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曹操大傳

第25章 第三章良謀難展英雄無奈(12)

曹操大傳 王义祥 1416 2018-03-16
眾人不免著急,因此時是應該由皇帝說話的,若大臣代言,豈不授董卓尋隙之柄?正在這時,比皇帝更年幼的陳留王,忽然勒馬上前,鼓起勇氣斥道:“來者何人?” 董卓大感意外,但對如此問話,卻不能不答,乃答道:“西涼刺史董卓。” 陳留王說:“你是來劫駕?還是來保駕?” 董卓迅速回禀:“特來保駕!” 陳留王質問道:“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 董卓頓時大驚,立刻翻身下馬,跪拜於道左。 陳留王這才緩言相慰道:“將軍不愧為天子良臣,不辭道途遙遠,趕來保駕,實堪讚譽。今京城禍亂,源自宦官夥戰,幸有朝廷一班文武,赤膽忠心,機智勇猛,已將閹臣誅殺,禍根盡除。朝廷已歸於安穩正常,不必顧慮,一切按部就班,照常行事可矣!”

陳留王出言不多,卻將事情原委,道得十分明白,且自始至終,並無失語。董卓甚奇之,不禁舉頭打量這個幼小的王爺,心想:這才是一個真正皇帝的材料,豈是幼皇劉辯所能比?同時,他又聯想到,陳留王是董太皇太后養大的,董太皇太后與董卓乃同族。這樣一想,彷彿在感情上與陳留王更近了一些,於是,便產生了廢劉辯以立陳留王的企圖。 這天一早,一班人返抵洛陽,董卓的西涼軍隊以保駕名義與皇帝隨行,皇甫嵩的兵馬就不便阻擋,只得讓董卓的西涼軍進了洛陽。 何太后聽說皇帝回來了,趕快到嘉德殿去迎接。幼皇登上殿,見著太后就止不住悲傷起來。太后心中也是悲喜交集,母子二人當眾相抱而泣。 皇帝即日登朝,經一番動亂之後,彷彿換了一個新天。於是,在群臣建議下,改光熹為昭寧。猶如登皇基一般,再次大赦天下,並下詔安撫洛陽警衛部隊及司隸區各軍團,以整頓軍心。

雖然朝廷一派喜氣洋洋,但又出了一件令人很不愉快的事情,那就是在改年號的第二天,清點皇室物品時,發現了一件十分重要的東西不見了。 清點人員密奏太后:“找不到傳國玉璽。” 太后囑人再細細查找,可是仍無踪影。太后只得告知皇帝,並說:“無論如何,也不能聲張出去,著人暗中再行查訪吧。” 就這樣,表面上喜汽洋洋的新政府便蒙上了一層不祥的陰影。 董卓自率西涼軍入洛陽後,便不願走了,他將大部隊屯駐在洛陽城外,無異於是對洛陽的一個極大威脅。 以朝廷利益為重的皇甫嵩,在對董卓屯兵洛陽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便果斷辭去軍職,告老還鄉了。他認為只有這樣,才可能避免和董卓發生衝突,危及剛穩定下來的朝廷。 而董卓自恃護駕有功,每日帶鐵甲軍入城,橫行街市示威,弄得人心惶惶。

司徒王允見狀,乃上書推薦丁原為執金吾,雖然執金吾有很強的兵力,但丁原與皇甫嵩相比,威望就差多了,因此董卓起初並不把他放在眼裡,依然每日帶鐵甲軍入城,橫行街市。 朝中百官為此都很氣憤,人們又記起當初鄭泰反對調董卓進京的話來,現在看來,鄭泰的憂慮是完全正確的,現在董卓已充分暴露了他的野心。但是事已至此,誰還會有什麼辦法呢?只有嘆氣而已。 騎都尉鮑信私下向袁紹說:“董卓擁強兵,必將有異志,若不是圖之,必為其所製約。不如趁西涼軍剛剛到京城,立腳未穩之際,採取奇襲的辦法攻擊他,必將大潰其軍,並乘此機會捉拿董卓,以絕後患……” 袁紹也覺得鮑信說得有道理,但從不果斷的袁紹顧慮重重,怕此事不成,反倒惹怒了董卓,使他有了亂來的藉口,於是,便推辭道:“現在剛剛殺了宦官,大家都希望安定一下,怎麼能再動刀兵呢?”

鮑信又去見王允,希望王允採納他的建議,一鼓作氣,趁早除了董卓。王允也說:“董卓兵馬多,不一定能拿住他。不如採取牽制的辦法,過些時候有了成熟的機會再說。” 鮑信只得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帶著自己的人馬回到泰山去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