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林徽因

第67章 峪道河的磨坊

林徽因 张清平 1174 2018-03-16
峪道河果然名不虛傳。泉流從山上奔騰而下,磨坊依山傍水而建,山谷長滿了楊樹、槐樹和高高低低的灌木。那斑駁的樹陰、汩汩的溪水和厚厚的磨坊石牆彷彿把炎熱的夏天擋在了山外。 安頓下來後,徽因、思成沿著溪水一邊散步,一邊熟悉周圍的環境。 在接近上游地方,有一家名叫“慶和義”的磨坊。他們走了進去。磨坊伙計看到來了兩位城裡的先生,急忙停下手中的活計過來招呼。他和氣地笑著,臉上、頭上沾有星星點點的麵粉,音節頓挫的山西話他們有的能聽懂,有的聽不懂。 思成對磨坊的構造很感興趣:山上下瀉泉水的衝擊力推動坊外的大木輪,木輪帶動坊內轉動的石磨,把小麥磨成麵粉。因磨粉機不息的震動,所以房子不能用此地民居常見的發券的方式,而採用了特別粗大的樑架。為了讓磨出的麵粉潔淨,所以磨坊內部鋪著光潤的木地板。如此古雅的構造,自然適合做舒適涼爽的消夏別墅。

那伙計告訴徽因,早年間這裡的生意可紅了,一年可以出五千多包麵粉,每包的價錢約摸兩塊多錢,人們的日子十分好過。這些年不行了,磨坊都租給外國人做了別墅,就剩下這一家“慶和義”,也眼看著維持不下去了。別看關帝廟的戲台挺大,村里已經四年沒來過唱戲的了。 徽因告訴伙計,說自己就住在下面的一間磨坊。伙計笑得瞇起了眼,說:那個外國傳教士村里人都認得,人挺不錯的。 原來村里的關帝廟有一個鐵鐸,老輩兒的人講是萬曆皇帝賜給村里慶成王后人的。這鐵鐸不知怎麼流落到了古董商手裡,被這個傳教士買了去。他看這鐵鐸好玩,晚上沒事兒時打著玩。村人聽到了鐘聲,商議著這是村上呂姓人祖傳的寶物,不能讓它落到外國人手裡;他們找到了傳教士,情辭懇切地要出原價把鐵鐸買回,想不到傳教士什麼也沒要就爽快地把鐵鐸還給村人,現在那鐵鐸還在關帝廟供著。

徽因聽得有點糊塗,追問道:“明慶成王的後人怎麼會姓呂?” 提到這村子的歷史,講述的人更有了興致。他說,明慶成王是永樂皇帝的嫡親弟弟。這一村人都知道,原來他們都應該姓朱。雍正年間朝廷詔命他們改姓,由姓朱改成姓呂。他們的族譜上有記載,嚴格按輩分字號排行的方法,使他們不會弄錯這一脈子孫的譜系。 徽因和思成慢慢往回走。徽因說:“別看人家如今在磨坊做活,人家正經是個皇裔貴族呢。還有咱們僱的那位幫忙打水洗衣的女人,沒準兒也是哪位皇子王孫的媳婦。” “我倒沒想到這些,”思成笑道,“聽他說了那麼多,我只想到,既然這裡有明代的王爺,明代的建築肯定少不了。” 回到別墅後,他們拿出地圖圈圈點點,計劃著以峪道河為出發點,把鄰近幾個縣的廟宇建築作為重點考察的範圍,估計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費正清和費慰梅從北京帶來了中文課本、英漢字典及一盒盒的方塊字,慰梅還背著畫夾和顏料。他們原打算在峪道河安安靜靜地度一個暑假,可思成、徽因的計劃吸引了他們。費正清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本來就有興趣,而費慰梅更喜歡中國的藝術,他們沒有怎麼猶豫就隨同思成、徽因參加了古建築考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