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曹操大傳

第179章 第二十七章魏武如騎庸(3)

曹操大傳 王义祥 2456 2018-03-16
曹操聽了,知獻帝似乎已表示不再與他爭權,心中暗喜,說:“深謝陛下對為臣苦處作了這設身處地之想。為臣本也無欲專權,更早在銅雀台建成之際,便已公開聲明絕無異心。只是天下尚未平定,孟德一旦身退,局面恐不堪設想,是以背了虛好之名而處實禍之地,不得已啊!一旦功成,孟德豈敢繼續專權?” 之後,君臣之間又說了些國家大事,方才退朝。 出殿後,荀彧對曹操說:“丞相此次回師,若能重新建立鄴城與許都的關係,便無內患,可以全力對敵了。” 曹操情緒很好,說道:“但願如此。我也深知士大夫中有許多都是天下名士,他們之所以都來投我,只因我的理想與他們相合,在亂世之中維護國家正業,奉戴天子。我還記得當初我還是鎮東將軍之時,隱居多年的趙儼所公開表明的那句話:'曹鎮東奉戴天子,是應了上天之意,華夏結束割據、統一江山的日子定會到來,我終於知道我的歸宿了!'這話多年來常常縈繞於我的耳畔,常常引以為警,不敢忘卻。”

“是啊,”荀彧接過話,說:“要是丞相本無篡漢之意卻因平常不拘小節,而給人以要篡漢的印象,雖然人正不怕影子歪,卻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徒令天下名士齒冷,就太不划算了。因此,我建議丞相從這次回師後,平常的言行宜多加註意,收斂節制,使宮府相睦,便於專心南征。” 曹操“嗯”了一聲,表示同意。但他這時卻被剛才想起的趙儼之言,勾起了另一番心事。就問荀彧:“趙儼說我定能完成天下統一的大事。但以現在的局面而看,你以為如何?” 荀彧沉默了半晌,才說:“自赤壁兵敗,尤其是銅雀台宴飲以後,眾將官都發現你感到天下三分的局面初露端倪,而意氣消沉,甚至連商曜都有察覺。只是我軍將官中,無人敢說罷了。但現在的情況又有所改觀:孫權只能守不能攻,劉備卻至今遲遲未能進軍西川。而我軍已拿下西涼,如果能乘勝拿下張魯,戰線就可直接推到劉備的鼻子下面———要是我軍拿下了張魯,劉備仍未攻取西川,那麼,我軍據有關中、漢中,西川也就不會再有劉備前來分食。那時,劉備只有荊州,孫權與他的關係就會不同。我軍再從北至南,從西至東,分兩個方向夾擊孫權,一統天下,就不只是紙上談兵了。當然,這在目前還是一個藍圖,需要我軍以最快速度一方面拿下漢中,一方面練成水軍。”

曹操聽了甚喜,說:“先生之見,正合吾意。並且,你昨天那個關於開設'講武城'的設想也甚合我心。以前對人才的選拔,都是由人推薦,或靠碰運氣碰上,或從降兵中得到,無論怎樣,都屬被動之舉。我求才心急,頒發不拘一格招致人才的求賢令,卻竟未想到開設一個講武太學,主動培養人才。只是講武城,不應只是講武,還應從政治、文學等多方面培養人才。我希望它能為國家供應一批文武全才的重臣良將。” ……說到緊要處時,兩人不知不覺中早已停步而談。曹操見隨侍的親兵恭恭敬敬地立在一旁,這才打住話,開懷一笑,與荀彧出了宮門。 一七九轉眼之間,已到了這一年的隆冬十月。北方已開始普降大雪,朔風凜冽,而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帶,卻還透著幾分可人心意的溫暖。

駐守在長江邊上的柴桑城中的吳侯孫權,此時正與長史張弘於軍中議事。 一年多來,東吳在赤壁大敗曹操後,為防其捲土重來,聽從魯肅之計,借荊州之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給劉備,共同禦曹,負責西線防衛。 曹操雖令曹仁軍在西線屯於襄陽等地,又令張遼率軍屯於合肥等地,但因親率大軍遠征西涼,便按曹仁、張遼之軍不動,只是自己和劉備相持而已。如今,西涼已徹底平定,曹操正加緊對水軍的訓練,整整十個月,卻仍未見南下的動向。這一天,孫權預感到,曹操南下的時間快到了,便叫來張弘,同議大事。 張弘因赤壁之戰時在營中受了風寒,當時就一病不起,但因軍情緊急,未及延醫服藥。後來戰鬥結束,再圖醫治,竟已無力。因此,一年來他卻龜縮在營帳之中,無事時只是閒閱兵書,很少外出。

但既是孫權要商量軍國大事,張弘不敢怠慢。他由親兵用車駕送到孫權之處,見了面,就直接問孫權:“明公相召,可是為曹瞞將至?” 孫權回答:“正是。我這幾天頗有預感,曹操即將揮師南下來犯。他這一次來,顯然是有備而至,依你之見,我應當如何應付?” 張弘說:“曹操收取了關中,士氣正旺。演練水軍,亦時有一年。如果他這次捲土重來,必然要報赤壁之仇。因此,不宜一上來就和他作大規模的硬拼硬鬥的決戰,而應與他進行小範圍的接觸和摩擦,以此來拖他,致其士氣不能一鼓作氣,終於疲憊。那時,我軍既可擊潰他,又不至於要像現在就擊潰他付出較大傷亡的代價。” 孫權點頭稱善,張弘續道:“近一月,我因抱疾在身,多讀兵書古籍,時或偶爾,以江川山岡娛目,亦望其氣。發現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如果長期居住,足成大業。因此,曾與呂蒙相議,要勸明公遷都於彼,———不知呂蒙曾先行禀過?”

孫權回答:“還沒有聽他說起。呂蒙親自率領一支精幹密探,幾天以前便已過江,刺探曹軍動向,想必當在這兩天回來。我正因這些天預感曹瞞將至,才請他親自出馬,多多探得實情回來。” 張弘“哦”了一聲,又說:“新遷之都不宜再叫秣陵,可依明公壯志,呼之為'建業',不知明公尊意如何?” 孫權喜道:“建業!這個名字好啊。” 話音未落,一個洪亮的聲音從外面傳來:“果然是個大吉大利的名字!” 孫權和張弘抬頭看去,見是呂蒙,都是十分高興。呂蒙向孫權躬身拜了,又過來問候張弘的病情。 寒暄罷,孫權便急切地問:“將軍之行,可探到了曹操有何動向?” 呂蒙略一皺眉,說:“果不出明公所料。曹操已基本完成南征軍的最新組建,克日便要親率大軍南下,號稱擁兵四十萬!”

見孫權低頭不語,似有憂慮之態,呂蒙又說:“但我在駐守潯陽時,便已打聽到,此時曹操南征,並未打算與我一決死戰。” 孫權抬起頭,驚問:“何以見得?” 呂蒙回鑑:“此次南下,曹操只想擊我東線戰場,西線竟未在計劃之中,此為其一,號稱四十萬大軍,卻只有曹洪和程昱兩部,加上本來屯駐合肥的張遼等部,也只有十餘萬兵馬,———密云不雨,此為其二。” 孫權有點疑惑:“那麼,曹操如此興師動眾,卻又不盡全力,是什麼意思呢?” 張弘插了進來,說:“一方面是向我炫耀他凱旋之師的軍威,同時也想把調來的軍隊長期安屯下來,即使一時不敢犯我,也為以後做好準備。”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