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索性做了和尚

第14章 南閩十年之夢影(3)

索性做了和尚 李叔同 3427 2018-03-16
因此近來我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二一老人”。什麼叫“二一老人”呢?這有我自己的根據。 記得古人有句詩:“一事無成人漸老。”清初吳梅村(偉業)臨終的絕命詞有:“一錢不值何消說。”這兩句詩的開頭都是“一”字,所以我用來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因此我十年來在閩南所做的事,雖然不完滿,而我也不怎樣地去求他完滿了!諸位要曉得: 我的性情是很特別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因為事情失敗、不完滿,這才使我常常發大慚愧!能夠曉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過遷善! 一個人如果事情做完滿了,那麼這個人就會心滿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長他貢高我慢的念頭,生出種種的過失來!所以還是不去希望完滿的好!

不論什麼事,總希望他失敗,失敗才會發大慚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啦! 我近來,每每想到“二一老人”這個名字,覺得很有意味! 這“二一老人”的名字,也可以算是我在閩南居住了十年的一個最好的紀念!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所講。 最後之□□ 佛教養正院已辦有四年了。諸位同學初來的時候,身體很小,經過四年之久,身體皆大起來了,有的和我也差不多。啊!光陰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至老年,雖然經過幾十年之光景,實與一會兒差不多。就我自己而論,我的年紀將到六十了,回想從小孩子的時候起到現在,種種經過如在目前。啊!我想我以往經過的情形,只有一句話可以對諸位說,就是“不堪回首”而已。

我常自己來想: 啊!我是一個禽獸嗎?好像不是,因為我還是一個人身;我的天良喪盡了嗎?好像還沒有,因為我尚有一線天良常常想念自己的過失;我從小孩子起一直到現在都埋頭造惡嗎?好像也不是,因為我小孩子的時候,常行袁了凡袁了凡: 即袁黃,浙江嘉善人,明代萬曆年間進士,曾任寶坻知縣、兵部主事等職。文理諸學皆通,首創用“功過格”記錄善惡,尤負盛名。的功過格,三十歲以後,很注意於修養,初出家時,也不是沒有道心。雖然如此,但出家以後一直到現在,便大不同了: 因為出家以後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墮落,身體雖然不是禽獸,而心則與禽獸差不多;天良雖然沒有完全喪盡,但是昏憒糊塗,一天比一天厲害,抑或與天良喪盡也差不多了。講到埋頭造惡的一句話,我自從出家以後,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是醇乎其醇的一個埋頭造惡的人,這個也無須客氣、也無須謙讓了。

就以上所說看起來,我從出家後已經墮落到這種地步,真可令人驚嘆;其中到閩南以後十年的工夫,尤其是墮落的墮落。去年春間曾經在養正院講過一次,所講的題目,就是“南閩十年之夢影”。那一次所講的,字字之中,都可以看到我的淚痕,諸位應當還記得吧。 可是到了今年,比去年更不像樣子了。自從正月二十到泉州,這兩個月之中,弄得不知所云。不只我自己看不過去,就是我的朋友也說我以前如閒雲野鶴,獨往獨來,隨意棲止,何以近來竟大改常度,到處演講,常常見客,時時宴會,簡直變成一個“應酬的和尚”了。這是我的朋友所講的。啊! “應酬的和尚”這五個字,我想我自己近來倒很有幾分相像。 如是在泉州住了兩個月以後,又到惠安到廈門到漳州,都是繼續前稿: 除了利養,還是名聞,除了名聞,還是利養。日常生活,總不在名聞利養之外。雖在瑞竹岩住了兩個月,稍少閑靜,但是不久,又到祈保亭冒充善知識,受了許多的善男信女的禮拜供養,可以說是慚愧已極了。

九月又到安海,住了一個月,十分的熱鬧。近來再到泉州,雖然時常起一種恐懼厭離的心,但是仍不免向這一條名聞利養的路上前進。可是近來也有件可慶幸的事,因為我近來得到永春十五歲小孩子永春十五歲小孩子: 即李芳遠,福建永春人。早慧多才,少時即詩詞書畫俱能,深得弘一大師之器重。的原第230頁圖放61頁後弘一大師晚年書寫的對聯 一封信。他勸我以後不可常常宴會,要養靜用功;信中又說起他近來的生活,如吟詩、賞月、看花、靜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啊!他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當的見解;我看到他這一封信,真是慚愧萬分了。我自從得到他的信以後,就以十分堅決的心,謝絕宴會,雖然得罪了別人,也不管它,這個也可算是近來一件可慶幸的事了。

雖然是如此,但我的過失也太多了,可以說是從頭至足,沒有一處無過失,豈只謝絕宴會就算了結了嗎?尤其是今年幾個月之中,極力冒充善知識,實在是太為佛門丟臉。別人或者能夠原諒我;但我對我自己,絕不能夠原諒,斷不能如此馬馬虎虎地過去。所以我近來對人講話的時候,絕不顧惜情面,決定趕快料理沒有了結的事情,將“法師”、“老法師”、“律師”等名目,一概取消,將學人、侍者等一概辭謝;孑然一身,遂我初服,這個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結束了。 啊!再過一個多月,我的年紀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所以到現在所做的事,大半支離破碎不能圓滿,這個也是份所當然。只有對於養正院諸位同學,相處四年之久,有點不能忘情。我很盼望養正院從此以後,能夠復興起來,為全國模範的僧學院。可是我的年紀老了,又沒有道德學問,我以後對於養正院,也只可說“愛莫能助”了。

啊!與諸位同學談得時間也太久了,且用古人的詩來作臨別贈言。詩云: □□□□□□□此句在《晚晴老人講演錄》中空植,原詩系清代龔自珍所做,首名為“末濟終焉心飄渺”。 , 萬事都從缺陷好; 吟到夕陽山外山, 古今誰免餘情繞。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三日在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同學會席上所講,瑞今記。收入《晚晴老人講演錄》時,標題後二字空植,根據弘一大師本意及通篇主旨,這兩字當作“懺悔”為是,意在表明其“悔過自新”之意。李叔同《題夢仙花卉橫幅》墨跡 佛法大意 我至貴地,可謂奇巧因緣。本擬住半月返廈;因變住此,得與諸群相晤,甚可喜。 先略說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一切眾生之大願,努力做利益眾生之種種慈善事業,乃不愧為佛教徒之名稱!

若專修淨土法門者,尤應先發大菩提心,否則,他人謂佛法是消極的、厭世的、送死的。若發此心者,自無此誤會。 至於做慈善事業——尤要!既為佛教徒,即應努力做利益社會之種種事業,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積極的,不起誤會。 或疑經中常言“空”義,豈不與前說相反?今案大菩提心實具有“悲”、“智”二義——“悲”者如前所說;“智”者不執著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做種種之利生事業。 若解此意,而知常人執著我相而利益眾生者,其能力薄,範圍小,時不久,不徹底;若欲能力強,範圍大,時間久,最徹底者,必須學習佛法,了解“悲”、“智”之意。如是所做利生事業乃能十分圓滿也。弘一大師書贈夏尊勉其一心念佛

故知所謂“空”者,即是於常人所執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後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做種種之事業。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良好建設乃得實現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統及其真精神所在,則常人謂佛教是迷信、是消極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當。即謂佛教為世界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謂佛法為世界一切哲學中最玄妙之哲學者,亦未為盡理。 因佛法是真能說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破除世間一切謬見,而與以正見。 迷信,而與以正信。 惡行,而與以正行。 幻覺,而與以正覺。 包括世間各教各學之長處,而補其不足。 廣被一切眾生之機,而無所遺漏。 不僅中國,現今如歐美諸國人,正在熱烈地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書籍及雜誌等甚多。故望已為佛教徒者,須徹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實行,俾不愧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虛心下氣,盡力研究,然後於佛法再加以評論。此為餘所希望者。

以上略說佛法大意畢。 又當地信士因今日為菩薩誕,欲請解釋“南無觀世音菩薩”之義。茲以時間無多,惟略說之。 南無者,梵語,即歸依義;菩薩者,梵語,為菩提薩之省文——菩提者,覺;薩者,眾生。因菩薩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眾生,故稱為菩提薩。弘一大師書贈夏尊佛號軸 以此“悲”、“智”二義解釋,與前同也。 觀世音者,為此菩薩之名,亦可以“悲”、“智”二義分釋。如《楞嚴經》雲:“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約智言也;如《法華經》雲:“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超脫,以是名觀世音。”——約悲言也。 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三八年七月十六日在漳州七寶寺所做講演。其時,弘一大師受漳州各方邀請,於一九三八年五月七日抵達漳州,四天之後,日寇即侵占廈門。弘一大師因此滯留於漳州弘法。

講演。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