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李蓮英

第17章 八、千年老參(1)

李蓮英 斯仁 11802 2018-03-16
李蓮英為孝忠主子累病了,太醫說此病非用千年老參做藥引子不可。 ……慈禧傳旨:凡有千年老參者,獻進宮來,官升二級……這字裡行間充滿了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的體貼和柔情…… 北風凜冽,寒氣逼人,夕陽透過雲層。在儲秀宮的鴟吻上投下了一縷冷冰冰的光芒,便匆匆隱入地平線下,夜暮迅速地籠罩了北京城。 宮內,慈禧太后焦急地走來走去,看她那神色,彷彿是碰上了難以抉擇的軍國大事。可又有誰想得到此刻的她乃是在為她那忠實的奴僕——李蓮英的病情著急! "三順,你師傅的病今兒好些了沒?" 李三順知道,由於師傅的病,慈禧太后這幾日情緒暴躁,於是小心答道:"回太后的話,師傅今稍感好些了點,只是……

只是仍不見大的起色。 " "太醫看過沒有?"一聽李三順的話,慈禧太后的臉不由得沉了下來。 "看過了,開了些藥。" 慈禧太后終於忍不住了,開口說道,"給我把衣服取來,去你師傅那看看!" "太后,外邊正刮著風,您……" "快去,羅嗦什麼!" 原來自從尤忠縱火、尤義下毒後,慈禧太后整日心神不安,搬了個地方還不頂用。李蓮英見了便衣不解帶地在她身邊連守了兩個把月,困了就靠在椅子上打個盹兒。端飯拿水,親自動手。見她精神稍好,就說故事讓她散心,直可以說是體貼入微。眼見慈禧太后一天天精神好起來了。誰想他竟倒下了,最後竟至臥床不起。

一陣寒徹骨髓的冷風吹過,慈禧太后不由得打了兩個冷戰,趕緊加快了步伐。看見慈禧太后親自來看自己,可把個李蓮英激動得熱淚盈眶,急忙翻身想下床叩拜問安。 "免了,免了!蓮英,今天感覺怎麼樣?"慈禧太后上前按住李蓮英問道。 "謝太后關懷,這麼冷的天,您老人家還來作甚呀,萬一有個閃失,奴才怎擔待的起?奴才今天感覺好了些。" 看到李蓮英病中仍想著自己,慈禧太后不由得也動了感情,說道:"小安子早早死了,尤義又那樣,我身邊就你一個貼心的人,怎能不關心呢?太醫來看過了吧。怎麼好的這麼慢?三順,你再去找莊守和來給你師傅看看。" 太醫院院判莊守和這會正坐在火爐旁吃著飯,一聽又讓自己去給李蓮英看病,真是一萬個不情願。不就是個奴才頭嗎,值得如此大動干戈?一天看個四、五次?可不願意又有什麼辦法,太后的旨意,豈敢違抗。只好依依不捨地放下筷子,穿上衣服,跟著李三順來給李蓮英看病。

進了屋子,一看慈禧太后竟然也在,趕緊叩頭問安。一見莊守和,慈禧太后的臉就不由得沉了下來,喝問:"莊太醫,你是不是吃乾飯的?哼,這麼點病都看不好?" 慈禧太后的脾氣他能不了解嗎?一看慈禧太后發怒,趕緊趴在地上,謹慎地答道:"太后息怒,是微臣無能。"說到這裡,莊守和偷偷瞥了一眼,看慈禧太后臉色沒甚變化,又接著說道:"太后,李總管這病嘛,要想早些好也不是沒辦法,只是……" "快說,只是什麼?"慈禧太后一聽有辦法,急忙問道。 "只是沒有藥引子——千年老參!" "千年老參?宮裡不是有兩隻嗎?"

"宮裡原先是有兩隻,可一隻太后您用了,一隻當年讓東邊用了,所以……" 只要有了法子,還有什麼能難住慈禧太后?只見她當即令李三順傳旨:凡有千年老參者,獻進宮來,官升二級。這可是個誘人的消息,一傳出來,京城頓時嘩然,可誰知兩天過去,卻一點消息都沒有。為啥呢?那些想升官,想趁機巴結李蓮英的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找不到;那些有千年老參的人,因不恥於李蓮英的為人,就是不獻。這可把個慈禧太后給急壞了。 卻說李蓮英的換帖、刑部尚書剛毅聽到這個消息,更是格外賣力。這日里,剛毅一早就出了門,直到正午時分方才回家,剛進屋,夫人滿面笑容的迎了過來,剛毅一見,就沒好氣地說:"笑,整天就知道笑!也不會幫我想個法子出來。"

"老爺,我正想到件事,興許有門。" 剛毅一聽,趕緊把夫人按在椅子上,笑著臉說:"夫人,快說到底是什麼事?" 剛夫人依舊滿面笑容,不緊不慢地說:"你不是說我整天就會笑吧?為啥不自己想法子?" "唉呀,好夫人,你就別吊我胃口了,快說到底是什麼事?" 剛毅急著問。 "這還差不多!前陣子我去恭王府聊天,無意中聽恭王福晉說他們有隻千年老參,就是不知他們用了沒?" "真的,你沒騙我?"剛毅半信半疑地問。 剛夫人笑著點了點頭。剛毅也顧不上吃飯,抄起衣服就往外走,夫人一見忙說:"老爺,您還沒吃飯呢!吃了飯再去也不遲呀。""不吃了,免得讓別人搶了先。"說著,人已出了門。

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可騎在馬上的剛毅一絲感覺都沒有,他的心裡實在是太高興了。千年老參,只要有了你,我剛毅可就要官升二級了,說不定總管一高興,在太后面前給我美言幾句,那我可就……。想著想著,剛毅禁不住大聲笑了起來。那笑聲是那麼的刺耳,難聽,猶如烏鴉在叫。 不知不覺間恭王府已映入眼簾,剛毅跳下馬。不待門人通報,便急匆匆衝了進去。恭王爺奕此刻剛吃過午飯,正在那畫著畫,忽然門"啪"地一響,直驚得恭王爺手一抖,不由大怒。轉身一看是剛毅,李蓮英的換帖,更是怒從心裡生,喝問道:"剛大人不知有什麼急事?以至於這麼莽撞,連起碼的規矩都忘了?" 剛毅這才從興奮中緩過神來,急忙道:"王爺息怒,下官多有失禮,還請王爺多多包涵。"忽地看到了桌上的畫:一個牧童在觀看兩個銀髯老者下棋,牧童手拿鞭子,口中含著枚桃核。他便又趁機笑著說,"王爺真是妙手丹青,你看這畫,栩栩如生,只怕吳道之在世也要佩服的五體投地。"

恭親王冷笑一聲,說道:"不敢當!吳道之如果活著,決不會把應畫在口中的桃核畫到鼻子上。" 剛毅細一瞧,果真如此,這才明白過來,乾笑兩聲道: "王爺,實在不好意思,下官掃了您老作畫的雅興。" "快說有什麼事,我這還忙著呢。" "下官聽人說您這有隻千年老參,不知是不是真的?"剛毅小心地問道。 聽了剛毅的話,恭親王頓時明白過來。哼!主意打到我的頭上來了。我就是餵豬吃也不會送給他!於是冷冷地說道: "有又怎麼樣?沒有又怎麼樣?" 剛毅這會滿腦子都想著升官發財的事,也不看恭親王的臉色,又說道:"李總管近來身體欠佳,急需一隻千年老參,王爺如果有的話,您看能不能……"

沒等他話說完,恭親王開了口:"哦,我以為是誰呢,他不是權勢挺大的嗎,怎麼自己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王爺您也知道這千年老參極稀有,哪那麼容易搞得到,如果王爺您不願獻,您看能不能賣給下官?"剛毅陪著笑臉答道。 看著剛毅這副厚顏無恥的樣子,恭親王不由得覺著噁心,罵道:"別說了!告訴你。這千年老參我誰都願意給,就是不願給他!沒什麼事趕緊走,別弄髒了我的地方!" 你道恭親王為何這等恨李蓮英,說起來還和慈安太后死有關。慈安太后死後,金匱安奉在慈寧宮。不管是多大的官兒,在這尊嚴的地方,當著"禮絕百僚"的親王的面。都是垂手哈腰、畢恭畢敬的樣子。誰知李蓮英仗著慈禧太后撐腰,竟背著手,仰著頭,隨意散步似地踏上慈寧宮的台階。恭親王本來就听說慈安太后的死與他有關,見此情景,便將李蓮英來了個五花大綁。誰知慈禧太后來後僅輕責了幾句,便將李蓮英放了。再加上李蓮英平日里仗著權勢,為非作歹,因此恭親王對他恨得要死。這會聽說李蓮英病了,巴不得他早死,又怎麼將千年老參送與他?

那剛毅滿心高興地去,誰知竟讓人家給趕了出來,心裡真是越想越氣,我好歹也是個尚書,你恭王爺也太過份了吧。 回到家裡,拿起酒瓶子咕嘟咕嘟就喝。剛夫人一看情形不對,也不敢說笑了,急忙好言安慰。待剛毅把剛才的事一說,她也不由得為丈夫生氣。於是說道:"老爺,他恭親王也太過份了吧,這口氣咱一定要爭回來。" "爭個什麼呀,他是王爺,我有什麼辦法呀?"剛毅無可奈何地說。 "你呀,怎的這麼糊塗,獻參的事是太后的意思,他不獻,你不會找太后去說?" 對呀!聽了夫人的話,剛毅才醒悟過來,趕緊扔下酒瓶,騎馬直奔皇宮而去。 慈禧太后這陣子因為李蓮英病了,沒有人侍候,正焦躁不安呢,一聽剛毅的話,不由得大怒,急命李三順召恭親王進宮。

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恭親王,慈禧太后冷笑兩聲,開口說道:"恭王爺,聽說你有隻千年老參,不知是你沒看到我的諭旨,還是不想獻?" "諭旨臣是看到過,不過……" 慈禧太后聽罷,一拍桌子,怒喝道:"既然知道了,為什麼不早早獻進來?" "太后息怒。如果是太后您身子有恙,臣就是天大的膽子也不敢不獻,只是這奴才嘛……太后是否忘了我朝祖訓!太監不得乾預政事,官級不得超過四品,違者處死嗎?現在這奴才仗著您撐腰,干預政事,為禍后宮,因此臣想不如讓他……" "住嘴!"不等恭親王話說完,慈禧太后已高聲喊道:"我看你是越來越大膽了,恭王爺!既然這樣,那好吧,我身子不舒服,快去將千年老參送進來!" "這……,"恭親王當時就愣住了。可又不好再說什麼,只得回家將那千年老參獻了進來。 有了千年老參作藥引子,李蓮英的病果然一天天地好了起來。這日里,慈禧太后剛退朝,就徑直來到李蓮英房裡。李蓮英這會正坐在床上喝著"鐵觀音"。這"鐵觀音"質地重如赤鐵,外形美如觀音,泡於杯中,呈現"葉綠紅邊",所以俗稱"綠葉紅",其滋味清爽而醇厚,回味甘潤無窮,是烏龍茶之上品。見到慈禧太后來了,李蓮英急忙放下杯子,跪在床上叩頭請安。 "蓮英,看你神色,是不是好多了?"慈禧太后笑著說。 "謝太后,奴才今好多了,正說過會去給您問安呢。" 看見李蓮英病好了,慈禧太后內心真是無比的高興。這陣子由於李蓮英病了,沒人能服侍的那麼體貼,慈禧太后可真是食不甘味,這會一見他好了,自然是滿心地喜悅。忽的發現房中十把椅子倒有六七把用黃緞子蓋著,慈禧太后一愣,說道:"蓮英,這是怎麼回事?" 李蓮英笑著說道:"這都是太后您坐過的,不罩起來怎成。" 原來李蓮英生病期間,慈禧太后不時來探望,每次坐的自然不一定是同一把椅子。這種事十分平常,誰也不留意,可誰知李蓮英"獨具慧眼",發現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因此每次慈禧太后一走,他就讓李三順用黃緞子把太后坐過的椅子罩起來。黃緞子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用的,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的,所以一經罩上別人就不能坐。 聽了李蓮英的話,慈禧太后更是高興的合不攏嘴,連聲說"好!"也難怪,如此細心的奴才,那裡能找出第二個來? 俗話說的好,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慈禧太后對他的病如此之關心,李蓮英怎能不報答一下?更何況只有如此,才能使他更討得慈禧太后的歡心。因此病一好,李蓮英便挖空心思琢磨起來。誰想無論怎樣開動他那三十六個轉軸、七十二個心眼,就是想不出一個好法子。為啥?舊的法子不靈,一定要有新意,要別出心裁! 這日里,李蓮英又將他那"機智多謀"的徒兒李三順喚到房間,商量起來。 "人都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怎的咱師徒想了這麼多日子,就是想不出個好法子來呢。"李蓮英愁眉苦臉地說。 李三順能不急嗎,想出個好法子,他自己也有油水呀!可究竟用什麼法子好呢?一時間,師徒二人抓耳撓腮,急得滿屋子亂轉。忽聽外邊一陣腳步聲,師徒二人趴在窗上一看,原來是光緒帝給慈禧太后請安來了。 "親爸爸,兒臣給您請安了!" 原來自從咸豐十一年慈禧太后發動了"辛酉政變"以後,便爬上了統治全國的寶座。同治、光緒年間,更是一直處於尊貴顯赫的太上皇地位。這樣高貴的地位,只有皇帝的父親才能享用,所以慈禧太后就用盡心機,讓光緒皇帝對她以男子的稱呼叫她"爸爸"。光緒帝本是醇親王福晉所生,而醇親王福晉葉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因此上慈禧太后就厚著臉皮讓光緒皇帝叫她"親爸爸"。之所以加上一個"親"字,就是為了排除非親生的嫌疑。 再說那李三順聽到光緒帝喊慈禧太后"親爸爸",不由地靈機一動。對呀!怎麼這麼笨,沒想到這一層呀,臉上不由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李蓮英一看他這樣子,知道有門了,急忙高興地問道:"三順,是不是有了法子?快說出來讓師傅聽聽。" "主意徒弟倒是想到了個,只是……" 李蓮英急問:"到底是什麼法子?怎的又羅嗦開了,快說! 如果行,師傅讓你戴藍頂子。 " "太后不是讓皇上喊她親爸爸嗎,我想咱就稱她老佛爺,她一定會很開心的。" "什麼?老佛爺?"李蓮英聽了不禁一愣。 你道為什麼,原來女真族早年游牧於白山黑水間時,對首領稱為"滿柱。""滿柱"是佛號"曼殊"一詞轉化而來,漢語的意思是"佛爺"、"吉祥"。清王朝建立以後,將滿語"滿柱"一詞譯成漢語"佛爺",從此便成了清代歷朝皇帝的特稱。 前邊加個"老"字,豈不正是"太上皇"之意嗎。 看到李蓮英一愣,李三順以為自己這個主意要泡湯,邊忙安慰:"師傅,您跟太后這麼久,還不了解她的心思嗎?再說了,不入虎穴,焉得虎仔,咱不妨試試,即使太后不答應,對咱也不會怎樣,您說呢?" 他哪知道,李蓮英乃是高興得一愣。聽了李三順的話,李蓮英開了口:"傻小子,這個主意太好了,虧你想的出來!太后聽了一定會高興得合不上嘴。不過,現在還不能這樣稱呼,一定要等個好機會!" 轉眼間已是正月十五,元霄佳節。北京城內外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皇宮各處,對聯、門神更換一新,午門以內的各宮門、殿門高懸紅燈,太和門、太和殿、儲秀宮、乾清宮等處,彩綢飄揚。慈禧太后今天的心情格外的好,梳洗完畢,吃了一小碗百合銀耳,便帶著李蓮英等人出了儲秀宮,散步去了。 "太后,好一陣子沒聽戲了,今天這麼好的日子,您看是不是傳王公大臣們進來熱鬧熱鬧?"李蓮英不失時機地說道。 慈禧太后笑著說:"是呀,自從你病後就一直沒聽過戲了,既然你提起,那好吧。三順,去傳旨,午後讓那些王爺們進宮聽戲,咱也熱鬧一下。" 李三順怎能不明白師傅的意思,詭秘地笑了笑,便興沖衝傳旨去了。李蓮英想著自己的計劃就要大功告成,不由得笑了兩聲。 "蓮英,你笑什麼呀?"慈禧太后忍不住問。 "太后,怒奴才斗膽,現在不告訴您,等呆會聽戲時您就知道了。" 剛剛用過午膳,慈禧太后便急不可耐地催促開了。她想看看這個奴才到底會給她一個什麼驚喜!那幫王公大臣接到旨意,早早就來到了永和殿戲園,一聽慈禧皇太后駕到,趕緊跪地迎接,待慈禧太后就坐,抬頭一看,不由得納悶,太后今天有什麼喜事呀,這麼高興? 只見慈禧太后滿面笑容,頭髮高高突起,光澤明亮,蓬鬆自然,後面兩縷分開垂於腦後,如同燕尾,前面兩鬢處略向前彎,猶如鳳尾低垂;身穿繡滿了大紅牡丹花的黃緞袍;繡袍外面是一魚網形的華麗披肩,由三千五百粒珍珠製成,那些珍珠粒粒如鳥卵般大,又圓又亮,顏色與大小一模一樣,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隨著一聲吩咐,戲開演了。 、《起布問探》、《黃金台》,一出接著一出,直把個慈禧太后看得笑聲不斷,李蓮英看了更是暗暗竊喜。誰曾想就在這時,忽然有人大喊一聲: "別老演崑曲了,耳朵聽都聽出老繭了。"眾人大驚,轉臉一看,原來是貝子奕謨。 這奕謨,是嘉慶帝位下第五子惠端王綿愉第六子,咸豐時封為八分輔國公,同治三年封鎮國公,光緒十年封貝子。為人爽快憨直卻失於粗野。起先,慈禧太后看他傻乎乎地挺憨厚,加上又是鹹豐的表兄弟,還真沒把他當作外人。可誰知奕謨卻拿著麥稈當拐杖使,每逢節日,不管當著誰的面,都管慈禧太后叫"嫂子"。這可把慈禧太后氣壞了,心想連醇親王奕見了他兒子光緒帝也要叩頭問安叫聲"皇上",你也太放肆了吧,於是讓他做了個守陵大臣。 這陣子奕謨剛好在家,聽說宮裡演戲,也就跟著來了。誰知進去一看,他的位子在最後一排,前邊卻坐著些鎮國公、輔國公,心想君臣有義,長幼有序,你這不成心擠兌我嗎,我好壞還是個貝子,比他們品級高呀,因而剛一開戲就惱了。這會一看又盡演的是昆戲,不由得開口喊了起來。 慈禧太后正聽得入迷,一聽這話,不由得來了氣,這誰呀?這麼大膽!於是喝道:"這是誰呀,給我站出來!" "嫂子,是我呀!"奕謨大大咧咧地站了起來,笑著說道: "幹嘛?" 一聽"嫂子"二字,慈禧太后不由大怒:"大膽!誰是你嫂子?你還懂不懂規矩!" 李蓮英本想趁慈禧太后高興的時候將自己的好戲拿出來,誰想半路里殺出來個程咬金,急忙上前對奕謨說:"貝子,趕緊賠個不是,奴才再給您說兩句,就沒事了。" 誰知奕謨這會憨勁又上來了,將李蓮英一推,又說道: "咸豐皇上是我哥,您不是我嫂子是什麼呀?" "就你這樣子,還配做貝子?再鬧,我把你的貝子給廢了!" 聽了慈禧太后這話,奕謨再不敢喊了,只好乖乖地坐了下來。可這一鬧可急壞了李蓮英,急忙把徒弟李三順拉到一邊,商量起來。 "唉,給他這一鬧,全泡湯了!"李蓮英垂頭喪氣地說。 李三順眼看著就要到手的藍頂子卻飛了,也沒有精神,唉聲嘆氣道:"可不是,這個臭貝子,早不鬧晚不鬧,怎就偏偏撿了這個時候。" 李蓮英本想讓他出個主意,一看他這樣子,順手給了他一巴掌,喊道:"我是讓你給我想有沒有補救的法子,誰聽你嘮叨這個,難道我不知道?" 這一巴掌倒把李三順給打清醒了。對呀!趕緊想個補救的法子,興許那飛了的藍頂子又會飛回來。也虧得這傢伙詭計多端,不大功夫,就見他開口說道:"師傅,徒兒想奕貝子這一鬧,說不定還有好處呢!" "怎麼說?"李蓮英聽了他的話,納悶地問。 "師傅,奕貝子這一鬧後,太后正在氣頭上,她這會正需要些安慰,咱一喊老佛爺,我想她更容易接受,你說呢?" 李蓮英一聽,打心眼裡佩服這個徒弟,心想沒他自己還真不知怎麼辦好呢,趕緊拉著李三順就往後台跑。李三順邊跑邊問:"師傅,咱去那乾嗎呀?" "唉呀,快些跑!太后如果一氣之下不看了,這番心思豈不又白費了。" 經過貝子奕謨這一鬧,慈禧太后還真沒了看戲的興趣。想轉身走吧,這麼多王公大臣在,雖說平日里專橫跋扈是家常便飯,可也不得不給自己裝點些門面,最後只好又裝模作樣地的坐在那接著聽戲。 本來接著該演了,可誰知幕一拉開,卻跳出來兩個搽脂抹粉、身穿五彩衣的小丑來。一幫王公大臣們呆了,心想怎麼這會出了差錯。這不存心惹太后發火嗎,忍不住轉臉望去,不由一愣,只見慈禧太后這會正喜笑顏開,你道為啥?原來自那二人一出場,慈禧太后就認出來了:李蓮英和李三順。 同治元年李蓮英更名不久,曾被慈禧太后派去昇平署"內學"學戲(當時太監學戲稱為"內學",民間學生學戲稱為"外學"),這會雖說已過去了十多年,但做戲的功夫還真是不減當年。只見他在台上跳躍翻騰,輕鬆自如,直把個慈禧太后看得連聲說"好!",雙手拍個不停,台上的李蓮英見了更是格外的賣力。忽的只見二人身子一錯,分開時手裡已多了個橫幅,上寫十個大字:祝慈禧老佛爺萬壽無疆。 " 看著那黃燦燦的橫幅,慈禧太后不由得心花怒放,激動的眼淚差點都流了出來。她早就想讓人稱自己"老佛爺"了,但卻一直沒人這麼稱呼,雖說她權勢通天,可總不能厚著臉皮讓別人稱自己"老佛爺"呀。這會看到李蓮英把自己的心思說了出來,能不高興嗎?只見她開口說道:"虧你想得周到!" 一幫王公大臣們看到那橫幅上的字,本已夠驚奇的了,再一聽慈禧太后的話,更是驚訝。這"老佛爺"豈是隨便用的? 祖宗定下的規矩還要不要了?正在這時,忽聽一人高聲說道: "恕臣斗膽,這老佛爺三字請太后還是慎重考慮一下才好。" 眾人扭頭一看,原來是恭親王奕,不由得打心眼裡佩服! 沒等慈禧太后開口,李蓮英便急著開口說了話:"這有什麼好考慮的,歷朝先王在世,都稱之為老佛爺,現在皇上尚在年幼,奴才想太后她老人家理應是咱大清朝當之無愧的老佛爺,王爺覺著有何不妥嗎?" 恭親王一看李蓮英竟如此大膽,怒喝道:"我在與太后說話,哪有你這奴才說話的地方?給我退一邊去。" 俗話說打狗還要看主人呢,恭親王這麼一說,慈禧太后豈肯善罷幹休,只見她不冷不熱地說道:"他說的話就是我所要說的,恭王爺,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太后,這奴才也太放肆了,應該好好教訓一番,讓他知道些規矩!" "怎麼,恭王爺你的威風還沒耍夠呀,當年小安子被你們給殺了,我沒說什麼,現在又想動小李子是嗎?告訴你,想動他沒門!"說著慈禧太后居然流出幾滴淚水來。 "臣不敢,臣只是想請太后不要忘了祖宗留下來的規矩。" 祖宗的規矩,慈禧太后一聽這話就覺著刺耳,看著恭親王那副不依不饒的樣子,不由得大喝道:"祖宗之法難道就是一成不變的嗎?" "祖宗留下的規矩並非不可變,但要看什麼事,利則變,不利則不可變。" 慈禧太后冷兩聲,說道:"什麼是利?什麼是不利?我看現在就挺有利的!蓮英,傳我口諭,從今日起,宮中人等皆稱我為老佛爺。我倒要看看,誰敢說半個不字!" 一幫王公大臣聽了,頓時目瞪口呆,誰也不敢再什麼。從此,老佛爺的稱呼就傳開了。 慈安太后駕崩後,慈禧太后猶如拔了眼中釘、肉中刺,心滿意足,洋洋自得。本想從此後她就可以大權獨攬,唯我獨尊,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可誰知卻又冒出來個恭親王奕,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使得她事事不能盡隨心意。 對慈禧太后來說,恭親王可真是有功之臣。沒有他的全力支持,慈禧太后怎能夠垂簾聽政,成為大清帝國第一人?因此同治帝繼位不久,慈禧太后就對奕倍加封賞,又是議政王,又是首席軍機大臣,又食親王俸祿。可俗話說的好:功高震主,奕權勢的日益膨脹,又使得她不能不擔心,因此在同治四年藉著蔡壽祺的一份奏摺,免去了奕的議政王頭銜。 經過這次打擊之後,恭親王終於明白了慈禧太后的心思,於是日常行事更加得謹慎小心。可他是領班親貴、軍機首座、總署主管,是愛新覺羅氏子孫,怎能面對慈禧太后的專橫跋扈任意胡作非為而緘默其口呢?因此二人之間的矛盾是愈演愈烈…… 逢年過節,對於懿親近臣,宮裡有文綺食物的賞賜。這年八月十五前夕,慈禧太后親自為她的親妹妹——醇親王福晉檢點了八盒食物,吩咐李蓮英派人送去。這可是個肥差,李蓮英當即讓自己的愛徒李三順親自送去。按宮廷的規矩,太監出宮辦事,應當由敬事房人員事先向宮門侍衛打招呼,並且不得走正門。李三順見師傅將這肥差交給自己,高興得把這些規矩全給忘了,帶著兩個太監便直奔午門東左門。 "站住!"一個守門的護軍,名叫玉林的大聲喝阻。 李三順這會才想起那規矩,可既然到這了,再退回去,臉上也太掛不住了,於是裝模作樣地問:"幹什麼呀?" "你進宮這麼多年了,難道還不懂規矩?"玉林問道:"這裡是你走的地方嗎?" "咱家奉了太后、李總管的旨意,出宮辦事,為什麼不能走這兒?" 拿高帽子嚇人,玉林不由地惱了:"我偏不讓你走,要走就拿條子來。" 一時間,一個要走;一個按規矩不讓走,午門頓時熱鬧起來。護軍統領岳林聞訊趕了過來,一看也為難,照規矩應該將李三順捆起來,送到敬事房去處分,可這李三順雖算不了什麼,但上面還有太后,還有李蓮英呀,於是打著圓場說道:"大家都是當差的,你也想想我們的難處。這樣吧,你先去取條子來,只要有條子,我一定放你過去。" 李三順想也不想,說道:"我只知道上面吩咐讓我出去辦事,不知道有什麼條子,要條子你自己去取。" 看他這副樣子,岳林也來了氣:"咱公事公辦,如果沒條子,恕下官無能為力了。" 你敢對我這樣?李三順心一橫,吩咐兩個太監挑擔子走。 岳林見狀上前一攔,誰想李三順順勢倒在了盒子上,頓時裡面的東西滴溜溜滾得滿地都是。 "好呀!你們打我不說,還敢打壞御賜的東西,咱等著瞧!" 說著就見李三順爬起身來,跑回宮去。 李蓮英一聽,這不了得,一個小小的護軍竟然不把我放在眼裡,也不問青紅皂白,便帶著李三順來找慈禧太后。 "太后,奴才剛才派三順去給福晉送東西,護軍不讓過,把奴才辱罵一番不說,還把太后您賜的東西給打翻了。" "什麼?"慈禧太后正躲在床上養神,聞聽不由大怒,跳下床來喊道:"竟敢把我賜的東西打翻?去,傳我口諭:著刑部尚書潘祖蔭,提審護軍岳林、玉林等人,嚴行審訊,如果有此事,以死罪論處!" 潘祖蔭接旨,急忙會集刑部的"八大聖人",徵詢意見。 所謂"八大聖人"是指"為辦秋審處"的四坐辦、四提調。這八個人是從各司選出來的佼佼者,律例精通,身分矜重,辦案論法不論人。聞聽此事,知道護軍無罪,於是一口同聲道: "交部就該依法。如果太后定要殺這三個護軍,自己降旨好了,本部不敢與聞。"潘祖蔭也知道,此事無論如何羅織,也接引不上一條能處死的律例。無奈何,就上了道奏摺,闡明刑部的意見。 慈禧太后看了不由大怒,吩咐李蓮英傳恭親王進宮。為啥要找恭親王呢?他是首席軍機大臣,一切上諭都由軍機處承旨擬發,不找他不行。 未進長春宮,恭親王便覺兆頭不好;等進了長春宮,更覺氣氛不對,但見太監連大聲說話都不敢,稍有響動,立時色變,簡直就像森羅殿一般。揭開門簾,肅靜無聲,慈禧太后正在那抽著悶煙,李蓮英在旁邊小心地侍奉著。恭親王見狀,急忙跪在請安。 "恭王爺,昨日的事想必你已知曉了吧,這些護軍也太放肆了,我打算嚴懲幾個,你有什麼意見嗎?"慈禧太后冷冷地說道。 恭親王小心答道:"太后息怒,昨日的事臣聽到一些,據看來,護軍只是秉公辦事,並沒什麼過錯,到是這些奴才們太過放肆了些。如果必懲護軍,只恐人心不服,還請太后三思而後行。" "什麼?"慈禧太后聽了說道:"把我的奴才打了,東西撞翻了,他們還有禮了不成?我打算斬幾個示眾,你擬個旨吧。" 奕聽了皺皺眉頭,怎能這樣做呢?於是說道:"此舉萬萬不可!臣難以從命。" "那就將岳林改判廷杖吧?"慈禧太后不耐煩的說。 "此等刑罰太過殘酷,似仍不可。" 慈禧太后聽罷大怒,後聲斥問:"你是什麼人,為什麼事事同我作對?" 這怎麼算是作對呢?你未免也太專橫了吧,只見恭親王奕答道:"臣是宣宗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恭親王奕。" 慈禧太后撇著嘴挖苦說:"你是王爺、勳臣,有老資格,所以就敢對我如此是嗎?我革去了你的王爵,看你還放肆不!" 這話也太刺了,刺得奕站起來說道:"太后可以革去我的王爵,但革不了我先帝皇子的身份!" "退下去!"慈禧太后怒吼道。 慈禧太后氣得血往上湧,火往上烘,卻無可發洩,順手拿起一個紅底兒白花的唐代花瓶摔得粉碎……。 "太后息怒,太后息怒,身子骨兒要緊。"站在一邊的李蓮英嚇得趴在地上,顫抖著說。 "滾一邊去!整天就會說這幾句話。" 李蓮英趕緊站起來真走到柱子邊,過了會兒,看看慈禧太后氣消了些,又大著膽子說:"太后,恭王爺對您也太放肆了!您何不像當年一樣,趁此機會將他革掉算了?" 慈禧太后何嘗不想去掉這塊絆腳石,可恭親王奕是朝中重臣不說,對外交涉、籌劃洋務等一應事宜全靠他支撐,能輕易廢嗎?再說就藉這事革了他的職,又怎能服人?想想只得作罷。將那首犯玉林杖一百,流放千里;同時責打李三順三十大板,算是對這事有了個交代。 誰知一波剛止,一波又至,慈安太后駕崩後,圍繞著慈禧太后該不該行禮一事,二人之間又發生了爭執…… 又是一個雨天,望著窗外那毛毛細雨,慈禧太后又來了興致。一大早,梳洗完畢,便帶著李蓮英準備出去遊玩,誰知剛出屋門,卻見李三順急沖衝跑了過來。 "太后,禮部擬的行禮折子!" 慈禧太后接過折子一看,臉頓時陰了下來,李蓮英急忙瞥了一眼,只見上面寫著慈禧太后應該率領宮眷等,於某某日行禮;貴妃應該於某某日應率領福晉命婦等行禮。 "太后,這也太不像話了,她是太后,您也是太后,為啥讓您給她去行禮,真是豈有此理!"李蓮英見機討好著說。 "別說了,快去把恭王爺給我找來。" 恭親王奕這會正為著慈安太后的葬禮忙前忙後,身上的衣服被雨打濕了也顧不得。一聽慈禧太后召見,急忙趕來。 進宮一看,慈禧太后坐在椅子上,身穿平時的黃色袍子;頭髮是梳著兩把頭,擦了滿臉的脂粉,心裡不由得悶悶不樂。跪地請安後,只聽慈禧太后開口說道:"禮部方才呈進來行禮的單子,不知你看過沒有,怎的也將我列入行禮之中?這個規矩,我不明白是哪朝哪代傳下來的,所以召見王爺,想問個清楚。" 恭親王答道:"禮部擬的單子,臣看過了,並沒什麼不妥之處呀。" "沒什麼不妥之處?你腦子是怎麼想的?她是皇太后,難道我不是嗎?既然同是皇太后,為什麼要我給她穿孝行禮?再說穆宗毅皇帝是我親生的兒子,而她卻未曾生過兒子,難道她是比我尊貴不成?"慈禧太后連珠炮似地問。 "這是我朝的家法,請太后遵守。" 慈禧太后聽後,冷冷的說:"什麼家法不家法,我不聽,我只想請王爺把這個理給我說清楚了。" 恭親王見她那身打扮本就心裡不快,再一聽她連祖宗訂下的規矩也敢不遵,不由的心裡來氣,據理力爭道:"孝貞顯皇后(即慈安太后)乃我文宗皇帝之皇后,太后當然要去穿孝行禮。" 聞聽此言,慈禧太后不由得勃然大怒,想反駁卻又找不著詞兒,索性耍起橫來:"我就是不穿孝行禮,你能把我怎樣?" "臣不敢,只是這乃我朝家法,皇太后您只須經得禮部同意,臣一定遵旨。 " "好,你下去。蓮英,去把延勳、李鴻藻給我傳進來。"看看從恭親王這討不到便宜,慈禧太后只得說道。 聽到慈禧太后為這事召見自己,直把個李鴻藻嚇得汗流浹背,面無人色,顫抖著對延勳說:"延大人,你看這事該怎麼辦好呀,弄不好咱倆可就要丟了這烏紗帽了。"看到李鴻藻這樣子,延勳冷笑道:"李大人,咱們職司典禮,豈能不依例辦事?如若不然,不但遺笑後人,而且也沒臉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我想好了,縱是一死,也要抗爭一番。"聽了延勳的話,李鴻藻頓時面紅耳赤,默默無言。 待李鴻藻、延勳進內,不等跪地請安,只聽慈禧太后已開了口:"孝貞顯皇后大喪行禮單,你們是怎麼擬的?為什麼要我去穿孝行禮?" "此乃我朝前例,臣等不敢妄對。" "什麼前例後例我不管,如果我死在她前邊,她也該給我穿孝行李嗎?你們講!" 延勳答道:"太后聖明,想必應該知道,這是例行行禮。" 慈禧太后知道這是在說慈安太后是正宮出身,她是貴妃出身,不由地又聲喊道:"我不行禮,又能怎樣?" "臣等不敢怎樣。但臣等罪該萬死,有一言奏明,請太后重聽" "說來我聽聽。" 只見延勳奏道:"太后您如果以文宗顯皇帝為皇帝,以孝貞顯皇后為皇后,自應照例行禮;如其不然,可以不去穿孝行禮。只是請太后免去臣等官職。" 延勳這幾句話,猶如利刃深深刺在慈禧太后心中,雖說不滿,可人家說得句句都在理,一時間連一句話也回答不出,愣了半天,方咬牙切齒道:"下去!我行禮就是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