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從乞丐到元首

第121章 第二十章“史無前例的災難” (5)

從乞丐到元首 约翰·托兰 2083 2018-03-16
儘管有跡象表明,羅馬的任何進一步調停都會遭希特勒之怨,墨索里尼仍決定作最後一次努力。次日上午,他建議召開大國會議,解決爭端。但是,元首對此並不熱情,英法兩國又表現勉強。 “現在只有一個機會”,弗里茨·赫塞從倫敦打電話給威廉大街的赫維爾說“那就是,我們立刻撤出波蘭,主動提出賠償損失。希特勒如果願意這樣做,那末,避免災難的機會仍有百分之一。”兩小時後,赫維爾回了電話。 電話裡出現深沉的嗓音——里賓特洛甫。 “你知道說話的是誰”,他叫對方不要說出他的名字。 “你立刻去找你的密友———你知道我指的是誰(他指的是霍拉斯·威爾遜勳爵——把這話告訴他:元首準備撤出波蘭,如德國能得到但澤和走廊上的一條通路,如英國願意充當德波衝突的調停人,那末,德國便會賠償損失。元首授權與你將此建議遞交給英國內閣,並立即開始談判。”

赫塞大吃一驚。是否有什麼東西顯靈,在最後的時刻使元首的思想開了竅?抑或這純粹是文字遊戲,看著德國人戰刀在頭上飛舞的情況下,能作出多大的妥協?赫塞讓里賓特洛甫將建議重述一遍。他重述了,並補充說:“不要有什麼誤解,你要再次指出,你是按希特勒的明確指示行事的,絕不是你個人的私人行動。” 赫塞給唐寧街十號掛了個電話。對方回答說,威爾遜一時沒空,無暇見他。數分鐘後,即晚7時44分,張伯倫步入下院,發表聲明。 “我們在那裡等待著,與法庭等待陪審團的結論一樣。”哈羅德·尼科爾遜回憶道。但是首相的演講從一開始便令人失望。 “他的聲音帶著某種感情,好像患了感冒,身體有病似的。他是個陌生的人。我們原以為他會發表一篇激烈的講話。但沒有。”他向聽眾保證,除非希特勒將其武裝力量撤出波蘭,否則,英王陛下政府便肯定要採取行動。接著,張伯倫又斷言,若簽訂這樣的協議,便勢必把事態推回到入侵前。這使聽眾又吃一驚。 “就是說,德波兩國就發生爭端的原委進行談判的大路是暢通的。但應明白,以此求得的解決,不但保護了波蘭的最重要利益,而且也是在國際保證下取得的。”

換言之,張伯倫仍在搖擺不定(後來,據肯尼迪大使說,他說過“是美國人和世界的猶太人迫使他進行戰爭的”)。工黨代主席阿瑟·格林伍德跳了起來:有人憤怒地高呼“代英國說話,阿瑟!”“我想知道”,他說,“當英國和英國所維護的一切,還有人類的文明,都處在危險中時,我們還準備搖擺多久?” 有謠言說,國會議員們準備反叛——許多國會議員要求,立刻向希特勒發出最後通牒,不必等待法國。張伯倫卻堅持統一行動。晚9時50分,他打電話給達拉第,建議妥協。達拉第支支吾吾:他的內閣堅持把讓希特勒從波蘭撤退的時間延至次日中午。電話剛放下,赫塞便來到唐寧街10號求見威爾遜。希特勒之撤出波蘭新建議令霍拉斯勳爵“明顯地動了心”。但又不願意將它提交給內閣。他說,自上一次兩人會晤以來,局勢已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羅斯福已秘密向張伯倫保證,如他宣戰,羅斯福便支援他;俄國肯定不會站在德國一邊作戰。

赫塞堅持不捨。 “在這個建議中”,他說,“我看到了避免戰爭的最後的也是唯一的機會。也看到了希特勒已承認自己犯了一個錯誤的跡象。不然,我怎麼能把這項建議搞到手。” 霍拉斯爵士不相信希特勒已經改變主意。他會為其暴力行動公開道歉嗎?如果可以,那還有一線希望。赫塞說,這種建議,從心理上說,是個錯誤。至少在希特勒眼中,此次危機的責任,並不完全是他的。此語一出,威爾遜便一反常態,大聲進行反駁。應為這種局面負責的,是希特勒一人! “如果說,只是因為希特勒不肯道歉,這建議便流產”,赫塞絕望地說,“那末,人們便會相信,由於可避免而不願避免,張伯倫要打這場戰爭。” 威爾遜考慮再三,“好吧”,他說,“將你的建議重述一遍,我或許能轉給內閣。”赫塞重述完後,霍拉斯爵士背著雙手,在屋內踱來踱去。有人敲門。一個僕人遞給霍拉士一張紙條,讀了兩遍後,他就用蠟燭火,將它焚為灰燼——接著又踱起步來。末了,他轉向赫塞。 “我不能把你的建議轉給內閣”,他說。無疑,紙條是說張伯倫剛才已決定採取行動——即使沒有法國為伍。晚11時30分,內閣再次召開緊急會議。張伯倫說,他擬於次日中午向英國人民發表一項聲明。 “因此,我建議”,他說,“明日上午9時,由尼維爾·漢德遜爵士會見馮·里賓特洛甫先生,對他說,除非中午12時前獲复,否則,從中午12時起,英國和德國之間便存在著戰爭狀態”。他補充說,這項決定有可能促使法國人早些採取行動,但他也懷疑。

西蒙反駁說,若把最後通牒的期限定在中午,那張伯倫便沒有時間向英國人民發表聲明了;期限應定在上午11時。 此建議獲通過,會議宣告結束。此時,天空突然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響雷——窗外打著閃電。 據他的僕人說,元首當晚躲在總理府,安靜地討論著波蘭的戰事。午夜後兩小時,赫塞的報告來了。當了解到赫塞與威爾遜會見一無所獲時,希特勒便有意發火,借意大利不參戰一事責怪里賓特洛甫。外交部長受斥後,工作還沒完——約凌晨4時,英國使館來電話說,漢德遜擬於上午9時將一份重要文件交給里賓特洛甫。顯然,這是一份可惡的文件,甚至可能是一份哀的美敦書。里賓特洛甫不想見他。此時,施密特剛好在旁,里賓特洛甫便叫他替他接見漢德遜。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