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林徽因

第63章 牽掛應縣木塔

林徽因 张清平 1129 2018-03-16
早晨起來,洗著臉,思成會突然自言自語道:“到應縣去不應該太難走吧,聽說山西修有很好的汽車路……”正吃飯時,他會沒頭沒腦地說:“如果能測繪那應州塔,我想,我就……”話沒說完,他自己笑了起來。當然,只有徽因明白他的意思。 最讓他不放心的是,不知那木塔是否還在。即使還在,是否還是建於遼代的那座。過去的考察中有過這樣的經歷:千辛萬苦地跑了幾百里路,結果見到的要么是一片廢墟,要么是明清以後彷建的贗品。 他盼望著能看到一張應縣木塔的照片,只要看一看照片,他就能判斷這座建築的建築年代。 一天上午,徽因從門房那裡拿回了當日的報紙和信件,一個自製的牛皮紙信封引起了她的好奇。那信封上的寄信人地址是:山西省應縣白雲齋照相館。

原來,思成想出了這麼個主意。他先寄一封信到應縣去投石問路,收信人地址寫的是“探投:山西應縣最高等照相館”。信中,他請應縣照相館的人幫忙拍一張近期應縣木塔的照片。沒想到,“應縣最高等照相館”居然有了回音。 徽因把郵件交給思成,她欣賞思成的執著,嘴上卻笑著打趣道:“阿彌陀佛,幸虧你著迷的不是電影明星!” 思成看著照片和信,興奮地對徽因說:“太幸運了,八九百年的木塔居然還這麼完好!你瞧這家照相館多有意思,他們不要拍照片的酬金,只想要一點北平的信紙和信封。” 正是初秋9月,天氣真好,不冷不熱的。徽因放下手頭永遠也做不完的事情,和思成及營造學社的劉敦楨、莫宗江一行五人前往大同。 徽因很長時間沒有這樣到外面走一走了。天天在家裡,習慣了孩子們的聲音,習慣了傭人們事無鉅細的問詢,也習慣了母親的嘮叨,儘管有時會感到煩悶,但在生活慣性的驅使下,日子一天天也過得飛快而平靜。如今遠離了那熟悉的一切,開始了另一種生活,觸目全是新鮮、興奮和美好。在她看來,山西的“天是透明的藍,白雲更流動得使人可以忘記很多的事,更不用說到那山山水水、小堡壘、村落,反映著夕陽的一角廟,一座塔!景物是美得使人心慌心痛。”

山西的自然風物很美,山西的社會生活卻落後而貧窮。 他們到了大同才發現,在這里居然找不到投宿的地方。街道上厚厚一層混合著煤塵的灰土,牆根屋角的垃圾在風中打旋,毛驢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車馬店是惟一的“接待站”。 “誰能想到,”徽因說,“這裡在遼金時代曾是陪都!” 無奈中,他們回到了大同火車站,不期然碰到了車站站長李景熙。他當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鐵路運輸,與思成、徽因同學。他鄉遇故知,疲憊的一行人分外高興。 李景熙把思成、徽因一行接到自己家裡,騰出房間,安排他們住下。思成、徽因不願意讓老同學為這麼多人的飲食操心,第二天找到了市政當局。市政官員吩咐一家餐館供給他們飲食。在大同考察期間,他們每天在這裡就餐,一日三餐的伙食是一人一碗湯麵條。他們測繪了建於遼金時代的華嚴寺和善化寺。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