他如廈門、杭州等處,皆致函訣別,盡此形壽不再晤面及通信等。以後他人如向仁者或子愷詢問餘之踪蹟者,乞以“雖存如歿”四字答之,並告以萬勿訪問及通信等。質平處,餘亦為彼寫經等,以塞其責,並致書謝罪。現在諸事皆已結束。惟有徐蔚如編校《華嚴疏鈔》,囑餘參訂,須隨時通信。返山房之事,尚須斟酌,俟後奉達(臨動身時當通知)。山房之中,乞勿添制紗窗,因餘向來不喜此物。山房地較高,蚊不多也。餘現在無大病,惟身心衰弱,又手顫、眼花、神昏,臂痛不易舉,凡此皆衰老之相耳。甚願早生西方。謹复,不具一一。

演音舊四月廿八日馬居士石圖章一包,前存子愷處。乞托彼便中交去,並向馬居士致訣別之意。今後不再通信及晤面矣。 (1930年)原第72頁圖放於157頁弘一大師給夏尊的信原第77頁圖放於157頁弘一大師致夏尊、豐子愷的信原第96頁圖放157頁弘一大師書贈夏尊之橫披原第165頁圖放157頁弘一大師給夏尊的遺書 致夏尊(代購水筆) 尊居士文席:頃奉惠書,欣悉此事已承仁者盡力規劃,助理一切,至用感謝。徵求期限,似宜再展緩兩月,因遠方郵便遲滯,恆須一二月乃可達也。陳無我居士因修習密宗法,無暇任事,曾來函辭謝。乞仁者再斟酌延請一位,助理此事,為禱。致穌典居士一紙,乞便中交去。時事不靖,南閩物價昂至數倍乃至廿餘倍。朽人幸托庇佛門,諸事安適,至用慚惶。舊存寫小字筆已將用罄。乞仁者以護法會資代購小楷水筆數枝,封入信內寄下為感。 《護生畫集》續編事,關係甚大,務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誠之願力,而盡力輔助,必期其能圓滿成就,感激無量。又有致圓淨居士一紙,乞便中交去。遲遲無妨也。贈品以拙書為宜,由泉郵處,可作信件例寄。惟宣紙已無購處,僅能用閩產之紙耳。率复,不宣。

音啟閏六月廿七日倘他日因畫材不足,未能成就四編者,亦可先輯一二編,其餘俟後絡續成之。附白。 (1941年)原第106頁圖放158頁題名後一頁1917年李叔同自杭州寄給友人王守恂(時任浙江錢塘道尹)的賀年卡 致夏尊(閩中平靜) 尊居士慧覽:惠書,誦悉一一。子愷處已久不通信。聞友人云,彼之通訊處,為重慶沙坪壩國立藝術專校(據彼八月廿五日之信云云)。閩中平靜如常。仁者能入閩任職,則生活可無慮矣。泉州物價之昂,自昔以來,冠於全閩。但米價每石亦僅一百七十圓左右。其他閩中產米之區,如漳州及閩東等處,則僅五十圓左右。泉州街市無乞丐(另設乞丐收容所)。物價亦不甚昂。華僑家族生活亦大致可維持,因努力種植,生產量甚富也。統觀全閩氣象,與承平時代相差無幾。朽人於十四年前,無意中居住閩南(本擬往暹羅,至廈門而中止),至今衣食豐足,諸事順遂,可謂僥倖,至用慚愧。唯從前發願編輯律宗諸書,大半未成就。擬於雙十節後,即閉關著書,辭謝通信及晤談等事。以後於尊處亦未能通信。仁者欲知朽人之近狀者,乞常訪問上海慕爾鳴路一百十一弄六號大法輪書局陳無我居士及彼處同住之陳海量居士。因泉州諸僧,常與海量通信,彼深知朽人之近狀也。朽人近作,屢載《覺有情》半月刊(無我所辦)中,乞仁者定此月刊一份(自今年正月始尤善,每年一圓餘),即可常閱覽朽人之近作也。蘇慧純居士,亦為海量之舊友。仁者能常與海量晤談,當獲益匪淺也(指導生活,安慰心靈)。不宣。

音啟十月一日附呈相一紙,為去秋九月所攝。佛名二紙,乞結緣。 (1941年)弘一大師給夏尊的信 致夏尊(七秩壽聯) 尊居士道鑑:戰事紛起,滬上尚平安否?為念。畫材數則附奉上,以備採擇,以後倘有他處贈與朽人資財者,乞代辭謝,因現不需用也。穌典居士乞代致候。不宣。 音啟十一月七日近作附錄,南閩道耆宿七秩壽聯:“老圃秋殘,猶有黃花標晚節;澄潭影現,仰觀皓月鎮中天。” (1941年)原第223頁圖放162頁後弘一大師書贈夏尊之七言聯 致劉質平(宜注意者) 質平仁弟: 來函,誦悉。日本留學生向來如是。雖亦有成績佳良者,然大半為日人做殿軍或併殿軍之資格而無之。故日人說起留學生輒做滑稽訕笑之態。不佞居東八年,固習見不鮮矣。君之志氣甚佳,將來必可為吾國人吐一口氣。但現在宜注意者如下:

(一) 宜重衛生,俾免中途輟學(習音樂者,非身體健壯之人不易進步。專運動五指及腦,他處不運動則易致疾。故每日宜為適當之休息及應有之娛樂、適度之運動。又宜早眠早起,食後宜休息一小時,不可即彈琴)。 (二) 宜慎出場演奏,免人之忌妒(能不演奏最妥,抱璞而藏,君子之行也)。 (三) 宜慎交遊,免生無謂之是非(留學界品類尤雜,最宜謹慎)。 (四) 勿躐等急進(吾人求學須從常規,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矣)。 (五) 勿心浮氣躁(學稍有得,即深自矜誇;或學而不進〈此種境界他日有之〉,即生厭煩心,或抱悲觀,皆不可。必須心氣平定,不急進,不間斷。日久自有適當之成績)。 (六) 宜信仰宗教,求精神上之安樂(據余一人之所見,確係如此,未知君以為如何)。

附錄格言數則呈閱。 不佞近來頗有志於修養,但言易行難,能持久不變尤難,如何如何?今秋因經先生堅留,情不可卻,南京之兼職似可脫離。君暇時乞代購マソドリソ弦E二根、A二根、D三根、G二根,封入信內寄下。六七日內擬匯款五圓存尊處,尚有他物乞代購也。君如須在滬杭購物,不佞可以代辦,望勿客氣,隨時函達可也。 君在校師何人?望示知。聽音樂會之演奏,有何感動?此不佞所願聞者也。此復,即頌 旅吉 李嬰八月十九日 門先生乞為致意,他日稍暇,當作書奉候。並謂現在不佞求學不得,如行夜路,視門先生如在天上矣。 (1916年) 致劉質平(痛改此習) 手書誦悉,清單等皆收到。愈學愈難,是君之進步,何反以是為憂? B氏曲君習之,似躐等,中止甚是。試驗時宜應試,取與不取,聽之可也。不佞與君交誼至厚,何至因此區區雲“對不起”?但如君現在憂慮過度,自尋苦惱,或因是致疾,中途輟學,是真對不起鄙人矣。從前鄙人與君函內解勸君之言語,萬萬不可忘記,宜時時取出閱看。能時時閱看,依此實行,必可免除一切煩惱。從前牛山充入學試驗,落第四次,中山晉平落第二次,彼何嘗因是灰心?總之,君志氣太高,好名太甚,“務實循序”四字,可為君之藥石也。

中學畢業免試科學,是指畢業於日本中學者;君能否依此例,須詳詢之。證明書容代為商量。五日後返滬,補匯四圓廿錢。前君投稿於《教育週報》,得獎銀十六圓。此款擬匯至日本可否?望示知!此復,即頌 近佳! 李嬰上一月十八日 (再者)鄙人擬於數年之內,入山為佛弟子(或在近一二年亦未可知,時機遠近,非人力所能處也),現已絡續結束一切。君春秋尚盛,似不宜即入此道。但如現在之遇事憂慮,自尋苦惱,恐不久將神經混雜,得不治之疾,鄙人可以斷言。鄙意以為,君此時宜詳審堅決。如能痛改此習,耐心向學,最為中正之道。倘自己仍無把握,不能痛改此習,將來必至學而無成,反致惡果;不如即拋卻世事入山為佛弟子,較為安定也。叨在至好,故盡情言之。閱後付丙。

(1917年) 致劉質平(交友不可勉強) 質平仁弟足下:來書誦悉。及M經,前已收到,曾致复片,計已查收。官費事可由君訪察他人補官費之經過情形,由君作函寄來。上款寫經、夏二先生及不佞三人,函內詳述他省補費之辦法。此函寄至不佞處,由不佞與經、夏二先生商酌可也。君在東言行謹慎,甚佳。交友不可勉強,寧無友,不可交尋常之友(或不盡然),雖無損於我,亦徒往來酬酢,作無謂之談話,周旋消費力學之時間耳。門先生忠厚長者,可以為君之友人。此外不再交友,亦無妨礙。始親終疏,反致怨尤,故不如於始不親之為佳也。不佞前致君函有應注意者數條,宜常閱之。又格言數則,亦不可忘。不佞無他高見,惟望君按部就班用功,不求近效。進太銳者恐難持久。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習靜坐法。入手雖難,然行之有恆,自可入門(君有崇信之宗教,信仰之尤善,佛、伊、耶皆可)。音樂書前日已掛號寄奉。附一函乞轉交門先生。此復,即頌近佳!

李嬰(1917年) 致劉質平(四聯句) 質平居士:廿五日自甬寄來之函,誦悉。近日身體已如常,終日勞動,亦不甚疲倦,乞釋遠念。書件已寫畢(惟除大聽二十八對未寫),如此功德圓滿,可為慶慰。俟仁者來寺之後小住,或朽人與仁者同暫時出外,雲遊紹、嘉、杭、滬、甬諸處,約一二月再歸法界寺。統俟晤面時再約定也。不宣。 九月廿九日夕一音疏乞購大塊之墨一方帶下。 附寫四聯句: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事業文章俱草草神仙富貴雨茫茫凡事須求恰好處此心常懍自欺時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1931年)弘一法師書贈劉質平之聯句弘一法師書贈劉質平之對聯 致劉質平(商定船室) 質平居士丈室:前寄至上海一函,想已收到。餘決定於十九日(星期三)下午三時到寧波車站(風雨無阻,但若小船因風大或其他特別事故,不能開行,則須改至再下星期三,即廿六日),乞仁者預早與林君商定船室,最好仍住買辦房中(即上次所住者),因行李甚多,此房極大,可以存置也。行李本擬不多帶,今因仍搭永川輪船,故改為多帶數件,計如下所記:△ 仁者第一次由伏龍寺帶去之網籃兩隻。 △ 一月前由陳倫孝居士托餘姚站帶上行李三件(計書箱二隻,鋪蓋一件)。 以上共五件,乞仁者預早搬入船內。俟餘到甬後,即可徑上船也。此外尚有仁者第二次帶甬之書籍等(一網籃、一麻袋),則乞仍存仁者之處,無須移動也。種種費神,感謝無盡。 十月十四日演音啟(1931年) 致寄慈、劉質平(減少通信) 寄慈、質平居士惠鑑: 在甬諸承愛護,感謝無已。囑寫之件,俟稍暇為之,因不欲潦草塞責也。朽人近年以來,各地書札甚多,苦於無暇答复。今居鄉間,付郵尤為不便。故自今以後,擬減少通信之處。唯有仁等及其他數處,仍繼續通信。此外皆暫不通訊及晤面。印西師處亦不再通信及晤面。以後仁等如與印西師晤面時或通信時,談及朽人者,乞告彼雲:“朽人決定遁世埋名,居住無定所,不願告人,以後請彼勿再通信及晤面云云”。謹達,不具。 陶居士,乞為致候。 音上 致劉質平(遺囑) 遺囑 劉質平居士披閱: 餘命終後,凡追悼會、建塔及其他紀念之事,皆不可做。因此種事與餘無益,反失福也。 倘欲做一事業與餘為紀念者,乞將《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印二千冊。 以一千冊交佛學書局(閘北新民路國慶路口〔即居士林旁〕)流通,每冊經手流通費五分,此資即贈與書局。請書局於《半月刊》中登廣告。 以五百冊贈與上海北四川路底內山書店存貯,以後贈與日本諸居士。 以五百冊分贈同人。 此書印資,請質平居士募集,並作跋語附印書後,仍由中華書局石印(乞與印刷主任徐曜居士接洽,一切照前式,惟裝訂改良)。 此書原稿,存在穆藉初居士處。乞托徐曜往借。 此書係為餘出家以後最大之著作,故宜流通以為紀念也。 弘一書 (1936年) 弘一法師給劉質平的遺囑 致劉質平(青島) 質平居士文席:雨奉惠書,具悉一一。承施資財,至感!此次到青島後,如入歐美鄉村,其建築風景,為國內所未見也。前有友人勸餘編輯兒童唱歌一卷,約初小程度,略含佛教淺理而無宗教色彩,以備佛教信者及他教信徒用之。未知仁者有暇任此事否? 《清涼歌集》出版現像如何?仁者於下半年仍居寧波否?便乞示及!謹复,不宣。 演音啟 致劉質平(遺囑) 質平居士文席: 朽人已於九月初四日謝世。 曾賦二偈,附錄於後: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餘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前所記月日,係依農曆也。謹達,不宣。 音啟 (1942年9月)原第159頁圖放於181頁至劉質平遺囑文章後弘一法師給劉質平的遺書 致李圣章(行旅之費) [1] 李圣章(1885—1975): 名麟玉。他是李叔同的侄子,幼時兩人是玩伴。其留學法國時,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華法教育會”,並任秘書。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法大學任教。建國後,曾任重工業部顧問、北京工業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等。 聖章居士慧覽:居衢以來,忽忽半載。溫州諸人士屢來函,敦促朽人返彼繼續掩室,情誼殷摯,未可固辭。不久即擬啟程,行旅之費,已向蓮花寺住持借用三十圓。尊處如便,希為代償,由郵局匯兌此數,以匯券裝入函內,雙掛號寄交衢州蓮花村蓮花寺德淵大和尚手收,為禱。溫州通訊之處為大南門外慶福寺,是舊遊之地也。此次赴溫,由衢經松陽、青田,較繞道杭滬稍近,約七日可達。率達,不具。 曇昉疏四月十七日(1924年)原第180頁圖放於184頁前李叔同早年治印(一)李叔同早年治印(二) 致李圣章(剃髮出家) 聖章居士慧覽:二十年來,音問疏絕。昨獲長簡,環誦數四,歡慰何如。任杭教職六年,兼任南京高師顧問者二年,及門數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紹家業者,指不勝屈,私心大慰。弘揚文藝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結束。戊午二月,發願入山剃染,修習佛法,普利含識。以四閱月力料理公私諸事: 凡油畫、美術書籍,寄贈北京美術學校(爾欲閱者可往探詢之),音樂書贈劉質平,一切雜書零物贈豐子愷(二子皆在上海專科師範,是校為吾門人輩創立)。佈置既畢,乃於五月下旬入大慈山(學校夏季考試,提前為之),七月十三日剃髮出家,九月在靈隱受戒,始終安順,未值障緣,誠佛菩薩之慈力加被也。出家既竟,學行未充,不能利物;因發願掩關辦道,暫謝俗緣(由戊午十二月至庚申六月,住玉泉清漣寺時較多)。庚申七月,至新城貝山(距富陽六十里)居月餘,值障緣,乃決意他適。於是流浪於衢、嚴二州者半載。辛酉正月,返杭居清漣。三月如溫州,忽忽年餘,諸事安適;倘無意外之阻障,將不它往。當來道業有成,或來北地與家人相聚也。音拙於辯才,說法之事,非其所長,行將以著述之業終其身耳。比年以來,此土佛法昌盛,有一日千里之勢。各省相較,當以浙江為第一。附寫初學閱覽之佛書數種,可向臥佛寺佛經流通處請來,以備閱覽。拉雜寫复,不盡欲言。 釋演音疏答四月初六日爾父處亦有復函,歸家時可索閱之。 (1922年)李叔同於20世紀初所設計的題花 致李圓淨(自之著作) 圓淨居士再覽:仁者致常師書,誦悉一一。承詢之事,其一冊,為《行事鈔》中一部分之科表,唯錄舊科而已;其一冊,為《行事鈔持犯方軌表解》之初稿。若欲出版,尚須精校重為編訂。朽人近來對於自己之著作,不願輕易出版者,(一) 因以凡夫情見僭為編述者,恐未能契理契機。必須先生西方,回入娑婆,乃可負荷弘法之重任;(二) 因律學專門之撰述,出版之後,無人能讀,難於流通。昔蔚如居士刻《南山律書》近百餘卷,除贈送之外,罕聞有人出資請購者。即贈送與人,讀者亦希,僅藏置高閣耳。且如朽人近編之《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因普被在家人故,將來出版之後,慕名而請購者,或尚有一二百人。若真能披讀而研習了解其義者,或亦僅有仁者及古農、幼希數居士耳。近來目疾增劇,抄錄《備覽》僅及一半,約五十餘頁。尚有一半,未抄錄。謹复,不具。 音啟五月十二日附一紙,乞於便中交夏居士為感!此次書寫《備覽》稿,頗為用心。每寫一頁,須一小時以上乃至兩小時。附呈廢稿《十善法》一紙。 (1939年)弘一法師常用之印章 致蔡元培、經亨頤、馬敘倫等 (整頓僧眾)舊師孑民、舊友子淵、彝初、少卿、鍾華諸居士同鑑:昨有友人來,謂仁等已至杭州建設一切,至為歡慰。又聞孑師等在青年會演說,對於出家僧眾,有未能滿意之處。鄙意以為現代出家僧眾,誠屬良莠不齊。但仁等於出家人中之情形,恐有隔膜。將來整頓之時,或未能一一允當。鄙意擬請仁等另請僧眾二人為委員,專任整頓僧眾之事。凡一切規劃,皆與仁等商酌而行,似較妥善。此委員二人,據鄙意,願推薦太虛法師及弘傘法師任之。此二人,皆英年有為,膽識過人。前年曾往日本考察一切,富於新思想,久有改革僧制之弘願。故任彼二人為委員,最為適當也。至將來如何辦法,統乞仁等與彼協商。對於服務社會之一派,應如何盡力提倡(此是新派);對於山林辦道之一派,應如何盡力保護(此是舊派,但此派必不可廢);對於既不能服務社會,又不能辦道山林之一流僧眾,應如何處置,對於應赴一派(即專作經懺者),應如何嚴加取締;對於子孫之寺院(即出家剃髮之處),應如何處置;對於受戒之時,應如何嚴加限制……如是等種種問題,皆乞仁者仔細斟酌,妥為辦理。俾佛門興盛,佛法昌明,則幸甚矣。此事先由浙江一省辦起,然後遍及全國。弘傘法師現住里西湖新新旅館隔壁招賢寺內。太虛法師現住上海(其住址問弘傘法師便知)。謹陳拙見,諸乞垂察,不具。 弘一三月十七日昨聞友人述及仁者五人現任委員。此外尚有數人,或系舊友,亦未可知。並乞代為致候。 (1927年3月17日)原第227頁圖放190頁後弘一法師書贈老友楊白民《法常首座辭世詞》 致林奉若(食物之事) 奉若居士澄覽: 關於食物之事,略陳拙見如下,乞為轉陳執務者,為感! 依律,食物亦名曰藥,以其能調和四大,令獲康健,俾能精進辦道。但貪嗜甘美之物,律所深呵。常食昂價之品,尤為失福。故以價廉而適於衛生之物最為合宜也。 豆類,含有蛋白質,為最重要之滋養品。但亦不能多食,多食則不消化(與常人食補藥者同,須以少量而每日食之,但不可一次多量,若過量者,反致增疾)。 蔬菜之類,且就本寺現有者言之。 菠菜,為菜中之王,含有鐵質及四種維他命,為滋補最良之品。 白蘿蔔(俗稱菜頭)亦甚能滋補。紅蘿蔔亦然。 白菜,亦甚佳(或白色或綠色皆佳)。 若芥菜、雪裡紅,則性稍燥,不可常食。 花生,含有油質,食之有益(但不可多食)。 且以拙見言之,菜食一盂之中,約以蔬菜佔五分之四,豆類及花生等佔五分之一,乃為適宜也。 近來本寺送與朽人之菜食,其中豆類太多,蔬菜太少,未能調和,故陳拙見,以備採擇。 再者,前朽人云,不願食菜心及冬筍者,因其價昂而不食,非因齒力不足也。菜心與白菜相似,而價昂數倍。冬筍價極昂,西醫謂其未含有何種之滋養質也。 又香菇亦不宜為常食品,明蓮池大師曾力誡之。 煮豆類、花生及蔬菜之湯,亦不可棄,其中含有多份之滋養料。倘棄其湯,而唯食其質,猶如服中國藥者,棄其藥湯而唯食其藥渣也。 朽人齒力尚健,以刀切蔬菜時,不妨切大塊,咀嚼甚易也。 以上種種拙見,乞為執務者講解其義,令彼了知,至用感謝!謹陳,不宣。 十二月廿七日善夢啟 (1939年) 致印心、寶善和尚(遙憶法座) 印心、寶善大和尚座下: 拜別慈顏,忽忽三月。音等來此習靜念佛,謝絕人事,四大亦粗調適。今歲寒暑不時,比忽暴熱。遙意法座,輒致書問訊,起居安隱。不具。 後學演音、演義稽首六月初八日 清月大和尚,乞為問安! 靈峰、圓湛大和尚,便中乞為問安! (1921年) 致瑞今法師(小學學僧) 弘一提倡辦小學之意,決非為養成法師之人材,例如天資聰穎,辯才無礙,文理精通,書法工秀等,如是等決非弘一所希望於小學學僧者(或謂小學辦法,第一須求文理通順,並註重讀誦等。此仍是養成法師之意,與弘一之意不同)。 弘一提倡之本意,在令學者深信佛菩薩之靈感,深信善惡報應因果之理,深知如何出家及出家以後應做何事,以造成品行端方、知見純正之學僧。至於文理等在其次也。儒家云:“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亦此意也。謹書拙見,以備採擇。 七月十四日晨弘一 (1934年) 致仁開法師(退而修德) 仁開法師道鑑:前承過談,惠施多品,感謝無盡!荷施十金,擬以請購日本古版佛書,而為永久紀念也。承示諸事,朽人已詳細思審,至為慚惶。朽人初出家時,常讀靈峰諸書,於“不可輕舉妄動,貽羞法門”、“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此語出《孟子》,《宗論》引用)等語,服膺不忘。豈料此次到南閩後,遂爾失足,妄踞師位,自命知律,輕評時弊,專說人非。大言大慚,罔知自省。去冬大病,實為良藥。但病後精力乍盛,又復妄想冒充善知識。卒以障緣重重,遂即中止。至古浪後,境緣愈困,煩惱愈增。因以種種方便,努力對治。幸承三寶慈力加被,終獲安穩。但經此風霜磨煉,遂得天良發現,生大慚愧。追念往非,噬臍無及。決定先將“老法師”、“法師”、“大師”、“律師”等諸尊號,一概取銷。以後誓不敢作冒牌交易。且退而修德,閉門思過。並擬將《南山三大部》重標點一次,誓以努力隨分研習。倘天假之年,成就此願。數載之後,或以一得之愚,卑陬下座,與仁等共相商榷也。前承仁等所示諸事,今非其時,願俟異日。諸希諒察為幸!謹陳,不宣。 演音此書本擬請傳貫師齎奉。適今日有便人,其帶奉。朽人當來居處,無有定所。猶如落葉,一任業風飄泊可耳。 (1936年)弘一法師絕筆 致律華法師(時賜教誨) (一)律華法師澄覽:朽人與仁者多生有緣,故能長久同住,彼此均獲利益。朽人對仁者之善根道念,十分欽佩。朽人撫心自問,實萬分不及其一。故朽人與仁者長久同住,能自獲甚大之利益也。妙蓮法師行持精勤,悲願深切,為當代僧眾中所罕見者,且如朽人心中敬彼如奉師長。但朽人在世之時,畏他人嫉妒疑議,不敢明言。今朽人已西歸矣。心中尚有懸念者,以仁者年齡太幼,若非親近老成有德之善知識,恐致退惰。故敢竭其愚誠,殷勤請於仁者。乞自今以後,與妙蓮法師同住,且發盡形承侍之心,奉之如師,自稱弟子;並乞彼時賜教誨,雖受惡辣之鉗錘,亦應如飲甘露,萬勿捨棄。至囑!至囑! 演音弘一敬白(二)妙齋法師鑑:先念“南無阿彌陀佛”十句。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生台前。念雲: 以此供水及米粒,施與一切神鬼等眾。惟願是諸神鬼等眾,早得人身,消除業障,往生極樂世界,速證無上菩提。並願以此施食功德,普施有情,齊成佛道。又念“四生登於寶地”等四句,又念“南無阿彌陀佛”十句畢。仁者施食,可依此行也。 音啟(1941年)原第233頁圖放235頁下方李叔同手書橫披原第132頁圖放大放於198頁後李叔同致徐耀廷書信 起詩弄詞 送別 此由李叔同作詞,作於其在杭州浙江一師任教期間。由約翰·P·奧德威作曲。 李叔同作詞並配曲的《送別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月夜 [1]原第148頁圖放202頁1903年李叔同所作 七律詩《前塵》 月夜此由李叔同作詞、選曲。 纖云四卷銀河淨, 梧葉蕭疏搖月影。 剪徑涼風陣陣緊, 暮鴉棲止未定。 萬里空明人意靜。 呀!是何處,敲徹玉磬? 一聲聲清越度幽嶺。 呀!是何處,聲相酬應? 是孤雁寒砧並。 想此時此際,幽人應獨醒, 倚欄風冷。 秋夜 此由李叔同作詞、選曲。 日落西山,一片羅雲隱去。萬種情懷,安排何處?卻妝出嫦娥,玉宇瓊樓緩步。天高氣清,滿庭風露。問耿耿銀河,有誰引渡。四壁涼蛩,如來相語。盡遣了閒愁,聊共月華小住。如此良宵,人生難遇! 寒蟬吟罷,驀然螢火飛流。夜涼如水,月掛簾鉤。愛星河皎潔,今宵雨斂雲收。蟲吟侑酒,掃盡閒愁。聽一枝長笛,有誰人倚樓。天涯萬里,情思悠悠。好安排枕簟,獨尋睡鄉優游。金風颯颯,底事悲秋? 幽居 此由李叔同作詞。 弘一法師墨跡 唯空谷寂寂,有幽人抱貞獨。 時逍遙以徜徉,在山之麓。 撫磐石以為床,翳長林以為屋。 眇萬物而達觀,可以養足。 唯清溪沉沉,有幽人懷靈芬。 時逍遙以徜徉,在水之濱。 揚素波以濯足,臨清流以低吟。 睇天宇之寥廓,可以養真。 夢 此由李叔同作詞,斯蒂芬·C·福斯特作曲。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蘿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母食我甘酪興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遊子愴愴而自憐兮,吊形影悲。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日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天風 此由李叔同作詞的二部合唱。 雲,雲,擁高峰。氣蔥蔥,極。蒼聳聳,蒼聳聳,凌絕頂,側足縹緲乘天風。咳唾生明珠,吐氣噓長虹。俯視培之壘壘,煙斑黛影半昏蒙。仰視寥廓之明明,天風回碧空。 漭洋洋,漭洋洋,浮巨溟。紛濛濛,接蒼穹。浪洶洶,浪洶洶,攢鋒。揚洩汗漫乘天風。散發粲雲霞,長嘯驚蛟龍。俯視積流之茫茫,百川四瀆齊朝宗。俯觀寥廓之明明,天風回碧空。 天風盪吾心魄兮,絕於塵埃之外游神太虛。 天風振吾衣袂兮,超乎萬物之表與世長遺。 朝陽此由李叔同作詞,是男聲四部合唱。 朝陽 觀耀靈東方兮,燦莊嚴偉大之靈光。彼長眠之空暗暗兮,流絳彩以輝煌。 觀朝陽耀靈東方兮,燦莊嚴偉大之靈光。彼冥想之海沉沉兮,盪金波以飛揚。 惟神、惟神,創造世界,創造萬物,錫予光明、錫予幸福無疆。觀朝陽耀靈東方兮,感神恩之久長。 李叔同1900年在上海(脫去外衣照) 落花 由李叔同作詩、選曲。 紛,紛,紛,紛,紛,紛…… 惟落花委地無言兮,化作泥塵;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長逝不歸兮,永絕消息。 憶春風之日暝,芬菲菲以爭妍; 既乘榮以發秀,倏節易而時遷。 春殘,覽落紅之辭枝兮,傷花事其闌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遞嬗兮,俯念遲暮。 榮枯不須臾,盛衰有常數; 人生之浮華若朝露兮,泉壤興衰; 朱華易消歇,青春不再來。原第101頁圖放209頁落花後李叔同1900年在上海(21歲) 月 由李叔同作詞、選曲。 李叔同設計之《太平洋報》題花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瞰下界擾擾,塵欲迷中道;惟願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芬芳,虛渺無極,聖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惟願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芬芳,虛渺無極,聖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晚鐘 由李叔同作詞、選曲。 弘一大師所畫佛像及題詞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煙殘。 幽鳥不鳴暮色起,萬籟俱寂叢林寒。 浩蕩飄風起天杪,搖曳鐘聲出塵表。 綿綿靈響徹心弦,幽思凝冥杳。 眾生病苦誰持扶?塵網顛倒泥塗污。 惟神憫卹敷大德,拯吾罪過成正覺;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陳虔祈。 倏忽光明燭太虛,雲端彷彿天門破; 莊嚴七寶迷氤氳,瑤華翠羽垂繽紛。 浴靈光兮朝聖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雲,忽現忽若隱。 鐘聲沉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無外! 金縷曲留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 [1]本詞作於1905年秋,彼時李叔同在上海,將赴東京留學。 披髮佯狂走,莽中原,暮鴉啼徹,幾行衰柳。 破碎河山誰收拾? 零亂西風依舊,便惹得離人消瘦。 行矣臨流重嘆息,說相思,刻骨雙紅豆。 愁黯黯,濃於酒。 漾情不斷淞波溜,恨年來絮飄萍泊,遮難回首。 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聽畫底蒼龍狂吼! 長夜淒風眠不得,度眾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國,忍孤負!李叔同作詞《金縷曲·留別祖國》手跡 喝火令 《·哀國民之心死也》手跡 喝火令 故國鳴鵒, 垂楊有暮鴉。 江山如畫日西斜。 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紗。 陌上青青草, 樓頭艷艷花。 洛陽兒女學琵琶。 不管冬青一樹屬誰家, 不管冬青樹底影事一些些。 《喝火令》哀國民之心死也。 丙午年作於津門 玉連環影為夏尊題《小梅花屋圖》 陳師曾繪、李叔同與夏尊題詞之《小梅花屋圖》 玉連環影由李叔同1913年於杭州為夏尊的《金縷曲·小梅花屋圖》而作,陳師曾繪圖。夏尊的《小梅花屋圖》:“已倦吹簫矣,走江湖,飢來驅我,嗒傷吳市。租屋三間如艇小,安頓妻孥而已。笑落魄萍踪如寄,竹屋竹窗清欲絕,有梅花慰我荒涼意。自領略,枯寒味。此生但得三弓地,築蝸居,梅花不種,也堪貧死。湖上青山青到眼,搖盪煙光眉際,只不是家鄉山水。百事輸入華髮改,快商量,別作收聲計。何鬱鬱,久居此!” 屋老。一樹梅花小。住個詩人,添個新詩料。愛清閒,愛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甲寅立春節,息翁 南南曲——贈黃二南君 由李叔同作於1912年。黃二南: 原名輔週,春柳社成員。 在昔佛菩薩,趺坐赴蓮池。始則拈花笑,繼則南南而有辭。南南梵唄不可辨,分身應化天人師。或現比丘、或現沙彌、或現優婆塞、或現優婆夷、或現丈夫女子宰官司諸像為說法,一一隨意隨化皆天機。以之度眾生,非結貪嗔癡。色相聲音空不染,法語南南盡歸依。春江花月媚,舞台裝演奇。偶遇南南君,南南是也非?聽南南,南南詠昌霓;見南南,舞折枝,南南不知之,我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為王吟笙所製印章原第274頁圖放215頁後1906年(丙午)李叔同所作《高陽台·為歌郎金娃娃作》一詞, 1912年(壬子)寫奉夏尊(勉旃) 清涼歌 《》共有五首,此為第一首,由弘一大師於1929年8月作於浙江溫州慶福寺,潘伯英作曲。 清涼月, 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潔。 今唱清涼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涼風, 涼風解慍,暑氣已無踪。 今唱清涼歌,熱惱消除萬物和! 清涼水, 清水一渠,滌蕩諸污穢。 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 清涼,清涼,無上究竟真常!原第80頁圖放《清涼歌》216頁後一頁弘一大師“無上清涼”手跡 《護生畫集》配詩(1) 《護生畫集》作於1928年,係由豐子愷作畫,弘一大師題詞,李圓淨選材並編輯。全書詩書畫合一,“以人道主義為宗趣,以畫說法”,提倡護生,反對殺生。一九二九年由上海佛學書局出版。 原第234頁圖放217頁標題下詩從後一頁開始楊枝淨水,為豐子愷《護生漫畫》題眾生是亦眾生,與我體同。 應起悲心,憐彼昏蒙。 普勸世人,放生戒殺;不食其肉,乃謂愛物。 生的扶持一蟹失足,二蟹持扶。 物知慈悲,人何不如! 今日與明朝日暖春風和,策杖遊郊園。 雙鴨泛清波,群魚戲碧川。 為念世途險,歡樂何足言? 明朝落網,系頸陳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覺悲淚潸。 兒戲(其二)教訓子女,宜在幼時。 先入為主,終身不移。 長養慈心,勿傷物命。 充此一念,可為仁聖。 沉溺莫謂蟲命微,沉溺而不援。 應知惻隱心,是為仁之端。 暗殺(其一)若謂青蠅污,揮扇可驅除。 豈必矜殘殺,傷生而自娛。 訣別之音落華辭枝,夕陽欲沉。 裂帛一聲,淒入秋心。 生離歟?死別歟? 生離嘗惻惻,臨行複回首。 此去不再還,念兒儿知否? 倘使羊識字…… 倘使羊識字,淚珠落如雨。 口雖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乞命吾不忍其觳觫,無罪而就死地。 普勸諸仁者,同發慈悲意。 農夫與乳母憶昔襁褓時,嘗啜老牛乳。 年長食稻粱,賴爾耕作苦。 念此養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學者,倡人道主義。 不啖老牛肉,淡泊樂蔬食。 卓哉此美風,可以昭百世! 示眾景象太淒慘,傷心不忍睹。 夫復有何言,掩卷淚如雨。 喜慶的代價喜氣溢門楣,如何慘殺戮? 唯欲家人歡,哪管畜生哭。 殘廢的美好花經摧折,曾無幾日香。 憔悴剩殘枝,明朝棄道旁。 生機小草出牆腰,亦復饒佳致。 我為勸灌溉,欣欣有生意。 囚徒之歌人在牢獄,終日愁。 鳥在樊籠,終日悲啼。 聆此哀音,淒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飛。 投宿夕日落江渚,炊煙起村墅。 小鳥亦歸家,殷殷戀舊主。 雀巢可俯而窺人不害物,物不驚擾。 猶如明月,眾星圍繞。 誘殺水邊垂釣,閒情逸致。 是以物命,而為兒戲。 刺骨穿腸,於心何忍? 願發仁慈,常起悲憫。 倒懸始而倒懸,終以誅戮。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 人命則貴,物命則微。 汝自問心,判其是非。 老陸稿薦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應起悲心,勿貪口腹。 開棺惡臭陳穢,何云美味? 掩鼻傷心,為之墜淚。 智者善思,能勿悲愧? 昨晚的成績是為惡業,何謂成績! 宜速懺悔,痛自呵責。 發起善心,勤修慈德。 惠而不費勿謂善小,不樂為之。 惠而不費,亦曰仁慈。 醉人與醉蟹肉食者鄙,不為仁人。 況復飲酒,能令智昏。 誓於今日,改過自新。 長養悲心,成就慧身。 懺悔人非聖賢,其孰無過? 猶如素衣,偶著塵。 改過自新,若衣拭塵。 《護生畫集》配詩(2) 一念慈心,天下歸仁。 冬日的同樂盛世樂太平,民康而物阜。 萬類咸喁喁,同浴仁恩厚。 昔日互殘殺,而今共愛親。 何分物與我,大地一家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