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林徽因

第64章 行走在田野

林徽因 张清平 1117 2018-03-16
思成給五人分了工,有人測平面,有人查碑文,有人量斗拱,有人畫橫斷面、縱斷面。每天一到寺中,他們立即依照分工開始工作。思成爬樑上柱最利索,三下兩下就到了殿堂房頂,拉開皮尺一邊測量一邊繪圖,效率非常高。然後,他們到了雲岡石窟,著手考察石刻藝術中所表現的北魏建築。 雲岡石窟,是中國早期佛教藝術壯觀的遺跡,是北魏藝術的實證。 《水經註》中記載著當時的盛況:“鑿石開山,困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 而如今的雲岡因為地處偏僻,卻幾乎沒有什麼遊人。空曠的山崖上看不到一棵樹,田野裡的莊稼長得稀稀落落,只有一座座石窟和石窟中的一尊尊佛像守望著這塊貧瘠乾旱的土地。在這裡,他們又陷入找不到住處的窘境。沒有飯店,沒有旅館,沒有任何公共設施,甚至連車馬店也沒有。他們只好求助於當地的農民。一戶農民終於答應藉給他們一間房子,房子沒有門窗,沒有一件家具,只剩下露天的屋頂和透風的四壁。他們也只好在這間房子裡攤開了行李。

這裡晝夜溫差很大,中午熱得穿單衣,夜裡蓋棉被還冷得縮成一團。吃飯也就在這個農家搭伙,每天的主食都是煮土豆和玉米麵糊糊,偶然吃到一點鹹菜就算佐餐佳品。生活工作條件很差,但他們情緒很高。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有機體,其中的一切都互相關聯。不同歷史時期的造型藝術提供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珍貴記載———建築、服飾、禮樂、風尚乃至全部日常生活。一個民族的政治歷史只是提供了生活的外在形態,而藝術則讓人切近了這個時代的靈魂。 北魏時期,佛學東漸,一種強有力的政治統治平息了諸多紛爭,在互相衝突的文明中建立起了相對平衡的新秩序。中國文化固有的血脈中,滲進了強有力的外來影響,這時期的造型藝術表現出了當時不同文化的交流濡染,而云岡石窟本身,就是西域印度佛教藝術大規模入主中國的結果。

他們考察了雲岡諸窟的平面及其建築年代,考察了石刻中所有表現的建築形式:如塔、殿宇、洞口柱廊,以及石刻中所見的建築部分,如:柱、闌額、斗拱、藻井,還有石刻中的飛仙及裝飾花紋———北魏時期的建築形式和建築特點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他們面前。 一個時代可能會從興盛走向衰落,但是藝術本身卻永遠不會被消滅。因為,政治和社會的歷史代表著永遠的動盪和衝突,而藝術則代表著人類永恆的光榮與夢想。 他們的工作繁重而瑣細,因為所有石窟的碑碣都已漫沒不存痕跡,需要他們根據洞窟石刻的手法進行考證。但他們工作得認真而興致盎然。工作間歇,行走在鄉野山村,徽因總是能從其他人不在意的地方發現藝術的美。山村的土戲台,集市上家織的土布,一個式樣古拙的長命鎖,一隻造型簡雅的陶土罐———小件的東西她會買下帶走,帶不走的她總是要求拍下來。行程不定,裝備有限,思成很注意節省膠卷,但他又不忍拂了徽因的心願。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