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林徽因

第102章 梁家的藏書

林徽因 张清平 1084 2018-03-16
1946年夏,清華大學工程院建築系招收了第一屆學生15人。 也在這一年,思成、徽因全家搬進了清華園新林院8號,這是清華的教授樓,院落幽靜,住房寬敞。老金和幾個老朋友離得都很近。 一切尚未就緒,思成接到通知,教育部和清華大學委派他赴美國考察戰後美國的建築教育。同時,他收到了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函。耶魯大學邀請他作為1946—1947學年的客座教授去講授中國建築和藝術,普林斯頓大學則邀請他參加“遠東文化與社會”國際研討會。此間,他又被外交部推薦,出任聯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團的中國代表。 臨出發前,思成交代系裡的年輕教師,有事可與林徽因商量。 徽因20年代在瀋陽與梁思成一起經歷了東北大學建築系白手起家的全過程。如今,雖然她沒有在清華擔任教職,但她視建築系的事情為自己的事情,義不容辭地幫思成做了許多工作。在建築系成立和運轉的初期,她所做的這些工作,是別人不能替代的。

建築系剛成立,資料室的圖書資料不夠豐富,徽因把自己家裡的書推薦給年輕教師,由著他們挑選、借閱。梁家的藏書成了建築系的財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誰都可以到梁家去借書看,那些珍貴的善本書、絕版書,整天在系里傳閱。徽因很開心,她認為這些書被充分利用了,總算體現了它們的價值。 翻著梁先生和林先生的藏書,一位年輕的助教感嘆如今他們的薪水勉強只夠糊口,連想也不要想用這點錢去購買外文原版的專業書。 有人打斷他道:在如今的時局下,清華教師的待遇就算是不錯了,沒聽人說嗎?“北大老,師大窮,清華燕京可通融。”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這些日子,又有北大、師大的年輕教師或者設法出國,或者設法往清華、燕京調動,哪怕捨棄原來所學的專業。

聽到這裡,徽因對他們說:“還有句話不知你們聽說過沒有?'北大大,清華清。'能在清華、北大做事,就值得珍惜。當然,前提是不能被餓死。” 徽因雖然足不出戶,但作為家裡的主婦,她知道如今物價飛漲,時局維艱。大米由他們剛剛回到北平時的900元一斤,漲到了2600元一斤,常聽說有學生在食堂門口典當衣物。 徽因組織建築系一些人成立了工藝美術設計組,他們承接了外邊一些活兒。徽因用所得收入購買了顏料、紙張、文具,供建築系生活困難的學生使用。 建築系的年輕教師喜歡來林先生家,他們在這裡無論是請教教學中的問題,還是談生活、談藝術,都覺得精神上十分放鬆和自由。而且,和林先生談話是那麼有意思,在那一時刻會忘記現實世界的煩惱和喧囂,心裡感到純潔而安靜。

那天,幾個人來徽因家還書。一位年輕助教談起了他剛讀過一本關於文物保護的著作,他說:“西方文化之所以從古至今發展得比較均衡,與他們從來就重視維護、保護古代藝術分不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