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

第26章 《李白實錄》 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之水天上來 李白為什麼是詩仙?他的獨特之處在哪裡?當然是李白的“純”——純之又純的赤子之心,純粹的超越感,這不是地球人能達到的。 “純”之外,就是李白的“狂”。和“狂”相對應的,是李白詩歌中的河水意象。 李白詩中的河水,是一個什麼樣的意象呢?那是狂放的象徵。 《驢友李白》一講,我們講《廬山謠》也講到過。當然,還有一篇家喻戶曉的作品,就是李白的《將進酒》。這首詩劈頭就來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也是李白的像大鵬飛兮振八裔 月光與河水之外,李白詩歌裡還有一個大鵬意象。大鵬意像出自《莊子·逍遙遊》,帶有仙氣,另外也是力量的象徵。 大鵬意象,伴隨了李白一生。我們前面講過李白做古惑仔,他還在四川的時候,就勤於乾謁,開元八年前後,他去拜訪當時的大名人李邕——就是後來被稱為李北海的。那個時候李白也就二十來歲,非常狂,李邕可能批評了他,他感到很不高興,就寫了一首詩,叫《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多驕傲啊。他二十來歲,什麼也不是,去拜訪李邕。李邕當時是渝州刺史,也就是現在重慶那個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他不理李白。李白就說:你這樣不對,連孔子都說後生可畏,你怎麼能夠輕視我這樣的天才呢?這首詩裡寫到了大鵬的意象,“大鵬一日同風起”,是說有朝一日我李白青雲直上的話,那可就了不得了。 從青年時代起,李白就認為自己是大鵬。 第八講月光·河水·大鵬鳥——李白的詩歌意象魏顥、李陽冰等人,在寫李白的傳記資料的時候,都提到過李白的《大鵬賦》。 《大鵬賦》可是盛唐時代的第一暢銷書啊!據說當時京城的達官貴人都是家藏一本。 《大鵬賦》不是詩而是文。李白比杜甫強,杜甫只會寫詩,文章寫得不好。李白卻是詩寫得好,文章也寫得好。散文寫得好,賦也寫得好。 《大鵬賦》,又名《大鵬遇希有鳥賦》,寫得非常好。

這篇賦的寫作背景是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在湖北一帶碰到了司馬承禎。李白提到司馬承禎誇他,就是在《大鵬賦》的序裡。司馬承禎說李白可以“神遊八極”,李白高興壞了,司馬承禎喚醒了他的仙風道骨意識。後來賀知章又說李白是“謫仙人”,李白索性就以“謫仙人”自居了。 《大鵬賦》前面有一個序:“予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予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此賦已傳於世,往往人間見之。悔其少作,未窮宏達之旨,中年棄之。及讀《晉書》,睹阮宣子《大鵬贊》,鄙心陋之。遂更記憶,多將舊本不同。今腹存手集,豈敢傳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李白說:我以前見司馬承禎的時候,寫過一篇《大鵬賦》,地球人都看了,可是我自己覺得寫得不好,不當回事兒,就扔了。但是後來我看到有個魏晉名士也有寫《大鵬贊》,可是他寫的是什麼玩意兒呢,所以我又根據我的記憶,重新整理,寫定了這篇《大鵬賦》。

這篇《大鵬賦》寫得太美了,雖然是一篇賦,但和李白的歌行風格一樣。我們稍微念幾句關係比較密切的。 憑空一句:“南華老仙,發天機於漆園。”南華老仙,指莊子,莊子曾經做過漆園令。 “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徵至怪於齊諧,談北溟之巨魚。吾不知其幾千里,其名曰鯤。化成大鵬……”其實後幾句幾乎是引莊子《逍遙遊》裡的原話,講大鵬怎麼來的。 莊子的《逍遙遊》,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篇目。莊子這個人很有意思,還很有科學知識,知道有南極洲和北冰洋,他在《逍遙遊》裡講到南溟,講到北溟:“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你看莊子多麼富有想像力:在北冰洋,有條大鯨魚,當然,他說的是鯤魚,不知道有多大,我只看到它的背部露出來了,就不知道有幾千里,後來這個鯤就變成鵬了,鵬有多大也不知道,只知道它的背有幾千里,翅膀能把半邊天給遮住。

李白太喜歡《逍遙遊》里大鵬的意象了,他覺得這個大鵬就是他自己。這個大鵬應該是五百年一出,或者說千年一出的天才。一般的人,怎麼配稱大鵬呢?世上的人,都是小麻雀,只有我李白,才能稱大鵬。所以李白的《大鵬賦》前面就直接用了莊子《逍遙遊》的典故。李白反复地說這個大鵬飛起來有多麼壯觀,比莊子寫得要更雄奇。 李白的想像力好像比莊子還要發達。我們稍稍念幾句李白《大鵬賦》裡寫大鵬飛起來的感覺:“脫鬐鬛於海島,張羽毛於天門。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大鵬飛起來了,太陽正好也剛剛升起,太陽在大鵬的翅膀上,稍稍露出一點紅色,“烜赫乎宇宙,憑陵乎崑崙。”宇宙、崑崙之間,就只有大鵬鳥。 “一鼓一舞,煙蒙沙昏。”大鵬翅膀拍一拍,呼吸一下,天地都為之變色,以至於天上全是霧了。 “五嶽為之震盪,百川為之崩奔。”大鵬拍一下翅膀的話,連五嶽都會動盪,還要引起海底火山爆發。接下來幾句:“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敢情這氣候變化,都是李白的大鵬在作亂——這大鵬一噴氣,天地四方就全是云了,可比噴氣式飛機強多了。李白接著寫道:“爾其雄姿壯觀,映背河漢,上摩蒼蒼,下覆漫漫。”河漢,就是天河。李白和莊子都很了不起,他們都是神仙,在人類乘宇宙飛船到月亮上面去看地球之前,他們就已經看過了。他們看到的地球,就是以海洋為主的——“上摩蒼蒼,下覆漫漫。”了不起啊! “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以傍嘆。”那個開天闢地的盤古,也只能是在一邊兒乾看著。替太陽神趕車的羲和,看到大鵬就更只有發呆的份兒了。 “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全球原來是五大洲,現在說七大洲,都不在話下。只要大鵬一出,便是鬼哭神嚎。 “天吳為之怵慄,海若為之躨跜。”中國神話裡,天吳是水神,海若是海神,他們看到大鵬之後都會嚇得發抖。 “巨鰲冠山而卻走,長鯨騰海而下馳。”海裡的那些蛟龍、鯨魚看到大鵬,更是嚇得不敢出來了。李白還故作天真地說:“吾亦不測其神怪之若此,蓋乃造化之所為。”大鵬何以這樣偉大?你們問我,我也不明白。你們一定要問的話,那我只能說這是天地造化。這就是李白。他以“謫仙人”自居,講一個東西好到極點了,就說是從天上來的,是天地的意思,不是我個人的意志。李白的俯視,對人世間、對紅塵的俯瞰,都體現在《大鵬賦》中這個飛在九天之上的大鵬身上。

李白的大鵬跟莊子的大鵬稍有不同。莊子的大鵬,逍遙就行了——我飛那麼高,不看下面。我看你幹嗎?這是莊子。李白不這樣。李白的大鵬為什麼要飛這麼高,就是為了俯視地球人。大鵬對李白的象徵意義就在這裡。李白對整個紅塵是俯視、俯瞰的態度。大鵬飛在九天之上,看到的任何東西都不算什麼。偉大的海神、偉大的江神,看到我就發抖。江河變化又算什麼呢?那些大海裡的鯨魚和蛟龍,看到我在天上飛,嚇得都不敢出來了。自然界的變化又算什麼呢?天上的雲怎麼來的?是我大鵬在噴氣;鵝毛大雪怎麼來的?是我大鵬鳥在換羽毛。天地之間唯有大鵬,遮蓋一切,瀰漫宇宙,俯視整個紅塵。大鵬就像宇航員在月亮上看地球一樣,看到的都是茫茫一片藍色的海水。

李白在大鵬意像中獲得的是在九天之上的俯瞰權和對紅塵的超越性,這是《大鵬賦》的特殊意義。講李白的詩歌,如果不講《大鵬賦》就太可惜了。大鵬意像比河水意象更有說服力,更能說明李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李白為什麼是詩仙?因為他是天才、是神仙、是俯瞰人間的人,姿態不一樣。 李白詩裡最有名的一句罵人的話,李白用來罵那些他看不起的人罵得最狠的一句就是“董龍更是何雞狗!”——那些兔崽子,什麼玩意啊?什麼東西!在李白眼裡,普天之下,沒幾個不是阿貓、阿狗。但司馬承禎是文化崑崙,李白對他還是很恭敬的。李白把自己比作大鵬,把司馬承禎比作稀有鳥。言下之意就是:放眼天下,除了你我之外,還有誰呢? “天下英雄唯使君”,曹操和劉備二人青梅煮酒話英雄,成就了一段佳話。你看司馬承禎和李白這兩個神仙家,唐代的這兩個道士——當然一個是真道士,一個是假道士,前後兩個文化崑崙,一個白髮蒼蒼,一個瀟灑美少年,他們碰到一塊兒的時候,兩個人之間的一席話,也是煮酒論英雄啊。但這不是一般的論英雄,而是煮酒論神仙。而且論的不是那種婆婆媽媽的、沒有力度的神仙,而是大鵬和稀有鳥。這樣偉大的作品,當然令所有的人仰視,也只有在那個大時代才能出現。這是寫在開元年間,大唐王朝蒸蒸日上的時候,這種氣氛能夠感染每一個人。

司馬承禎是世外高人,他完全是那種宇宙的胸懷,少年李白出來之後也是宇宙的胸懷,所以有這篇《大鵬賦》。有了這篇作品作為基礎,我們再看李白的詩歌,“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也好,“黃河如絲天際來”也好,無論李白再說什麼話,我們都可以理解。李白剛出山的時候,就跟司馬承禎一起,靈魂飛到了天上,飛到九天之外,俯瞰茫茫紅塵。對理解李白來說,《大鵬賦》太重要了。 李白臨死之前,寫過一首詩,也和大鵬有關。這首詩的題目,傳世版本寫作《臨路歌》,但很多學者指出題目應該是《臨終歌》才對。 李白和孔子的關係很有意思,李白有時候批評孔子,“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廬山謠》)但李白對孔子也非常崇拜,因為他畢竟是個讀書人。李白最後一篇寫大鵬的作品,就跟孔子有很大關係。

李白有關大鵬意象的最後一篇作品,其實就是李白的絕筆之作——《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首詩寫得很感傷。相傳孔聖人死的時候,也是這樣。偉人之死都有傳奇色彩。據說孔子臨死之前,子貢去看他,孔子唱了三句詩: 太山壞乎! 樑柱摧乎! 哲人萎乎! 這三句詩,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巍峨的泰山就要崩塌了,高高的柱子也倒掉了,一代偉人就此安息吧。 李白詩裡“仲尼亡兮誰為出涕”一句,本身就是講聖人之死的。從整首詩的情感來看,我們判斷它是絕筆之作,應無問題。 這首詩裡也有大鵬意象,但跟李白二十多歲時寫的《上李邕》中的大鵬意像有所不同,跟李白二十五六歲時碰到司馬承禎寫《大鵬賦》的大鵬也有所不同。

“大鵬飛兮振八裔”,這句沒問題,和《上李邕》、《大鵬賦》中的大鵬是一樣的。關鍵是下一句,“中天摧兮力不濟”,飛到半空不行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李白什麼時候會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呢?李白臨死之前,名將李光弼有一次軍事行動,李白想去參加,結果走到半路上就走不動了,接著就病危了。 通過這篇作品,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大鵬意象和明月意像一樣,貫穿了李白的一生。從李白的青少年時代,一直到他臨死之前,明月跟著他走了一生,大鵬也在他的腦海裡、在他的心靈世界裡飛了一生。徵。明月是李白純潔的象徵。河水,從天而來的黃河之水,奔流不息,到海不回的河水,也是李白的象徵,它像徵著李白的狂放和豪邁。 我們前面就講過,李白看風景全是俯瞰——站在群山之巔,看大江大河。但這未必是視覺上的真實。當我們真的登上廬山最高峰,能不能看到長江水?我看未必。登上華山之巔,是不是就能夠看見黃河水?也未必。李白寫的只是感覺的真實,實際上這只是在寫他的精神世界。長江也好,黃河也好,寫它們如何壯觀,實際上是李白向內看到了自己的內心像長江、黃河一樣奔騰。

當然,這是壯觀之美。我們把《廬山謠》和《西嶽雲台歌》裡寫壯觀之美的幾句摘出來,其他的,我們暫且不論。 《廬山謠》裡寫“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視野極其開闊,萬里空茫。 《西嶽雲台歌》前幾句:“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這裡寫黃河,原來是像絲線一樣地流過來,可是流到華山的時候就是那樣的壯觀了。李白寫他看到壯觀的長江、壯觀的黃河,實際上喚醒的都是他的自我認識。因為李白以“謫仙人”自居,他的座右銘是“我是天才我怕誰!”他覺得自己才如江海,他看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力和精神。 李白的自我認識,他的超越性,和一般人不同。一是往極細膩的地方去,細膩到一點兒渣滓都沒有,一點兒聲音都沒有。 “羅帷舒卷,似有人開,明月直入,無心可猜。”月光到來時,是聽不見它的腳步聲的,但是李白感覺到月光來了,感覺到月亮來了。因為李白向純淨、向細膩發展,發展到了極致。另外一方面,李白的精神世界裡,又有極其放蕩不羈的、極其豪放的一面,那就是像長江、黃河之水一樣奔流不息。所以李白的兩重心像——月光和河水,都是他的精神世界的象徵。這兩重境界,都不是尋常人所能達到的。李白為什麼是天仙?這兩組意象就可以說明問題。 李白當然也喜歡看安靜的河水,尤其是有月亮照著的。但他更喜歡看的是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還有飛流直下的瀑布,因為瀑布壯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大家都太熟悉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如果李白活到現在的話,恐怕是要去看壺口瀑布、黃果樹瀑布,以及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河水意象,代表了李白奔放和雄壯的一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