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林徽因

第15章 泰戈爾來了

林徽因 张清平 1052 2018-03-16
泰戈爾在北京的時間裡,日程安排得很滿。他出席了社會各界的歡迎會和座談會,到北大、清華、燕京等幾所大學作了演講,拜會了末代皇帝溥儀。林徽因始終伴隨在泰戈爾身邊,參加了所有的這些活動。 當時的報刊上,有這樣的記載:“林小姐人艷如花,和老詩人挾肩而行;加上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徐志摩,有如蒼松竹梅一幅三友圖。徐氏翻譯泰戈爾的演說,用了中國語彙中最美的修辭,以硤石官話出之,便是一首首小詩,飛瀑流泉,琮琮可聽。” 當時的中國,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樣歡迎泰戈爾。 泰戈爾在各處的演講中多次強調提出,希望中國人不要捨棄了自己寶貴的文化傳統,去接受和傳播那些無價值的、醜惡的西方文化,不要盲目地追求工業主義、物質主義。可是,剛剛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青年學生,正是高舉著“民主”、“科學”的旗幟,以提倡西方文明來反對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一代人。

面對中國的內憂外患,他們認為,在這個強權等於公理的世界,一味宣揚超卓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只會把中國推向滅亡。他們散發傳單,組織遊行,批評泰戈爾到處宣揚中國悠久的文明傳統,宣揚封建文化,宣揚精神至上,而對中國的貧窮落後無動於衷。 5月8日是泰戈爾的64歲壽辰,北京的一些文化人為他舉辦了祝壽會。祝壽會由胡適操辦,梁啟超主持並為泰戈爾贈名。梁啟超說,泰戈爾的印度名字為拉賓德拉,意思是“太陽”與“雷”,如日之升,如雷之震,譯成中文應是“震旦”,而“震旦”恰巧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呼。泰戈爾中文名字曰“震旦”,象徵著中印文化的悠久結合。梁啟超又說:按照中國的習慣,名字前應當有姓,中國稱印度國名為“天竺”,泰戈爾當以國為姓,所以泰戈爾的中國名字為“竺震旦”。

掌聲四起,泰戈爾接過了刻有他中國名字“竺震旦”的印章。 祝壽會的壓軸戲,是觀看新月社同仁用英語演出泰戈爾的劇作《齊德拉》。 《齊德拉》取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故事。 齊德拉是馬尼浦國王和王后的女兒,也是他們惟一的孩子。她生得不漂亮,國王想立她為儲君,從小讓她像男孩子一樣學習武藝,接受訓練。 一天,齊德拉在山中行獵,碰到了鄰國王子阿順那。她對阿順那王子一見傾心,生平第一次為自己的相貌不美而感到痛苦。她向愛神祈禱,求愛神賜她以美貌,哪怕一天也好。 愛神被她的虔誠所打動,答應賜給她一年時間的美貌。齊德拉變成了美女,贏得了阿順那王子的愛情,與王子如願以償結了婚。 婚後不久,王子吐露心聲,說自己一直在心裡愛慕著鄰國英武的公主齊德拉。而這時的齊德拉,也早已不耐煩冒充美女。於是,她又向愛神祈禱,請求收回賜予她的美貌。她在丈夫面前顯露了真實的形象。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