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曹操大傳

第16章 第三章良謀難展英雄無奈(3)

曹操大傳 王义祥 2015 2018-03-16
光和五年,即公元一八二年,也就是二十六歲的劉宏在位的第十四年,旱災嚴重,疫病流行,情況相當惡劣。劉宏便親自祈禱上天,詢問降災的緣由。 那時,曹操身任議郎,他趁機上書表示:“天災來自人事,當今的三公徒具虛名,不盡職責,處處掩護私黨,不守法的鷹之輩放縱橫行,有德行的人反而被囚禁在牢中……社會混亂的情形,比天災更為嚴重……” 劉宏領會曹操所指的弊端,立刻將三公之首的司徒陳耽免職,並提升太常袁隗為司徒;嚴厲斥責太尉許有及司空張濟,所有曾因事被免職的大臣,再度調回洛陽,並派人為議郎。一時朝野大動,頗有改革中興的氣勢。 中平五年,即公元一八八年冬十月,也就是他去世前的半年,劉宏接受大將軍何進的建議,親自全副武裝主持閱兵式。

典禮完畢後,劉宏問參加閱兵的討虜校尉蓋勳說:“有這麼強的軍容,為什麼還會有人想叛變呢?” 蓋勳乘機回答:“那表示陛下的心腹臣子有問題呀。” 當時以上軍校尉的大宦官蹇碩兵力最強,也夠得上是皇帝的心腹大宦。因此,劉宏很自然地以徵詢的表情回過頭來看蹇碩,蹇碩一時愕然,只得無趣地避開。 劉宏進一步地詢問蓋勳:“如果我想辦法增加軍隊的待遇,並且加強檢閱訓練,你認為如何?” 蓋勳說:“我聽說從前的賢明君王從不舉行閱兵大典。因為盜賊叛變都是在遠離京城的各州郡,如果皇上卻集中兵力在身旁,並不足以顯現軍威,反而有害正常軍事作業的運行。” 劉宏聽了不禁感嘆地表示:“你講得有道理,可惜我認識你太晚了,怎麼過去從來沒有人對我講過這種道理呢?”

事後蓋勳對京城五軍的副指揮中軍校尉袁紹表示:“我看皇上倒是相當聰明的,他不過長期被左右所蒙蔽罷了。” 因此,蓋勳建議袁紹結合有誌之士,伺機誅殺宦官以清君側。 的確,年紀逐漸長大以後,劉宏也似乎發現圍繞在身旁的宦官問題嚴重。加上第二次黨錮之禍的流血事件發生後,引發士人及平民極大的反感,宦官的實際影響力,已盛極而衰了。中平元年,即公元一八四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宏便乘機大量起用“清流派”名士出掌軍政大權,以和宦官分庭抗禮。像司隸軍區指揮官的皇甫嵩、朱俊、盧植,新編制京城八軍指揮官的袁紹、曹操、夏牟、淳于瓊等人,都是當時有名的反宦官人士。 或許因為宦官感覺到了這股壓力,為了自保,他們於是向劉宏下了手腳。在這件事的半年後,東漢靈帝劉宏便突然暴發重病,死在辦公的嘉德殿中。這事當然是十分蹊蹺的。

劉宏病發後的情況非常危急,因此他立刻召見大將軍何進入宮商議後事,特別是繼承權的問題。何進原是洛陽城的大屠宰商,家境富裕,其妹入宮為貴人,後生下王子辯。遂在張讓及段圭的建議下立為皇后,何進也因而富貴。他曾出任洛陽府尹,黃巾起義後,何進奉召出任大將軍,統領軍政大權。 劉宏晚年時,寵愛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協,由劉宏的義女,漢桓帝之妻董太后扶養。董太后曾要求劉宏改立劉協為太子,但劉宏以不宜破壞漢王室立長立嫡原則,遲疑不決。因此病發時,劉宏最擔心的便是繼承問題。 由於劉宏已無法視事,董太后乃就與上軍校尉的大宦官蹇碩商議,主張廢太子辯,改立皇子協。但張讓及段圭等與何皇后較親近,都不表贊同。 蹇碩勢單,乃暗中和董太后商量:“若欲立皇子協,必須先誅殺何進,以絕後患。”太后應允,蹇碩乃派禁衛軍埋伏於南宮,準備刺殺進宮打算和劉宏商議繼承大事的何進。

皇帝侍衛長潘隱,平日和何進私交甚好,在得知蹇碩陰謀後,親自藏身於南宮門前等待何進。沒多久,何進帶少數貼身護衛由平城門進入,在未抵宮門前,便見潘隱在宮門邊向他遞眼色,並以目視佩劍。何進立即會其意,即刻止步,回頭對幾個護衛說:“有詐,快走!” 於是,何進在護衛擁簇下,由小苑門奔出,抵達郊外的私宅,並囑衛隊作好防備,又馬上召集袁紹及曹操等反宦官集團共議大事。 袁紹主張先下手為強,領軍隊入宮,盡誅宦官。但曹操表示宮內宦官人數多,且並非人人擅權作惡,玉石俱焚,於法無據。何況蹇碩等領有禁軍,雙方在禁宮內動刀劍火拼,更非禮法所容。 雙方爭論不休間,潘隱又派使者至,秘報劉宏已駕崩,繼承問題亟待處理,如董太后及蹇碩等乘機奪權,太子辯及何皇后都有性命危險。

曹操立刻挺身表示:“情況危急,今日之計,應先求正君位。請速以何皇后之名義召集三公及文武大臣,先扶持太子登九五之尊。為了防止蹇碩以武力阻撓,宜就近調動京師禁衛軍團,以護送大臣進入南宮,完成新皇帝就任大典。一方面更應該派人說服一向較親近皇后的張讓及段圭等,勸他們保持中立,造成宦官集團的分裂,這樣子便可以先孤立蹇碩,再以國家法律及製度,解除宦官擅權干政的弊端。” 曹操在危急之時,出此及時之策,在座的無不接受。何進即刻以大將軍之名,調動軍師禁軍團五千人,由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瓊等率領、分別從城南的平城門、水宛門、津門進入,並在南宮的周圍布防,嚴禁其他軍隊接近皇宮。 蹇碩獲知此訊,已經太遲了,不禁大驚。這事太突然了,再加上大宦官郭勝、趙忠等見機倒戈,在內宮形成對立,張讓、段圭又保持沉默,不願參與此事。蹇碩自知勢單力薄,趕快暫時退入北宮。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