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傳記回憶 胡適傳

第39章 “考據癖”的樂趣

胡適傳 易竹贤 2822 2018-03-16
小說考證伊始,胡適便夫子自道,說自己有點“考據癖”,愛做一點半新不舊的考據文章。故人們也戲稱胡氏為“考據癖”。 考據之學,盛行於清代乾嘉年間。主要包括文字、音韻、訓詁、校勘及古書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它注重事實的考核,例證的歸納,根據可信的材料作出結論,講究實事求是,無證不信,故又稱考證學。胡適曾經總結清代學者的這種治學方法,從中歸納出“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十個字。 ①又把這種方法用之於小說研究,既吸取了清儒治學的經驗,又是胡適自己的一種創造,使中國傳統小說的研究開了一個新局面。 考證文章多半難免枯燥;做考證文章,自然更加枯燥乏味。然而,在書山學海裡跋涉,自有一番讀書人的苦趣;每有所得,更別有無窮樂趣。二三十年代的胡適,考證小說確也有點癖,熬了許多夜,吃了許多苦,也從中獲得許多樂趣。

胡適曾有“吳謎”之稱,對於安徽的文人,特別崇仰做的吳敬梓。 為了表彰鄉梓的這位白話文學先驅,胡適在1920年4月間作了一篇《吳敬梓傳》,開頭便說: 我們安徽的第一個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劉大,也不是姚鼐,是全椒縣的吳敬梓。 ② 由於當時掌握的材料太少,只好拿來充篇幅,吳敬梓的生平行狀反而語焉不詳。胡適心裡覺得很遺憾,便注意訪求吳敬梓的《文木山房集》等遺著。直到第二年,北京的帶經堂書舖方才替他找到了《文木山房集》。 “吳謎”十分高興,便又用這集子做底本,參考別的材料,為吳敬梓做了一個年譜。前記中說: 古來的中國小說大家,如、、的作者,都不能有傳記: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件最不幸的事。現在吳敬梓的文集居然被我找著,居然使我能給他做一篇一萬七八千字的詳傳,我覺得這是我生平很高興的一件事了。 ③

這篇年譜是1921年冬天做的。一萬七八千字,前後三天便寫成了;而且其中兩天有課,一天有會。如此迅速,“吳謎”也頗能滿意了。但中間卻也有一點小艱難。胡適從《全椒縣志》裡,先查到了吳敬梓的曾祖吳國對,依次尋出國對弟兄四個進士,又查得敬梓的高祖吳沛,父親吳霖起;只有敬梓的祖父,卻怎麼也考查不出來。這樣,吳家的“世系”便缺了重要的一環,做不完全。胡適心裡迷著放不下,便與他的朋友高一涵談起,得到了一點線索;於是,他又去查《耆獻類徵》,在卷一百十五有陳廷敬所作的《吳國對墓誌》,從中果然查得國對的三個兒子,長子吳旦,便正是霖起的父親,敬梓的祖父。 “吳謎”覺得這是“今年最得意的一件事”!便連夜增寫吳氏“家世”一部分,修改完成了《吳敬梓年譜》。 ④

胡適考證,也到了有點“迷”的程度。 1921年5月間,他從單不庵處借得《雪橋詩話》及《續集》,8月裡又買得《八旗詩鈔》和《八旗文經》,考出了曹雪芹家世生平的幾件重要事情,胡適自然很高興。特別是其中所載曹雪芹與好友敦誠、敦敏的贈答詩,實在是考證雪芹生平的重要材料。 11月,他便寫成了《紅樓夢考證》的改定稿。但是,胡適還是覺得不滿意。雖然《雪橋詩話》的作者楊鍾羲先生說,他的記載是根據敦誠的《四松堂集》,但畢竟是後人撰述,屬於“轉手的證據”。只有找到《四松堂集》,才算是同時代人最可靠的直接證據。 於是,胡適拜託北京、上海兩處的書店和友人,千方百計地搜尋《四松堂集》。 尋了許久,竟毫無《四松堂集》的影子。到1922年,胡適差不多已經絕望了。有一天,忽然有個書店的伙計送一部書來,說“《四松堂集》找著了!”胡適喜出望外,打開來一看,卻原來是一部《四松草堂集》!不幾天,又有人來對胡適說,在一家書店裡看到一部《四松堂集》。胡適說,“恐怕又是四松草堂罷?”那人回去一看,果然又弄錯了。

4月19日,胡適去北大上課。松筠閣書舖的伙計送了一部書到他家門房裡,竟是一部貨真價實的《四松堂集》,而且是一部難得的寫本!胡適懷著欣喜之情,記下了他初見此書的情景: 我從大學回家,看見門房裡桌子上擺著一部退了色的藍布套的書,一張斑剝的舊書箋上題著“四松堂集”四個字!我自己幾乎不信我的眼力了,連忙拿來打開一看,原來真是一部《四松堂集》的寫本!這部寫本確是天地間惟一的孤本。因為這是當日付刻的底本,上有付刻時的校改,刪削的記號。最重要的是這本子裡有許多不曾收入刻本的詩文。凡是已刻的,題上都印著一個“刻”字的戳子。刻本未收的,題上都帖著一塊小紅箋。題下注的甲子,都被編書的人用白紙塊帖去,也都是不曾刻的。 ——我這時候的高興,比我前年尋著吳敬梓的《文木山房集》時的高興,還要加好幾倍了!⑤這部《四松堂集》,不僅包括有《雪橋詩話》裡所採用的全部詩文資料,另有兩首未刻的詩,是考證曹雪芹生平的重要史料。胡適得此寶書,以為是“近來最得意的事”。他怕書店敲竹槓,便立即翻讀,並抄記下了其中有用的許多材料。過了兩天,蔡元培先生又給他送來一部《四松堂集》的刻本,是託人向徐世昌的“晚晴詩社”借來的。胡適把兩本一對照,果然寫本上沒有“刻”字的,刻本里都沒有,由此證明寫本的確格外可貴。 ⑥而胡適搜求《四松堂集》,尋了一年多,忽於三日之內,兩個本子一齊到手,真可套得上小說家說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於是他專門寫了一篇文章,⑦向大家報告得到《四松堂集》的收穫和喜悅。

此外,胡適在考證過程中,常常有意外的發現,意外的樂趣。如偶讀《三遂平妖傳》,看到卷首有“燈花婆婆”的致語,因此證明周亮工所說那有羅氏致語“燈花婆婆”的,乃是《平妖傳》之誤,打破了三百年來的疑團,當然足稱“快事”。 ⑧又考蒲松齡的生年,從蒲本人為元配夫人劉氏所作的《行實》等材料,證明蒲松齡只活了76歲;若依誤傳的86歲說,則松齡11歲定婚之時,他的妻子劉氏還沒有出世哩,豈不是大笑話嗎?⑨語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胡適讀書做學問,堪稱勤奮,刻苦而不以為苦,而且常能從書山學海的跋涉中獲得樂趣。這對一個忠誠的學人來說,乃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慰藉。他二三十年代,致力於整理國故,考證小說,儘管也有錯失,後人看去也難免有淺薄之嫌。但他的成績卻是沒有人能夠否認的;而在學問方法方面,也能給青年人提供某些借鑒。他的勤奮治學,孜孜不倦,以學問為樂趣的精神,堪為學人楷範。

①見《清代學者的治學方法》,《胡適文存》,上海亞東圖書館1926年8月9版,卷二,第241~242頁。 ②《吳敬梓傳》,《胡適文存》,卷四,第225頁。 ③見《胡適文存二集》,上海亞東圖書館1929年3月6版,卷四,第1~2頁。 ④參看《胡適的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月1版,下冊,第507、511~512頁。 ⑤《跋紅樓夢考證》(一),見《胡適文存二集》,卷四,第171頁。 ⑥參看《胡適的日記》,下冊,第320~323及325頁。 ⑦即《跋紅樓夢考證》(一),原載《努力》週報第1期,1922年5月7日出版;後收入《胡適文存二集》卷四。 ⑧參看《胡適的日記》,下冊,第267頁。

⑨參看《辨偽舉例——蒲松齡的生年考》,張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及胡適的跋,均見《胡適論學近著》第1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4月3版,卷三,第323~332、393~402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