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中國電影幕後故事1905-2005

第24章 第二部分:性命攸關的《逆風千里》歷史在這裡沉思

“文革”在繼續,但其政治風向千變萬化,形格勢禁風雲變幻,令人無所適從,如芒在背。 1975年“批林批孔”之後,又接著是“反擊右傾翻案風”,一部著重描寫“文革”期間農村赤腳醫生同階級敵人作鬥爭的故事影片《春苗》,應運而生。在此前後同類題材的尚有《決裂》、《歡騰的小涼河》、《山花》、《山村新人》、《牛角石》、《紅雨》、《雁鳴湖畔》、《海上明珠》等。 謝晉在這一特殊時期中,開拍了“四人幫”為了篡黨奪權的需要,所刻意炮製的為他們反革命奪權大造聲勢和輿論的這部名叫《春苗》的電影。影片由趙志強、楊時文、曹雷編劇,謝晉聯合上影厂的導演顏碧麗、梁廷鐸,啟用了新人李秀明主演女主角春苗,上影厂的老演員李玲君、白穆、高淬、馮奇和演員劇團的達式常、張瑜,還有借用以主演《上甘嶺》、《暴風驟雨》而聞名的八一廠老演員高寶成,扮演了劇中的主要和重要角色。該片無論從故事情節,還是人物性格,乃至角色的一舉一動,無不強加“三突出”和公式化、概念化、臉譜化以及鮮明、突出的階級鬥爭主題,是當時此類題材最出名的“文革”電影之一。李秀明後來在時隔多年後,又被謝晉招至麾下,主演由他執導的另一部影片《秋瑾》。在《春苗》劇組,謝晉雖為導演之一,但處處要按照上級意圖,違心的來處理每一個情節,每一個分鏡頭,乃至每一處細節,那種名為導演、實為工具的強權高壓之下的精神枷鎖,無疑比“文革”中遭受種種苦難的外傷,更多了一層難以理喻和內心積鬱的苦楚。

第二年的1976年,第二批樣板戲“六京兩舞”的最後一部影片——《磐石灣》,由上影厂開拍在即。這部根據話劇劇本《南海長城》改編的京劇藝術片,廠領導研究決定,指派由早在4年前參與成功拍攝名噪一時的京劇藝術片的謝晉來統籌執導。因為有了上回的反复折騰,謝晉對此次又是政治掛帥的任務,心驚膽戰,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好在有了在攝影棚拍攝京劇的可取經驗,與之曾經合作《春苗》的梁廷鐸的全心配合,還有劇組人員的齊心協力,再加上上海京劇院一幫人馬拍攝過《智取威虎山》的演出技巧,這部《磐石灣》倒是沒有出現太大差錯。兩批“樣板戲”影片,耗費精力,元氣喪盡。沒過多久,隨著“四人幫”土崩瓦解的喜訊傳來,霞光終於透過雲層,重新閃射出光輝。

謝晉走出囹圄,走出黑暗,精神為之一震,迅速開拍了一部真正發揮自己導演主動權的影片,這部由陳沖首涉銀幕主演一個女兵成長的故事,繼續開始謝晉“造星”的神話——祝希娟、向梅、謝芳、李秀明、陳沖、王馥荔、朱時茂、叢珊、姜文、呂曉禾、何偉……正是謝晉自身曾經經歷了痛苦的煎熬,才會對過去的歷史有著發自肺腑的心聲、銘心刻骨的深深記憶和震撼人心的深刻反思。於是,《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鴉片戰爭》……一部部振聾發聵的反思作品,比同時代任何一部同類作品更觸及靈魂,更強烈的撥動著兩代觀眾的心弦。這也正是謝晉對自己歷次經歷政治運動之後的一種痛快淋漓的覺悟和反彈。他的其他作品《啊,搖籃》、《秋瑾》、《最後的貴族》、《清涼寺鐘聲》、《啟明星》、《老人與狗》、《女兒谷》、《女足9號》題材多樣,成績突出。

謝晉78歲高齡的人生追求,也驗證了他在歷史巨片《鴉片戰爭》片頭所點明的同樣發人深思的那句話:當一個民族真正站立起來的時候,才敢於正視她曾經屈辱的歷史。 性命攸關的《逆風千里》 珠江電影製片廠自1959年到1966年的8年時間,拍攝出了《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跟踪追擊》、《逆風千里》、《大浪淘沙》等多部質量上乘、藝術價值頗高的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和歡迎的優秀影片。然而,世間風雲,瞬息萬變,“文革”的大旋風,摧毀了新中國影壇17年來已經取得的驕人成績。珠影厂的一部《逆風千里》,連同《大浪淘沙》,被人為的強加上種種罪名,與殘酷的政治運動相掛鉤,使劇組主創人員頓時陷入了萬劫不復的黑暗深淵之中……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