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李蓮英

第37章 五、李總管二次還鄉(1)

李蓮英 斯仁 11248 2018-03-16
李蓮英從水路耀武揚威地衣錦還鄉,岸邊擠滿了前來參觀的民眾和跪著向他叩頭致敬的"父母官"……李蓮英命令僕從將大把大把的銀錢像天女散花似地拋給岸上的百姓…… 轉眼間,李蓮英在京城已經呆了四十多年了,但回家的次數卻不多,僅一兩次,這使得李蓮英有些想念大城的老家,一是回去看看在家經營的四弟李升泰生活怎麼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回家顯示富貴。 李蓮英向慈禧太后奏准假期一百天,得到慈禧太后同意後,就帶著幾個兄弟:大哥國泰、三弟寶泰、五弟世泰以及幾個侄兒和自己的幾個嗣子,還有其它隨從人員就再度浩浩蕩盪地準備回家去了。 慈禧太后本來不想讓李蓮英回家,她怕李蓮英一回家自己的日子就不愉快,她現在已離不開李蓮英給他解悶了,但她經不住李蓮英的再三請求,於是也就同意了。不過,在李蓮英臨走之前,慈禧太后為特表恩寵,賞給了李蓮英十萬兩銀子作為路費,同時賞給李蓮英幾個御廚,這是怕李蓮英不能適應家中廚子的味道而準備的,還有,慈禧太后還賞給李蓮英一面黃龍旗,讓他作護身之用,為怕李蓮英在路上出現麻煩,慈禧太后還特地賞給李蓮英八個御前侍衛,在一切慈禧認為相當周密、滿意後,慈禧太后才准許李蓮英啟程。

李蓮英在臨行之前,還特地到白雲觀他拜把子兄弟高雲溪那兒去了一趟,讓他給擇了個吉日啟程,同時,為表示兄弟情意,高雲溪還贈給李蓮英一萬兩白銀作為路費。 李蓮英深深知道安德海是怎麼給處死的,所以他不敢大膽行事,他沒有敢通知京中的朋友,就悄悄地溜出了京城。 李蓮英決定從水路走,這樣比較安全,於是李蓮英在通州上了船順著運河東行,船前也沒有掛龍旗。前面是李蓮英的坐船,後面便是兩條小船,上面運的是米和別的應用之物,至於銀兩,就集中在李蓮英的坐船上。 當時正值孟春季節,陽光明媚,河水潺潺,兩岸楊柳正長出點點的嫩芽來,遠看如一個輕妝淡抹的少女,嫩柳條隨風搖曳,婀娜多姿,如亭亭的舞女的裙,樹上百鳥啼叫清脆婉轉、動聽,不亞於李蓮英在宮中所養百鳥的叫聲,更有一些小鳥,還淘氣地飛到船上來對著船上的人們歡叫。看著眼前的春天充滿生機,百鳥歡雀,聽著鳥兒婉轉的歌唱聲,李蓮英不免有些陶醉。是啊!多少年了沒有這樣心情悠閒地出來走一走了。陶醉的李蓮英心情舒暢,望著河水在船前被劈開,朵朵浪花被濺起,李蓮英不禁油然升起一種得意之色。

想當年,隋煬帝不也這樣嗎?沿著大運河吃喝遊玩,甚至叫人在岸上拉著船前進。雖然隋煬帝船隊龐大、人員眾多,但我李蓮英所帶之人並不少,而且比較齊全,從御廚到侍衛,從船夫到後面小船的兵卒化裝的護兵,從黃金到大米,我李蓮英哪樣沒有。哎,真是想不到啊,我李蓮英也有這份榮耀! 想到這兒,李蓮英不禁想喝酒。 "拿酒來!"他吩咐身邊的隨從。隨從很快取來了酒,這也是臨走前慈禧太后賞的,是供給皇帝喝的御酒,味美香醇,久而彌篤,真是天下難得的好酒。李蓮英又擺上菜,叫上其大哥、三弟、五弟以及那八個御前侍衛,他現在得依靠他們,在一起喝了起來。 "大哥,你看四弟在家過得好嗎?"李蓮英問其大哥李國泰。

"二弟,你擔心啥啊?你還以為他們在家不會過日子。你放心,靠著你,他們在家過得不比咱們在京城過得差。" "嗯!"李蓮英笑了笑。 "我們的總管大人在京城還不忘在家的四爺,真乃仁慈之人啊!來,弟兄們,咱們敬總管大人一杯!"其中一個侍衛對另外七個說,那七個人爭先呼應,深怕落了後。 "來,咱們敬總管大人一杯。" "總管大人真乃大仁大義之人,我們弟兄幾個不為總管大人效力還為誰效力啊!" "總管大人待咱小的這麼好,真令小的們感激不盡,來,弟兄們,我們敬總管大人一杯。"

"總管大人……"八人雜七雜八,快人快語,對李蓮英吹捧起來,直吹得李蓮英渾身舒服,四肢舒暢。他笑著接受了幾個侍衛的抬舉,等大家說完了,他這才舉起懷,笑吟吟地對那八個侍衛說: "各位!這次我李某出京,多望各位效力,回京後,我李某是不會忘記大家的。" 這口氣!簡直沒讓幾個侍衛透過氣來,他們是奉命保護總管大人的,即使總管大人不說賞賜之話,他們也不敢疏忽的。試想,要是總管大人在路上出了差錯,他們交待得了嗎? 他們的腦袋還保得住嗎?不想總管大人現在卻這樣說,這真令大夥有些受寵若驚,他們趕快舉起杯作叩頭狀對李蓮英說: "總管大人如此恩典,令小的們沒齒難忘,小的們絕不敢疏忽。"

"來,弟兄們,敬總管大人!乾了!"一個侍衛喊到。於是,李蓮英也毫不示弱,將八個侍衛遞上來的酒一口氣給乾了個精光。喝完酒,李蓮英不禁得意起來,我的安全問題不用考慮了。李蓮英心裡這麼想。 這場酒一直喝了幾個鐘頭,到最後大家覺得都差不多了,這才各自回房休息,當然,侍衛們沒敢休息,他們必須得值夜。 第二天早上,船行到了天津界。這一段的河城官一看從上游來了幾隻南行的對槽船,他以為是販私的商人,便令其靠岸稽查。 船前的侍衛見有人叫停船,心里便有些不愉快,但他為少些麻煩,還是來到了李蓮英的房間,當時李蓮英正和其五弟下棋下得起勁。絲毫沒有註意到侍衛的到來,也沒有聽清侍衛的話,侍衛只好再說一遍。

"總管大人,前面有船想過來查一查。" "敢過來!過來殺死他!"李蓮英喊道,原來棋盤上李世泰的兵正要過河來,李蓮英剛聽到說過河來,他也沒聽清是什麼過河來,以為是兵過河來,所以才說了這樣一句。不過他馬上反應了過來,看著被剛才那句話嚇得怔在那兒的侍衛說: "你剛才說什麼?" "有人想過來查船。"那個侍衛小心地說。 "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兒,老佛爺給的黃龍旗不是還沒有用上嗎?將它掛上。" "是"侍衛答應著去了。 那河城官這時正要上前來檢查這艘船,因為他見這船很久不見反應,憑他以前的經驗,他便斷定這可能是一販私鹽的商船。要真是如此,我今天也不虧出來巡邏一番,說不准還能撈著不少油水。對,敲詐船商一把,然後再沒收入官。河城官想得正高興,也為今天發財了而在暗自慶賀,不想,這時船上卻掛起了龍旗。

這一驚非同小可,河城官不禁一身冷汗,他在心裡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貿然上去檢查,說不准自己的腦袋就要掉地了,假如剛才貿然上前檢查的話。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腦袋,發覺它還在,他這才鬆了口氣對船上人說: "不知是哪位大人由此路過。" "李大總管!"回答得既簡單又威嚴,似乎有些不滿。 這一聽可把河城官嚇得面如死灰,半晌回不過神來。京城李大總管,九千歲啊!誰人不知,我怎麼這麼倒霉碰上他了。哎,既然遇到了,還是上前賠個不是,請個安吧!河城官對自己說。於是他來到了李蓮英跟前,叩頭道: "下官有眼不識泰山,多有怠慢,萬望總管大人恕罪。"

"不知者不為怪,你且去吧!"李蓮英毫不介意地說。 這令河城官如獲大赦一般,對李蓮英連著叩了幾個響頭,表示了千恩萬謝這才離去,並派了兩行兵丁隨船護送。 為了以後不再遇上這樣的麻煩,李蓮英下令將龍旗高高插上,威風凜凜地沿子牙河南行。 沿途縣、鎮早得天津的禀報,各縣令不敢怠慢,爭相迎送,熱情招待李蓮英,殷勤地送上禮品,食物,金銀。李蓮英也受之無愧,心安理得地收了獻上來的金銀、食物、禮品。 李蓮英要回家的消息傳到了大城縣縣令耳中,他趕緊派人預備迎接李蓮英。在李蓮英坐船到得大城縣境內時,早已驚動了四周的民眾。這些人早就听說過李大總管的名號,但就是沒得親眼目睹,今聽說回來了,所以爭先恐後地到河邊來一睹李蓮英的容顏。

李蓮英看著岸上湧動的人群以及遙向他叩頭的縣令和縣衙役丁,不禁激動起來。他向著人們看了看,看到他們臉上一臉驚奇、迷惘、好奇,他心裡不禁一陣衝動。 "給我將散銀撒給岸上的人們!"李蓮英命令道。 僕從們聽命,隨即將船上的錢像天女散花似地拋給岸上的人們,岸上的人群歡呼起來,騷動起來,人們爭先恐後地彎下腰去拾銀子,嘴裡喊著,手裡忙著。由於太擁擠,還不時可以聽到撲通、撲通的聲音,那是前面的人被後面的擠到河裡來了。 看著擁擠的人群那樣激動,李蓮英不禁笑了起來,他笑這些人見著這點錢都激動,他笑人們瘋狂,笑人們無知。 縣令在岸上叩頭,李蓮英只是笑了笑,仍然繼續行自己的船,走自己的路,撒自己的銀子,好不神氣。

縣令見李蓮英不理他,但他又不敢上船去,於是他只得帶著兵丁在岸上走,不緊不慢地跟著李蓮英的船,直到李蓮英的老家大城縣南部李賈村。 李賈村的人也早已聽說了李蓮英今天要回家,他們爭先恐後地來到了子牙河邊,看著上游來了幾艘船,船頭威風凜凜地站著李蓮英,左邊是他的大哥,右邊是三弟、五弟,後面站著一排兵勇,也很神氣。岸上跟著一群隊伍,他們認得出,那是本縣縣令。 "你看見二爺了嗎?就是中間那位。" "我看見了,真神氣!" "你看那個狗官也來了。" "二爺回來他敢不來嗎?" "二爺是我們李賈村的驕傲啊!" "是啊!沒想到我們李賈村也會出這麼個大人物。" "你知道那些船為什麼行的這麼慢嗎?那是因為船上裝的全是銀子。" "你沒看見前幾年二爺運回來的銀子,我看見了,那次也是用船運的,拉了幾隻船,直壓得那船像要沉了似的。" 岸上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紛紛向別人炫耀自己聽到的關於李蓮英的神奇傳說。 李蓮英的四弟李升泰和其他人夾在人群中間,聽著人們對自己二哥的誇獎,心裡不禁萬分高興。這時,李蓮英的船已經到得岸邊,李蓮英首先走下船來。 李升泰趕緊迎了過去,和李蓮英、李國泰、李寶泰、李世泰等見過禮,又讓家裡的侄男侄女與李蓮英帶過來的侄男侄女見過面,那場面好不熱鬧,大家有說有笑,相互戲謔。 "二爺萬福!"人群中有人喊道,於是傾刻間,"二爺萬福"的喊聲響徹雲霄。 李蓮英也很激動,他對著激動的人群說了些感謝的話,並邀請大家今天中午到他家喝酒。族人們聽了很是高興,臉上蕩漾著興奮的神色,四處奔跑相告。 大城縣縣令這時也趕過來給李蓮英行禮,李蓮英還了禮,就邀請縣令及其所帶兵丁到家吃午飯。 房屋還是如幾年前所見一樣,宮殿般的建築出現在了李蓮英的眼前,他被人們簇擁著進了李升泰在家經營的莊園。家裡一切擺設華貴整齊,什麼珍奇的玩物這兒都有,什麼好玩的東西這兒一樣不漏,琳瑯滿目的珍寶,就如同皇宮中一樣閃著光。看著這一切,李蓮英心裡一陣自豪。 到得正屋坐下來,李蓮英吩咐身旁的太監去將搭褳拿來。 一會兒,太監將搭褳拿了過來,眾人一看,全瞪直了眼,原來搭鏈裡全是一個個二兩重的銀子,這是李蓮英在北京專門鑄好的,是他特意帶回來給鄉親們的。 那個縣令很是機靈,他說:"總管大人真是菩薩心腸,回來也不忘家裡的鄉親們。"人群中有一批機靈的人,他們見了李蓮英拿出搭褳來,又聽了縣令的吹捧,已經明白了什麼意思,他們也趕緊吹捧道: "平時四爺就給我們說二爺心腸是如何如何好,說二爺最喜樂善好施,今日一見,真是名不虛傳啊!" "二爺真是活菩薩心腸,離家四十多年也沒忘記我們。" "李家是李賈村的頂樑柱,要是沒有李家,沒有二爺,我們真不知日子該怎麼過。大家快給二爺叩頭。" 於是大家紛紛給李蓮英叩頭。這話並不是沒有道理。這一帶原來經常鬧災,十年有九年災,而且由於水的緣故經常和河間幾個村子鬧糾紛,後來打了官司。李升泰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李蓮英,李蓮英給當時管這件案子的人打了個招呼,那人不敢怠慢,自然是判了李賈村的贏,後來李賈村的人們便在這兒修了一堤壩防水,現在這兒的窪地已變成了良田,人們不再為洪水而苦惱,所以他們才要叩頭謝李蓮英。 "沒啥!俗話說:親不親故鄉人,只要我能辦到的,以後你們大家有事儘管給我說,我將為大家效力。今天,我回家來,特意備了一些銀子,拿給大家作為見面禮。" 李蓮英說完即吩咐那幾個小太監將那二兩重的銀子每位鄉親給一個。眾人感激不已,紛紛給李蓮英叩頭。李蓮英亦不迴避,坦然地接受眾人的叩拜。 等小太監發完銀子,每個人均得到了二兩後,李蓮英即將幾個御廚喚到跟前,叫他們快準備下灶弄飯,又令人從船上搬下沿途縣令、州官贈送的食品,又令人到縣城去購置好吃的東西,又令人去幹啥幹啥,一切在李蓮英安排下井井有條,毫不混亂,讓眾人心裡不禁一陣佩服,到底是總管大人。 等到船上的食品搬了下來,李蓮英挑了些好吃的東西分給大家,眾人一邊稱讚味道好一邊吃,這給李蓮英看得樂不可支。心裡又不禁暗笑,這都是我李蓮英不吃的,你們吃來倒有滋有味,真是沒吃過好東西。接著,李蓮英又給大家講他在皇宮吃什麼熊掌、龍肉、人參等東西。這些東西對眾人來說,以前只是聽說過,但並沒有口福吃一吃,如今的李蓮英說來就如同他們在家喝粥一樣平常,心裡不禁羨慕不已,更有甚者,聽得直流口水。看著這些窮困又羨慕自己的人,李蓮英趕緊說: "臨行前,老佛爺曾經給我一些熊掌以及龍肉,今天中午大家不妨飽飽口福。" 下面的眾人半晌沒有出聲,他們都給聽呆了,天下哪兒來這麼好的好事。自己以前只敢想的東西,今天二爺居然要讓我們吃上。他們初一聽,還以為李蓮英是開玩笑的,但不想,李蓮英又說了一遍,大有這才相信是真的,眾人不禁有一種如夢初醒的感覺。 "謝謝二爺!二爺真是善人啊!" 由此開端,下面的人不禁又對李蓮英讚歎了一番。恰在此時,大城縣附近的幾個縣的縣令聯袂來到李家,他們不僅帶來了大班兵丁,糧食、魚及幾十頭豬、牛、羊,而且還帶來了大批銀子,送給李蓮英作為見面禮。 看著一個個平時作威作福的縣令這時對李蓮英如此恭敬,不僅送來大量東西,而且在李蓮英面前大氣不敢出,說話小心翼翼。這是下面的眾人以前沒見到過的,他們以前只知道坐在那兒垂頭斂眉的縣令如何神氣,如何擺闊場,不想今日卻坐在那兒老老實實,這令他們才真正認識到二爺是個什麼樣的人,二爺的威風到了什麼地步。 過了一會兒,家人來報,又有一些地方豪紳、閒居家中的高級官員來到李賈村來拜見總管大人。李蓮英坐在上首,也不出門迎接,只是叫他們進來而已。自然,這些人也並不是空手而來的,他們也送來了銀子、米、蔬菜等食物。又過了一會兒,又有一批在當地有名望的人來參拜李蓮英,而且也帶來了大批東西。這樣一批接一批,一撥接一撥,到開飯時分,已有十多批人來了,這些人不僅有大城縣的,鄰近縣的,而且還有河間府的,臨近府上的。 看著一批批人前來,看著一批批的東西送來,李賈村的人們不禁由喜轉驚,他們為李蓮英的威望所驚,他們為李蓮英的面子而驚,他們為李蓮英所收東西之多而驚。他們中的人不少是未出過遠門的,現見李蓮英如此氣派,他們心中便想:恐怕皇上也不過如此氣派。 沒過多久,李蓮英喊開飯了,於是李府中立即熱鬧起來,大家相互謙讓著入了席。這時偌大一個李家莊園,從前到後,從東到西,從左到右都是筵席,事後有一細心人統計說那天中午李府中擺了二百桌。大家看著桌上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光怪陸離,心裡不禁直犯嘀咕:"這裡什麼東西,我以前沒見過","這又是什麼東西,我以前也沒有見過","怎麼這些東西我都沒有見過啊?"幸得李蓮英早想到了這一切,專門派人到席旁講解這是一道什麼菜,平時哪些人才有資格吃到什麼菜。 眾人聽著,嘖嘖讚歎聲不斷,一是為自己今天所受的這種恩遇,一是為自己今天總算開了眼界,總算明白了什麼是熊掌,什麼是人參,什麼是…… 菜撤了一道又上一道,而且每道菜一種花樣。菜做出的味道不僅美,而且顏色也相當鮮,真是嚐遍了天下美味,吃夠了無盡花樣。這頓筵席直到晚上時分才總算散了。 臨走之時,看著桌上剩著的一道道好菜,那魚、那羊肉、還有那鮮雞肉,這些都是大家平時都吃不上的,大家本來想拿樣東西將這些菜裝回家去享受,但總覺面子上過不去、不好意思。這時,李蓮英園中收拾桌子的已前來,他們毫不在意地看了看桌上剩下的美餚,就將桌上的所有東西倒進了一個桶裡。大家認得,那桶是用來裝豬食的,看著那麼多好菜進了桶裡,大家心裡不禁有些悵然若失,他們彼此擠弄著眼,彷彿是在說:"這些好東西你別倒哇,你給我們拿回去吃啊!" 正在大家相互抱憾時,李府上下已經掛滿了燈籠,將李府莊園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大家看著那明亮的,一個個排列整齊的燈籠,不禁又一愣:自己長大到現在,還從沒有見過如此多的燈籠。雖然平時他們也見過李府中密密的燈籠,但那時畢竟不如現在多,因為那時候總管大人沒有回家,客人也沒有這麼多。 燈亮上後,又端上了茶,叫眾人用茶,並且指明這是御茶,即是老佛爺喝的茶。眾人一聽,又不禁一楞,看來我的福氣還真不錯,連老佛爺喝過的茶我們現在都能喝,要不是二爺,看來我們也是喝不上的。 本來這些人平時都不喝茶的,但為了能嚐一嘗御茶是什麼味道,他們也紛紛地裝起文雅來,端起茶杯,小心地呷了一口。沁人心脾!味道真香!甚至於有些人伸出了舌頭。到底是莊稼人,到底還是沒有喝過茶,他們像喝粥一樣喝開了杯裡的茶水,喝完不斷抿抿嘴唇,一副餘猶未盡的樣子,弄得李府中的下人趕緊又過來給杯子滿上開水。有的人以前根本沒喝過這麼香的茶,今兒遇上,而且又是當今最有權力的人喝的,不禁心曠神怡地喝乾了杯中的一半茶葉,弄得李府中的人給他重新倒開水也不是,不重新倒也不是,最後他們只得自己動手倒滿了開水,就著茶水吃乾了另一半茶葉,這弄得別人紛紛效仿,一時間眾人杯中的茶葉便煙消雲散了。眾人吃飽喝足,這才向李蓮英道了萬福離去。 眾人離去了,但各位縣令並沒有離去,他們得陪著李大總管賭博。這些人本來賭技不高,哪趕得上經常在京中賭博的李大總管的技高,又不敢有贏李大總管的想法,使得縣令們不斷輸銀子,而李蓮英不斷地收銀子,這使得李蓮英越打越有心情,越有心情越打,他不顧疲勞,忘卻了黑夜,忘卻了時間,贏完了縣令們的錢又藉給他們。而縣令們也為了讓李蓮英高興,他們雖然相當疲勞而且銀兩輸完了,但為不致使李大總管敗興,他們非常清楚讓李大總管敗興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得罪。得罪又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自己的腦袋、權力保不住。所以他們也是輸了又向李蓮英借,他們有時為了逗李蓮英樂,經常故意出錯,弄得李蓮英笑的同時罵他們兩句,但他們卻不以此為傷臉面,反以此為榮。 李蓮英平時就嗜好賭博,今日高興更是勁頭十足,他和幾個縣令賭啊賭,直到第二天早上天色微明,才在其幾個兄弟和侄兒的勸阻下暫停賭博。這時那幾個縣令也已經不行了,雖然在表面上看他們個個面帶笑容,精神十足,但李蓮英一走一會兒功夫,他們便各自趴在那兒睡著了。李蓮英尚覺不夠,在睡覺的空隙,還不忘賭博,嘴中念念有詞,為他贏了錢而在那兒喊叫。 第二天,李蓮英又繼續宴請鄉親們吃飯。早、中、晚三頓飯又是李府給包了。第三天也是這樣。一連三天,李府家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附近各縣的人們只要和李蓮英扯得上關係的人都前來拜見李蓮英。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來看看李蓮英,而實際上也是以此為藉口來飽飽口福。也有一些和李蓮英沒有關係的人也紛紛前來,他們也是懷著相同的目的,一是來看看李府的排場,二是來換換口味。李蓮英也不介意,因為他要的就是這種,他不在乎那些人帶多少東西來,他只希望有人來,給他裝點門面,讓他裝出富貴之氣來,他不在乎花多少銀子,只要能讓大家明白他李蓮英是有錢之人,大城李賈村李家是富家就行了。 第三天晚上,兵司支出的人向李蓮英報告說這三天已經花出白銀五萬兩了,李蓮英一聽,心裡就來氣,怎麼這三天才花出去五萬兩,他下令再擺三天宴席,廣邀宗族、朋友來作客。 眾人知道還是李蓮英在妝點面子,這使得他們相當高興,於是他們找自己的親戚,自己的親戚又找自己的朋友、親戚,這樣一找一,儘自己的力量找人到李府來白吃。因此到第四天,人員猛然間上漲到近萬人,賀客紛紛前來,他們只帶了少量東西,但李蓮英卻並不以萬人為愁,反以萬人為高興,他為自己的面子高興,為自己有錢高興。這樣又持續了三天,花出了十萬兩銀子,李蓮英這才心滿意足。六天的吃喝,吃得有些人不想吃自家的粗糠淡菜,有些人脹得三日不能近食。一時間,大城附近幾百里流傳著很多關於這方面的笑話。 "你聽說了嗎?那家人三天沒有升火,那是因為他們前幾天吃得太多了。" "好像隔壁王三給鬧出病來了,都是那兩天吃得太多的緣故。" "聽說王莊李四這兩天連吃了幾副藥了,那是因為他前兩天沒命地吃,吃得肚子受不了。" "聽說……" 這些流言傳到李蓮英耳中,李蓮英不禁大笑不止。 "這些人真沒吃過好東西。"李蓮英這麼鄙夷地想。 李升泰在家時,因為閒得無事,養了幾十匹好馬,有赤紅色的,白色的,棕色的,大都看上去很精神,很漂亮。李升泰又於家中養了不少鳥。不過,這些均引不起李蓮英的興趣,因為李蓮英不會騎馬,鳥不如李蓮英在北京餵的多,而且也不如北京養的鳥好玩。雖然李蓮英不喜歡這些,但他的兄弟、侄兒們不會讓他感到寂寞的,他們與他整日賭博,這令李蓮英也很高興。 李蓮英回家了,而且連續六天舉辦宴席,使得遠近很多人都前來拜訪李蓮英,他們有的是想來看看李蓮英,這些人備的禮不重,有些人是想見識見識,這些人備的禮也不重,但卻有那麼一批人,他們是懷著目的來的,他們清楚李蓮英的地位,明白李蓮英說話的份量,他們是來向李蓮英求官的,這些人備的禮相當重。對於這些人,只要是想在河間府或直隸省內謀一職位,他往往只是給這些人一張紙帖,讓這些人拿著紙帖去找他們所想進部門的主管人。對於想謀一份其它職位的,非得經老佛爺點頭同意的,他也擅自作主,給人下保證。不過,對於這些人,李蓮英索要的價也相當之高。 李蓮英在家的時候,有時候也出去。一是出去散散步,這時他總不忘叫小太監將搭褳背上,那銀子在裡面"嘣、嘣、嘣"直響,一路上凡是遇著人,只要叫他一聲"二爺",他便令人給二兩銀子,這使得很多人願意在李蓮英散步時故意在李蓮英跟前叫"二爺"以便能得到他們所看中的二兩銀子。二是出去回訪別人,不過這樣的次數不多,平時回訪都是由他的幾個嗣子去完成的。 但是,這一次李蓮英決定親自回訪,回訪一位閒居在家的侍郎。他帶著幾個待衛、太監乘著船往那個侍郎家行去。在一個河道口,他發現很多人站在岸上過不了河,而河中間只有一條船在運人,這令李蓮英很是納悶,他於是便問身旁的侍從那是怎麼回事兒。侍衛也答不出,他於是就將那個船老闆喚了過來。 "船家,怎麼那麼多人站在岸上?" "回這位大爺,他們在等船。" "難道這河上就只有你這一條小船?"李蓮英這時出來問道。 這船家以前雖沒有見過李蓮英,不過這段時間已有耳聞,而且這艘船的主人派頭不小,他斷定這可能就是新近傳聞甚兇的李賈村的"二爺",而且他也聽人說過"二爺"回家後的慷慨,但他卻不敢奢望眼前這位"二爺"的慷慨。 "回二爺,這條河上就小的一條船來回運送,每當集市之日,由於船小人多,很多人都只得在岸上等著。" "那你為什麼不買一條大船?" "小的這種小本生意,哪來錢買船喲,二爺真是笑話小的了。" 李蓮英聽了沒有說話。他記得自己初次回家時在過運河處已讓船家買了一條大船了。他自己從不重複自己的事,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考慮給眼前這位船家銀子讓他買船了,那不讓他買大船又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人多船小的問題呢? 李蓮英看了看四周,忽然,他想起來了難道不能在這兒修一座橋嗎?這兒修一座橋,既可過人,又可過車,而且過的人也會比較多,這不就解決了等船的難題了嗎?但這樣不就擠了眼前這位船家的飯碗了嗎?這可是李蓮英現在不想為的,他現在只想擴大他的慈善家的英名。 李蓮英看著眼前這位因辛勤划船而臉上佈滿皺紋的船家,心裡不禁有一絲同情。而且他也想好了,自己要給錢修橋,也不能砸了船家的飯碗,因此他問道: "船家,你家幾人啊?他們全靠你撐船而過活嗎?" "回二爺,小的上有七旬老母,下有三個六七歲的小孩,全家六口人全靠我一人在這兒撐船掙來的錢養家糊口。" 提起這種辛酸的家境,李蓮英心裡不禁一陣悲涼,自己小時候的家庭不也是這種家庭嗎!只不過現在有錢了生活才改變了。 "船家,你以後就別在這兒撐船了。我準備拿錢在這兒修一座橋以方便大家過河。" 這一句差點沒給船家聽得暈了過去,他首先想到了自家的日子日後怎麼過?自己的七旬老母怎麼辦? 李蓮英看著船家露出的一臉驚愕,他已猜到了船家想的是什麼。他微微笑了笑,對他身邊的僕從說: "你們叫他別擔心,就說我給他一千兩銀子日後過活。" 僕人傳達了李蓮英的話,那船家又是一驚,這人怎麼這麼奇怪?奪了我的生路又還我生路,不過,他終於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兒。他趕緊趴在他的小船上對李蓮英說: "謝謝二爺!謝謝二爺!" 船家抬起頭,望著岸上焦急等船的人們。他知道岸上的人並不知道眼前這位二爺的話,他覺得他應該讓人們知道,所以他扯開嗓子對岸上等船的人們說: "各位鄉親們,二爺說了在這兒要修一座橋,為的是讓大家過河安全方便!" 岸上早知道"二爺"的威名,現又聽說"二爺"要是此地修橋,這是大家早已盼望的,因而岸上的人們不免激動,他們高喊著:"二爺是我們的大恩人"、"二爺真是一個活菩薩" 等讚揚李蓮英的話。 在河中心船上的李蓮英聽得心裡樂滋滋的,他示意他身邊的僕從告訴人們他所要給的修橋用的錢的數目,以及他想將橋叫做英泰橋的想法。李蓮英身邊的侍從看到李蓮英伸出了十個指頭,他們清楚這是李蓮英表示十萬的手勢,因而他們將李蓮英將捐銀十萬修橋的話告訴了人們。 這回岸上的人們沒有像剛才那樣沸騰,反而每個人臉上一片迷惘,不過他們馬上反應過來,他們重新歡呼,喊著"祝二爺萬壽無疆"的話。一時間,岸上人群的喊聲響徹幾里之外,這驚動了四周的居民,他們也跑來看發生了什麼事,當他們了解到這兒要修橋時,他們也歡呼,喊叫。 李蓮英望著激動的人群只是笑了笑,因為這是他早已預料的的場景。他叫人從船艙中取出一千兩銀子給了船家,船家千恩萬謝方始離去。 這之後不久,這條河上終於出現了一座堅固的石拱橋,當地人們都稱它英泰橋,而且將這個橋名用三個鎦金大字刻在橋的中央,遠遠望去,就如同閃著亮光的小螢火蟲,尤其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橋修好後,那個船家也再也沒有在這兒划船,有人說他到別處做生意去了,用的是李蓮英給他的那一千兩銀子作為本錢的,而且還掙了不少錢。 趕廟會是當地最熱鬧的事,而且也是李蓮英所熱衷的事之一,他決定和他的兄弟、侄男、侄女們去趕當地的廟會。 要去趕廟會,就必須得經過三天三百里的長途跋涉,這對於李府上下的人來說算不得什麼,無非就是早一點啟程而已。而且對於除李蓮英及其幾個嗣子外,其餘的人以前均去趕過廟會。這一次是因為李蓮英也要前去趕廟會,規模自然要比以前大得多。 以前每次趕廟會一船都只有二三十號人馬,但這次加上李蓮英從北京帶回來的人總共得有六七十人。侍衛少不了,御廚同樣少不了,他們要在沿途為這幾十號人做飯,僕從少不了,他們要為李府幾位大爺侍候。 為使這次趕廟會愉快、順利而且高興,李蓮英決定拿十萬兩銀子來作趕廟會之用。首先,他安排專人到沿途預定旅舍,當然是在事先確定了路線的前提下,接著讓人將沿途不好走的地方給修理平順,再接著就是派人先運銀兩、糧食及其它備用之物先行。等到一切準備就緒,再看看距離廟會時間也只有三天了。李蓮英決定啟程。 第二天早上,一行浩浩蕩蕩的人馬離開了李賈村。這一行人總共三十輛大車,兩邊還有十多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在隊伍的前邊,高高懸著一面旗子,旗面寫著"大城李"三個字樣。前面幾輛大車是坐的李蓮英的侄男們,中間坐著的是李蓮英,他和他的嗣子李成武坐在一起,兩邊是八個侍衛騎著的八匹高頭大馬。在李蓮英的車前面那一輛上坐著他的大哥李國泰,後面幾輛坐著他的三弟寶泰、四弟升泰、五弟世泰,再後面是他的侄女們以及自己的貼身丫環。 一行人馬必須得經過大城縣。大城縣縣令早有耳聞,他親自到道旁歡迎李蓮英,並希望李蓮英能留下來吃午飯,李蓮英拒絕了,他現在只想往前走。縣令無法,只得給了李蓮英五千兩銀子作為趕廟會之用,同時派了四十名兵丁陪同李蓮英前往。 路上的人很多,他們大多是想去趕廟會的。他們沒有車,只有步行,背上背著在路上吃的干糧和水,手裡牽著小孩,一步一步地走著。李蓮英從車簾看出去,看到這些人們,心裡不禁勾起自己小時的回憶。 自己小時候有一回隨著媽媽也去趕廟會,那次他看到十多輛大車,全是騾子拉的,他便問他媽媽那是什麼東西,是哪些人坐的,為什麼不讓他坐。他媽媽當時對他說,那是富人坐的,我們是窮人家不能坐。 李蓮英想起這件事,又想到自己現在帶著幾十輛大車,在幾十個護衛的前呼後擁下去趕廟會,心裡不禁想到: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這時候他彷彿聽到人們正在議論他。 "看他們多麼氣派啊?幾十輛大車,幾百號人。" "聽說那個李大官人也前去趕廟會。" "哦,我說怎麼這麼多車和騎高頭大馬的人,原來是二爺也前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