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林徽因

第92章 堅持學術研究

林徽因 张清平 1268 2018-03-16
嘉陵江晝夜不停地奔湧,李莊後山的樹木榮榮枯枯。思成和徽因關於《中國建築史》的研究和寫作堅韌地進展著。 在一個飽受戰爭摧殘的國度裡,建築師和建築學者的創造力很難在建築方面有所表現,因為建築需要和平,建築需要金錢。但是,思成他們在對古代建築藝術的研究中給自己的創造力找到了出路。 徽因仍然靠在床上寫作。她長時期來,一直注視著英國和美國的現代住宅建築。她以一個建築師的眼光看到,抗戰勝利後,房屋將成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現代建築運動的先驅柯布西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看到德國人民居住著老舊破爛的住宅時說:“……那是我們的蝸牛殼,我們的住宅,每天跟它們接觸都會使我們感到壓抑。他們是腐敗的,它處處糟蹋家庭……使人們的道德墮落。”徽因與思成不止一次地談論這些思想。建築的本意,就是要為孤獨地面對整個世界的人們提供庇護,提供人們休養生息的處所。人們提到“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的房屋,是那房屋窗口的燈光,是那房屋門口倚門盼望的親人。這樣的“家”讓人們有安全感、歸宿感。經過長期戰亂、流離失所的人們,更需要擁有這樣的“家”,這樣的住宅。

作為一個建築師,讓廣大老百姓擁有適合自己生活的居住空間,比建一百座宮殿大廈更有意義。擁有這些想法的林徽因在平時閱讀英美建築學期刊時,特別注意收集其中有關住宅方面的實驗設計。美國印第安那州實驗建造城市貧民住宅的全過程,英國的工業城市伯明翰的住宅調查,美國伊里諾州市關於“朝陽住宅”的設計———她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分析,翻譯整理為一篇四萬多字的論文———《現代住宅設計的參考》。這篇文章刊載在李莊印行的《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七卷2期上。 因為《中國建築史》的繪圖任務量很大,營造學社通過招考,聘用了一位年輕人羅哲文,另外還有兩名中央大學建築系的畢業生———盧繩和葉仲璣也來到學社實習。年輕人的到來使營造學社不大的院落裡充滿了勃勃的生機。幾個年輕人中,羅哲文只有18歲,看上去像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沒事時,他愛和梁思成的兒子從誡和劉敦楨的兒子敘傑趴在地上打彈珠玩。大學生盧繩看到後就寫了一首打油詩貼在桂圓樹上:“早打珠,晚打珠,日日打珠,不讀書。”盧繩的同學葉仲璣很瘦,也寫了一張字條貼在樹上:“出賣老不胖半盒。”梁再冰看見了,覺得很好玩,因為她常常感冒,就寫了“出賣傷風感冒”的條子貼在樹上。桂圓樹下,總是洋溢著笑聲。

在這樣艱難的歲月裡,營造學社不僅掙扎著生存了下來,而且在學術研究上有了新的進展。思成和全體同仁在一些朋友的捐助支持下,恢復了營造學社彙刊的編輯發行。在李莊簡陋的條件下,他們自己動手,用藥水在紙上手寫石印。文字好寫,可相關建築的平面、立體和剖面墨線圖就要費很多工夫,特別是照片,也要用手繪圖代替。營造學社彙刊第七卷一二兩期在抗戰最艱苦的年代裡印行了,每期各印200本。當然,這已經讓他們傾盡了全力。當思成、徽因和學社的同仁們看到裝訂完成的期刊時,他們的歡喜是無以言表的。這些刊物在連天的砲火中從李莊寄到了全國、全世界的建築學界,全國、全世界建築學界都知道了這些中國同行們艱苦卓絕的努力以及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