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從乞丐到元首

第92章 第十五章“如此渺小的人蟲” (4)

從乞丐到元首 约翰·托兰 2956 2018-03-16
10月下旬,他對一群地區宣傳官員說,他家裡的人壽命不長。這就是大問題了。這些問題,特別是生存空間問題,必須盡快解決。那些追隨他的人再不能做到這點了,因為只有他才能這樣做。 “現在”,他說,“我覺得自己像小驢上了草地一樣精神奕奕。” 一星期後,即1937年11月5日,他召見了軍事頭目,他的陸軍副官霍斯巴赫,以及外交部長牛賴特。表面上,召見的原因是要解決勃洛姆堡和戈林之間越來越嚴重的爭奪原料的問題。作戰部長勃洛姆堡對戈林利用其四年計劃主任的職權偏袒空軍大為惱火,曾為斷央求元首禁止其之所為。 會議快要召開時,希特勒私下對戈林說,據戈林證實,召開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要“向馮·弗立契將軍施加壓力。

因為他對國家之重新武裝不滿。他說,若勃洛姆堡先生也向弗立契將軍施加壓力,那也不會有什麼害處。 ”當戈林對牛賴特之出席提出疑問時,元首回答說,他“不擬把它開得太像軍事會議”,只希望“向總司令弗立契清楚地表明,由於政局吃緊,武裝的步子不得不加快。 ” 類似的話希特勒很可能說過,因為他的特點是,當雙方出現爭吵時,他歷來避免偏袒一方而去開罪另一方。下午4時,會議開始時,希特勒對爭吵一事閉口不提,隻大談特談其對外政策。從其清醒的態度看,很明顯,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會議。他要大家對此次會議保密。這樣一來,與會者(戈林可能是個例外)便知事情非同小可。片刻後,他要求與會者“為德國政策之長遠利益考慮,萬一他身故,將他的此次講話作為他的遺囑。”於是,過了一會兒,霍斯巴赫上校便向大家宣讀預先準備好的詳細要點。接著,希特勒便說,德國政策的目標是要確保民族的安全,維護和擴展民族的生存空間。事實上,德國是否有前途,全看她是否能取得足夠的生存空間,而這個生存空間只能在歐洲找到。 “歷來就不存在有空間無主人的情況,今天也然。進攻者必然要與占有者相爭奪。德國碰到的問題是,在何處她才能以最低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效益。”與會者大吃一驚。接著,他又說,德國的問題“只能用武力解決。這當然不會沒有風險”。現在的問題是,在什麼時候和用何種方法。

他說,德國的力量將在六年左右時間內達到頂峰。打那兒以後,德國的軍事裝備將會過時。到那時,其它國家又會重新武裝起來。當其它國家仍在準備防守時,德國就應採取攻勢。 “元首如健在,他將毫不動搖,最遲於1943—1945年解決德國的生存空間問題。” 希特勒幾乎不看提綱。各種事件和數字從他口中出來,滔滔不絕,其記憶之清晰令人吃驚。據稱,他的這種天才只有凱撒、拿破崙和列寧可與之相比。馮·牛賴特男爵一動不動地僵坐著,其他將領如坐針氈,不善於記錄的霍斯巴赫則在拼命地將元首說的話潦草地記錄下來。他繼續說,德國的第一個目標是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以鞏固其東南兩翼。毫無疑問,英法兩國“已將捷克人暗中一筆勾銷”,英國本身問題多得難以勝數,無力發動對德戰爭。他警告說,捷克人之防禦措施與日俱增,奧地利之陸軍日漸強大。與此同時,他還保證,一旦上述兩國被併吞,大量糧食便可源源不斷從兩國運往帝國。這也意味著“疆界可以縮短,且更加鞏固,也可將部隊移作他用”,同時也有可能將部隊建制提高到12個師的新水平,即每百萬居民中有一個師。消滅捷克人,意大利肯定不會反對,但對奧地利,它將採取何種態度,這他就無法估計了——主要是看墨索里尼那時是否仍在人間。 “波蘭的態度如何,將取決於我們的行動的突襲程度和速度(有意思的是,當日早些時候他剛與這個鄰國簽署了一個關於少數民族的條約)。背後是俄國的波蘭將無意與取勝的德國開戰。”同樣的,若俄國出面乾預,德國將用閃電戰予以反擊。

希特勒講完時,天色已慢慢黑下來了。他問大家有什麼意見,勃洛姆堡和弗立契雙雙反對元首的征服計劃。他們告誡他,切勿與英法兩國樹敵。法軍與意大利交戰也不會受多大的牽制,依然是西德的強敵。勃洛姆堡還抗議說,捷克的防線與馬奇諾防線一樣穩固,要突破它的防線是極其困難的。之後,他又與弗立契一起,將這些論點再次闡述了一遍。弗立契表示關切,竟提出取消其休假——他正計劃前往埃及體養,因他剛患偏桃腺炎——但元首告訴他沒有必要;戰爭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未緊急到如此程度。 希特勒讓戈林去反駁這些論點,自己則在靜聽。討論異常熱烈,霍斯巴赫幾乎無法將討論內容記錄下來,“然而”,他回憶說,“我卻也精確地記得,無論在內容或在形式上,雙方爭論非常激烈。希特勒臉上的表情不斷在變。這可看出,他的印像也是深刻的。勃洛姆堡和弗立契之行為的每個細節,都明確地向希特勒表明,他的政策遇到的並不是同意和鼓掌,而是客觀矛盾。”牛賴特也同樣冷淡。他警告說,法國和意大利並不像元首想像的那樣一定會開戰。雷德爾海軍元帥雖未參與論戰,但很明顯,他也是持懷疑態度的。

會議於晚8時15分結束。希特勒走後,戈林將雷德爾拉到一旁釋疑。奇怪的是,適才還持反對態度的勃洛姆堡,也在祈求海軍元帥不必對元首過於認真;元首的那番話,不過是要促一促弗立契,讓他加速軍備而已。德國根本不會與英國發生海上沖突。離開總理府時,雷德爾如釋重負,覺得希特勒並不真是要發動戰爭。畢竟,海軍連一艘服役的艦隻也沒有,陸軍和空軍也毫無準備。 “我們之武裝起來,絕不是為了戰爭,而與英國開戰”,他回憶說,“則完全是瘋人之舉。” 另一方面,牛賴特卻對元首的話置信不疑。但是,直到返回辦公室後他才真正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他病倒了,不得不叫醫生前來。因受良心的驅駛,不到48小時,牛賴特(後來為此事幾次心髒病發作)便把保密的誓言擱在一邊,與貝克和弗立契兩位將軍相會於本德勒大街,商討誘使希特勒放棄戰爭計劃的方法。兩位將軍答應盡力而為;若沒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必勝權,他們是不想打的。三人一致同意由弗立契再次向元首強調,如發動戰爭,在軍事上是蠢舉。然後,牛賴特再與元首辯論政治上的問題。

弗立契確曾於11月9日在貝格霍夫會見元首。會晤結果如何,他雖未曾留下記錄,但在當天給他的好友馮·舒茨巴爾男爵夫人的信中說過:“新的難題接踵而來,而在我出發之前又必須解決。我真是精疲力盡了,比你在我外表上看到的要嚴重得多。”幾小時後,他便出發前往埃及。他的論點肯定未產生什麼效果。希特勒對牛賴特連見都不見。 在那次重要的會議上,希特勒是否言不由衷?是否如同戈林所說,如同勃洛姆堡和雷德爾相信的那樣,他是在演戲?或者是,對他之心靈罕見的一瞥?從他的未發表的著作來看,以及從他發表的眾多的演說和對生存空間和猶太人的諸多說法來看,他講的全是真心話。兩星期後,他在宗特霍芬又作了一次講演,同樣認真地警告政治學員,若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德國是不能生存的,為達此目的,必須冒險進行戰爭。

他在那次決定性會議上講的那一番話雖然不就是戰爭的藍圖,但它確表明,如果外交威脅失敗,他將可能採取何種行動。即使要冒大險,他也決心發動一次外交戰。到1943年時,採用外交訛詐的手段也好,採取一系列的閃電戰也好,他必須清除一些較小的、初步的障礙:首先是捷克斯洛伐克,然後是波蘭和法國。他希望能爭取英國中立,若做不到這點,他也要在軍事上教訓英國,強迫它不要過問大陸上的事情。這樣,到1943年時,他便能掃清道路,發動大戰——並將首要的敵人俄國打倒。不管如何,他決心走上好戰之途。憑著他的賭徒天性,他準備鋌而走險,走上早在1938年就計劃要走的道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